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走生态工业之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2012-08-15 00:53中共重庆市巫山县委书记
重庆行政 2012年6期
关键词:巫山工业生态

□ 中共重庆市巫山县委书记 何 平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发展经济的主力。工业化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是一个不可逾越的历史发展阶段。重庆市巫山县应立足特殊县情,把发展工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要位置,不遗余力建设生态工业经济体系,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做大做强工业经济,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做到“三个坚定”,不遗余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巫山是三峡库区重要生态屏障区,既承担着保护好“一江碧水、两岸青山”的神圣职责,又肩负着安稳致富、科学发展的重要使命。推进新型工业化,必须始终做到“三个坚定”。一是坚定发展工业。无工不富,工业对国民经济的速度、规模和水平起着决定性作用。巫山集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近20年的“前三峡”阶段,坚持移民搬迁为重为先,大批工业企业关破,全县工业总产值仅占全市的1.2%,导致经济总量始终排在全市第36位左右。与其他区县相比,差就差在工业。巫山要圆满完成“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标,实现科学发展、富民兴县,必须发展工业。二是坚定走生态工业之路。巫山工业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关系到库区和谐稳定、生态环境安全,关系到巫山当前和未来经济走向。巫山地处三峡库区腹心,是生态功能屏障区,发展工业不能一哄而上,绝不能铺烂摊子、留后遗症,不能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必须坚持发展生态工业,走特色化、差异化、集约化工业道路,依托特色资源优势,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做到发展与保护并重、低污染、低能耗,实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目标。发展生态工业符合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符合市委的要求,符合巫山实际,将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目标。三是坚定信心和决心。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若干意见》和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化工、材料、能源、消费品7个行业振兴规划,并对巫山推进新型工业化进行了科学定位,为我们提供了政策支撑;巫山矿产、水能、风能、特色农林产品、文化旅游、劳动力等资源丰富,具备发展生态工业的资源条件;随着机场、高铁、高速公路的建成,加之长江黄金水道,将逐步形成水陆空立体交通格局,区位劣势不断改善。强有力的政策、丰富的资源、不断改善的交通条件,坚定了我们推进生态工业大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二、突出“五大产业”,做大做强生态工业经济总量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任务。我们将按照“提档升级、做强做大”的总要求,坚持因地制宜,突出发展五大重点产业,到2016年,力争累计完成工业投入300亿元以上,发展企业2500家,实现工业产值300亿元以上,实现工业税收20亿元以上,全面提高工业经济对全县经济的贡献率。一是做大劳动密集型产业。利用人力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机械加工、钟表制造、电子产品、服装鞋业、旅游制品、农林与旅游特色产品、食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产值185亿元,解决群众就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鼓励引导工业企业广泛吸纳劳动力,对吸收困难移民、低收入群体、残疾人、下岗工人的企业,给予政策优惠和适当补贴。二是做足清洁能源产业。巫山清洁能源丰富,水能蕴藏量37万千瓦,林地面积32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1%。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开发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抓好现有发电企业技改扩容工作,加快铁矿开发,建成中硐桥水库和千丈岩、后溪河、三溪河梯级电站,推进平定河、官渡河、抱龙河、大宁河等水资源开发,建成风力发电6个项目,全县新增发电装机容量达40万千瓦,发电量30亿度,实现产值10亿元。三是做优农林特色产业。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走生态农业、效益农业的道路,围绕绿色农林产品资源,对果品、油料、畜牧、茶叶、薯类、药材等进行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每年投入200万元,加强与西南大学等高校合作,力争每年打造干果、中药材、魔芋、大溪粉条等2~3个知名农林特色品牌,扶持一批年产值亿元以上龙头企业,做大规模,实现产值20亿元。四是做强矿产优势产业。坚持生态为本,提升改造煤炭产业,有序开发铁矿产业。扎实开展节能减耗,大力实施煤矿技改扩能,实现年产500万吨。加快桃花铁矿开发,力争早日投产见效;启动邓家、笃坪铁矿开发,建设船舶制造维修项目,发展新型环保水泥等建材产业,实现煤炭工业和铁矿、船舶、建材年产值80亿元。五是做精文化旅游产业。不遗余力建设国际知名旅游景区,坚持“文旅融合”,依托江东神女文化产业园、杨柳坪艺术村、大昌微企创业园,深入推进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加快木雕、草编、三峡石、刺绣、漆器等特色旅游产品开发,丰富旅游内涵。开发以三峡风光、神女文化、巫山红叶、巫山云雨、三峡文化、移民文化等为背景的表演艺术、影视、动漫作品,提升旅游品位,实现文化旅游产业产值5亿元。

三、打造“三个载体”,构建生态工业经济发展体系

加快完善 “一走廊三基地四园区”工业发展布局,着力构建新型工业经济体系。一是提档升级职教工业园区。按照“解困、增效、规范、拓展、转型、示范”的原则,加快“腾笼换鸟”,增强造血功能,力争产值每年增长10~20亿元,税收增长2~4千万元,规模以上企业每年增加5~10个,亿元级企业达8~10个,10亿级企达到3~5个,打造全国知名、重庆一流工业园区。坚持基础设施先行,加快园区拓展工程征地拆迁、资金兑付和还建房建设进度,早日发挥效益。二是协同推进新建工业园区。加强北碚(广东)巫山移民工业基地建设力度,确保异地办园效益的最大发挥。投资4.5亿元,启动移民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对楚阳工业园进行科学定位,高标准规划建设,打造产业集群,完善配套设施,提升工业集约化发展水平。三是优化工业经济产业布局。利用江南万亿工业走廊机遇,完善发展规划,按照“一乡一品”的原则,建设抱龙铁矿加工、官渡农林特色产品加工、庙宇文化旅游品生产“三基地”,发展乡镇楼宇工业。

四、强化“三大保障”,创造生态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良好的环境和氛围是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我县以强化“三大保障”为突破口,切实解决工业企业融资难、用地难等问题,为生态工业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一是强化组织保障。成立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的生态工业经济发展领导小组,研究处理生态工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重大事项。建立健全县领导联系帮扶重点企业制度,做到“一个企业、一个项目、一名县级领导、一个县级部门、一套工作班子”,切实为企业发展排忧解难。实行“保姆式”服务和“一站式”办结,由牵头单位全程代办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入驻相关手续。对重点企业实行挂牌保护,每年组织企业对业务部门的服务进行测评,努力创造“零干扰”生产经营环境。二是强化政策保障。制定出台《加快生态工业发展的决定》,配套制定劳动密集型、清洁能源、特色农林、矿产开发、文化旅游、园区制造等6个产业发展规划,建立500亿级项目库,形成“6+1”的工业经济发展制度体系。在财政支持上,每年统筹安排生态工业发展基金2000万元和民营经济发展基金2000万元,用于重点企业技术改造、名牌创建、技术创新、贷款贴息和服务体系建设。坚持招大商、招好商、招生态环保商的原则,力争3年内引进亿级以上企业20至30个,十亿级大型企业5至10个,不断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和规模,为我县工业经济发展增添后劲。在金融支持上,成立县财政融资担保中心,筹资5000万元建立民营企业融资担保资金,加强银政合作、银企对接,积极引导金融性资本向生态工业倾斜,每年扶持壮大工业企业30家。在税费减免上,对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项目,投产之日起,3年内按规定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地方留存部分全额奖励企业。对入驻县级工业园区的企业,从投产之日起4年内,县财政按企业对地方财政新增贡献实际入库的35%给予奖励,每年奖励一次。三是强化要素保障。在用地上,优先保障用地指标,新上工业项目,在符合有关法律政策的前提下,执行最低价格。凡是鼓励类工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3000万元以上且投资强度达到或超过每平方公里20亿元,产出强度达到每平方公里40亿元,2年内投产达产的,按照6万元/亩出让厂区用地。在人才队伍上,进一步完善教育和培训机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动产教对接、校企融合,着力加强技术骨干和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通过“走出去、引进来”,大力培养和引进一批熟悉工业经济、财政金融、外经外贸和懂管理的高端人才。在施工环境上,严厉打击违法阻工等破坏正常生产建设秩序的行为,强力保障工业企业施工环境。同时,充分保障工业企业发展所需的水、电、气等基本要素,助推工业企业加快发展。

猜你喜欢
巫山工业生态
“生态养生”娱晚年
醉美巫山赏红叶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工业人
巫山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工业4.0”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