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耀华
(杭州市明珠实验学校,浙江 杭州 310004)
培根说“学史使人明智”,司马迁说学史可以“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补敝起废”。明辨是非,惩恶扬善,指导自己的行动。章士钊说:“灭人之国先去其史”。历史的重要性是世人皆知的,可是,在当今的社会中,历史教育却不被重视,这不能不让人担忧。由于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历史学科在人们心目中是“冷门”的学科;一些学校和教师不重视初中历史教学,有的把一节课变成了故事会;有的照本宣科﹑画钩列条,什么时间﹑人物﹑事件﹑意义等,不加以任何解释说明。课堂教学枯燥无味,死气沉沉。许多学生在历史课的学习中找不到乐趣,只能是一次次的失望,最终变得失去兴趣。正如教育部1997年对北京两千多名学生调查表明:学生最不愿学的课程,历史课占前3位;学生对15门课程喜欢的程度,历史课倒数第2位;学生认为“枯燥﹑没意思的课”中,历史课居第5位。在初中社会与历史课上,存在学风不浓,纪律较差的现象,学生也非常“喜欢”把它当做“第二课堂”。上课看课外书﹑睡觉﹑做其他科目作业。再加上家长受传统观念影响,只关心语数外,而对社会与历史课更是置之不理,不闻不问,漠不关心。为了改变目前初三《历史与社会》课的教学现状,我尝试运用专题式教学法进行《历史与社会》课的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什么是专题式教学法。
所谓专题式教学法就是指围绕某个理论知识、社会热点、考试题型等进行专题教学。这种复习方法由于跨章节、跨教材、“以生为本”,学生的思维活动空间比较宽广、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用专题式教学法进行历史课的复习,就是把零散的知识归类、贯穿、汇总起来,然后呈现给学生。通过对历史知识的重新分类和整合——“梳理”知识,“演绎”原则,“总结”规律,以强化和巩固基础知识,形成正确的整体史观,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理解和记忆能力,提高考试技能。专题教学是落实历史基础知识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专题式教学法的作用
1.专题教学通过概述、分析、归纳、讨论、比较进行知识重组;启发学生回顾历史,对现实与社会问题进行历史思考,培养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专题教学使学生把握专题主线,提炼专题要点,深化历史认识,提高审题作答技巧。在专题式教学中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保证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挖掘教材中的隐性知识,挖掘教材与考试说明的结合点,对教材内容进行归纳与提高,使历史知识线索更明晰,历史逻辑条理更清楚。如讲工业革命专题,采用列表归纳法:时间、原因、标志、技术领先国家、重要发明、能源、意义、作用(意义)、对中国的影响、结论;教师在专题教学时,既要把同一事物的不同时期进行纵向的联系与比较,又要把不同事物的某一方面进行横向的联系与比较;既要注意历史知识的内部关系,又要重视历史知识的外在联系,即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史事之间的横向联系,历史发展的因果联系,以及中国与世界、历史与现实的相互关系,历史学科与政治学科知识的联系,多角度洞察,多层次分析,树立整体史观,以此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对学习知识有整体的认识。
3.在专题教学中通过社会热点和政治学科的结合,学生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社会与历史教学是通过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历史与社会热点的联系,历史与政治学科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现实,开阔视野,启迪思维,培养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社会与历史中考题以人类社会面临和关心的重大社会问题为主要命题依据。专题教学要点是社会现实对相关的问题进行历史分析,以此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对教材进行联系实际的思考与整合,创造性地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整合教材;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感悟历史,体会历史。
4.专题式教学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的历史知识学习。我根据学生的兴趣开设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等学习专题,学生可以依据自身的喜好与特长,通过个性化的选择学习,不仅可以进一步掌握专题史的知识,而且较之以前可以极大地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一)专题教学的呈现
1.内容选择的多样性。中学社会与历史教学专题在内容的选择上是极其多样化的。可以是一个人,如武则天等,也可以是一件事,如“南京大屠杀”;可以是一系列人,如中国历史上的杰出帝王,也可以是一系列事件,如中国历史上成功的变法有哪些;可以是一个地区,如台湾问题,也可以是历史小说、成语故事等。这些都可以构成专题探究的独特视角。
2.知识呈现方式的灵活性。专题式教学在历史知识的呈现方式上是很灵活的。可以是知识竞赛的方式,如历史上的第一次和第一个;可以是讲座形式,可以是故事会的形式,如成语故事中的历史世界;也可以是影视欣赏,如《三国演义》、《大明王朝》等,进而比较与历史原著的不同。具体呈现方式结合专题内容灵活使用。
3.学习过程的主动性。专题课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积极动手,主动多途径搜集专题课的相关资料和信息。学生要独立思考,去阅读观察、联系比较、想象分析,从而解决问题,得出结论。此外,在课型选择上,专题课可分别与新授课、活动课、选修课相结合。
(二)专题教学的主题
如从科举到高考,从闭关锁国到改革开放,蒙古帝国的建立,地区发展简史—台湾、西藏,专题简史—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小说中的历史世界,成语中的历史世界,人物个案研究——武则天,如何释读历史时间与地图,《清明上河图》赏析,历史上的第一次和第一个,中国历史上的成功变法知多少,大话三国与大话西游。
特别是在初三的复习课时,专题式教学显示出了独特的优势。在2010年的初三中考复习时,我着重选择了下列专题:中国的民族政策;保障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建设民主政治、打造尊严中国;法制建设、建党90周年的专题;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应对粮食危机问题;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等进行针对性的复习,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专题教学的课型
1.与新授课相结合。专题课与新授课是相辅相成的,从内容上看,专题课可以是在新授课结束后对书本内容的拓展与延伸。如重庆谈判与全面内战的爆发的专题讲座,既能够激发起学生对重庆谈判这件事的兴趣,又弥补历史新教材中的不足。更多的时候,专题课是与新授课同时进行的,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与活动课相结合。活动课的设置是新教材的特色之一,如何开好活动课,是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的集中体现。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材和教参提供的活动内容往往受教学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活动设计时,必须在已有条件的基础上,尽可能发掘其内涵。如主题“历史成语故事”,以学生常用的成语为视角,学生在收集整理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故事竞赛,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丰富知识,提高兴趣。
3.与选修课相结合。现在不少中学开设了有与历史相关的选修课或者成立了历史兴趣小组。与新授课或活动课相比较而言,选修历史或兴趣小组的学生素质更整齐,进行专题教学的时间也更宽裕。
(一)教师的“有所为,有所不为”
传授者的身份正在淡化,转而变成了学生的合作者、指导者。从“讲”师变为“导”师,教育学生从“学会”转变为“会学”。在专题式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的讲授不再是面面俱到,而是对教学内容有所选择,有所侧重。一些较容易的知识点和教学内容则由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和课后自学的方式学习,遇到疑难问题可以在课堂上的提问时间提出,由教师加以解答。“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专题式教学法改变了原有的以传授具体理论知识为中心的模式,构建了一种以传授具体理论知识、学习方法的初中历史课教学的新的模式,课堂授课紧密围绕教学重难点和教学目标展开,最大限度地实现初中历史课的两大功能:教会学生做学问和教会学生做人。
(二)精讲、会讲
充分发挥讲授的优势,进行“精讲、会讲”是专题式教学法的一个基点。“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在专题式授课中,教师较系统地帮助学生理出知识的体系和脉络,并就一些难点和重点内容进行侧重讲述,就完成了知识的传授任务。在此的关键点就是丰富讲授技巧,实现所授知识的充分表达。
(三)立体式表达
“粉笔—黑板式”教学手段曾经、正在并且将继续为中国的教育做出贡献,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知识经济的来到,知识更新换代日新月异,“粉笔—黑板式”教学手段的平面式表达,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历史课教学需要。“粉笔—黑板式”教学手段表达不足的缺陷,逐渐成为制约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手段,构建历史课教学内容的音、色、声等多层次的立体式表达,是非常必要的。
总之,专题式教学法既立足教材又高于教材,可以有效弥补教材的逻辑性低、内容相对固定等先天不足,由任课教师掌握教学内容的编排,可以灵活地安排教学计划,充分地利用诸多教学手段和实践新的教学理念,能有效地保障教学质量,从而为形成历史课教学和教师个人发展的“双赢”局面奠定良好的基础。
[1] 顾明远.在没有压力下会学得更好[J].北京:中国教育学刊,2005,(4).
[2] 徐晓娟.以课程建设促进教师的发展性评价[J].北京:中国大学教学,2005,(4).
[3] 黄宗芬.汤智.课程与教师的主体性[J].湖北: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1).
[4] 颜丹.传统讲授法如何面对教学改革[J].黑龙江:教书育人杂志编辑部20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