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正彪,姜圣秋
(湘潭教育学院,湖南湘潭411100)
地市级教师培训机构如何科学引领中小学校本研训
程正彪,姜圣秋*
(湘潭教育学院,湖南湘潭411100)
随着教师培训工作重心下移,培训模式不断创新发展,校本研训成为了一种最常规、最便捷、最简单、最经济的培训模式。各级教师培训机构,特别是地市级教师培训机构应主动介入、科学引领中小学校本研训,即以“制度”规范校本研训、以“培训”指导校本研训、以“协调”服务校本研训、以“合作”参与校本研训、以“评价”督导校本研训,从而更好地服务中小学校本研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师培训;中小学;校本研训
校本研训,简单地说就是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的教育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的有机结合体。它将教育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中小学教师任职学校为教研和培训单位,以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为主要目标,把培训与教育教学、科研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由于培训内容切合教师专业的需要和学校实际,真正能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且有学习形式灵活多样、便于管理、工学矛盾不大、经费开支节俭等优点,[1]因此,它成为教育行政部门普遍认可并加以推广的基本培训模式。
也有人认为,这种模式削弱了教师培训机构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的权威地位、淡化了其作用。事实果真如此吗?最近湘潭市教育局组织对全市创建校本研训示范校的学校进行检查评估,发现中小学校本研训存在诸多问题:缺乏明确目标和系统规划、缺乏激励机制、管理松散、随意性强、追求形式、应付检查、“科研兴校”停留在口头上、成果尤其是高水平成果不多、有的教师思想上畏难,甚至有人认为中小学校本研训可有可无。因此,迫切需要教师培训专业机构来科学引领中小学校本研训,这时地市级教师培训机构作为区域内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习资源与指导中心的职能得以凸显,其地位和作用在校本研训模式下并不是削弱与淡化了,只是继续教育服务的方式与以前有所不同。
地市级教师培训机构应从以下方面科学引领中小学校本研训。
校本培训是一种教师培训模式,出现于20世纪60-70年代,首先产生于英美等国家,由于这些国家教师培训工作主要在大学和教育机构进行,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不断受到人们的质疑,人们开始探索教师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培训方式,由此,校本培训走进理论和实践的舞台。我国校本培训始于20世纪90年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过程中,是新课程改革之后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师培训形式。校本研训则是校本培训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是新课改理念在教师培训研究领域的具体体现。“培训”语境中,教师是被动的接受者;“研训”语境下,教师是主动的探索者和成果的分享者。研训一词更能概括当下学校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而进行的各种研究学习活动。[2]1-4
校本研训是我国教师教育的新模式,所以在推广实施中有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有待研究,如校本研训的价值取向、目标、内容、模式、方式、管理、评价等诸多理论及策略。而对这些问题的研究除了基层学校必须重视外,教师培训机构更是责无旁贷。
校本研训制度是促进校本研训工作的“行动纲领”,教师培训机构首先应在校本研训制度化建设方面发挥引领作用。湘潭教育学院协助市教育局制定了《湘潭市“十二五”期间中小学校本研训工作的指导意见》,对我市校本研训的指导思想、目的、意义、培训制度均作出了明确规定,为全市中小学校本研训指明了方向。
教师培训机构还应指导中小学制定校本研训规划与方案。校本研训的起点是唤醒教师对自身教学实践的不满;研究的对象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中的实践问题;研究的目的是促进学校的发展,促进教师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发展;研究的过程是通过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再实践,不断更新教师观念,不断改善教师教学行为,不断提高教学的效果;研究的结果则是切实解决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任何一所学校都是具体的、独特的、不可替代的。由于基层学校存在着地域性、水平性、特色性的差异,故其研训需求也不同。因此,教师培训机构要通过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途径,对学校发展状况、教师的专业发展状况、教师的研训需求等作出分析和评价,在学校共同参与下,分类指导,帮助学校科学制定校本研训规划。湘潭教育学院通过调研、评审,在全市40多所申报校本研训示范校的学校中筛选出16所学校作为校本研训实验基地,各学校根据本校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校本研训规划。
正是由于“校本研训”是一种教师培训的新模式,故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对其存在认识不足、观念落后、行为困惑等问题。
认识不足。即对校本研训的作用与意义缺乏认识,不了解理论与实践最佳结合的教师培训模式即校本研训,看不到教师可以通过接受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的学习与训练获得专业素质的提高与发展,通过把教学研究与培训结合起来、把教师个体研究和集体研讨结合起来,为教师教学和专业发展服务,为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服务的重要性。
观念落后。在高考指挥棒下,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错误观念在广大一线教师心中根深蒂固,教学现实中是高考考什么就教什么,方法上是机械灌输、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靠拼时间和耗精力赢得考试的胜利,他们认为新课程所倡导的新理念对学生成绩的提升没有多大用处,是华而不实的理想,所以难于接受新理念、新思想,迫于行政压力,校本研训只不过是走走过场,做做样子而已。
行为困惑。对于如何开展校本研训,教师们心中没底,不知怎样行动。在本次检查评估中,我们发现至今仍有许多教师甚至少数学校领导还把校本研训等同于教研组活动,以为同校教师集体听两次专题讲座,彼此集体备课、听课、说课、评课以及写教学反思就是在进行校本研训,不理解校本研训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科研兴校的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
从以上现状不难看出,教师培训机构通过加强校本研训的培训来指导校本研训尤为重要。针对以上情况,我们首先开展了校本研训管理者的培训。校本研训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组织的自我主体性。校本研训多由学校自身组织、规划,培训也多半来自学校内部。要唤醒教师的自主参与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教师培训机构首先要对学校校本研训管理者进行培训。湘潭教育学院在对全市中小学校长培训中,增设了校本研训这门课程,强调校长是校本研训的设计者、开发者、推进者、管理者、评价者。我们还特别组织了以教学副校长、教务处主任、教研室主任为主体的 “校本研训高级研修班”,组织了以骨干教师为主体的“校本研训骨干教师研修班”。培训使培训对象懂得了校本研训的基本理论和具体操作,比如目的、内容、模式、方式方法、管理、评价等,从而提高了他们的认识、更新了观念、规范了行为,同时也彰显了地市级教师培训机构在新形势下作为区域内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习资源和指导中心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现实中,校本研训呈现校自为战、人自为战、单打独斗,甚至相互封锁的局面,这明显不利于校本研训工作的开展。合作的研训团队,既能提高研训效果,又能使研训成果增值。因此,要克服轻团队合作的现象,努力创建团队合作平台,树立团队精神,增强团队意识,不仅在校内科际之间、同科之间、研究能力高低的教师之间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资源共享、协同作战,共同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而且还要提倡校际合作。[3]
校本研训强调以校为本,但以校为本并不意味着以本校为本。目前,我国教育还存在诸多不公平现象,一个突出表现是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的差异悬殊问题,这决定了在校本研训中不同学校的研训条件和整体研训能力有优劣高低之分。也就是说校本研训虽然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上具有专门教师培训机构不可替代的特有功能和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学校能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实施和完成相应的任务,还需要有一中介机构为区域内学校之间提供协调服务,以达成校际联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因此,地市级教师培训机构为各中小学校校本研训提供协调服务的职能显现出来。它是校校之间、上下之间、专家与教师之间联系的纽带,具有纵横沟通与多向互联的作用。
1.聘请域外专家
为提高教师校本研训的理论水平与认识能力,吸取通过校本研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沿理念,我们先后联系聘请了北京师范大学钱志亮、江楚亭、朱旭东、肖川教授和北京教育学院李镗教授等为全市中小学教师进行了多场专题学术报告;聘请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李三福教授作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专题讲座;聘请常德市五中校长何晓明、湖南大学附属幼儿园园长肖晓敏等介绍校(园)本研训经验。
2.开发校本资源
教师培训机构拥有丰富的教师培训资源和课程开发经验,既能为校本研训主题的确立与实施提供指导,也能通过搜集、开发各类校本研训资源,增强校本研训内容的可选择性。基层教师最渴望的是利用优质的研训资源来进行有效研训。教师培训机构应注重积累人力资源和内容资源,特别是在基层学校中提炼内容资源,然后根据教师校本研训的要求进行组合与设计,开发出优质的资源。我们湘潭教育学院编撰了《中小学校本研训概论》,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教育部教师教育专家委员会秘书长朱旭东先生为该书作序。他认为:该书“博采众多专家、学者的观点,荟萃一线教师的经验,运用大量、翔实、精选的实践案例,全面论述了校本研训的概念、目的、特点、理论依据、历史现状、价值取向、目标设计、内容设计、模式设计、管理评价等问题。”“不仅为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了系统的校本研训理论体系,而且还为其提供了立足于中小学实际的可操作模式,对深入开展中小学校本研训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2]3-4
3.交流研训经验
我们建立了湘潭市校本研训示范学校定期经验交流制度,在每个期末,由市教育局教师工作科牵头,湘潭教育学院组织召开校本研训经验交流会,与会的校长或教研组长在会上发言,交流已有经验,探讨共同面临的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会议还安排与会人员到区域内校本研训开展得比较好的学校,如中路铺中学、湘潭县江声实验学校、湘乡市东山学校、湘潭市第一幼儿园等实地考察、观摩、学习。
4.促成校际联动
校际联动主要是以课题研究的方式促成城乡学校之间、强校与弱校之间、强校与强校之间的联合,整合资源,优势互补。例如,我院承担的“中小学校本研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全市就有三十多所学校的教师参与其中研究,定期召开参研人员成果交流会,加强彼此之间的联系。又如,我们主持的教育部重点课题“新课程师资培训策略与散文模式研究”,与全市教师边实践、边行动、边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并将各学校研究成果结集出版了《新课程、新理念、新教师》一书,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另外,有多项中小学学科教学、班主任工作、学生心理健康等方面的课题也都是在学校与学校的合作中展开研究的。
5.搭建网络平台
我们与中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湖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学习指导中心等多家单位联合,建立了天网、地网、人网相融合的信息平台;我们还专门建立了湘潭市校本研训QQ群,群中不仅有校本研训管理者、教研员、教研组长,还有一些普通教师;我们还依托湘潭市教师网、湘潭教育学院网为全市中小学教师提供校本研训网络学习资源和交流平台。
校本研训除了同伴合作、校际联动、网络支持外,还需要专业引领。如果离开了专家对教师的专业引领,离开了专业人员的介入,那么校本研训只能是在同一层次上徘徊,教师的专业发展不可能达到理想的状态。只有在专业人员的参与下,学校在开展校本研训的活动中,才能对有关疑难或深层次的问题提供有效的帮助。因此,校本研训不能离开教师培训机构专家的指导。
校本研训这种新的教师培训模式使教师培训机构承担培训任务的专家的角色由传统的知识讲授者转变为了参与者、合作者、研究者和引领者。因为对于校本研训的实际问题,感受最深的是一线教师,而教师培训机构中的专家一直以来从事教师领域即成人的教学工作,很少到中小学听课、评课,对中学课程和教学实际不太了解。而校本研训则是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以对教育教学中的现实问题的研究作为载体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所以承担指导任务的专家只有亲身参与校本研训的实践,参与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研究,培训才能有的放矢。
所以,教师培训机构中的培训专家与中小学教师之间在校本研训中所体现的是一种优势互补、相互依赖、彼此学习、教学相长的关系。专家需要实践经验,中小学教师需要理论指导,二者密切合作,交互影响,才能使校本研训产生实效。
我院与全市三十多所校本研训示范校建立了亲密的合作关系,以课题研究为中介,要求学院每位专职教师与示范校结对子,以理论指导者的身份参与该校的校本研训活动,规定教师下校的时间、听课节数、参与教研组活动的次数等,并定期检查相关文字材料,向蹲点学校调查具体情况和指导效果,把专职教师参与学校校本研训活动与教师工作量和年终绩效考核挂钩,激励专职教师深入学校一线的积极性。此项制度能够促使我院教师在与中小学校本研训的合作与参与中,共同成长、共同发展。
校本研训的过程包括研训设计、研训实施和研训评价,这三个环节是循环上升的过程。校本研训评价是校本研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贯穿于校本研训始终的重要手段。首先,校本研训评价包含一定的评价指标,这些指标指明了研训活动应该朝什么方向进行,从而推动研训行为的顺利开展;其次,通过评价对各种信息进行科学的统计与分析处理,对结果予以科学客观的解释,发现校本研训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明确今后研训工作的改进方向,寻找有效的途径对研训活动进行改进,从而进一步完善校本研训的计划和制度,为校本研训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可见,科学的评价对校本研训具有导向、激励、诊断、改进、决策等方面的作用,凭借评价手段督导中小学校本研训就显得尤为重要。
针对中小学校本研训工作中由谁评价和如何科学评价的问题,近年来湘潭教育学院协助市教育局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初步研制出了《湘潭市中小学校本研训示范校评估标准》,据此衡量湘潭市各中小学(幼儿园)的校本研训效果,对其进行督导评价。
由于校本研训是近年来出现的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新的教师培训模式,所以对校本研训的科学评价还很不成熟,区域内校本研训评价主体、评价对象、评价指标、指标权重等还需进一步研究、发展和完善,才能更好地发挥校本研训评价的各项作用,科学督导校本研训,促进中小学校本研训的健康发展。
[1]苗懿明.教师教育机构在实施校本培训中的地位与作用[J].世纪桥,2009(5):87-89.
[2]程正彪.中小学校本研训概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
[3]翟光法.要关注校本研训中的“五重五轻”现象[J].教学与管理,2007(12):36.
[责任编辑:惠子]
How Municipal Teacher Training Institutions Lead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based Research and Training Scientifically
CHENG Zheng-biao,JIANG Sheng-qiu
(Xiangtan Institute of Education,Xiangtan 411100,China)
With the focus of teacher training moving down to grass roots,and with the appearance of various training modes,school-based research and training has become the most common,the most convenient,the most simple,and the most economical mode.Different levels of teaching training institutions,especially the municipal ones should participate actively and lead school-based research and training scientifically,which means they’d better standardize school-based research and training with“systems”,instruct the work with“training”,support the work with“coordination”,take part in the work with“cooperation”,and supervise the work with“assessment”,so as to serv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better and promote the teachers’professional advance.
teacher training;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chool-based research and training
book=2012,ebook=156
G637
A
1008-388X(2012)03-0032-04
2012-08-27
湘潭市优秀专家服务社会联系项目“新时期老师培养培训新模式研究”(XTYZ08JKY09)系列成果之一。
程正彪(1957-),男,湖南望城人,副教授,湘潭教育学院院长,中共湘潭教育学院委员会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