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2-08-15 00:43俞念胜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24期
关键词:志愿志愿者大学生

俞念胜

(池州学院 政法管理系,安徽 池州 247000)

我国高校志愿服务活动大规模的普遍开展是以1993年共青团中央发起的实施中国志愿者行动为起始的.一般而言,志愿服务活动通常是指在不索取任何物质金钱报酬的情况之下,志愿者奉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服务整个社会的需求同时也是为了实现个人的价值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而提供的志愿性服务,其宗旨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服务精神.[1]近些年来,我国高校青年积极的投身于志愿服务活动.高校大学生所接受的教育和其自身的特点使他们成为志愿服务活动中的一个特殊的群体,正因为如此,在志愿服务活动队伍中往往发挥着先锋队的模范作用,在新时期,高校志愿服务活动也日益成为高校青年学生全面发展、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径.

1 新时期高校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的现状

高校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将近二十年来,在共青团组织的领导下,志愿服务活动一直加强其队伍的建设和活动良性开展,而且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影响和效果.一方面,目前,在全国的高校中,自上而下基本上都普遍实行志愿者注册制度,院团委,各系团总支都已经把志愿服务活动作为全年工作计划的一部分.各个大中型学校每学年都设有志愿者活动月,并以此为载体,基本实现了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保证了各项志愿服务活动有序开展.[2]另一方面,各高校还分别以各类志愿组织和公益社团为主要依托,充分利用青年学生的专业特长和自身优势,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志愿服务项目具体化,各个院校都建立了志愿服务活动的长效机制保障——志愿服务基地,从而推动了高校志愿服务活动的长效性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以特色鲜明的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志愿服务活动的品牌化.尽管如此,当前在高校志愿服务活动中,还有以下不足.

1.1 志愿服务活动专业性和层次稍低

目前,在高校实际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中,普遍存在着志愿服务活动缺少长期的发展规划,很多情况下是按照上级文件的传达走一步算一步,这就造成了很多有些高校的指导老师和青年志愿者们把志愿服务活动当做是临时性、突击性的活动,往往流于形式,勉强应付.一方面,大部分高校的具体开展情况是去福利院、敬老院等机构清洁卫生,在校园内外等一些单位负责清洁、义务支教等等,从调查的结果反馈来看,各个高校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大同小异,最重要的是活动的本身不能与学生所学的专业密切结合起来形成特色优势项目,从而不能体现大学生所受的高层次的教育水平和专业优势,与大学生身份不符,与社会关于开展学生的实践期望能力不相符合.另一方面,在活动开展的形式上层次不高,通常都是采取一些具体的,如给予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以衣物,书本实物等等.这些都导致了高校志愿服务活动的层次性较低,对高校志愿服务活动取得良好成效都带来一定的影响.

1.2 志愿服务活动个人的自觉性程度不高

在全国高校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中,大部分都是按照学校团委和相关部门组织开展,志愿者自身还没有形成自发自觉的行动模式.在活动中,一般都是学生会的学生干部承担活动的组织和开展,普通的志愿者往往是处于被动的状态,服务于部分学生干部的安排,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志愿者应体现的志愿服务主体意识.从各个高校开展的情况来看,刚进校的大学生积极性非常高,再加上对志愿服务活动的新鲜感,一开始都是积极投身到志愿活动中,但是随着志愿服务活动的不断开展,新鲜感慢慢淡化,逐渐表现出懒散、浮躁的心理.

1.3 志愿服务活动凸显功利性

众所周知,目前在本专科院校中,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志愿者大多以一、二年级的学生为主,由于这些青年学生中刚刚走出高中的象牙塔,思考问题的方式简单化、理想化,而且缺少社会经历和开展工作的具体方法.而本科学生进入到大四、专科学生进入到大三之后,随着学习和就业的压力,慢慢的远离了院、系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在高校中,部分志愿者仍存在着功利心理,往往是为了个人的利益,如每学期综合素质测评加分.有些学校缺少相应的志愿服务活动的管理机制和激励措施,从而导致了学生过分的看重活动的形式,忽视了志愿服务活动“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真正内涵,在一定程度上也弱化了活动的实际成效.

1.4 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缺乏资金保障

高校志愿服务活动开展需要一定的资金保障,但是从目前来看,高校青年志愿服务所需的资金非常紧张,一般来说,活动具体实施都是从基层系部开始,系部由于自身的客观原因,对志愿服务活动无法投入固定的经费,往往都是给予活动开展所需的日常运作经费,有些学校的基层志愿者活动还要依靠拉赞助等形式开展或志愿者自掏腰包.这样也就导致了高校志愿服务活动的连续性和后续性不强,也使得一些高层次的和具有意义的志愿服务活动很难有效开展.

2 高校志愿服务活动运行优化对策研究

志愿服务工作的良性开展需要一个良好的综合条件,因此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落实迫在眉睫,这样既可以保证高校志愿服务活动的健康有序发展,又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2.1 规范志愿服务活动制度

对于高校志愿服务活动来说,首先,从根本上保障高校大学生的志愿服务活动有效、长期、良性的健康发展,最重要的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各个高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符合自身需要的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其次,各个高校团委可以制定相关的具体制度,进一步细化志愿服务活动的程序和权力义务.包括激励和表彰、培训等等.这样以制度为保障,促进志愿服务活动的规范性.最后,各个高校还可以根据相应的制度,结合志愿者服务的时间和综合素质进行考核,评选优秀志愿者和撤销不合格的志愿者,使志愿服务工作能够发挥更好的作用.

2.2 丰富志愿服务活动的形式

目前,各个高校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形式大体上相近,形式较为单一.尤其是进入新时期以来,随着大学生的自主个性越来越强,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呈多元化趋势.传统的形式主义浓厚志愿服务活动已经和新时期的青年不相符.所以,作为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组织者要与时俱进的拓宽形式、丰富内容,使志愿服务活动更加贴近新时期青年的思想和生活.只有这样,高校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才能吸纳更多的青年自主的参与并积极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共同打造志愿服务活动的品牌.

2.3 建立志愿服务活动的长效机制

建立健全高校志愿服务活动的长效性机制是树立高品牌的志愿服务活动的有力保障之一,对于大学生来说,要转变志愿服务活动只是大一、大二学生的专属活动,志愿服务活动应贯穿大学生四年大学生活甚至整个人生阶段.[3]解决这一问题就是要建立系统化、长期性的工作机制.首先,各高校基层组织应不断加强志愿者队伍的管理,并做好档案工作,及时进行活动成效记录、反馈工作,采取积极的激励措施确保志愿服务队伍的积极性.其次,基层组织还应积极的召开座谈会,倾听服务活动开展的意见和建议,从根本上满足志愿者们的意愿.各高校基层组织还应建立志愿服务活动基地,让志愿者们目标清晰,有归属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活动中去.最后,还应把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各级团组织应以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切实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4 加大社会对志愿服务活动的投入力度

高校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归根结底还是学校组织的学生活动范畴,要想提升志愿服务活动的品牌性,要得到广泛的地市级各级组织的社会支持,只有这样,活动才能更好的开展.目前来说,社会上各界人士对高校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已经有了一定的认可,但仍要加强社会宣传.在今后,要汇聚多方面的力量,加强舆论引导,多渠道的使志愿服务活动得到社会的更多的认可.让更多的人关注、关心高校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这样,一方面,高校的志愿服务活动的主体得到一种精神上的满足,另一方面,也给志愿服务活动提供了物质上的保障.

3 高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意义

首先,高校志愿服务活动的现实意义是为了满足个体和社会的需要,高校志愿服务活动虽然起源于团中央1993年发起的志愿服务活动,但是也是基于人们的满足和需求之间的矛盾出现的.正是由于社会的服务无法满足于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高校志愿服务活动才有存在的意义.近些年来,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的成功举办都离不开高校志愿者们的辛勤付出.所以,高校志愿服务活动培养出来的志愿者在服务社会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其次,高校志愿服务活动已经成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力载体.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渠道作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关键一条就是抓好载体.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以志愿服务活动为抓手,在大学生亲自参与的志愿服务活动中,是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得到提升,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并外化于言行举止中.现在有些高校的团组织已经鼓励广大的大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如暑期的“三下乡”活动、“义务支教”活动.从目前各个高校开展的情况来看,高校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在总体上已经逐渐成为大学生一种内在的要求,也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最后,高校青年志愿服务活动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从调查的情况来看,高校大学生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大部分的学生能够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掌握的理论用于志愿服务活动之中,这也是按照国家要求大学生要理论联系实际相结合的重要表现之一,通过长效性、连续性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大学生在此过程中也不断的进行自己的“三观”改造,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帮助新时期的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总之,在新时期,高校志愿服务活动已经成为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在志愿服务活动中的主力军作用也越来越重要.所以,我们要不断的加强高校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及运行的制度建设,从而保证高校志愿服务活动“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宗旨.

〔1〕丁元竹.志愿活动研究:类型、评价与管理[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

〔2〕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志愿服务工作创新论坛研讨报告[R].2011.

〔3〕田丽娜.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初探[J].思想教育研究,2009(S2).

猜你喜欢
志愿志愿者大学生
志愿者
我志愿……
我是志愿者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为志愿者加油
小小志愿 大大爱心
我是小小志愿者
大学生之歌
如何防止高考志愿再遭篡改
因爱汇聚,志愿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