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期地市级教育学院的发展策略

2012-08-15 00:47张淑萍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学院培训服务

张淑萍

(大连教育学院,辽宁大连116021)

论新时期地市级教育学院的发展策略

张淑萍*

(大连教育学院,辽宁大连116021)

进入“十二五”,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兴起,教师教育得到国家和政府前所未有的重视。教师教育发展为地市级教育学院开辟了生存发展空间。为迎接新时期难得的发展机遇,应对与之同来的困难和挑战,地市级教育学院要全面谋划,创新发展。本文就此提出了新时期地市级教育学院的发展策略:实施开放办学、实施标准引领、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培训课程体系、建设专业化的工作团队、探索多元化的服务模式、搞好教育基地建设、打造现代化的教师教育网络平台、实施精细化的组织管理等。以此强化教育学院内涵建设,打造自身核心竞争力。

教育学院;发展策略;开放办学;标准引领

2010年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1年,国家相继启动和实施了与之配套的425项教育改革试点项目和10项重点发展项目。这表明,新一轮教育改革浪潮已经掀起,教师教育工作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关注,这也为教师培训机构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和广阔的空间。

当前,教师教育正逐步成为国家行动和政府行为,国家对教育事业投入的不断增加,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综合大学和师范大学加入到教师培训中来。在教师教育需求更加多样化、主体日益多元化、要求日趋专业化、竞争逐渐白热化的趋势下,教育学院要在竞争中变劣势为优势,必须居安思危,认真思考如何乘势而上,站稳脚跟,拓展领域,壮大实力,从容应对面临的竞争和挑战,彰显我们不可或缺的存在价值和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为此,针对地市级教育学院的现状,结合自身的理解和认识,笔者提出以下策略和建议。

一、实施开放办学

为适应教育特别是教师教育发展的需要,首先要打破封闭的传统思维,实现办学思维的根本转变。

在发展目标上要实现从学院本位向社会本位的转变。地市级教育学院应更新办学思维,把学院发展与区域教育发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社会大背景下确立教育学院的发展目标。“十一五”以来,大连教育学院顺应本市努力促进区域教育均衡、积极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政策导向,切实有效地实施了两次改革转型,在教师教育、教育服务的各项工作中,不断创新落实科学的工作理念和实践策略,积极拓展专业教育服务的空间和领域,逐步构建起了适应地区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需要的功能较为全面的现代教育服务体系。由于充分考虑所在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以及教育发展需求,确立了与时俱进的开放办学观念和较强的教育服务意识,所以在各项事业发展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

在发展观念上实现从传统教育观向大教育观的转变。

面对体制上的障碍、财力上的制约、学科建设的艰难,教育学院应该树立大教育观,把关注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作为工作的出发点,把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作为落脚点,在认真做好区域中小学教育行政干部和教师培训及教学研究与指导工作的同时,关注区域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需求,从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角度拓展服务领域,提供专业的教育服务,满足区域教育决策的社会化需求和市民、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努力实现教育学院由专门教师培训机构向专业教育服务机构的转变。地市级教育学院应深挖潜力,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才、资源优势,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有效建立起培训、测量、评估、文化资源共享的集教育、服务于一体的教育服务系统,拓展办学空间,丰富自身的办学功能。

在发展思路上实现从各自分散向行业联合的转变。在教师教育主体日益多元的背景下,地市级教育学院要想更好地发挥在区域教师教育中的业务统领作用,就必须走出院校间、区域间的小圈子,学会合作、学会共享。一是要加强与本区域教师进修学校的联合,促进学院自身和进修学校的有效沟通与合作,搭建起区域间学科教研、教师培训和校本研修等资源交流共享的平台,全方位地整合和利用区域内多种教育资源,不断提高教师教育的质量。二是加强与兄弟院校间的联合。通过人员互访、项目合作、会议交流和网络沟通等形式加强各院校间的联系,交流各自改革发展的创新实践和经验,加强行业间的联合与合作,为地市级教育学院系统整体的持续健康发展积聚力量。

二、实施标准引领

制定实施科学的专业标准,对规范教师教育工作和提高教育服务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标准化、专业化已是教师教育的必然发展趋势。地市级教育学院应实施“标准先行”的发展策略,加大区域标准的研发力度,为科学评估教师教育工作和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具体而言,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细化与落实国家标准。2011年10月国家正式颁布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2012年1月《教师专业标准》也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教师教育机构认证标准》等也有望在近期公开征求意见。这些标准的颁布与实施,规范和指导着今后的教师教育工作。要在学习研究的基础上,融会贯通,准确把握,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本区域相应的实施细则,并以此加强培训指导,抓好贯彻落实,以充分发挥国家标准的引领和统摄作用。二是强化标准的推广和使用。要加大标准的宣传力度,通过广泛培训,增强广大教师用标准约束指导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依照标准推进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并在实践中检验标准的操作性和科学性,为标准的修订完善提供坚实基础。

三、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培训课程体系

课程是教师教育资源的凝练和精华,是实施科学有效教师培训的根本保障。教育学院要在教师培训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必须要有自己特有的教育资源,要建立能够满足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和终身学习需求的课程体系。结合我院课程研发经验,笔者认为,构建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准确把握课程开发的正确方向。教育学院课程开发的特色化源自于学院功能的特殊性和服务对象需求的多样性。这就使得教育学院开发的培训课程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学科结构课程,必须是建立在专业知识理论与教育教学实践有机结合基础上的课程,要更加关注服务对象的职业特点和职业需求,更加关注与职前培养课程的有效衔接,更充分地体现教师职后培训的特色。教育学院课程建设实施的主要特征应是主题式、序列化、模块式和开放化。为此,课程开发要坚持立足优势、凸显特色、关注需求、多元开放的原则,确保课程体系建设的鲜明特色。二是不断创新课程开发的工作方式。要在把握课程建设正确方向的同时,不断创造出符合时代要求、回应职场需求的课程开发方式。要坚持“研训问题化、问题课题化、课题课程化”的思路,采取自主研发、购买资源和合作开发等方式建设课程资源,既要有核心性的自有知识产权,也要充分吸收借鉴高校和基层课程建设的经验。三是科学整合利用课程资源。一方面要加大课程开发力度,丰富课程资源,科学配置课程构成比例,紧紧围绕培训需求,合理确定开发重点,逐步建立内容全面、理论体系完整、实践案例丰富、地域特色鲜明的培训课程体系,形成培训课程菜单,变“培训选择教师”为“教师选择培训”,赋予服务对象更多的自主选择权,为教师培训提供丰富的资源储备。另一方面,必须认识到,课程体系建设是包括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环节在内的完整的工作流程。因此,既要高度重视课程的开发研制,更要关注课程的使用评价与修改完善,不断提升课程开发水平,优化课程开发工作流程,建立开发与使用有机结合、相辅相成的动态机制,更好地发挥课程服务于实践的基础性作用。

四、建设专业化的工作团队

教育学院的竞争力和培训的专业化水平很大程度体现在学院的师资队伍水平上。由现状看,地市级教育学院在与其他教师培训机构的竞争中尚不具优势。以国培项目竞争为例,2012年5月,教育部公布了“国培计划——示范性集中培训项目培训机构名单”,90个中标单位中无一个地市级教育学院。地市级教育学院之所以颗粒无收,除了“级格”和资质上的制约,还有自身队伍素质的欠缺和核心竞争力不足的问题。因此,地市级教育学院要获得持续发展,首要问题是解决人的问题。要着眼未来,建设一支与学院功能相适应的高素质的专业化工作团队。建立专业化的师资队伍,一要搞好全员素质提升。要加大全员素质提升工作的投入,积极拓展和充分利用各种有效培训途径,开展实效性强的专业培训。例如,通过高端讲座、学术交流、访问访学等形式,为教职工素质提升搭建平台;通过加强考核,激励和调动教职工规划专业发展、提升自身素质的内在动力。二要加强专业团队建设。在教师教育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形势下,教师教育的质量提升和水平提高成为影响教育学院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决定教师教育质量提升和水平提高的关键因素则是师资队伍和专业教师团队。特别是在当前教师教育项目竞争和角逐中,单纯依靠大规模团体作战的粗放方式已远远不够,很多时候还需要建立“轻骑兵式”的专业团队,在激烈的竞争中为学院凸显优势,占领阵地。为此,要在内强素质、全面提升本院教师素质和能力的基础上,整合资源,采取“强强联合”的方式,有计划地“扶优做强”一批专业教学团队。要以学院的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为领军人物,打破部门和专业限制,建立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专业教学团队,力争在各级教师培训项目的竞争中获取更大的份额。同时,要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重视专兼结合的教师教育团队建设,特别要加强对高校、基层专家名师的吸纳使用,使其在教师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五、探索多元化的服务模式

模式就是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论。培训模式影响培训的质量与效果。要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在实践中加强有效模式的建构和运用。[1]地市级教育学院要探索多元化的服务模式,源于教育学院服务对象的多元化。一般情况下,除了中小学教师,地市级教育学院还要服务于本区域的教育行政、基础教育教学和市民培训需求。科学的模式能够统合有针对性的培训方式、方法和培训资源,提升教育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大连教育学院为例,学院在教师培训工作中致力于“多元化”服务模式的创建与探索,已逐步形成了具有本院特色的教师教育模式,如小学的“五真循环”农村教师教育模式、初中的“五结合五转化”薄弱学校转化模式、幼儿园“主题情境性对接培训”农村幼儿教师培训模式、职业学校的“五实”双师型教师培训等,在培训中得到了充分的验证和发展,取得了显著的培训效益。

建构教育学院的教师教育模式要广泛借鉴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工作模式,探索和提炼出更多符合服务对象个性化需求、能充分展示自己工作优势和特色的工作模式,以更好地促进学院的教育服务工作。

六、搞好教育基地建设

教育基地是开展教师教育研究和探索基础教育教学规律的重要平台,是总结和推广教育服务经验的重要窗口,也是教育学院了解、指导和服务基层学校的重要阵地。加强教育基地建设对于地市级教育学院面向基础教育、教师教育办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基地建设可以促进学院教师教育、教育服务更有针对性、现实性和实效性。近年来,大连教育学院坚持研训工作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建立了70多个教师教育基地和30多个教育服务基地校,使之成为了学院指导服务基层、传播和推广先进经验的桥梁和纽带。并由此极大地提高了学院教师教育、教学研究指导的工作质量和实际效益。基地建设要着力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系统设计。要按照把握目的性、具备适应性、发挥示范性的要求,精心确定基地建设目标,分层分类抓好基地建设,使基地建设在系统设计、周密部署下有序推进。二是规范推进。要按照系统性、规范性、主导性和开放性的原则,充分发挥学院在基地建设中的主导作用,科学规范地推进基地建设,努力建设一批数量适当、管理得当、使用恰当的服务基地。三是提升质量。要丰富基地建设内涵,凸显基地建设特色,注重基地建设成果展示,努力提高基地建设质量,将基地打造成为教育教学的实验基地、成果经验的示范基地、名师名家的培育基地和专业教育的服务基地。

七、打造现代化的教师教育网络平台

信息技术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手段。新时期教师教育工作必将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实践证明,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教师教育网能够为基层教师提供高效、快捷、实用、自主和选择性的培训服务。教育学院要加强网络建设,以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对教师教育的支撑作用。为此,应着力做好以下工作:一是不断丰富网络资源。通过整合、自建、共享等途径,丰富网络资源,优化资源结构,形成分类科学、信息充足、检索便捷的网络资源库,全方位满足区域教育和学院发展需要。二是拓展网络整体服务功能。合理架构网络板块,充分发挥教育网络功能,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交流指导平台和功能完备的业务培训平台,形成集培训、资源、交流、指导、管理、服务、技术支持与合作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区域教育信息化服务系统。三是加强网络管理与使用。不断完善网络管理制度,优化管理流程,创新管理办法,以科学的管理提高网络服务水平,提升网络管理效益。坚持突出重点,重心下移,加强平台使用的培训和推广,为教师教育和专业教育服务提供有力的网络支撑。

八、实施精细化的组织管理

管理出效益,地市级教育学院的发展建设离不开精细化的管理。精细化管理是指用专业的态度实施科学细致的过程管理,以获取高质量的工作成果,亦即“精心是态度,精细是过程,精品是成果”。为此,要抓好几项工作:一是要实现决策的科学化、精细化。“精者,去粗也,精心筛选,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细者,入微也,究其根由,由粗及细,从而找到事物内在联系和规律性。”这应该作为学院领导科学决策的座右铭。一个组织要生存发展,科学、精细的决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学院领导要不断提高科学决策的能力。在决策时把握以下四点:在决策的切入点上是从大看小。大,就是系统,是全局;小是要素,是局部。从大看小就是要放眼整体,总揽全局,站在全局的高度去处理全局与局部、局部与局部的关系。在决策的着眼点上是从长看短。长就是未来,短就是当前。从长看短就是面向未来看现在,用长远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来对待眼前和现实的问题,而不能只看眼前,就事论事。在决策的着重点上是正负兼顾。所谓正负兼顾,就是既要看到面临的有利条件、拥有的优势和决策带来的效益,又要看到面临的不利条件、所处的劣势和决策后带来的负面效应。所以必须坚持用辩证的思维方式全面客观地认识和处理问题。在决策的基本点上是左右照应。所谓左右照应,就是既要考虑所要做的事情本身,又要考虑它所涉及的相关因素。领导者只有善于多向思维,全方位地思考问题,做到统筹兼顾,才能真正提高科学决策的能力,做出科学正确的决策。[2]二是实施精细化管理要落实责任,优化流程。精细化管理要求我们全面优化工作流程,在日常工作中抓好常规,抓严细节,抓实过程,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做到工作每一个步骤都要精心,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细,每一项工作都是精品。精细化管理还要求我们落实管理责任,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时效化,力求每一个人都要到位、尽职,形成人人都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的局面。三是实施精细化管理要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要讲清道理,统一思想,取得教职工的理解和支持。要摸清底数,加强培训,提高素质,准确落实精细化管理的意图和要求。要强化考核,加强监督,建立推进精细化管理的长效机制,将抓细节、求精致、做精品的理念内化为每个教职工的日常习惯和内在素养。

进入“十二五”,基础教育总体上已由“数量满足”阶段转入了“内涵发展”阶段。为适应基础教育的发展,地市级教育学院要加快机制体制改革,由外延发展阶段进入到注重质量提升和品质培育的内涵发展阶段。

基础教育的发展、教师教育的发展以及区域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对地市级教育学院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在挑战和机遇并存的情况下,地市级教育学院要全方位地做好发展谋划,制定切实可行的创新性发展策略,在服务区域基础教育的过程中丰富办学内涵,不断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以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赢得更大的发展机遇,取得更大的发展成果。

[1]张淑萍.加强内涵建设 增强核心竞争力 推进教育学院科学健康发展[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1(4):2.

[2]王泽旭.领导干部必须具备宽广的世界眼光 提高战略决策和战略思维能力[J].科学社会主义,2003(5):45.

[责任编辑:阅力]

On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Municipal Education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Period

ZHANG Shu-ping
(Dalian Education University,Dalian 116021,China)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Twelfth Five-Year Plan”and a new round of basic education reform,teacher education gain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from governments.The development of teacher education provides municipal education universities with more survival space.To grasp the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and to meet challenges,municipal education universities should work out comprehensive plans and develop themselves creatively.The paper proposes strategies for municipal education universities which include carrying out open education,realizing leadership of standard,constructing characteristic training curriculum system and professional teams,exploring diversified service modes,building education bases well,building modern teacher education network platform,and implementing sophisticated management,etc.,thus promoting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their own core competitiveness.

education university;development strategy;open education;leadership of standard

book=2012,ebook=136

G472.1

A

1008-388X(2012)03-0001-04

2012-08-28

张淑萍(1965-),女,山东荣成人,中共大连教育学院委员会书记。

猜你喜欢
学院培训服务
初等教育学院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海盗学院(7)
学院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