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专业医学遗传学教学中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2012-08-15 00:43:59王珊珊吴继卫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17期
关键词:遗传学遗传素质教育

王珊珊,吴继卫

(德州学院,山东 德州 253023)

护理学专业医学遗传学教学中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王珊珊,吴继卫

(德州学院,山东 德州 253023)

大学生素质教育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的核心.充分认识医学遗传学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通过改革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强化社会实践等方法加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

医学遗传学;教学改革;素质教育

我国要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必须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综合型优秀专业人才.大学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大学生素质教育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的核心[1],也是我国当今大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潮流,它对创建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医学遗传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科学概念多,知识点零散,难以记忆

医学遗传学是医学与遗传学结合产生的一门综合性学科,与其他医学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具有密切的联系.近几年,随着医学遗传学的迅速发展,新概念、新理论层出不穷,因此,在教学中涉及的概念、理论非常多,知识点比较零散,学生感觉难以系统记忆.例如,在单基因遗传病这一章的教学中,涉及的概念就有完全显性遗传、不完全显性遗传、共显性遗传、不规则显性遗传、延迟显性遗传、表现度、外显率、表型模拟、基因的多效性、遗传的异质性、遗传早现、从性遗传、限性遗传、遗传印记等.再如,在学习染色体结构畸变时,学生需要掌握缺失、重复、倒位、易位、环状染色体、双着丝粒染色体、等臂染色体、插入等概念.因此,掌握这些概念,理解概念间的关系就成为学好医学遗传学的基础[2].

1.2 注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医学遗传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研究的根本目的就是运用医学遗传学基本知识,分析掌握遗传疾病发生的规律,降低人群中遗传病的发生率,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但目前,由于医学遗传学总课时较少,为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大多数高校的医学遗传学教学都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仅是作为理论教学的补充或论证环节,课时严重不足.而且,由于实验室是根据课程的实验要求,以满足基本需求为前提建立的,规模较小,功能简单,利用率较低,实验师资力量薄弱,不利于学生实验技能、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通常采用的实验方法是教师演示,学生观摩,然后按指定的实验方法、操作步骤进行操作,完成实验内容,对于专业知识以外的人文教育很少涉及.

1.3 教材内容更新较慢,教学方式落后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水平.我国目前高校教材编撰制度使得现有的绝大多数教材缺乏时代性,内容更新严重滞后于医学遗传学的发展速度,对前沿的内容介绍较少.在教学方式上,大多数教师都是以灌输式讲授为主,教师课前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备课,通过课堂讲授的方式把知识点传授给学生.这种教学方式由于过分强调教师的作用,师生交流较少,忽视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学生不能将所学知识与自己的生活相联系,学生在课堂上感到枯燥、乏味,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1.4 学生认识程度不够,缺乏学习兴趣

医学遗传学作为护理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课时安排比较少,学生认为与自己将来要从事的专业关系不密切,缺乏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护理学专业的学生是文理科兼招的,他们对高中阶段的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不同,大多数理科学生具有较扎实的生物学知识,而且知识面较广,理解能力较强,而文科学生高考时由于生物学科不参加高考,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相对较差.在同一个课堂上,理科学生感觉很简单的问题,文科学生可能就很难理解,体会不到获得知识的快乐,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学习兴趣.

2 医学遗传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2.1 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被广泛采用.多媒体教学由于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直接、迅速地表现各种现象,在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3].例如,学习染色体结构畸变的几种类型时,学生对于结构畸变的描述总是不好掌握,我们就制作了多媒体动画,以形象、直观的方式展示出来,学生就可以很容易理解了,既节约了课堂时间,学生也印象深刻.再如,介绍各种遗传病的临床症状时,我们多方收集资料,以视频的方式呈现给学生,由于内容生动、形象,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加强了学生的直观印象,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高中文科招收来的学生,我们专门将高中阶段生物学中有关医学遗传学的基础知识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提供给学生,

2.2 注重学科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医学遗传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其基本原理和理论是在多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生物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学、统计学、细胞生物学、生理学、解剖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要有机地贯彻到医学遗传学的教学中去,在课堂上,既要阐述有关的知识背景,讲解内容相互之间的联系,又要讲解新知识,构建纵横多层次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多角度、多维度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重学科间的内在联系还要重视相关技术原理的发展过程,帮助学生把握学科发展的实质和前景,学会科学思考问题的方法,培养对科学研究的兴趣[4].例如,学习群体遗传学时,如果只是泛泛的讲解,学生对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等概念感到难以掌握,不能理解其含义.在教学中,我们就给学生介绍有关遗传标记的发展历史,说明各类标记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然后介绍常用的分子标记技术的原理.这样,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的疑问,激发了学生对群体遗传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学生课前预习→教师课堂讲解→学生课下复习.虽然这种方式有利于教师对教学活动的整体掌控,课堂信息量较大,但是,长期单一的教学方式容易引起学生学习兴奋点降低,最终导致教学质量下降.在教学中,我们除了沿用这种传统的方法外,对部分教学内容采用讨论式教学法.如学习“遗传与肿瘤发生”章节时,我们课前给学生提出问题:“什么是肿瘤?”“什么是遗传病?”“结合前面章节的学习,你认为肿瘤是遗传病吗?为什么?”“肿瘤与单基因遗传、多基因遗传、染色体遗传有什么关系?”“如何区分肿瘤的遗传性和非遗传性?”“你能否从基因的角度阐述一种肿瘤的发生过程?”“肿瘤是可以预防的吗?为什么?”等等.我们鼓励学生课前广泛阅读资料,课堂上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小组讨论,课后根据讨论自拟题目撰写科学小论文.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通过查阅资料,锻炼熟练运用计算机网络、阅读参考文献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锻炼快速思辨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团队合作意识;通过撰写论文,熟悉科研论文的撰写要求,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5].

2.4 利用医学遗传学史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现代大学教育不应仅仅是一种原理和知识的传授,更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敢于挑战权威、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通过医学遗传学史教育,适当介绍医学遗传学的重大发现过程,可以让学生领会科学家的思维方式,学习他们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例如,介绍基因的概念时,我们详细向学生介绍人类对基因概念由浅入深的认识过程:19世纪60年代孟德尔发现遗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提出遗传因子概念;20世纪初丹麦遗传学家Johannsen将遗传因子更名为基因并沿用至今;摩尔根等证实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并提出基因连锁互换定律;1927年Müller等证明人为因素可诱发基因突变;而此前Garrod(1908)认为人类的尿黑酸尿症是一种遗传病,病因是患者缺乏某种相关生化反应的酶,于是人们将基因与酶联系起来;1936年Beadle等对果蝇的研究再次证实了基因与酶的关系,1941年他们根据对粗糙链孢霉的研究提出了“一个基因决定一种酶”的学说;而其他学者的研究证明基因不仅决定酶,还决定其他蛋白质,所以提出了“一个基因决定一种蛋白质”的假说;但人们又发现有的蛋白质可由几条多肽链组成,因此又改为“一个基因一条多肽链”假说,基因的概念渐渐清晰.但直到1944年Avery等用实验方法直接证明了DNA是生物的遗传物质才首次揭开基因的物质基础;1953年Watson和Crick应用现代物理和化学的新技术,对DNA的分子结构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正式揭示了遗传之谜.至此人们才认识到,基因是具有特定“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它决定细胞内RNA和蛋白质(包括酶)等合成,从而决定生物遗传性状[6].

2.5 优化实验设计,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验课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通过实验过程,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科学分析能力、综合判断能力、独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7].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我们对实验进行调整,压缩合并验证性实验,加强综合性、研究性实验.如验证性实验“人类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X染色质的标本制备”,主要是为了让学生验证一些重要理论,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遗传病的系谱分析”、“遗传咨询”等综合性实验,可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其独立思考、独立操作、自行设计、进行创新.

2.6 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大学教学活动不仅要包括认知目标,还应包括学生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高等医学院校培养的医学人才不仅要有渊博的学识、精湛的医术,更要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优秀的人文素质.医学生医德情感的教育,要根据学生道德情感发展的特点,以境育情,以理育情[8].为了加深学生对遗传病的认识,了解遗传病患者的生活状态,培养学生对患者的关爱之情,我们与当地特殊教育学校建立联系,使之成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我们以先天聋哑为例,组织学生对疾病发生的原因和遗传方式进行调查.学生通过调查知道,有些现在聋哑的儿童最初是有听力的,在婴幼儿时期由于服用某些药物失去了听力,进而失去了说话的能力,这种聋哑是属于后天性的.而先天性的聋哑儿童有些是由于父母近亲结婚引起的,有些是由于母亲在怀孕期间服用了某些药物引起的,都属于先天性聋哑.由遗传而来的聋哑儿童,在遗传方式上,绝大多数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少数属于X连锁隐性遗传.这样的社会实践,不仅学生加深了对这一疾病的理论认识,而且使学生感受到儿童患者的疾苦,同时这些聋哑儿童积极乐观的精神对学生也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使他们获得了丰富、生动、深刻、感性的人文素质教育.

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其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不是单靠某一门课或某一部门就能完成,它是学校所有学科、全部教育工作综合的结果[9].所以,在医学遗传学教学过程中重视素质教育,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充分认识到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是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每个教师都应始终如一的把它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去,为国家建设培养更多高素质、高质量的优秀人才.

〔1〕用“质量工程”引导带动本科教改——访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N].中国教育报,2007-03-01.

〔2〕王谷仙.护理专业进行医学遗传学教学的探索[J].医学信息,2010(2):344-345.

〔3〕李婉涛,王文静.遗传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高等农业教育,2003(6):61-62.

〔4〕徐刚标,王爱云.遗传学教学中素质教育探讨[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6):188-190,212.

〔5〕侯威,王昌军.在医学遗传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素质[J].锦州医学院学报,2001,22(2):93.

〔6〕左伋.医学遗传学(第四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2006.12-13.

〔7〕张巍,岳丽玲,朴贤玉,等.医学遗传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研究与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22):53-54.

〔8〕樊红,赵主江,刘啸,等.改革医学遗传学教学模式,培养综合素质医学人才[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6,8(1):11-13.

〔9〕王素萍.转变教育观念,提倡创新教育[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3,5(1):50-51.

G642

A

1673-260X(2012)09-0230-03

猜你喜欢
遗传学遗传素质教育
非遗传承
区域治理(2022年40期)2022-11-27 04:01:54
还有什么会遗传?
还有什么会遗传
还有什么会遗传?
例析对高中表观遗传学的认识
实验设计巧断遗传学(下)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4
医学遗传学PBL教学法应用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