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娟
(1.吉林省金融文化研究中心,吉林 长春 130028;
2.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 金融系,吉林 长春 130028)
金融是资金的分配,金融活动表现为信用活动。金融文化是人类文化在金融领域的具体体现,是人在主导资金运动和信用活动过程中的精神反映。这种精神状态反映为金融理念、营销和风险意识、金融伦理、金融法律和法规等,再作用于金融行业的人的具体行为,是金融伦理冲突的协调机制。缺失了平和的金融文化,金融业就难以健康发展,甚至可能出现生存危机。金融危机的爆发可以说是对世界金融文化一次最大的挑战。
金融企业文化是金融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金融企业包括经营决策者和金融企业员工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通过自身经营管理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员工共同创造和遵循的金融精神、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以及创新能力的总和,是金融企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人为本、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是提升金融企业竞争力的无形力量和资本,是金融企业发展的精神支柱。[1]
金融企业文化是金融企业素质水平和竞争能力的综合体现,对金融企业发展具有导向作用,是提高金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证。金融企业文化能够充分体现金融行业的固有特征和具体企业的价值观念,对本企业职工具有极高的亲和力和凝聚力。它内化于经营活动过程之中,竞争对手难以学习和模仿,从而使本企业能够长期处于竞争优势地位。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和金融海啸,给全球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难以估计。但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金融危机在给全球金融业带来巨大灾难的同时,也给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带来机遇。金融危机让人们对西方的金融企业文化产生了怀疑,并开始探索更稳健、可持续发展的金融文化。[2]在金融业发展面临路径决择的局势下,我国金融业如果能够把握了机遇,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企业文化,不仅对我国金融业的健康全面发展尤为重要,也将对全球金融业产生重要影响。对于我国的金融业来说,文化的建设必须从我国金融业发展的实际现状出发,汲取西方发达国家金融文化的积极因素,并为金融文化注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虽然目前我国金融企业的现代经营管理理念还不够完善,但是,中国金融业在历史中形成的学习风气、创业观念、创新精神等都包含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底蕴,蕴含着无穷的价值,是任何外来文化所不可替代的。
近些年来,我国的大多数金融企业都对金融文化的建设进行了初步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纵观整个金融业,仍然处于一种比较原始、粗糙和不系统的状态,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从金融企业决策者到基层员工,很少能够真正认识到企业文化对于经营与管理、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偏概全地把企业文化建设理解为精神文明建设,把金融企业文化建设做成了表面文章。对强化职业道德建设、塑造健康的金融企业形象、形成独特的企业经营理念和作风等深层次的要求缺乏认识。
创新是一个企业的生命力源泉,对金融企业亦是如此。说到底,金融企业文化的发展是为金融业发展的长期利益服务的,但由于中国金融业垄断格局的存在,金融企业金融创新的意识不强,大部分商业银行缺乏创新的内在动力。美国过度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的不力,埋下了金融危机的隐患,而中国的情况却是金融创新不足,金融企业发展缺乏活力。
多数金融企业把金融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经营管理割裂开来,没有把金融企业文化建设融入到银行的经营中去,同时对企业文化建设没有长期规划,把它当成阶段性任务,大部分员工不能把自己作为企业文化发展的一份子,游离于企业文化建设之外,这就使得金融企业文化的发展缺乏凝聚力,从而使金融文化对金融企业发展的作用大打折扣。
金融企业文化建设要以诚信为本、以人为本、诚信经营、注重安全并形成品牌。通过制度建设,改变只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并把精神文明建设当成全部金融企业文化的现状,使金融业能够从上至下地主动学习和理解金融文化的内涵,把自己作为践行金融企业文化的主体,并形成合力。金融企业要能够正确判断经济形势,根据经济环境的变化及时对本企业的价值进行定位,建成具有品牌效应的独特企业文化。金融企业的发展要硬实力和软实力兼具,注重金融企业文化发展,使企业软实力得到有效提升,在企业长期发展中保持活力。
创新是金融企业发展的动力。从宏观角度来看,金融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发展需要良好的社会金融大环境,而这个环境的形成需要政府承担主要责任,政府应从金融法规的制定、社会诚信制度的建立、适度的金融企业监督和监管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从金融企业自身角度来看,要注重金融创新,创立金融创新机制。[3]在金融市场竞争白热化的态势下,金融企业必须坚持为实体经济的发展而服务的立足点,使金融企业的发展具有实质意义。注重建立现代的风险管理制度,建设风险控制机制,在此基础上进进行金融产品、金融服务、金融营销手段的创新,使金融企业的发展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积极进行金融创新的同时,必须遵循适度原则。此次金融危机给金融业带来的重要教训之一就是金融创新必须适度,无限制的“创新”和金融监管的不力会给金融业乃至整个经济造成致命打击。我国金融业在创新时必须坚持创新与实体经济发展水平一致的原则,杜绝盲目求新,依法经营,规避风险。
中国光大集团董事长唐双宁在2010年中国金融文化论坛上的主旨演讲中谈到,在金融业发展和金融企业文化的建设中,信仰的缺乏是最大的危机,中国金融企业要发展,要注重法制建设,使金融业发展有法可依,同时,必须在金融业推行道德、信念教育。[4]孔夫子言:“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有耻且格”是强制约束性和自觉性的结合。
金融企业道德规范建设要以诚信和以人为本的理念为中心,重点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纪律执行、职业规范的建立,在金融系统内形成诚信经营、诚信立行的风尚。通过长期不懈的金融文化规划,引导员工建立健康的价值观和职业观,在为客户服务时能自觉践行诚信服务的理念,为客户提供安全的金融产品和优质的金融服务;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避免金融风险。“以人为本”应该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在服务中应体现以客户为本,用最优质和高效的金融服务维护和壮大企业客户群;另一方面应该以本企业员工为本,注重员工的全面发展,金融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是人才的竞争,只有高素质的员工才能使金融企业具有核心竞争力。
金融企业的发展需要金融企业家,企业家必须具备现代的文化精神。企业家精神和文化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过去的华尔街的企业家们主张诚信、独立、谦逊和公益,正是这些促人向上的企业精神文化使华尔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可惜的是在巨大的经济利益面前,他们的后代精英淡忘和放弃了这些文化传统,最终导致了金融危机的发生。实践证明,华尔街今天出现的大问题,其根源之一,就是企业家精神的深度缺位,金融家的文化理念出现了重大偏颇。
中国金融文化建设需要真正的金融企业家,他们不能唯利是图,也不能仅仅精通金融专业,而应该能够把握行业规律、具有发展眼光,能掌控发展大方向并能够带领金融行业健康发展的实干家;他们应当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勇于担当。金融企业家作为金融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应从金融危机中吸取教训,找出正确的应对之策,未雨绸缪,致力于发展金融企业的软实力,使金融行业保持健康、持续、长久的稳定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全局服务。
[1] 王晓光,于红莉.金融危机背景下金融企业文化建设的新思路[J].长春大学学报,2010,(9).
[2] 孙志贤,黄启春.关于金融企业文化问题的思考[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学院学报,2002,(4).
[3] 吴怀宝,刘春莲.金融企业文化建设初探[J].财政监督,2004,(8).
[4] 唐双宁.关于金融文化的几点思考[J].卓越理财,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