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全英
(宁波教育学院师训处,浙江宁波315016)
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机制转型的若干问题
陈全英*
(宁波教育学院师训处,浙江宁波315016)
“十二五”开始,浙江省实行新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制度。新制度的核心在于构建行政部门统筹规划、学校统一管理、教师自主选择和培训机构竞争参与的全新的师训工作体系。宁波市在构建有序培训、竞争合作的运行机制,在优化课程体系、丰富培训资源等重点难点问题上提出了初步的解决思路与办法,在新的师训工作机制转型中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机制转型;课程模块;培训资源
“十二五”开始,浙江省实行新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制度。新的制度规定,5年一周期中,每位教师须完成360学时培训任务,参加至少一次不少于90学时的集中脱产培训;形式主要包括集中培训、校本培训和远程培训等。新制度改革的核心在于构建行政部门统筹规划、学校统一管理、教师自主选择和培训机构竞争参与的全新的师训工作体系,或可通俗地理解为:普通教师的培训一般可通过上“培训超市”自主选购来实现,部分骨干教师还有机会去培训“专卖店”进行“消费”;所有教师可在培训“大超市”中自主选择服务产品即具体培训项目,而后带着经费参加相应培训。这一新的制度意味着教师培训工作开始由“计划经济”模式向“市场经济”主导的模式转型。在一年多的实践中,我们发现构建有序培训、竞争合作的运行机制,优化培训课程体系、丰富培训资源是实施新的培训制度改革、实现机制转型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本文试图就上述问题,结合宁波市的工作推进进行分析思考。
1.参训对象与学时规定
浙江省新的培训制度规定[1],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是指为全日制普通中小学校(包括民办学校)在职专任教师(含校长)提高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与教学技能而组织和举办的非学历培训。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每5年为一个周期,在职中小学教师周期内参加专业发展培训的时间应累计不少于360学时,其中校本培训时间不超过总学时的1/3。教师周期内的培训时间可以集中使用,也可以分散使用,但每年参加培训一般不少于24学时,周期内至少参加一次不少于90学时的集中培训。新任教师在试用期内应接受180学时的入职培训,但该学时不列入教师周期内专业发展培训时数。
2.培训责任主体及其职责
教师培训工作责任主体主要有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教师个人和培训机构。教育行政部门主要负责制定本地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规划、年度计划和工作考核评估政策,建立健全教师培训制度,筹措安排教师培训专项经费。学校要明确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目标,制定5年规划和年度计划,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参训;做好教师参训审核工作,每学年统筹安排约20%的教师参加90及以上学时集中培训。教师要结合学校工作安排和个人成长需求,制定个人专业发展培训规划和年度计划;及时上网选课,经学校同意后按时参加培训,不无故取消或中断已申报项目的培训。培训机构通过相关资质认定方可开展教师培训;要以满足需求、保证质量、凸显特色、勤俭节约、规范管理为原则,认真编制《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项目申报书》,认真组织培训过程和质量管理。
3.培训工作主要流程
培训工作流程主要依托“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管理平台”进行,其主要职能有教师基本信息维护、培训机构项目申报与审核、教师参训报名与审核、培训过程管理与评价等。
通过资质审核的各教师培训机构每年两次以项目申报书的形式,就所开发的培训项目向相应教育行政部门申报,培训项目经审核同意后公布在“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管理平台”上,供中小学教师选学;中小学教师在规定时段登录工作网站自主选课,并经学校同意、培训机构审核后,按期参加相应培训。各项目培训结束后2周内,须在工作网站上完成参训对象和培训机构的互评活动。对培训存在严重问题的相关机构,教育行政部门将视情节轻重做出限期整改、暂停培训项目申报或取消培训机构资质等处理;对已报名参训但无故逾期不参加培训的教师则以通报批评、取消参训资格等方式处理,且将教师参训情况与其年度业绩考核和教师资格证再注册制度挂钩。
1.建立有序培训、竞争合作的工作机制是前提
我们以“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为业务指导机构,对全市现有培训机构和培训资源进行统筹和分工,努力建立各类培训机构之间相互合作、有序竞争的协调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点,在工作中形成合力,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委员会”通过对培训项目的申报指导与审核意见反馈,充分考虑中小学教师参训需求,调动高校、培训机构、教科研机构等的专业力量,促使其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色,积极申报培训项目并不断调整和完善培训方案。如利用教研机构的学科教学指导力量,引导市教育局教研室组织全市范围的“基础教育新课程疑难问题解决”主题培训;发挥科研机构独特的专业优势,引导市教科所开展为全市中小学教师服务的“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主题培训;充分发挥宁波大学各学院的学科理论指导优势,开展各学科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培训;发动市、县两级职成教教研室及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宁波工程学院等各高职院校的专业力量,组织开展面向职成教学校教师的各类培训,等等。
目前各大机构分工合作、各展其长、相辅相成的格局已初步呈现,“满足需求、体现特色,优势互补、竞争合作”的工作运行机制也初步构建。
2.构建立体的培训课程体系是关键
做好培训项目的关键问题之一是设计好培训课程体系。教师的专业成长一般会经历新手期、适应期、成长期和成熟期等几个不同的阶段,每一个不同的发展时期又可能分化为一般教师、骨干教师和优秀教师等类型;同时,教师既是职业人又是社会人,教师本人的生命、教师在专业活动中所实现的个人价值及所塑成的个人意义,某种意义上说,构成了教师专业活动及其发展的基础。[2]这就决定了教师培训的课程设计既要按其专业发展阶段和职业品质构成要素考虑,又要符合人的社会化发展的需求,由此我们提出了“4X·双核”培训课程模块。[3]
“双核”即以满足职业品质要素和社会人基本要素这两个核心作为课程设计的基本出发点。
“4”指培训课程总体系的四大类型:学科专业类、教育专业类、实践活动类、修身养性类。学科专业类可包括本体性知识(学科本体性知识模块、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模块等);教育专业类可包括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基本理论、教育心理、教师专业发展、教育科学研究及现代信息技术等模块;实践活动类可包括课堂教学技能与艺术模块、班级管理模块等;修身养性类可包括教师的生理与心理健康模块、综合素质修炼模块和人际素养模块等。
“X”则指四大类型课程在教师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不同权重。如新手期教师处于“关注生存”阶段,对他们的培训应以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和进行扎实的专业基本功训练为重点,培训课程设计应重在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和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课堂教学基本技能、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班级与学生管理等职业基本能力训练,还应注意自身心理健康和人际沟通技巧的培养。适应期教师处于“关注任务”阶段,他们的培训重点是加强磨课实践以提高课堂教学技能,强化学科教学设计和学科教学研究能力的理论与实践培训,还应注意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成长期教师处于“关注学生”阶段,他们一般已成为学校的教学骨干,对学科教学设计有了系统的把握并形成了一定的教学特点,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能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使课堂教学具有生成性。因此成长期教师培训的重点是学科本体性知识的补充与拓展、教育教学改革前沿动态的把握、教育心理与学科学习理论的案例分析、基于实践的主题式教育科学研究能力的训练。还应注意进行针对职业发展“高原期”特点的心理辅导。而成熟期教师处于“关注自我更新”阶段,这一阶段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是不再受外部评价的制约,发展的动力直接指向自身并不断挑战自我,起着传、帮、带的辐射作用。因此成熟期教师培训的重心是引导其反思自身教学风格,掌握教师专业成长规律,系统把握教育教学理论以诠释自身经验的合理性,着眼其综合素质锤炼,甚至催生一定的教育思想。
根据参训对象的不同类型和层次,设计培训目标和不同权重的“双核课程”模块,引导全市各级各类培训机构根据自身优势和特点,选择和组织不同的培训对象,申报培训项目,以期相互补充,整体满足全市不同类型、不同成长期教师的参训需求。在培训具体内容的设计上强调既要满足教师的实际需求,又不能迁就现状,要从教师专业标准角度考虑适度提升体系课程和内容的前瞻性、导向性和实用性。
3.挖潜与引进相结合、优化培训资源是保障
正如本文前述,新制度下中小学教师参加培训的个人意愿表达主要是通过在培训“超市”自主选购相关服务产品的方式来实现的。这样一种制度变革本身就是一种进步。第一,教师作为学习的主体,其自主性和主体意识得到一定保证和体现,教师终于可以对个人不悦纳的培训项目说“不”了,“要我学”一定程度上已转变成“我要学”;第二,所有参与教师培训的机构被推上了竞争的舞台,不管愿不愿意,它们所开发的培训项目不再是“皇帝女儿不愁嫁”了,新的环境与形势逼迫每家培训机构苦练内功、提高质量、增强吸引力。然而,新的问题也随之出现。众所周知,市场经济模式的运行绝不仅仅关乎制度本身,还需要有充分完备的物质条件与物质基础作支撑。具体到培训“超市”的建立与运行,一方面需要管理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另一方面,同时也是最重要的,是培训所需的相关服务产品供给是否极大丰富,是否品质优、数量足,是否有较高的性价比。因此,共同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开放式的优势互补的培训资源库,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学科、有着不同个性化需求的教师提供更多提升专业水平的机会,让新制度的优越性进一步凸显和放大,让教师真正成为“市场化”运作培训体系的受益者,让政府为主筹措和投入的师训专项经费藉教师选学行为得以良性流动,就成为保障培训质量、提高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制度转型的又一个重要问题。
我们通过充分挖潜、优化引进,在省内外高校、培训机构、教研及科研机构系统内建立了特色鲜明、优势互补、全市共享的专家师资库来满足全员培训、骨干培训、集中培训、远程培训等不同对象、不同类型的培训需求。
1.研、训能否一体是制约培训质量的关键因素
研、训一体化是节约培训成本、提高培训质量的重要举措。于培训管理机制而言,当务之急应以提高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为目标,整合相关部门和机构,建立多类型、分层次,科学管理、讲求实效、符合区域教育发展实际的教师培养模式。或在引导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做好3~5年教师队伍发展规划的基础上,组织研、训机构以教师专业发展规划为依据,把握好“需求调研——整体规划——项目设计——有序组织”四个关键环节,做好由研、训机构联合进行的培训前需求调研,精心考虑培训项目和课程设置的适恰性,整体设计和策划每年有突出主题的各类培训项目,并按骨干和全员两大层面设计系列化的培训课程和项目,有效利用好培训机会,减少矛盾和冲突,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益。
2.特殊群体的参训需求尚难以满足
在中小学教师队伍中要特别关注“三高”群体,即高中段教师、高级职称后教师(易出现专业发展的高原期现象)和高层次教师(起点高,参训要求也高)。而目前大部分县(区)级研、训机构缺乏针对这些教师参训而设计培训项目的工作意识和专业指导力量,导致这些教师中的许多人仅仅为了参训方便、为了获得学分方便,选择了一些自己不感兴趣的项目或根本不必要的项目,参训过程积极性不高,为分而学,既影响培训效果也浪费了培训资源。
3.培训质量评估体系有待建设
根据国家教师专业标准制订分层培训、分类考核的培训考核标准,引导教师专业发展;将教师个人参训效果评估与其年度绩效考核相结合,督促教师专业发展;建设由教、研、训机构共同参与有机联系的考核评估组织体系,适度引入第三方评价等,都有待我们在工作中进一步深入实践和研究。
[1]浙江省教育厅.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若干规定.浙江省教育厅2010.175号文件.
[2]王建军.学校转型中的教师发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89.
[3]张松茂,陈全英.教师自主选择 机构竞争参与 培训管理项目化——宁波市中小学教师培训实施重大变革[J].河南: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11(3):34.
[责任编辑:阅力]
On Problems of Teachers’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raining Mechanism Transformation
CHEN Quan-ying
(Dept.of Teacher Education,Ningbo Institute of Education,Ningbo 315016,China)
From the“Twelfth Five-Year Plan”,Zhejiang province carries out the new training system about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professional development.The core of the new system lies in constructing a brand new teacher training mechanism which is characteristic of unified planning by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s,unified management by schools,autonomous choices by teachers,competitive participation by training institutions.Ningbo administration has proposed elementary solutions in some difficult problems such as constructing a mechanism of orderly training and competitive cooperation,optimizing curricular system,and enriching training resources,etc.and it has made some beneficial attempts in teacher training mechanism transformatio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teachers’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raining;mechanism transformation;curricular module;training resources
book=2012,ebook=143
G451
A
1008-388X(2012)03-0043-03
2012-08-27
陈全英(1963-),女,浙江鄞县人,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