政治学视阈下的高学历女性就业问题研究

2012-08-15 00:46方原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高学历权力政治

方原

(西北工业大学 人文与经法学院,陕西 西安 710072)

政治学视阈下的高学历女性就业问题研究

方原

(西北工业大学 人文与经法学院,陕西 西安 710072)

福柯认为权力应包括制度和权力的分配,用福柯的微观权力理论来分析高学历女性就业各势力主体的相互权力关系,研究是把它们定位在经济基础之中,去挖掘在权力关系中隐藏最深的是什么,不仅追踪以政府形式出现的权力,还要追踪以亚政府形式或超政府形式出现的权力,在物语性的活动中发现它们的踪迹。

高学历女性;就业制度;权力

政治的本质是权力,但我们不能将权力仅仅与法律和宪法,或者是国家和国家机器等同起来,这样就会把权力的问题贫困化。权力与法律和国家机器不一样,也比后者更复杂,更稠密,更具渗透性。[1]福柯认为权力不仅包括制度,还必须有权力的分配,例如纪律和各种制约。他把权力区分为两类:一类是制度和机器,另一类是各种势力的多重关系。高学历女性是指拥有本科学历和研究生学历的女性群体,她们是接受过良好高等教育,掌握了较为复杂的职业技能,并即将成为新一代职业女性的主体。作为女性中最具职业理想和职业优势的群体,高学历女性代表了女性整体的发展方向。本文试图从福柯微观权力理论角度出发,解构高学历女性就业群体与国家就业制度和学校机器之间的权力关系。

一、高学历女性就业问题变迁

制度研究一直以来都是主流政治学理论的研究重点,我国独特的制度变迁和改革经历为制度理论提供了丰富的机会。就业制度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其进程不仅对经济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对我国高学历女性的首次就业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前

为了与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相适应,在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我国主要实行统包统配的就业制度。这种就业制度的正式确立是在1952年,当时的发展战略是以重工业为导向,国家包揽所有劳动力的就业,用行政手段实行统一计划、统一招收和统一调配。全国高等院校的毕业生当然也由国家统一分配。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高等院校毕业生分层分配原则,对中央部属院校毕业生统一分配,剩余人员由地方政府分配。在校学生的培养费用全部由国家承担,学生毕业后,全部由国家的指令性计划分配到全民所有制单位当国家干部。因此,这期间高学历女性的首次就业不存在障碍。但是这种完全保障性的就业制度并不利于高学历女性个人价值的体现和整体素质的提高,也存在着高学历女性就业“被动员被改造”等问题。

(二)1977年至2000年的转型

1977年中央恢复了高考制度,高学历女性人数不断增加。1997年,女生在普通高校学生中的比例为37.2%,1998年,在校女大学生为学生总数的39.75%,2000年已达到41.07%。1980年8月中央提出了解决就业问题的“三结合”方针,即在国家统筹规划和指导下,实行劳动部门介绍就业、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相结合。这一方针的提出意味着我国开始打破过去统包统配的就业模式,由此高学历女性就业不再“铁饭碗”化。北京市高教局和国家教委证实:截至1987年7月25日,北京大学被退回改派的女生就有100多名,中国政法大学还有12名女生未能分配出去,中国人民大学被退回的女生占被退回毕业生数的80%以上。[2]1992年国家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后,国有企业开始改革。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国有企业内部隐性的失业人员逐步释放,下岗职工的增多使得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就业矛盾更加突出。2000年,我国新旧体制的转轨基本完成,高学历女性也彻底告别了毕业分配的年代,失去了计划体制下国家的保护,劳动市场中的她们面临着“双向选择”的就业竞争。

(三)2001年至今的就业制度

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中央在2002年提出了积极的就业政策,即从财政投入、税收优惠等多方面大力促进就业,并不断优化创业环境鼓励创业。但是从1999年开始高等教育不断扩大招生人数,在高学历的女性人数也不断增加。2001年高校女生比例为42.14%,2005年达到了47.08%,其中女硕士、女博士的比例分别为46.02%和32.57%,随之而来的高学历女性就业问题日益凸显。国家一直试图为女性创造公平就业的法律环境和制度环境,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的实施更是在法律上确立了积极的就业政策体系。“作为理想化的就业制度改革,一方面应通过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效发挥经济发展扩大就业岗位的根本性作用,而这需要通过不断提升劳动力的综合素质作为前提”,[3]高学历女性就业难现象反映的是,她们并没有因为学历等综合素质的提升而摆脱因女性身份被与男性群体区别开来受到不公正待遇的困境。

二、高校对高学历女性的权力控制

学校是高学历女性就业的权力分析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机器。这里的机器代表了在特定历史阶段形成的结构,这种结构对“紧迫的需要”做出反应。例如,学校可以是劳动力市场中对暂时没有落实工作的高学历女性的消化吸收机构,还可以是通过其内在机制能够产生制约监督每个人关系的机构,而且还是一个能对人进行试验并十分确定地分析对人可能进行的改造的优越场所。[4]只是当学校与教育职能联系在一起时,形成了一种混合的全景敞视机制。全日制高校里的个人都受到极其严厉的权力控制,女生当然也不例外。

(一)控制的范围

全日制高等院校不是把人体当做似乎不可分割的整体来对待,而是“零打碎敲”地分别处理,对它施加微妙的强制,是一种支配活动人体的微分权力。一方面,高校在招生简章里对男女生设置不同的分数线,或者某些专业预先设定男女生的招收比例,甚至只招男生;另一方面,在传统性别意识观念的影响下,在遭遇就业性别歧视的无奈下,高学历女性所学专业更多集中在中文、外语、教育、新闻传播、护理、艺术等专业。此外,在高校学习的过程中,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娱乐的硬件设施,比如实验室、学生宿舍、操场等大多以男生的标准和要求建筑,适合女生的特定活动场所较少。

(二)控制的对象

此处控制的对象是指机制运动的内在组织,是各种力量的操练。[5]在高等院校里这种操练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考核方面。自由主义女性主义认为通过教育提升女性的技能水平,这些政策是改变轻视女性社会贡献的核心。但是,在供给过度的劳动力市场里,相当一部分人在竞争中处于下风,不得已选择继续深造。一个时期比较流行的“考证热”、“考研热”就是一种“逆向选择”,而在这支大军中女性占据了很重的比例。女性就是这样一步步地被考核成为高学历女性。女本科生就业难使得她们更多地选择继续上研究生,然而高学历文凭的膨胀只促使了劳动力市场产生进一步的过度教育或使她们失业。

(三)控制的模式

模式标志着物件之间隐藏的规律关系,是一种不间断的、持续的指导或强制,它监督着活动的过程而不是结果,不断地征服人体以驯服。在高等院校里这种指导或强制就是纪律。例如规定女生在军训活动中不得佩戴首饰,化妆要适度,或者对女生平时的穿着也有一定的限制;再如如果女生对于自己所学专业不满意,申请换成其他较多男生学的专业,这里必须会有一项纪律通过考核来限制这一行为。这些诸如此类的学校纪律无论是出于安全或者其他因素考虑,都形成了一套统一的对高学历女性的控制模式,使她们“听话”。这样有一定的生活方式、人群关系及价值观念,再经过毕业后社会上长期的演化就会成为一种社会习惯和群体的深层心理:一种沉淀极深的政治性别意识。

三、高学历女性就业权力关系指向的政治领域

“在社会身体的每一个点之间,存在着各种权力关系,它们不仅仅纯粹是巨大的统治权力对个人的投射;它们是具体的、不断变化的、统治权力赖以扎根的土壤,它们使得统治权力的发挥功能成为可能。”[6]同样针对高学历女性就业问题,可以理解为其权力关系还应包括反作用力,即每一种权力关系都有一定的所指,作为它的效应,也作为它可能性的条件,指向它所参与构成的政治领域。

(一)高学历女性就业率

学校形成的全景敞视机制不仅仅使权力机制与教育职能结合交流,还使权力关系在教育职能中发挥功效,如道德得到改善,健康受到保护,教育得到传播等,这应该也应当是高校办学的主要目的。高学历女性就业中权力关系所产生的效应之一就是高学历女性的就业率。尽管有学者批判将就业率的高低与学校的招生计划、专业发展和经费分配等因素联系起来,[7]但不能否认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在目前仍是衡量学校办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它不仅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更能影响在校学生的情绪稳定。目前高学历女性人数占高等院校总人数的比例不断攀升,所以对于这个全景敞视机器来说,权力关系要想在教育职能中发挥功能,必须要保证这部分群体的充分就业。

成功就业不仅是从全景敞视机器的知识精英转型为职场中的职业精英的第一步,更是高学历女性职业生涯具有关键性的一步。需要指出的是,高学历女性中的研究生群体由于比本科生掌握了本学科更坚实的基础理论和更系统的专业知识,她们更渴望追求社会角色实现自身价值,对就业的层次要求更高,因此可能出现女性研究生就业率不如本科生高的情况。对此,高校可以针对女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特质分别进行就业指导,从女性的生理和心理的特点出发,对其心理健康、就业技巧、形象礼仪、自身权益、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不仅保障高学历女性整体的就业率,更应努力提高就业的层次和质量。

(二)高学历女性政治参与度

高学历女性就业中权力关系所产生的另一效应体现在她们相对其他女性对制度改革变迁等政治领域有更强的敏锐度,有潜在更高的政治参与度。

首先,高学历女性有政治参与要求的各项素质。政治参与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高级活动,要求参政个体具备相应的参政素质,包括一定的文化知识水平和现代民主意识、良好的心理素质、实现自我价值的强烈愿望和 坚定的政治责任心等。高学历女性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较好的心理素质以及实现自我价值的强烈愿望,因此比其他女性更具备参与政治生活的素质,更能够代表整个女性群体发出声音,使得她们的利益能够在国家决策中被考虑到,例如提出完善男女平等就业制度的具体措施。她们需要广泛参与社会经济生活,即能够获得平等的机会加入到公共经济领域中去工作。

其次,高学历女性就业权的实现是政治权实施的前提保障。在市场经济体系当中,经济权力不仅决定着话语的影响力,更主要的是它能够直接转化为政治权力,并且反过来利用政治权力为强化已有的经济权力。[8]弗里德曼曾指出谋生与政治的关系:“为了使人们能有任何的主张,人们首先必须要能够谋生。”政治权力的分配是以财产的分配状况为基础的。工作劳动是获取经济收入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因此,高学历女性首先要有谋生的保障,才有可能去实现她们的政治自由。

最后,实践告诉我们高学历女性在推动我国社会政治文明建设,促进民主政治实现上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女性出席人大代表的人数比例不断提高,她们还积极参加政治协商会议活动参加政府工作。这些参政议政的女委员都是从社会各界的优秀人士中挑选出来的,绝大多数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她们能从不同角度对国家大事和政府工作提出意见,进行协商,发挥民主监督作用。

[1][4][6]米歇尔·福柯.权利的眼睛:福柯访谈录[M].严峰,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2]潘锦棠.经济转轨中的中国女性就业与社会保障[J].管理世界,2002,(7):59-68.

[3]刘社建.就业制度改革三十年的回顾与反思[J].社会科学,2008,(3):117-122.

[5]米歇尔·福柯.规训与惩罚:监狱的诞生[M].刘北城,杨远婴,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

[7]陆素菊.就业率:在目的与手段之间[J].职教论坛,2006,(19):1.

[8]余宜斌.市场经济、经济权力与政治权力[J].法制与社会,2008,(35):124-125.

[9]凯特·米利特.性政治[M].宋文伟,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

[10]袁曦临.潘多拉的匣子——女性意识的觉醒[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The Construction of Educated Women Employment Problem in Political Theory

Fang Yuan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 University,Xi’an,710072)

Essence of politics is power,this article tries to analyze the power relations among the main body of highly educated women in employment by Foucault's micro-power theory.Study is to locate the power relations,to tap what is the most hidden in power relations,and not only tracking the political forms of power,but also tracking the sub-political or super-political forms of power,and finding their tracks in the story of activities.

highly educated women;employment system;power

G64

A

1671-2862(2012)03-0007-02

2011-12-30

西安市社科规划专项课题“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教育发展研究”(课题编号:10GJ009)。

方原,男,陕西西安人,西北工业大学人文与经法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高学历权力政治
汉滨:村干部趋向年轻化、高学历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高学历人才未必“低就”
不如叫《权力的儿戏》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半数富豪没有高学历”
高学历人才实现价值谈
权力的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