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少之
(南京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6)
两江师范学堂图画手工科历史研究
——向南京师范大学建校110周年献礼
卞少之
(南京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6)
南京师范大学建校110周年了,作者所在的系科——美术学院,时称“图画手工科”,开创中国高等师范学校开艺术专科的先河,为中国培养了第一批本土美术教育师资,这些人才成为中国第一代美术教育家,对往后中国美术教育的影响之大,非同一般。
两江师范 李瑞清 图画手工科
1888年,在康有为等维新核心的不断努力下,光绪皇帝于1898年6月11日下诏《明定国是》,标志着戊戌变法的开始。它是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后,中华民族面临空前严重生存危机的情况下,中国新兴资产阶级奋发图强寻求变革的最初尝试。在短短103天的百日维新过程中,光绪帝先后颁布了100多道谕旨,几乎包含国民政治生活的所有方面。其中文化方面最重要的改革措施是彻底废除科举制,参照国外模式建立新式学堂取代传统的书院与私塾,不但在北京建立京师大学堂,还要在全国各省设立高等和初等学堂。当时,湖北工艺学堂,上海江南制造总局,京师大学堂,两广大学堂,越秀书院等校顺应形势开设了“图画”课程,此时开设的“图画”课程,相较于洋务运动时期例如上海江南制造总局设立操炮学堂开设的绘图课相比更重了一层“艺”的因素,表明“图画”在传统的思想价值领域已经占有了一席之地,另一方面,西画在中国的传播也开始向学校教育的方向转移与靠拢。①因此可以说,维新变法为后来图画手工专门科的创办提供了社会需要的基础和条件。
1.壬寅学制
1902年1月,张百熙被任命为管学大臣,清廷让他制定各主要学制章程,因为在光绪二十八年壬寅年,史称“壬寅学制”。此学制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法定学校教育制度,他将整个学校教育分为三段七级,其中第三阶段为高等教育:分高等学堂(大学预科)、大学堂(大学本科)、大学院(研究生院)三级。大学堂也称大学专门分科,“科”即相当于后来的学院的概念,“科”下有“目”或“门”,相当于当代意义上说的“系”。壬寅学制规定大学分科共设7科35目,其中对设立图画课程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和安排。
2.癸卯学制
“壬寅学制”中规定给予学堂毕业生文官候选人之特殊待遇,造成当时的新式学堂越办越多,在1904年中国新式学堂总数猛增到至少4222所,入学人数至少达到92169人。鉴于一下冒出如此多的所谓新式学堂,很自然地会存在管理不规范、各地方势力各行其是、当地教学人员思想方式跟不上等现象,学制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和执行。因此清政府觉得有必要再制定一个更新更翔实的标准进行规范,于1903年农历闰五月初三日废止“壬寅学制”并以当时日本的学制为蓝本于1904年1月颁布了“癸卯学制”。此学制把大学分科成经、文、医、农、工、商、格致和政法八科,虽然没有把美术或艺术专门列为一科,但图画因为是实用之技能而被采纳为主要的学习课程并且对图画课的教学内容、主旨、方法甚至教学时间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因此可以说,“癸卯学制”以法律的方式确立了美术教育尤其是西画传授在当时中国的地位。
1.两江师范的兴办
如前所述,清政府将各地大小书院改为新式学堂,新式学堂的出现而造成各门类教师奇缺。因此,首先兴办师范教育培养本土教育家又成了当务之急。
事实上1901年清政府下旨各省书院改为学堂的时候,时任两江总督刘坤一已意识到要首先从兴办师范学堂入手。他先后邀请缪筱珊、罗振玉、李瑞清、张骞等名流参与讨论筹划并于1902年5月上奏《筹办学堂折》,请求在两江总督督署南京开办师范学堂以解决日后各级各类学校师资问题。然而同年刘坤一病故。张之洞接任他的职务后更为积极地筹办师范学堂。在他奏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正月初八日的《创办三江师范学堂折》中说:“查各国中小学堂教员,咸取材于师范学堂,是师范学堂为教育造端之地,关系尤为重要。”②是年底,他主持“于江宁省城北极阁前,勘定地址,创建三江师范学堂一所,凡江苏、安徽、江西三省士人皆得入堂受学”。学校虽在1903年3月开办,但一开始校舍并没有建好,张之洞提议暂借公所地方,先行开办练习教员之法。同年3月,派缪荃孙、徐乃昌、柳治微等赴日本考察教育两月之久。缪荃孙回国后,主持学堂事务。6月19日学堂开学,由中日教师先相互交换知识一年,次年,即1904年11月三江师范学堂历经两年多的筹备而创建,开始正式招生开学。缪荃孙被委任为三江总稽查,徐乃昌1905年任三江总办,柳诒徵则在1903年6月被录用为三江的教习。学堂设在明国子监(现在的南京成贤街东南大学校园内),建筑规划由湖北师范学堂长胡钧参考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的蓝图而定。主要为中学以上培养教育师资,开设博物、历史、舆地、图画、手工、音乐等课程,手工、图画为必修课,总教习为日本人菊池谦二郎,图画教师为亘理宽之助,手工教师为杉田稔。
值得一提的是,姜丹书先生对此校的师范等级做过详细的解释:“我国最初的师范教育制度分两级,一曰优级(入民国改称高等师范),一曰初级。优级师范是培养中等以上学校师资的场所,初级师范是培养小学师资的场所。有些地方两级合办在一个学校,例如江苏两级师范学堂(在苏州)及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在杭州),……而这个三江师范学堂,是单纯的优级师范,不附带初级,故校名上不加标明。”并且还详细解释了为何一开始名字叫三江师范,而后改成两江。“因为此校的学区,是以江苏、安徽、江西三省为范围的。其实,两江二字,已是包括了三省。原来在科举时代,安徽与江苏两省合在南京一个贡院内举行乡试,称为江南乡试,所以江南这个名称,是包括江苏、安徽两省而言的,江南和江西乃是两江,也就包括了这三个省。故两江总督直接管辖这三省,安徽、江西两省的巡抚,都受这一个总督节制,换句话说,这个学堂也就是两江总督职权下的一个教育事业,则称两江师范是合乎逻辑的。”③虽然姜先生描述了师范学堂的名称由来,但同时我们可以从他的描述中感受到当时三江师范学堂的地位之高。此校是我国师范教育的鼻祖,更是艺术师范的肇端。因为这一时期的“图画”普及教育开始蔓延而转向师范学堂。
2.图画手工科的创立
1905年该校易名为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后,任命李瑞清为“师范传习所总办”,并委任他做两江优级师范学堂监督(校长)。李瑞清上任后立即在全国率先按“癸卯学制”要求学堂设置“图画手工”的课程内容,将“图画手工课”设置为各学科的必修科目之一,这一举动因身为“优级”的学堂层次和高度而客观上成为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的开端。
当时,该校自然科学课程如生物、物理、化学等科目全由日本教习担任,图画手工课也大多由日籍教师担任,在李瑞清刚刚担任校监督时对所聘的有些日籍教师不满意,后来他亲自赴日本做教育考察,选聘教师,访得几位日本著名的教育家,所以后来聘请的日本教师都非常优异。预科的图画课教师先是日本人亘里宽之助,后是盐见竟。西画课主要由盐见竟担任,用器画课由盐见竟、亘理宽之助担任;手工课的教师为一户清方和杉田稔。而中国画教习,则由李瑞清的好友曾熙推荐的著名书画家萧俊贤担任。此时,虽然图画手工课程已为学校中各学科的必修课程,但学校还没有成立专门的图画手工科。因为“癸卯学制”所规定的关于优级师范的分科中并无图画手工这一科,学校是无权违章擅自改动的。但是本身作为晚清书画家的李瑞清爱好美术,并一向重视艺术教育,他曾亲自前往日本考察,得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就有“图画手工”一科,他也主张学习兴办。于是他“咨询校中诸外国教授,汇集东西各国师范教育设科之成例,竭言函应添设图画手工科的缘由,拟定艺术专科之办法,条陈学部,奏准添设”。于光绪32年(1906年)在两江师范学堂里办起了中国近代美术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的师范类的美术系科——“图画手工(专修)科”。姜丹书说到李瑞清此举为:连办甲、乙两班,培养成我国艺术教育第一辈师资六十九人,散播开来,成为各地最早的艺术教育种子,滋长蕃衍,开花结果,实有“树木树人”之功。若无他首先特别提倡,开辟园地,不知道要推迟到民国几年才可能有此科设施?
两江师范学堂图画手工科的首创对我国近现代美术教育事业起到的拓荒和奠基作用无疑有着重大意义。他所培养出的近代中国第一批本土美术教育家对中国日后美术教育的发展起到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从此往后,中国的学校美术教育开始向西方的学院美术教育模式靠近。新式的师范学堂培养出第一批本土的美术教育者和留洋归来的学生共同成为中国近代美术教育变革的两支重要力量,在中国近代美术教育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我们可以从两江师范学堂的创立背景看出高等教育制度建立的不易;从李瑞清首开先河在两江师范创立图画手工科看出这是社会的需要,也是近代中国美术教育的需要,时间上的第一和层次上的“优级”让两江师范学堂图画手工科位置显赫;从她培养出的这第一批美术教育家我们看到了近代中国美术教育的希望,他们自身既是伟大的画家,又大多一生从事美术教育事业,兴办学校,辛勤耕耘,培养了大批的近代中国美术教育家和杰出的画家,影响直至现在。
本文搜集整理了一些可以查到资料的史实,加以汇总、研究,为我的母校南京师范大学的110周年华诞送上我最真挚的祝福。
祝愿南京师范大学永葆青春的活力,为社会、国家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栋梁之才。
注释:
①赵力,余丁.中国油画文献1542-2000.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12,(第一版):278.
②张之洞.创建三江师范学堂折.
③姜丹书艺术教育杂.选自两江优级师范学堂与学部复试毕业生案回忆录.浙江教育出版社,1991.10,(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