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课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2012-08-15 00:42陈福尧
文教资料 2012年23期
关键词:思维课堂教学课堂

陈福尧

(嵊州市崇仁镇中学,浙江 嵊州 312473)

所谓有效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提出具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开放性的问题,使问题真正为课堂教学服务,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搭建课堂教学活动的脚手架,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主动发现、积极探索、实践体验、解决问题,以便深层理解并掌握和运用基本知识去有效地解决问题,实现从能力到人格的整体发展。一堂优秀的课,教师的提问必须是高质量的、有效的。因此,提高思想品德课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非常必要的。

一、课堂提问现状反思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纵观当前课堂,存在无效提问现象较为频繁,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题目太空太大,没有方向性,学生毫无头绪,摸不清老师究竟想要自己回答哪方面的知识。

(二)提出的问题不科学,或太浅,或太难,或可有可无,无层次感,无梯度。

(三)候答时间过短,学生无法充分思维,草草了事,走过场。

(四)教师评价枯燥,对学生的回答,只做一个简单的判断对或错;错的,没有讲清错的理由,无法给予针对性的反馈,达不到提问的目的。

二、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一)课堂提问的有效预设

教师在课前必须认真挖掘教材的广度、深度,在分析学情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每一个问题,真正体现激疑的艺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精心设计,抛砖引玉。

(1)设计问题要有整体性。问题要紧扣教材,集中在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以利于突出重点、攻克难点。同时,组织一连串问题,构成一个指向明确、思路清晰、具有内在逻辑的“问题链”,做到既能体现教师教学的思路,又能打通学生学习的思路。如:在讲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时,我提出了这么一连串问题:我国的人口现状怎样?带来怎样的影响?针对这样的人口现状,我国采取了什么措施?取得了怎样的成效?重要意义是什么?这一问题链使整个课堂思路清晰,课堂效率就能大大提高。

(2)设计问题要有量力性。提问应以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提出符合学生智能水平、难易适度的问题。提问超出学生的智能水平,最终的结果就是教师自问自答,这样的提问就失去了意义。同时提问要紧扣教学目标和教材重点、难点,力求提问设计少而精,力戒平庸、繁琐的“满堂问”。

2.精心设计,抓住问点。

(1)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提问。所谓兴趣点,就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促进学生理解的知识点。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在教学中可设计一个学生不易回答的悬念或者一个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起到启示诱导的作用。例如:在讲《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这一内容时,从华西村五十周年庆典导入,华西村每户出资一千万,共集资三十亿建起高328米的黄金大酒店,内有一吨黄金造的金牛,这一材料马上把学生吸引到课堂,学生顿时议论纷纷。这时教师提出疑问:华西村为什么会这么富呢?引出“先富带后富,最后走向共同富裕”。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知识、实践操作,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

(2)抓住知识的疑难点(学生的惑点)提问。学生学习的疑难点也是教学的重难点,抓住疑难点提问,就是要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特别要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设疑。差错人皆有之,教师要利用学生的错误,让学生充分“暴露问题”,然后顺其错误认真剖析,不断引导,使学生恍然大悟,留下深刻印象。

(3)抓住思维的发散点提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时期对人才的要求。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在求同思维培养的基础上,强调并重视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的训练。

3.联系现实,创造结合点。

政治课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十分紧密,一些时政热点、焦点问题往往是学生的兴趣所在。所以提问要经常与这些问题联系起来。这样既能使课堂充满时代性,又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如在讲《科教兴国的战略》时,可联系刚刚发射的“天宫一号”,学生既了解了时事,又有助于对科教兴国这一战略的理解。

4.师生互动,捕捉交流点。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和有创意的新观点,给学生表达思想的自由。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的主动性,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则应主动地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一同完成教学任务。通过角色转变,课堂天地变宽了,教师只需稍作点拨或引导,学生的思路就会更宽,教师讲得少了,学生掌握得反而多了。

5.引导学生,产生新疑点。

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掌握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敢问”、“会问”、善于“发问”。学生自己经过深思后,提出的问题对他们来说才是最有思考价值的。

3.精心设计,动态生成。

好的问题是促进学习的燃料。这就需要教师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情况设计符合本堂课的问题,促进学生去思考问题,自主学习,促进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因此,在设计问题时要注重问题的启发性、深刻性和开放性。

(1)设计启发性问题,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启发性是课堂提问的灵魂,缺少启发性的提问是蹩脚的提问。因此,教师所设计问题要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教师要把教材知识点本身的矛盾与已有知识、经验之间的矛盾当做提问设计的突破口,让学生不但了解是“什么”,而且发现“为什么”。教师通过这些有序的启发提问,给学生提出了思考探索的方向,使课堂教学更加顺利,更有效。

(2)设计深刻性问题,促进思维拓展。学生中更多地存在这样的情况,在做材料题时,往往只从字面入手,只看到了一个表象,而不会挖掘深层次的含义。为此,教师要适时地从浅层次的问题入手,并进行深层次、拓展性的“问题”设计,在师生互动中,培养学生从现象中发现本质、揭示规律的能力,这就是“问题”设计的深刻性。比如:在讲人口问题的现状时,要求学生第一步通过材料得出一个结论,即现状,然后深一步理解这一现状带来的影响。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慢慢地养成一种思维习惯,能更深一步地去思考问题。

(3)设计开放性问题,发展学生思维。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思考和探索;有探索才会有创新,才会有发展。开放性问题的提出促使学生形成良好认识结构的推动力,也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措施。例如: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我们能做些什么?这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促进学生动脑思考问题,检索已有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去思考问题,这就为学生自主探索问题,实现“再创造”做好了充分准备。开放性的问题设计,调动起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每个学生都动起来、活起来了,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抓住课堂有利时机进行提问

三、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应注意的问题

1.新旧衔接,寻找迁移点。

在讲授某些新知识的过程中,尽管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但并不意味着他们能够准确地提取和利用,这就要求教师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桥梁,引导学生完成知识迁移,就是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设问,既可以复习旧知识,又可以引出新知识,有利于突出知识的整体性。同时,在过渡处提问,可使学生养成注意力集中的良好习惯,并能够有效地训练学生敏捷的思维能力。

2.把握时机,注意火候点。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提问最好问在学生的 “最近发展区”,使问题具有一定的思考性和挑战性,将学生思维推向“心求通而不能,口欲言而不达”的愤悱境界,在学生大脑中形成一个个兴奋中心,促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相关旧知来积极探究。

(一)提问要有针对性。

针对性是思想品德课的生命所在。目前课堂教学中存在过于宽泛、无目的地乱问,为了提问而提问,思维指向不明,使学生犹如“雾里看花”、无所适从。如“看了这一段材料,你体会到了什么”、“这一内容反映了什么”。这一类问题看上去非常开放,似乎非常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回答。但实际上由于问题过于宽泛,降低了问题的针对性,降低了问题的思维发展价值,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在提问之前教师必须明确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对所提问题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切忌随意离开教学目的,节外生枝地提出一些又偏又怪的问题,更不应该突然冒出一个与教材内容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打乱教学的和谐节奏。

(二)加强引导技巧的优化,增强提问实效。

在教学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很多设计得十分巧妙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却收不到应有的启发思考、发展思维的效果。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问题提出之后,教师缺乏必要的引导或进行了引导,但“启而不当”、“启不得法”。只有“启而得当”、“启而得法”,课堂提问才不流于形式,才能落到实处。教师可以运用以下优化对策。

1.铺路架桥。当学生由于思维定势等因素的影响思维暂时受阻,无法正确回答教师的问题时,教师应及时铺路架桥予以疏导。当有些问题因为难度太大,学生一时无法讲清时,教师要适时架梯子,补充一些难度较小的问题,然后循序渐进,最终必能豁然开朗。

2.引向、指津。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有时会出现“东拉葫芦西扯瓢”的情况,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应适时地给学生引向、指津。

3.注意课堂提问不能一味地直来直去,这样启发性就不强,久而久之,学生对这样的提问会感到索然无味,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思维的发展。假如我们把问题换成“曲问”、“活问”的方式提出,就能迫使学生开动脑筋,并且要求他们在思维上“跳一跳”才能回答上。在讲《逆反心理有危害》这一内容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妈妈和女儿一起挑选衣服的事例,这种情况学生都会碰到过,让他们成为这一情境中的主人,然后去探讨遇到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办。不同的女儿和不同的妈妈会出现哪些不同的情况?这样因势利导、引思铺垫、变直为曲的提问,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各种综合能力,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三)提问后巧妙留白,积极评价。

教师清晰、简明地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留有几秒钟的思考时间,然后要求学生回答。这短短的几秒钟,延长了学生思考的时间,保证了学生能独立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如果学生对所提问题一时回答不出来,教师就要以适当的方法鼓励、启发、诱导学生作答。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在提出问题后,要等待足够长的时间,不要马上重复问题或指定别的学生来回答,其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定的问题思考时间;二是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也应该等待足够的时间,再对学生的回答做出评价或者再提另外的问题,这样可以使学生有一定的时间来详细说明、斟酌、补充或者修改他们的回答,从而使他们的回答更加系统、完善,而不至于打断他们的思路。

(四)合理激励,提高积极性。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提高效率,其提问的实效性就必须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

1.信任、尊重学生,以“朋友和共同学习者”的身份与学生相处,创设一个融洽、和睦、协调的课堂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陶冶情操。

2.赏识激励每个学生。人需要赏识,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更不例外。学生常常把教师的赏识看成是对自己的评价,当他们得到赏识时,就觉得自己有进步,因而产生自身增值感,增强学习的内部动力。至于答错的内容,教师可以用多种手段让其自己认识并纠正,只要纠正对了就要赞赏,让他们看到自己的成绩。

(五)精心研究学生,做到因材施问。

课堂提问,不能出现“遗忘的角落”,要让所有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关注、期待,培养所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和强烈竞争意识,从而营造出一个主动积极的集体思维氛围,转而推动每个学生更主观能动地进行思维活动。

(六)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怎样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一是教师要有威信,在教学过程中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的良好威望影响全班,以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推动学生投入学习思考活动;二是教师要以自己的积极情感感染学生,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产生共鸣。

(七)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在保证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精心准备供探索的材料;组织问题,一方面巧妙地设置基本的问题,另一方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认真筛选,确定最适合于教学探索的问题,并按照知识的逻辑结构、学生的认知规律加以组合,形成台阶式的系列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解答疑问,总结归纳,分析评价。

有效的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一个经过精心设计,恰当而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往往能拨动全班学生的思维之弦,奏出一曲耐人寻味甚至波澜起伏的动人之曲。课堂教学的动态化,使实际的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灵敏性。教师只有树立正确的观念,在课堂提问中遵循一定的原则,掌握适当的提问方法,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使课堂提问真正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脚手架。

[1]课堂提问的艺术——发展教师的有效提问技能.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7.

[2]课堂教学组织调控技巧——课堂提问的设计与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技巧.

[3]新课程.中学,2010,11.

[4]陈大伟编.教师怎样解决课堂教学问题.

[5]刘岚主编.给政治教师的101条建议.

[6]新课程教学问题解决实践研究.初中思想品德.

猜你喜欢
思维课堂教学课堂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