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献忠
(武汉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4)
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对每一笔经济业务都以金额相等、方向相反的方式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账户中全面地、相互联系地进行记账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借贷记账法是一种舶来品,最早产生于中世纪(十三世纪)的意大利,形成于近代英国的工业革命,完善于现代资本主义市场的美国,发展于当今世界资本市场。借贷记账法经日本辗转传入中国。在意大利时期,借贷记账法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佛罗伦萨阶段——借贷记账法的萌芽时期(1211~1340年);第二阶段,是热那亚阶段——借贷记账法的改良时期(1340~1494年);第三阶段,是威尼斯阶段——借贷记账法的完备时期(1494~1854年)。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帕乔利(1445-1517)的名著——《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问世,书中《簿籍论》一章对借贷记账法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实际上威尼斯的钱商在记录他们的业务时,如果“某相对人”从钱商处借钱或取钱,则记在此人名下的借方;如果“某相对人”向钱商存钱或还钱,则记在此人名下的贷方。累计借方大于累计贷方时,则“相对人”是债务人,累计借方小于累计贷方时,则“相对人”是债权人。凭借借方与贷方两个记账符号,钱商可以很好地记录下他们的金融业务。[1]这种仅仅适用于货币资金借贷业务的记账方法,为适应社会经济生活发展的需要,不断演变、完善和推而广之,成为了当今世界普遍使用的一种记账方法——借贷记账法。
借贷记账法盛行全世界,根本原因在于其科学性,而科学性则在于其揭示了事物自身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在这个意义上讲,借贷记账法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高度统一与一致的。借贷记账法作为一种经济管理科学,属于具体科学。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具体科学和哲学的关系,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具体科学研究特定领域,哲学则是对各门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哲学对各门具体科学起指导作用,各门具体科学丰富和完善哲学。[2]学习会计、研究会计,推进会计的升华,都离不开哲学,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会计是一门既古老又新兴的管理学科,它源远流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借贷记账法经过五百多年的发展,日臻完善。借贷记账法的发展轨迹,也是世界经济发展轨迹。十三世纪末,意大利发生了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商业发达的城市,新兴的资产阶级中的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借助研究古希腊、古罗马艺术文化,通过文艺创作,宣传人文精神,这就是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运动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了反映社会经济的发展,借贷记账法运用而生。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爆发,英国成为欧洲的中心,英国社会经济取得了空前的进步,随之而来的是借贷记账法的繁荣。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基本取代了英国的世界霸主地位,为了适应日益复杂的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借贷记账法得到了进步的繁荣与发展。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前,借贷记账法的命运多舛,使用范围也十分有限:工业企业使用借贷记账法,商业企业和建筑业使用增减记账法,行政事业单位使用收付记账法。记账方法的多样性,不便于比对,增加了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理解的难度。为了适应改革开放以来的我国社会经济生活发展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现在统一规定,所有企业均使用借贷记账法核算经济业务,行政事业单位也要逐步推广使用借贷记账法。如果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的话,存在决定思维,思维反映存在[3]。那么,社会的经济生活是一种“存在”,借贷记账方法是一种“思维”,是一种对社会经济生活核算和监督的方法。任何一种理论或方法的问世和发展,都源于社会生活的需要,借贷记账法也不例外。
辩证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时空观,强调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时间和空间是运动者的物质的存在形式[4]。借贷记账法在核算和监督经济业务时,将经济业务记录分为期初余额、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以便于了解期初结存数额及其对本期的影响,本期发生额反映会计主体本期的生产经营活动的状况和规模,以及期末结存数额对下期的影响。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空观。
在借贷记账法下,会计要素分为相互关联的六个方面,即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而前三个要素构成会计的最基本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它从静态方面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提供会计主体的时点指标;后三个要素构成会计的重要等式:收入-费用=利润,它从动态方面反映会计主体的经营成果,提供会计主体的时期指标。无论是静态也好,还是动态也好,反映的都是会计主体经济业务的两种属性;无论是时点也好,还是时期也好,反映的都是会计主体经济业务的时间问题。
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账户结构、账户设置、记账规则、账户的对应关系和会计分录以及试算平衡。这些方面都闪烁着哲学的智慧和光芒。
1.借贷记账法以“借”、“贷”二字作为记账符号
在借贷记账法下,“借”、“贷”是一对抽象又对立的矛盾符号,它们各自既可以表示“增加(+)”,又可以表示“减少(-)”;但它们又不固定地、唯一地表示“增加(+)”与“减少(-)”。常常有人,特别是初学会计的人往往会发问或疑惑:到底是“借”表示增加,还是“贷”表示增加之类的问题,甚至有人干脆将“借”与增加等同;将“贷”与减少等同。唯物辩证法强调形式与内容的统一。现代会计在借贷记账法下,“借”、“贷”只是一个记账符号而已,是一种“形式”,基本上没有其本来的意义了。至于到底是“借”表示增加,还是“贷”表示增加,取决于账户的性质和结构即“内容”。形式有没有意义呢?有,但要与内容统一,此时,“借”、“贷”的意义就是肯定而明确的了。——形式与内容
唯物辩证法强调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认为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矛盾问题的精髓[5]。在借贷记账法下,借贷记账法需要设置完整的账户体系,以满足会计主体经济核算和监督的需要。不仅要设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静态账户(也称实账户),还要设置收入、费用和利润等动态账户(也称虚账户)。此外,根据经济业务的需要,可能还需设置部分具有双重性质的共同账户。特别是些小型企业,为了减少账户设置,简化会计核算工作,设置诸如“其他往来”或“内部往来”、“待处理财产损溢”、“投资收益”等科目。例如“其他往来”,在日常经济活动中,它一般既反映资产变动情况,又反映权益变动情况,此类账户的性质根据其期末余额的方向确定。可见,在借贷记账法下,能较好地体现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运用。设置双重性质的账户是借贷记账法的一大优势和特点所在,所以,借贷记账法不要求对账户作固定分类,以满足会计主体经济业务核算的需要。——普遍与特殊
2.借贷记账法下的账户结构
在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结构的基本特点是方向固定,即左边为借方,右边为贷方,但其反映变化的内容不固定,即借方与贷方所表示的“增加(+)”或者“减少(-)”需要依账户的性质和结构而定。所谓性质是指账户所反映的经济内容。账户按性质分类可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和损益类。概括起来,借贷记账法下账户具体结构的显著特点是形成互相对立的两大类账户,其基本内容和记账方式如下:第一类,资产(费用成本)类账户结构。资产(费用成本)类账户的借方登记“增加(+)”数,贷方登记“减少(-)”数,如有余额一般在借方,表示资产的实有数。第二类,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收入利润)类账户结构。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收入利润)类账户的贷方登记“增加(+)”数,借方登记“减少(-)”数,如有余额一般在贷方,表示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实有数。此种分类是最基本的分类。但是,只有这种分类还不能满足会计主体核算经济业务的需要,因此还需要作其他的分类,如账户按用途和结构的分类。例如,“累计折旧”账户按经济内容分类属于资产类账户,所以,会计科目表一般将其列入资产类账户。但是它并不满足资产账户的一般要求和规定:即借方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如有余额在借方。如果按用途和结构分类,“累计折旧”账户则属于备抵调整账户,其与被调整账户(“固定资产”)记账方向相反。“坏账准备”账户也有类似的情形。否则,难以全面理解和掌握全部账户。这里面也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运用。还如应收账款账户是资产类账户,会计主体在不设预收账款账户的情况下,如有预收账款业务时,可通过“应收账款”账户核算(记入“应收账款”账户贷方,表示负债);反之,应付账款账户是负债类账户,会计主体在不设预付账款账户的情况下,如有预付账款业务时,可通过“应付账款”账户核算,(记入“应付账户”账户借方,表示资产)。这样,可以减少账户的设置数,但却增加了核算难度和理解难度。因此,无论是对会计知识的学习、还是会计实务运用都需要掌握辩证法,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在两极中思维,陷入“是就是,非就非,除此以外都是鬼话”的形而上学思维泥潭。
3.借贷记账法下的记账规则
记账规则,指的是将发生的经济业务记入相关账户的技术性约定,它也是检查与核对账目的基本尺度。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概括为“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十个字。这一规则可进一步地延伸为:任何一笔经济业务发生后,一方面要记入一个(或者几个)账户的借方,同时应当记入几个(或者一个)账户的贷方,记入其一个(或者几个)账户借方的金额与同时记入几个(或者一个)账户贷方的金额必须相等。由于借贷记账法是一种复式记账方法,对于任何一项经济业务都要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的借贷账户中进行反映,因此,任何一项经济业务的发生,都会涉及借贷账户,只有借方,没有贷方是不成立的;只有贷方,没有借方也是不成立的,这就是借贷双方的相互依存——“有借必有贷”;同时,借贷双方所记金额必须相等,以保证账簿记录正确平衡。这是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制约——“借贷必相等”。没有了记账规则,借贷记账法的精髓将不复存在。
4.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对应关系和会计分录
账户的对应关系是指采用借贷记账法对每笔经济业务进行记录时,相关账户之间形成的应借、应贷的相互关系;存在对应关系的账户称为对应账户。例如,会计主体从银行提取备用金2000元的业务,使会计主体的库存现金增加2000元,同时使银行存款减少2000元。按账户结构规定,库存现金增加记账户的借方,银行存款减少记账户的贷方。可见,库存现金账户与银行存款账户在这里存在对应关系,它们是对应账户。账户的对应关系取决于经济业务,不同的经济业务决定不同账户之间的对应关系,所以,账户的对应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经济业务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因此,学习会计知识、运用会计理论必须坚持运动的观点、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理解和掌握账户对应关系具有重要意义:第一,通过账户对应关系,可以了解经济业务内容及其所引起的资金增减变动情况。第二,通过账户对应关系,可以检查账务处理是否合理合法,是否符合有关财务会计制度。
借贷记账法与辩证唯物主义不同,它是一门具体科学的记账方法。借贷记账法对经济业务的核算、账户的对应关系通过会计分录体现出来。会计分录简称“分录”,是按照复式记账的要求,对每项经济业务以账户名称、记账方向和应记金额反映账户间对应关系的记录。在借贷记账法下,则是指对每笔经济业务列示其应借和应贷账户的名称及其金额的一种记录。
5.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
平衡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的一种具体表现,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一种基本条件。离开了平衡,事物既不可能存在,也不可能发展。
为保证一定时期账户记录的正确性,企业需要在会计期末根据记账规则和会计等式对账户记录进行综合试算平衡。所谓试算平衡,是指通过账户余额或发生额合计数之间的平衡关系,检验记账工作正确性必须的一种方法。验证记账的结果是为编制财务报表作技术准备,为编制财务报表提供基础信息。试算平衡包括发生额试算平衡和余额试算平衡。虽然在不同的记账方法下试算平衡的具体公式不同,但其实质都是为了反映资金运动的平衡关系。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具体体现为两类指标三个相等关系的试算。
其一,发生额相等的试算。即根据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借贷必相等”,进行试算平衡。
所有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数=所有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数
其二,余额相等的试算。即根据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进行试算平衡。这又分期初与期末两种情况的试算平衡。
期初所有账户借方余额合计数=期初所有账户贷方余额合计数
期末所有账户借方余额合计数=期末所有账户贷方余额合计数
一般的情况下,通过试算平衡,可以检验账簿记录的正确性。应该说,试算如果平衡,是账簿记录正确的一个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也就是说,试算不能保证账簿记录绝对正确。但是,如果试算不平衡,则是账簿记录错误的充分条件。
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对每一笔经济业务都以金额相等、方向相反的方式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账户中全面地、相互联系地进行记账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借贷记账法作为一门经济管理科学,属于具体科学。具体科学和哲学的关系,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具体科学研究特定领域,哲学则是对各门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哲学对各门具体科学起指导作用,各门具体科学丰富和完善哲学。学习会计、研究会计,推进会计的升华,都离不开哲学,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这里,仅就借贷记账法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作了初步探讨。
[1]陶岳山.探索借贷之义[J].财会月刊,2002(5).
[2][3][4][5]李秀林,王于,李淮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