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 平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财政金融系,辽宁 大连116052)
新时期高校考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探究
路 平*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财政金融系,辽宁 大连116052)
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一种重要方式。如何有效发挥考试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一直是广大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针对目前高校存在的考试内容简单、题型单一、过程监控不严等问题,应拓宽考试内容,重视考试的过程监控,探索考试的新模式。
高校;考试;问题;解决思路
考试是指通过书面、口头提问或实际操作等方式考查参试者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的活动。它可以帮助学生复习课程,激发学生的长期记忆,并且巩固所学的内容,也可以检验学生到底掌握了多少课堂知识,是学习环节的最后一个阶段。
1.考试的地位
考试不仅是学校教学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教学质量测定和检验方式,也是关系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将对人才培养产生深远影响。[1]它与教学过程的其他环节如授课、实验(实践)、讨论、调查等环节都是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服务的。高校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借助于为学生开设的不同课程,而培养目标则内化到每一门课程的课程目标之中,可见培养目标与课程目标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为考核学生是否达到学校培养目标的要求,同样一门课程在不同学校、不同专业和不同基础的学生之间,因其培养目标不同,要求考试要包含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式,达到不同的效果。
2.考试的分类
高校考试与中小学考试考核的内容以及要达到的目的有着很多的不同,所以考试方式上也有着很大的差异。从考试的目的来看,一般情况下,有两种情况:一是检测考试者对某方面知识或技能的掌握程度,即效果考试;二是检验考试者是否已经具备获得某种资格的基本能力,即资格考试。高校的考试以效果考试为主,检验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内容是否掌握。考试的方法一般有三种:一是按考试媒体分类,可分为笔试、听力考试、口试、表演考试、操作考试等;二是按管理者与考试者的联系方式分类,分为现场考试和非现场考试;三是按管理者与考试者的空间距离分类,可分为近程考试和远程考试。[2]
3.公众对考试的态度
2011年1月,第一调查网公开进行“大学生的期末考试有意义吗?”的网上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不赞成期末考试的人数占23.08%,可见人们对于高校进行期末考试还是基本持赞成态度的;在“你对期末考试的看法”一项调查中,有37.82%的人喜欢考试,27.56%的人无所谓,34.61%的人对考试表示讨厌甚至深恶痛绝,而学生对于考试的厌恶更多的是因为不满意考试方式的简单和单调,并不是反对考试制度本身。
1.考试内容简单,不能充分调动学生探索意识
考试内容不出书本,问题答案的唯一性,使学生不去图书馆、不上网查资料也能完成作业,让学生相信书上讲的就是对的,是永恒的。久而久之,学生满足于片面掌握单一课本的知识,不愿意去独立思考、去探索。有些课程之间缺乏横向联系,学生毕业后遇到实际工作中复合型的问题就感到无所适从,找不到突破的路径。
2.过程监控松散,不能真实反映学生学习效果
高校对学生某门课程考试的成绩认定,会综合考虑平时成绩(占该课程成绩的30%左右)和期末考试成绩两个部分。有些学校由于种种原因,对于平时成绩的评定不够认真,有的教师凭个人印象打分,有的教师为了提高课程通过率,将平时成绩作为成绩调整的工具。从有的教师所教课程成绩中看到,学生期末考试成绩较差的,其平时成绩都较期末考试成绩较高者要高,这与学生真实的学习效果相去甚远。如有的实验课,学生只要去做实验,不管是抄的,还是错的,最终成绩一律合格,给学生造成错觉——觉得实验课简单、不费劲,而实验课程的考核不认真,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特别不利。
3.题目类型单一,不能有效检验学生学习内容
高校对于考试题目类型的选择几乎千篇一律,除外国语(如大学英语等)外的考试题基本上是由填空题、选择题(分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简答题、分析题及有一定难度的综合题构成,根本不去考虑不同课程的特点及要达到的培养目标。这些考核内容要求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填空、选择、简答一般是60分左右,学生往往是只要稍微认真看书,把书中的主要内容背背,理解与否都无所谓;而分析题也不能一点都不会,毕竟一个学期下来,相关的内容灌输的差不多了,加上任课老师对重点内容一遍遍的强调,通过考试基本是没有问题的。所以有的学生几年考下来,已经总结出应对考试的经验,感觉各门课程期末考试都一个模式,差不多。
1.拓宽考试的内容
高校考试应以基本知识的掌握为重点,但不局限于某一门课程的限制。对于课程之间内在联系较密切的两门或两门以上的课程,可以将其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命题,进行考试,而平时考核还是以各门课程的自身系统为主。这种综合考核方式要做得好,必须以学生的今后发展为出发点。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平时注意引导学生去认识知识的发展,学生就会联想自己也要去积极创造,创新认识。这样掌握的知识才能灵活,而不是死记硬背。
2.重视考试的过程控制
高校考试必须重视过程考核,提高平时考核的科学性,这样学生的成绩才能客观反映学习效果。目前各高校主要以课堂提问、作业、小测验和出席情况来确定平时成绩,但这种做法有一定的缺欠,就是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得不到充分的调动。平时成绩这种过程考核应该有明确的针对性和鲜明的引导性。教师可以考虑定期组织课堂讨论,以小组为单位,提前布置讨论题,而且讨论的内容必须是学生只靠教材是找不到完整内容的。如有教师在经济学课堂上组织了关于近两年我国铁路提速带来的影响一题,有两个小组的发言使全班同学都受启发,他们不但讲述了提速所经历的主要过程和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意义,还从降低成本,燃料消耗等方面对促进环境改善进行了计算,这些内容都超出了教材的内容,但与实际联系很紧密,拓展了知识视野。这样的平时考核能够启发学生如何深入研究问题,有鲜明的引导作用。
3.探索考试的新模式
高校课程考试应减少记忆性知识方面的考题,适当增加能力性考题,给学生留下更大的思维空间,并鼓励学生自由发挥,以培养创新型的人才。[3]目前,按课程实施考试(期中﹑期末考试)对巩固知识是有益处的。但是,这种单独的课程考试模式也会给学生带来“知识孤立”的思维方式,到了实际中就会想要用哪一门课程的知识来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而实际的问题却不是哪一门课程的知识所能解决的。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有必要探索新的考试模式。这种考核方式应以体现知识为载体,能力为重点的教学目标,既有明确的命题要求,又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自主创造、想象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1]韦巧燕,陶靖.高校考试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J].高教论坛,2006(1):53-55.
[2]赵曼初.论考试创新[J].大学教育科学,2005(1):24-27.
[3]程志伟.创新型人才培养与高校考试改革[J].辽宁教育研究,2005(5):25-26.
[责任编辑:阅文]
On Examination Problems and Solving Though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New Era
LU Ping
(Finance Department,Liaoning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Dalian 116052,China)
Examinati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methods to assess students’studying achievement.Teachers are always concerned about how to apply examination effectively.In present examinations,the questions are simple,and question types are not diversified enough and process monitoring is not severe enough.Aiming at these problems,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enrich examination content,emphasize monitoring and explore new modes of examina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examination;problem;solving thought
book=2012,ebook=60
G424.74
A
1008-388X(2012)02-0051-02
2012-03-20
路平(1971-),女,山东烟台人,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