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面向未来:关于现当代文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2012-08-15 00:51蒋於缉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多媒体文学教师

蒋於缉

(长春理工大学 文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2)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祖国的整个面貌都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巨变,创造出一个又一个震惊世界的奇迹。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也同样呈现出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的喜人景象,不仅初步形成了一个由部属重点院校、地方院校和独立民办学院组成的教育格局,完成了由“精英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还在学院建设、学科发展等方面大胆实践、努力创新,努力探索出高等教育为国家建设和发展服务的新路。面对祖国飞速发展的大好形势,如何立足本职更好地为祖国的建设服务,是每一位高校教师所必须面对和认真思考的课题。对此,自己作为一名资深的高校教师,针对所从事的现当代文学专业的教学工作,谈一点认识和思考。

我们知道,现当代文学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二级学科,是全日制高校中文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在教学中一直占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尽管与中文专业的其他学科相比,现当代文学出现得较晚,学科发展的历史没有古典文学、古汉语那样久远,也没有它们所形成的实力雄厚的教学和科研队伍,但现当代文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一出现便表现出了明显的优势和特征。一方面,现当代文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现当代文学作品不仅真实地展现了中国近代以来不同历史时期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一一见证了我国近百年历史的沧桑巨变,而且现当代的文学思潮还常常成为了社会思潮、社会变革的先驱。无论是“五四”时期的“新文化运动”、上世纪70年代末的“天安门诗歌”,还是改革开放之后的“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等思潮都承担起了开时代风气之先的重任,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同时,现当代文学还拥有着众多的、为广大群众所喜爱和熟知的作家与作品。尽管作家们分属于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阶层,他们却以其对祖国、对人民、对家乡的热爱创作出了浩如烟海的、深受群众喜爱的文学作品,不仅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还鼓舞了他们积极投身民族解放、国家振兴伟大事业的满腔热情和积极性。另一方面,由于现当代文学是处于一个开放的时代,就使其形成了开放、多元的艺术体系。无论是“五四”时期不同文学主张的倡导,还是上世纪20 30年代的“现代派”诗歌、“新感觉派”小说,乃至改革开放之后,向“西方现代派”的学习借鉴,都极大地开拓了人们的艺术视野,而作家们不同的艺术追求,向西方现代派的大胆借鉴,在立足于民族文化传统基础上的不断创新,都使现当代文坛呈现出其他任何时代所无法比拟的繁荣景象,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和不同的精神需求。现当代文学也正因为具有这些特征和优势,一直在中文专业的教学中备受瞩目,深受广大学生们的青睐和欢迎;并在现当代文学主讲教师的不断努力之下,为现当代文学的教学工作赢得了极大的声誉。

然而,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随着高校教学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曾经十分辉煌的现当代文学也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一方面,由于高校教学计划的调整,使现当代文学授课的时数锐减。仅以现代文学史课为例,我校一直执行128学时的教学计划,2005年教学计划调整为112学时,而新的教学计划还将对课时的数量再次缩减。这样一来,想在极为有限的课时内讲授完整的现代文学史就成为了一种奢望。现当代文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学科,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对象,不仅包括“五四”以来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思潮、文学现象,其下限还随着时间的发展不断延伸,一直到当下的“二十一世纪”,并且还将继续发展。这不仅为现当代文学增添了新的内容和活力,社会上不断形成的“热点”也将不断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增加了现当代文学课程讲授的难度——必须在极为有限的课时里增加新的知识点和内容。另一方面,由于教学对象的变化,也使现当代文学的教学工作变得尴尬起来。近年来,80后、90后大学生逐渐成为了学习的主体。他们不再关注社会政治,不再关心他人,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更加注重个人的人生感受,而对其他的一切均持冷漠的态度。无论是鲁迅、巴金、赵树理,还是“红色经典”都很难引起他们的兴趣,自然也使得现当代文学(同样包括其他的学科)的教学面临着十分艰难的处境。

为了对应这些挑战,为了更好地面向未来,我们除了要树立坚定的信念,始终牢记国家、人民赋予我们人民教师的光荣职责,始终坚持以先进的思想、科学的理念、高尚的情操来“教书育人”之外,还应突出自己的专业特色,认真搞好现当代文学教学工作。

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往的文学史教学大都采用教师集中面授的方法,每一节课都是教师讲、学生听,很少互动。这样固然可以使学生得到大量、系统的知识,但是也造成了学生被动听课的局面。现在,根据教学计划现当代的课时大大缩减了,如果还按照原来的教学方式,现当代文学的教学工作将无法完成。为了对应课时大量减少的情况,我们一方面采取了教师的课堂讲授与学生的课下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在不破坏现当代文学课程的科学性、系统性的基础上,由教师分章节集中讲授文学史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如鲁迅、茅盾、老舍、巴金、曹禺、沈从文等重要作家,重点讲授他们的代表作,以及一些文学史中重要的文学现象,对于其他的学习内容则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安排他们利用课余时间阅读相关的作品,或是观看由作品改编的电影,以丰富学生们的学习生活,培养他们读书、学习的习惯;另一方面,对于一些文学史中的热点问题,对于社会上(包括科学研究中)出现的新观点、研究成果,也及时地纳入到教学之中来,通过课堂(或课后)讨论来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样做既保证了教学的科学性、系统性,又适应了新教学计划课时减少的现状,还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无疑是一个不错的做法。

其次,要在教学理念、教学手段上做出相应的调整。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大学的本科教学是以培养“知识精英”为目的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不再需求那些所谓的高高在上的“精英”,而更需要大量的、具有高素质和综合能力的人才。这就要求我们的大学教育必须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以适应时代和社会变化的需要。同样,我们的现当代文学课也必须有所改变——由原来的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到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培养。这里所说的综合素质、综合能力,是指除了要求学生系统地学习本专业的相关知识,还要求他们具备利用所学知识独立进行思考、研究和工作的能力。具体说,就是具备研究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除了这些本专业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之外,高素质人才还应具备会生活的能力,具有较高的审美情趣和欣赏水平,并善于将其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之中。只有这样,高校培养出的学生才不会是“书呆子”型的“知识精英”,而是善于学习、有开拓精神、努力工作,又具有较高的审美情趣、会生活的高素质人才。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一是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现代社会要求每个公民都要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为了督促学生读书,在讲授现当代文学期间,我们要求每位学生必须阅读5 10部现当代的长篇作品,并认真写出读书笔记(每部作品的读书笔记需达到2 000字)。读书笔记,在期末交给任课教师审查,并按比例计入期末总成绩;二是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在现当代文学的授课期间,有所侧重地挑选一些内容较为简单的作品,安排学生认真备课,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课堂的时间走上讲台试讲。不仅活跃了学习气氛,还激发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三是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院安排的读书报告会和科研训练,有所侧重地向学生推荐一些与现当代文学相关的作品和问题,以训练他们独立思考,培养他们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

第三,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是搞好现当代文学教学的重要保障之一。近些年来,随着多媒体的广泛应用,多媒体教学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可。有些人甚至认为,不使用多媒体教学就是落伍了,其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肯定是落后的;反之,如果运用了多媒体就被认为是值得可定的,是符合时代要求的。对于这一点,我不敢苟同。我认为多媒体的使用的确给教学活动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并不等于运用了多媒体,就万事大吉了。诚然,多媒体的使用,可以给教学带来新的变化——用鲜活的画面、生动的曲调,甚至大量影视作品的片段来吸引学生,使教学变得更为直观,更为丰富多彩。但多媒体的广泛使用,也无疑给教学带来一定的束缚和羁绊。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系统的学科知识,还要教会学生正确地理解科学的理论,使用正确的方法。在课堂上,教师常常通过旁征博引、谈古论今来阐述自己的学术观点。这种做法充分表现了教师丰厚、坚实的专业功底,还表现出了教师睿智和聪慧,以及灵活的教学方法。如果要求教师完全按照多媒体课件来教学,势必会极大地限制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在课堂上的正常发挥,使教学完全被多媒体所束缚。因此,我认为一定要合理使用多媒体,不能过分依赖多媒体;多媒体只能是一个重要的辅助手段。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做出适当的安排。比如,对于现当代文学中浩如烟海的作家、作品、社团、流派等内容,尽可能地运用多媒体,通过鲜活的画面、生动的曲调,以及大量的影视片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期给他们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对于现当代文学作品的鉴赏和复杂的人物形象的分析,则应该尽可能采取多媒体与板书、教师课堂讲解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老师鞭辟入里地细密分析、推导,使学生既了解了人物复杂的性格特点,同时,又学会了分析人物、研究作品的有效方法,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

总之,只有我们始终牢记自己肩负的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勇敢地去面对时代飞速发展的挑战和考验,不断充实自己,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才能使我们的现当代文学教学工作始终立于时代发展的前沿位置,与时俱进、面向未来。

猜你喜欢
多媒体文学教师
最美教师
我们需要文学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
适切 适时 适度——说说语文课堂的多媒体使用
我与文学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