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旭斌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汕头 515078)
长期以来,投资、出口和消费被称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出口和投资出口占了相当大的分额,而消费却显得不足。尤其是在金融海啸和欧债危机的阴霾笼罩下,中国的出口和投资拉动经济的弊端已日益显现。在出口方面,企业长期收不到订单,出口受到了严重冲击,严重地制约了我国经济发展。在投资方面,经过多年的高速增长,问题也逐渐凸显。为应对出口萎缩和投资效益低下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十二五”规划中把“三驾马车”的序列做了调整,把消费在拉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地位提到了第一位。我国农村人口达65656万人,这一市场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有效地拓展农村消费市场,对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显得十分重要。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中国的农村人口数量占我国总人口接近一半,因此,激发农民消费、拓展农村消费市场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通过加强对农村道路、住房、电力、水利、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消费环境,使亿万农民的潜在购买力最终转化为巨大的现实消费需求。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促使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总而言之,拓展农村消费需求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著名的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绝对收入决定当前消费。在短期中,收入与消费是正相关的,即消费取决于收入,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即消费倾向。收入水平特别是可支配收入水平将直接影响农村消费需求关键。
尽管这两年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高于城镇的,但从绝对数量上看,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城镇居民相比严重偏低,差距明显。以2011为例,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的4倍。主要原因,一方面是我国农业生产长期沿用粗放型的模式,技术含量不高,创新能力不强,产品质量不高,劳动生产率较低,难以形成规模效应,这些都不利于农民增加收入。另一方面是农村居民外出务工者主要从事知识、技术含量低的工作,这些工作的特点是环境较差、流动性较强、工资水平也不高不稳定。农民收入偏低,就无从谈起增加消费,拓展我国农村市场的消费。
农村不合理的消费方式主要表现在:
1、受到传统的计划经济观念的影响,农民大都在生活上量入为出,精打细算为主,节俭成了消费原则和消费习惯。为了预防今后的不确定性可能发生的大的额外支出,农民更多的会把钱存到银行,从而抑制了他们的消费欲望。这种过度节俭的消费观念对农民消费行为产生的消极作用,降低了农民对政府刺激消费政策措施反应的灵敏度,弱化了经济政策的作用,使消费无法发挥刺激和导向作用。
2、虽然许多农民都有存款,但他们的消费习惯大多属于积累性消费,也就是说多年积累,一次性大量消费在一些大项消费上。再加上农村的金融服务体系跟不上,所以农民的超前消费、贷款消费的意识也不强。
农村的消费环境差主要表现在:
1、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相对滞后。2009年我国推出了利于农村的家电下乡优民政策,但许多地区供水、供电、交通、通信等等问题仍没有解决,导致一些有消费需求也有支付能力的农民不得不放弃对某些家庭耐用消费品的购买,影响了这些消费品在农村的市场需求。
2、家电下乡优民政策优惠政策中,部门不法商家利用农村文化水平低的弱点,利用这个机会进行暴力销售。比如对不法的家电处理、将中标产品提高售价、用翻新机器来坑害农民,这不仅骗去了农民的钱财,更骗走了他们对消费的信心,农民也找不到相应维权的对象;另外,现代家电的售后服务网都局限在城市市场上面,农村的市场几乎是空白,售后服务无法保证,严重打击了农村居民的消费信心。
长期以来,农民用于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支出居高不下,影响了他们对其他产品的消费。比如在孩子非义务教育阶段,对于普通农村家庭而言负担实在太重。农民家庭为了供养孩子上大学,负债累累,更不用谈去消费一些除了基本生活消费品以外的东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部分农村地区已经开展,但普及面还远远不够,面对繁琐的理赔程序、偏小的报销范围与报销比例,农民的保障程度相对较低;另外,目前许多农村父母仅有的一两个子女长期在外地工作,子女的预期收入不稳定,治病和养老都只能靠父母自己,加之养老保险的制度不健全,影响了父母农民以及他们子女的消费需求。
低收入是我国农民消费动力不足的根本原因。因此,建立提高农村家庭收入长效增长机制、减少城乡收入差距,是拓展我国农村消费需求的根本问题。从政府的角度来讲,要继续加大三农政策支持的力度,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提高粮食的最低收购价格,完善现有的农业政策支持制度和农业补贴政策;要不断调整农业经济建长模式,大力发展高效型农业,依靠高科技改进农产品的品种和质量,发展现代农业,鼓励农业科技创新,变粗放经营为集约型经营,鼓励农村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因地制宜地发展当地的特色经济,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切实提高农民收入水平,进而促进消费;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优化农村就业结构,改善农民就业的环境,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服务,依托产业发展优化带动农民工就业,从而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充分就业,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需要政府部门、社会组织等力量,通过对农民进行宣传教育,打破传统消费观念的禁锢,改变农村居民怕消费、盲目消费心理,倡导积极的消费观念;通过向农民传播消费的基本知识、方式、法规以及消费者权益的意识,激发农民通过勤苦致富,拓展消费领域,把发展型、享受型的消费观念传递给农村居民,引导他们追求文明、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加大对科技、文化、娱乐、旅游等消费,改善消费结构,提高农民消费水平和消费层次,使教育、娱乐、医疗、保健等众多项目的消费比重明显提升,从根本上提高消费质量和生活水平。
切实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产品的投入,加大农村流通体系建设,为消费品在农村中的迅速普及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为农村居民消费提供便利;规范农村消费市场,加大针对产品质量的执法力度,制定针对农村消费品消费市场的法规与措施,采取严厉措施积极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杜绝一切假冒伪劣产品由城市向农村转移的现象;还要在加强产品的宣传和信息反馈,改善农村的消费市场环境,扩大售后服务,有效地保护和提升农村居民消费信心。
想要让农民把钱拿出来消费,就必须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发展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增强能他们消费的安全感。完善农村医疗服务体系.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进一步深化养老保险制度,使农村居民能够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解除农民年老之后的后顾之忧;在新的世纪,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决定着农民致富,因此要加大农村教育投入的建设,改善了农村地区义务教育的办学条件,有力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增加农村村民及其子女受教育的机会,使农民整体文化素质有新的提高。
加大对消费信贷知识宣传的力度,转变农民传统保守的消费意识,积极向农民宣传新的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提高农民对信贷消费的认知程度,扩大信贷消费的客户群体;金融机构要积极了解所不同地区农民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进行消费信贷产品的创新,针对农村消费需求的特点开发出适应农村特点的消费信贷品种,适当放宽申请条件,尽可能提供快捷、方便的信贷服务,特别是与农民增收相关的生产性和教育消费类小额贷款,支持居民在扩大生产的同时提高消费水平和还贷能力;对低收入家庭购房、农用车等消费,政府可以通过财政贴息、税收减免、适当延长贷款期限等措施,提高金融机构开办贷款的积极性和灵活性。
[1]焦方义、贾存菲.扩大我国农村居民消费需求问题探讨[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01).
[2]丁媛媛.浅谈启动农村消费市场的必要性及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1(12).
[3]祁英民.我国农村消费市场现状及开拓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