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服务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

2012-08-15 00:45:22孟铁鑫
关键词:创新型服务业意识

孟铁鑫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一、现代服务业与创新型人才

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相对应,是伴随工业化进程并依托信息技术与现代管理理念、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而发展起来的服务业[1],如金融保险业、信息服务业、旅游业、现代物流业、房地产业及社区服务业等。伴随着发达国家从“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的转型,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新焦点。

创新是弃旧图新、破旧立新的独创性活动,创新型人才是指具备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并能够取得创新成果的人才[2]。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资源的保障,而在一个行业的人力资源中,创新型人才又是最富有活力和创造性的因素,也是支撑其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在现代服务业国际化发展的背景下,是否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

二、现代服务业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特征

(一)品质素养的全面性

现代服务业创新型人才相较于一般人才具有更为全面的思维品质和综合素养。其优秀的思维品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索欲望,尤其是在服务业国际化、全球化不断加剧的条件下,对服务产业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新事物能表现出敏锐的洞察力和积极探索的问题意识;二是求新求异的思维习惯,面对市场需求、竞争态势、产业形态等的不断变化发展,创新人才往往不甘于墨守陈规和原地踏步,打破思维定势,从而找到非常规的问题解决方法。三是坚韧不拔、勇于挑战的创新精神。对于传统和权威敢于质疑、敢于挑战,即使面对失败和挫折,依然能坚韧不拔、绝不言弃。

现代服务业创新型人才体现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融合、理性经营与感性管理的综合,在服务与管理的各个层面都能渗透强烈的人本意识、服务意识、文化意识、生态意识,以人的价值、感受和尊严为核心。在组织领导、社交应变、沟通协调、意志毅力、团队协作等方面展现出良好的人文精神面貌。

(二)知识结构的复合性

复合性的知识结构是构成现代服务业创新型人才的基础。在信息化时代,要求创新型人才在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前沿知识的同时,还需具备多学科、跨专业的知识融合素质,如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知识。一是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能用开阔的视野、专业的视角分析服务产业现象,对产业发展的前沿知识有较好的把握能力;二是广博的基础知识,如历史、地理、心理、社会、经济、法律、财会等,并具备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的意识和能力;三是必需的工具知识,如英语、计算机等,能为获取创新知识、传播创新成果创造更好的条件。

(三)实践能力的多元性

现代服务产业的综合性和复杂性特点决定了现代服务业创新型人才必须具备多元化的实践能力。首先,现代服务业与社会、经济、政治、交通等各个方面有着诸多联系,产业活动的顺利开展必须以各行业、部门、环节的通力合作为前提,这就要求从业者具有极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和综合工作能力;其次,面对不同文化背景、性格特征的服务对象,需要具备灵活的人际交往能力;再次,要求现代服务业创新人才具有随机应变、独立处理事务的能力,及时而准确地发现和解决各种问题。此外,还应具备将创新理念、创新知识转化为创造物化成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三、高校现代服务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现状——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

(一)创新人才培养的意识不足

高校旅游教育是我国旅游人才的重要来源,承担着为产业输送各类旅游人才的重任,理应成为产业引领型人才的培养基地。伴随着世界旅游产业的高端化、国际化发展趋势,对旅游创新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我国的旅游教育显然没能跟上这一发展步伐,主要表现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过于强调基础学科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忽视对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和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所培养的旅游人才在创新素质和能力上远远落后于产业的实际需要。人才培养目标中对创新要素的意识不足直接导致了高校旅游教育在教育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与组织等方面都难以培养出具有创造能力的创新型旅游管理人才。

(二)创新人才培养的环境尚未形成

创新人格的培养离不开积极向上、勇于探索、关注现实的人文氛围[3]。营造一种尊重创新、鼓励创新的人文环境在某种程度上比专业课程的学习更为重要、更有意义,它能使学生充分地释放创新的热情,展现创新的才能。当前我国高校教育中普遍缺乏创新人格养成的人文氛围和展示创新能力的活动平台,使得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沦为一句口号,难以落到实处,一些院校虽然认识到了创新素质对于现代旅游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但还仅仅停留在空喊口号阶段,没有构建起一整套完善的创新制度,并使之渗透到大学校园文化的方方面面中。

(三)创新人才培养所需的教学管理体制不完善

一是教学内容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如意志品格、心理情感等)。事实上,相较于智力因素,意志品格、心理情感等非智力因素对于培养创新型旅游人才更具有决定性意义。二是教学过程偏理论、轻实操。相比起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更有利于培养现代服务业人才的素质素养[4],旅游人才在仿真的工作场景中更能激发出新的设想和方案,创造出新的思想和观念;三是教学方法偏灌输、轻探究。教师的“注入式”讲授使得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究新问题的激情被消磨,创新才能难以有效发挥。四是考核评价重结果、轻过程。由此带来的一大弊端就是很多学生疲于应付各种考试,缺乏主动提高创新意识、应变能力、整合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时间和动力。

四、高校创新型旅游人才培养的思路与对策

(一)加强旅游人才科学研究,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旅游创新型人才发展理论

只有建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才能为产业的发展提供智力保障,才足以支撑一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的旅游人才基础研究还相当薄弱,一方面,广大的旅游基础理论研究者要拓宽思路,在借鉴、吸收国外旅游发达国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创新性的思维来建构中国旅游创新人才理论框架;另一方面,要努力让行业参与到旅游基础研究中来,鼓励有能力的企业通过加大对旅游业基础研究的投入、和高等旅游教育机构共同组建一批从事旅游人才咨询调研、课题研究的机构等形式,进行旅游业创新人才基础数据收集、课题研究,逐步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旅游创新理论研究格局,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旅游创新人才发展理论,为培养更多的创新型旅游人才奠定基础。

(二)转变人才观念,树立创新人才培养观

国际旅游产业结构正向着纵深方向调整,产业结构升级步伐不断加快,需要大量具备扎实的基础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特别是能够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创造性地分析旅游现象、解决旅游产业升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创新型旅游人才。高校旅游教育要顺应这一国际旅游产业的发展趋势,以培养具备创造能力的创新型旅游管理人才为目标,树立以学生创新素质培养和创新能力养成为重点的人才观念。要定期开展行业调研,了解旅游产业的最新发展变化及其对旅游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将学校的人才培养与行业的实际需求结合起来,通过构建动态化的教学体系,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敏锐性、分析问题的创新性、解决问题的创造性。

(三)加快教学改革步伐,建立适合创新型旅游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

要对旅游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调整,在进行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时,充分考虑到旅游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养成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架构。鼓励院校以培养创新型旅游人才为目标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走校企合作、理实一体的发展道路,通过更新教学内容、增加教学手段、优化师资队伍,实现旅游教育的转型与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的全面建立。在教学方法上要克服传统的“灌输式”、“识记式”方法,实施课程体系项目化改革,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究,通过创设学习领域和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提高创新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积极调整课程体系,在教学资源的分配上向实践类课程倾斜,同时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与联系,拓展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为学生创造多样化的职业实践平台,让学生尽早地熟悉旅游行业的实际,在实践中逐步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5]。

(四)营造校园创新氛围,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搭建平台

高校创新型旅游人才的培养需要有效的平台,可遵循“以营造校园创新文化氛围为中心,以学生创新项目和技能竞赛为载体”的思路为创新型旅游人才的培养搭建平台。要努力营造“尊重创造、鼓励创新”的校园文化气氛,通过开设通识课程、第二课堂、讲座等途径,促进学生不墨守成规、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等创新人格的养成;制定学生科研项目申报与管理制度,通过设立创新基金,鼓励学生结合所学专业知识自主开展科学研究,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并给予相应的学分;通过举办各种类型的创新创业比赛、技能竞赛,为学生搭建实践创新意识、展示创造才能的平台。

[1] 石培华,李成军.我国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思考[J].旅游科学,2011,25(1):88-94.

[2] 钟秉林.国际视野中的创新型人才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2007(Z1):37-40.

[3] 霍焱.财经类院校对现代服务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研究[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0(6):97-101.

[4] 罗小芳.缄默知识视角下的高职人才培养之创新——以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为例[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4):24-27.

[5] 俞继凤.论旅游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9,11(2):87-90.

猜你喜欢
创新型服务业意识
中国服务业开新局
经济(2022年10期)2022-10-12 05:28:26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 15:42:15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中国市场(2021年34期)2021-08-29 03:25:40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上海建材(2020年12期)2020-12-31 13:24:26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人大建设(2018年2期)2018-04-18 12:16:53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商周刊(2017年6期)2017-08-22 03:42:43
意识不会死
奥秘(2017年11期)2017-07-05 02:13:08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人大建设(2017年9期)2017-02-03 02:53:39
高等教育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出版与印刷(2014年4期)2014-12-19 13: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