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芳
浅谈新课标下高中语文阅读学习方式的转变
刘志芳
刘志芳/井冈山大学附属中学一级教师(江西吉安343100)。
高中语文“新课标”对学生的语文能力提出了更全面的要求,除了具备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外,还应通过教学加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文学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对文章本质的探究能力、对文学氛围的感受能力。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在很多地方已经不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很多教师还拘泥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对新课标的理念把握不准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单纯追求试卷上的分数,片面地教授和强调解题技巧,导致学生对文章的感知力不强;2.只注重阅读量而不要求阅读质量,很多学校增加了学生阅读的材料用以提高阅读能力,但是积累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机械化了学生的头脑,固化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反而与最初提高阅读能力的愿望越来越远;3.一味地增加阅读难度,想以此提高阅读能力,这种方法对少数能力较强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却适得其反,完全忽略了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这个年龄段学生的理解能力。
培根说过:“关于方法的知识,是世界上最宝贵的知识。”因此,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必须引导学生在学习方式上有一个根本性的改变。2009年,笔者参与了相关课题的研究,才真正开始转变阅读教学方式。这个课题获益最大的不是学生成绩的提高,而是学生阅读学习方式的改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之具备了独立的阅读、分析课文的能力。那么,教师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第一,教师应该树立新的教学目标,用自身素养培养学生的目标意识、文本意识和人文意识。
语文教学的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规范应用母语,丰富语言积累,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和文字应用能力。教师应该通过语文阅读教学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阅读理解的能力,具备对文章的感知能力,引导学生理解在教材文本和其他阅读材料中蕴含的真、善、美方面的丰富意义,深层理解祖国文化本身的精髓和人文内涵,培育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情愫,使学生亲近文本,走入文本,拉近学生与作者的心灵,对学生的道德心灵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但之前我们很多老师忽视了这一点,语文课越上越空,远离了文本,也远离了最有活力的语言文字。
第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着重引导,建立高效的生态课堂环境。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最核心的概念。教师首先应建立“平民意识”,充分尊重并倡导学生回答问题中的求异思维,重视学生阅读之后的感受,分析学生阅读后的反馈信息,与学生处于平等地位,在引导学生学习的同时跟学生一同去感受,拉近与学生思想上距离,实现师生之间在教学上的“零距离”交流、“心与心”的沟通,从而师生之间在教学上产生共鸣。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在教师的指导与带领下,自主能动地去阅读、去理解、去探究、去掌握,寻找阅读的快乐,体会在阅读中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兴趣,张扬学生的个性。教师要以自身的阅读、思考和探究来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开阔视野,用较为深厚的人文素养和坚实的知识基础,加之自身的人格魅力以及丰富的教学艺术感染学生,使之产生阅读的愿望。
第三,利用课堂环境,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锻炼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当教师有了新的教学目标,学生有了阅读的兴趣,接下来就是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感知能力、对文章中心思想的理解能力。这样做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比如,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呈现教学内容,以学生的眼光选学经典文章,并且着重分析文章的经典所在,让学生在领会之后,进而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由学生讨论总结。教师应注重与学生的讨论,这样不仅会活跃课堂的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会使学生对文章的感悟加深,一举两得。久而久之,学生不仅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分析的方法,并且锻炼了学生深入思考的能力。
应该采取怎样的自主阅读学习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呢?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强调学生的阅读质量,扩大学生阅读广度,引导学生多读好文章。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除了具有讲解示范作用外,已不属于高考的范畴,只能作为学生学习语文的一个切入点,并且多数内容老旧,不再受到学生青睐。当代学生自主意识较强,思想活跃,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并且将阅读心得在课堂上与教师和同学分享。例如,推荐学生阅读《读者》、《青年文摘》、《启迪》、《意林》等杂志,同时,要重视名著的阅读,它可以给学生以文化的积淀、历史的感悟,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内在素养与文学底蕴。根据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来确定学习目标、重点、难点,教育的目标适合学生,课程内容也丰富实用。
注重阅读效果的复习与考核,孔子曰:温故而知新。让学生自主编制考核评估内容,相互考核、互相提高。自主编制考核内容的过程中,利用工具书,不仅又增加了阅读量,而且可以学习他人看问题、提出问题的角度,也有利于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将原本死板的知识真正吸收、利用。教师应注意分析学生在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学生的阅读习惯、解题时的思考方法等等,查漏补缺,在学生学习的同时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让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
[1]钟启泉.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曹明海.理解与构建——语文阅读活动论[M].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8
[3]周小山.教师教学靠什么——谈新课程的教学观[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4]毕爱莲.浅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学习策略培养[J].中国教育创新杂志,2009,(2)
:贺春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