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南巡谈话: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

2012-08-15 00:49
关键词:人才观谈话现代化

白 岩

重读南巡谈话: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

白 岩

1992年初,邓小平在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时发表了重要谈话,即著名的“南方谈话”。在这次谈话中,邓小平阐发了以人民群众为基础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观,以科学技术为主导的开阔创新、与时俱进的人才观,以“四化”标准为关键的选贤任能的人才观,以避免形式主义为策略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人才观。

马克思主义人才观 ;南巡谈话;邓小平人才思想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正处于一个新的历史转折点,国内以及国际上的政治风波给我们提出了“中国向何处去”这样一个严峻的考验。1992年初,邓小平在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时发表了重要谈话,即著名的“南方谈话”。在这个谈话中,邓小平科学地总结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从理论上深刻地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特别是关于马克思主义人才理论的问题。南方谈话是邓小平人才思想成熟的标志。

一、马克思主义的人才观概述

马克思主义人才观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及其后继者对于人才问题的基本观点和总体看法。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是群众主义的人才观,是人民性、实践性和现实性有机统一的人才观;是开阔创新、与时俱进的人才观。用马克思主义人才观指导人才培养以及运用的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人才观的题中之义,在理论与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坚持群众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人才观的根本要求。马克思坚持理论与实践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上的统一,并把这一基本精神贯穿到他为全人类谋解放的全部理论和实践当中,创立了“共产主义”人才观。马克思“共产主义”的人才观,是建立在人们根本利益基础上的,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立足点的,并以彻底解放全人类为根本目的的人才观。马克思主义人才观是人民性、实践性和现实性有机统一的人才观,是马克思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发展动力思想的表现。在马克思看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共产主义者”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一切实践,都是谋求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与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相统一的现实活动。也就是说,整个马克思主义人才观以至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是以坚持理论与实践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基础上的统一来贯穿始终的。马克思主义的人才观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人才理论。马克思主义的人才观是指导共产主义事业发展的关键,在基于实现共产主义事业这一根本前提的条件下,不同时代,对于人才的需要以及人才的培养会有不同的具体要求,马克思主义的人才观的发展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过程。

二、邓小平南方谈话中所体现的马克思主义人才观

人才思想是邓小平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的思想,邓小平的人才观是在马克思主义人才观的基础上,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具体实践需要而形成和发展的,是马克思主义人才观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实践中的具体体现。邓小平南方谈话是邓小平人才理论的升华。1992年,我国改革开放正处于一个关键的时期,如何在这个关键时期保证现代化的顺利进行,邓小平总结了党和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紧紧抓住人才问题不放,提出了一个“关键在人”的思想,他认为,政治路线的正确实行是以拥有一个正确的组织路线为前提的,而中国能不能坚持搞好社会主义改革、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关键在人”。这里的“关键在人”,主要是指快速发展经济、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人才,有了人才,我们的经济就能更快地发展,我们的国家就能够长治久安,中国的事情就会办好。相反,没有了人才,国家的发展就会放慢甚至停滞。当今世界,国与国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人才的竞争,邓小平“关键在人”思想强调了人才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性。南方谈话中所包括的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理论与实践:人民群众是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人才观是共产主义的人才观,是基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人才观。邓小平的南巡谈话深入贯彻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才观,他反对人才观上的教条主义,提出改革以及一切工作的判断标准应该是:“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1]372在基于马克思主义人才理论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而总结和概括的,是从理论上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坚持的建立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基础上的人才观的升华。此外,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中,邓小平认为人才的选拔,领导干部的任用都与人民的意见息息相关。他认为领导干部的任用就是应该选择那些坚定不移的坚持改革开放路线的人,并且被人民所公认的有政绩的、在实际行动上表明社会主义中国是要下决心搞改革开放的人。“人民,是看实践。人民一看,还是社会主义好,还是改革开放好,我们的事业就会万古长青!”[1]381民,看的是实践,看使用的人才能不能真正地服务于人民,能不能真正地让人民满意。对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利的人,实践需要他们,社会主义建设需要他们,社会主义事业的万古长青需要他们,人民群众自然需要他们,那他们就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人才,是共产主义人才。

邓小平强调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人才来自于人民,更强调人才服务于人民。他认为搞好高新科技,让高新技术人才服务于人民,才能让人民满意,让人民高兴,才能使我们的国家真正的繁荣昌盛起来。这里邓小平指出,要让人才服务于人民,就要把知识贡献给人民,深入人民群众,为人民群众服务。不深入群众,就不能解决问题,高高在上,群众也不会听。邓小平把人才服务与人民作为用人的主要标准。杰出的人才来自群众,服务群众,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密切联系群众的问题。邓小平强调,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邓小平希望科技人员多到群众中去,让群众了解科技的作用,认识科技的意义,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必需的。

(二)创新与发展:科技人才是主导

马克思主义的人才观是开阔创新、与时俱进的人才观。当今世界各国的竞争,说到底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而科学技术竞争的背后,是人才的竞争。邓小平提出要在我国要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而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关键则是人才。邓小平强调科技的发展在国家的创新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他说:“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我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377小平总结当时世界日新月异的变化,认为科学技术的变化是世界在过去20年大发展、大变化的突出表现。同时科学技术的进步也带动了相关领域的产业发展。科学技术是产业发展的前提,他提倡依靠科学才会有希望,要感谢科技工作者在祖国建设中所做出的贡献。作为掌握科技知识最多的科技工作者,不仅是现代生产力的体现者和科技传播者,而且是现代化生产力的创新者与发展者。没有人才,就没有生产力的创新与发展,只有有了一大批科技人才,才能大力提高科技生产力的水平,才能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国力。在此基础上,邓小平特别尊重科技人才,认为科技人才很重要,强调发挥老、中、青科学家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他对于那些接受过国外教育的人才也实施开明的政策,只要能为社会主义建设所用,就可以回来,并能够得到妥善的安排,他更希望这些人能够与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们通力合作,完善本国的科技教育事业。邓小平深刻认识到,过去我国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能把两弹一星搞起来,是因为有钱学森、李四光、钱三强等一批老科学家,现在科学技术现代化,也需要一批高水平的科学家。因此,邓小平特别强调高科技人才的培养。

(三)选贤与任能:四化标准是关键

邓小平一直非常强调人才特别是领导班子的人才建设,认为领导班子是关系到党的路线能不能贯彻执行的问题,党的路线的贯彻执行需要一大批青年干部接好老一辈革命家的班。在实际工作中,用什么样的标准选拔任用干部至关重要。他不仅一再告诫全党要选好接班人,让年轻干部负担起跨世纪宏伟目标的历史重任,而且还对选什么样的人,造就什么样的年轻干部队伍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按照 ‘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标准,选拔德才兼备的人进班子。”[1]380就是邓小平关于干部队伍的四化标准。

首先,革命化是首要的标准,是人才培养的前提。作为干部人才,不论在什么情况下,也不论在什么岗位上工作,都必须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革命化的实质在于在选贤任能的过程中,保证党和国家的领导权掌握在政治上可靠的同志手中,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够顺利地贯彻。其次,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强调人才队伍的年轻化,他建议老年一代的领导要把机会留给年轻人,帮助、指导、培养年轻人,更要支持年轻人,不能做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绊脚石。要选年轻的同志来做接班人,并且注重接班人的培养问题。邓小平强调人才队伍的年轻化,有利于创新思想的发展,同时能够始终保持人才队伍的战斗力和旺盛的生命力,保证革命事业后继有人。最后,邓小平强调知识化与专业化,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要认真学习相应的专业知识。没有专业知识的人,即使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抱有满腔的热情,也无法真正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那他也就不能说是人才。

邓小平提出的“四化”标准,与我们党长期坚持的德才兼备的人才政策是统一的,“四化”标准绝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邓小平在长期革命斗争经验中所形成的人才思想的具体体现,是指导人才建设的长远方针。

(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避免形式主义是策略

1992年的南方谈话,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态度,突破了在改革开放中尚未解决的陈旧观念,回答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问题,是邓小平人才思想完善、成熟、系统化的标志。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要避免在实际工作搞形式主义,不办实事。邓小平指出:“现在有一个问题,就是形式主义多。电视一打开,尽是会议。会议多,文章太长,讲话也太长,而且内容重复,新的语言并不很多。重复的话要讲,但要精简。形式主义也是官僚主义。”[1]381反映了社会主义改革过程中人才的现状还存在问题,邓小平强调要提高实事求是的觉悟,提高人才语言的精简能力。人才的培养避免形式主义,就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也成为邓小平人才思想的核心。贯穿于邓小平人才思想的各个方面。正是因为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理论核心的指导,邓小平的人才思想才成为科学的思想,成为我们党和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培养、选拔和使用人才的指导思想。

三、结语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新的方向,为我国的马克思主义人才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南方谈话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人才理论注入了新的内容,南方谈话后,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也有了完整科学的体系。

[1]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A849

A

1673-1999(2012)12-0008-02

白岩(1987-),女,满族,辽宁沈阳人,浙江财经学院(浙江杭州 310018)2010级硕士研究生。

2012-04-05

猜你喜欢
人才观谈话现代化
边疆治理现代化
班主任的谈话艺术
正确理解术前谈话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我国企业人才观研究
——基于两期中国优秀雇主品牌企业的分析
龚自珍的人才观
(1)阅读理解两则
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向武器装备现代化的目标迈进
蒙哥马利元帅的军事人才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