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与苍梧

2012-08-15 00:42陈侃言
梧州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藤县夜郎金鸡

陈侃言

(梧州历史文化研究协会,广西 梧州 543002)

李白与苍梧

陈侃言

(梧州历史文化研究协会,广西 梧州 543002)

李白的游历及后来的流放,都没有到过古苍梧的中心地域,当然就没有到过广西梧州和藤县。他流放夜郎,是从岳阳出洞庭湖溯长江西上,但到了三峡巫山就遇赦放还了。但从李白的诗文中可以发现李白对舜藏的苍梧是情有独钟、一往情深的。

李白;苍梧;金鸡;夜郎

网上有网友著文声称有重大发现,称李白被流放夜郎时,到过广西梧州藤县的金鸡,并举李白诗云:“我愁还谪夜郎去,何日金鸡放赦回”望文生义,断言此诗可为证;还指出金鸡有矿藏,估计李白会在金鸡服刑当矿工(1)。

此前也曾有人举《藤县志》载据谓李白所作的《紫藤树》诗:紫藤挂云树,花蔓宜阳春。密叶隐商鸟,香风留美人。亦以为证,证明李白到过藤县。清同治版的《藤县志》确亦载藤县古迹有李白读书岩一处,“在县东35里榕潭右江岸,即赤峡内屹起石峰,高数十丈中虚一窟广深二丈,上有窍通日光。传李白谪夜郎时尝读书于此岩。岩前建广惠寺,又名之曰出米寺。今记。(旧志)”[1],云云。

有诗,又有古迹;又有李白谪戍夜郎,半道遇赦放还的史实。

再查古藉,从长江水系越灵渠下漓江,上红水河、牂牁江,确实可达夜郎。

再查李白生平所写的诗及其本人自述,多处提到苍梧,可谓言之凿凿了。

李白是否真的到过广西梧州这古苍梧之野?李白流放夜郎是否途经梧州?又是否在藤县金鸡服刑当矿工?是否在藤县日光岩有个读书处?这是事关梧州文史的大事。

一、李白笔下的苍梧

首先,把笔者翻检李白诗文中查到的有关苍梧的关键词一一依其写作时序及李白行踪细列于下:

约在开元十三年或十四年(公元726—727年),二十五六岁的青年李白辞别故乡蜀中,首先到达湖北的襄阳,与名诗人孟浩然相识,结为朋友兼弟子的关系,并通过孟浩然的介绍和推荐,广泛开展社交活动和游历。30岁前后他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自述道:乃杖剑去国,辞亲远游。南穷苍梧,东涉溟海。……[2]

游历了襄汉、江淮,居留陆安,10余年后到山东东部,又游历到吴越的会稽,认识道士吴筠,随吴筠到首都长安,被文坛名宿贺知章荐于唐玄宗,召为翰林。

李白在长安时与日本遣唐使晁衡成了好朋友。鉴真和尚第五次东渡日本,晁衡随行,途遇风浪,独一人流难至交趾获救。鉴真等大队人马飘流至海南岛登陆北返,带回晁衡“遇难”消息。李白闻耗诗悼晁衡云:…….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3)。

众所周知李白写诗得罪高力士和杨贵妃,自知不被所容,又骜放不修,恳求还山,玄宗赐金放还。此后10余年游历全国,北抵燕赵,西涉陕西,至洛阳,居开封(梁)最久(十年)。寓梁时有歌行体《梁园吟》表露心境。其中云:荒城虚照碧山月,古木尽入苍梧云……[2]。

离开梁园,又复游齐鲁,再下江南。在淮阴时作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作》云:“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2]这龙标在湖南西部,接近蛮地夜郎。王昌龄被贬,李白心随之,非系也到了夜郎。

不久安史起乱,玄宗西幸,李白加入永王李璘之幕下,李璘谋逆被枚平于大庾岭,李白逃亡江苏松宿被捕,系于浔阳狱中。其妻(前宰相之女)宗氏奔走呼号为之营救。得朝臣崔涣、上司宋若思关照,以微罪释放,又录在宋若思麾下作参谋。数月后,崔涣被贬,朝廷遽变态度,作出对李白死刑的判决。此时,昔年在行伍中曾得到过李白恩惠的郭子仪挺身而出。郭子仪当时已是平定安史之乱的第一大功臣,他以自己的官爵作交换条件,力保李白的人头,拯救李白免于诛罪。朝廷改判李白流刑,远配夜郎三年。李白流放夜郎期间作诗20首,其中《流夜郎赠辛判官》云:我愁还谪夜郎去,何日金鸡放赦回[2]。又《留别贾舍人至》中云:大梁白云起,飘飘来南洲。徘徊苍梧野,十见罗浮秋。……[2]李白行至长江三峡约今宜昌,作《郢门秋怀》五言排律,中云:……空谒苍梧帝,徒寻溟海仙……[2]

李白流放夜郎,是从岳阳出发的。北宋散文家、李白研究专家曾巩说:李白于“乾元元年,终以纡磷(应为王字旁) 王事,长流夜郎。遂泛洞庭,上峡江,至巫山。以赦得释。……”(见曾巩《李太白文集后序》)

乾元二年三月,朝廷大赦天下[2],正行至巫山的李白得到这赦恩捷报,政策落实,得以自由。返还途中,当然又写诗了。《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首烩灸人口的千古名作反映的正是他遇赦新生的欢快轻松的心情。在《自巴东舟行经瞿塘峡巫山最高峰晚还题壁》诗,全诗28句,换韵7次,也表露李白兴奋舒畅的心情。其中有句提到苍梧:青天若可扪,银汉去安在。望云知苍梧,记水辨瀛海……[2]

李白从夜郎返还后“憩岳阳、江夏。久之,复如浔阳,过金陵,徘徊于历阳、宣城二郡。其族人李冰阳为当涂令,白过之,以病卒。年六十有四。”(曾巩《李太白文集后序》)。

至此,可得结论:李白的游历及后来的流放,都没有到过古苍梧的中心地域,当然就没有到过梧州和藤县。

二、此苍梧,彼苍梧,话说苍梧

先谈“何日金鸡放赦回”。这句中的“金鸡”不是地名,不是指藤县的金鸡镇,而是指朝廷皇帝的恩赦,盼望朝廷恩赦的消息如金鸡啼叫,以金鸡借代恩赦。水浒的宋江词《念奴娇》“…….六六雁行连八九,只等金鸡消息。义胆包天,忠肝盖地,四海无人识。……”中的“金鸡”亦是此义。这是文学修辞的手法。从李白的生以行踪可知,李白的游历没有到过古苍梧的中心地域,当然也就没有到过梧州和藤县。他流放夜郎,是从岳阳出洞庭湖溯长江西上,大约拟入巴蜀南下走茶马古道去夜郎的。但到了三峡巫山遇赦放还了。

在李白的诗文中共6处提及苍梧。这些“苍梧”在其诗的语境中,各有所指,分述如下。

南穷苍梧。此苍梧,指今湖南永州之九疑山。以苍梧代指九疑山。其实李白并未深入到苍梧之域,清代学者王琦也指出“太白行迹亦未尝至广、惠间”[2]。在其诗作中没有发现对苍梧之野的景色的描写,其行踪大约到湘南就止步。

白云愁色满苍梧。此苍梧,指交趾。上古交献中,交趾泛指岭南及越南北方之域,汉时属交州(今梧州)管辖,苍梧在岭南的中心。晁衡遇险流落到安南大约海防的海域遇救。在中古越南己独立为安南王国,是唐朝的属国。

古木尽入苍梧云。因为李白曾南穷苍梧,苍梧之野又是舜帝巡葬之所。所以苍梧在文化意义上即有崇高地位,文学上的苍梧即有此文化象征。苍梧、舜帝,直如一个铜版的两面。苍梧,自古就含有古奥、神秘的人文色彩,如《归藏·启筮》:“有白云出自苍梧,入于大粱”(大粱,即开封)。

徘徊苍梧野。与上“南穷苍梧”同义。对《留别贾舍人至》此诗有不少专家认为是伪作,非李白所写,因“徘徊苍梧野,十见罗浮秋”两句显然与李白行踪不符,尤其“十见”之语,显非李白行迹。清代学者王琦指出“太白行迹亦未尝至广、惠间”(见王琦《李太白全集辑注》)。而日本学者冈村繁曾有专文细审李白当时的社会环境、社会关系、政治事件和李白该诗的语境和心态,肯定此诗为李白所作:“李白这里用‘苍梧’.‘罗浮’以强调距离之遥远,即强调他从与贾至故乡洛阳很近的旧游之地‘大梁’而放浪至于遥远的‘南洲’。至于‘十见’则亦可能是用以强调在江南的岁月之久。”冈村繁并举李白其他诗中“十载”、“十年”、“十见”等用法“屡见不鲜、皆系约略之词,不可泥。”(见《冈村繁全集第四卷·李白新论》)。确实,李白分明是在岳阳,偏说自已“徘徊苍梧野”,而且还“十见罗浮秋”,可谓无厘头了,难怪被指为伪作。这固然出自李白作诗的生性浪漫夸饰,强调遥远和岁月之久,不可泥于实,这也反证李白对舜藏之所的遥远而又神秘古奥的苍梧那种念念不忘、油然崇敬的向往之情。

空谒苍梧帝。李白在此干脆把舜称为苍梧帝了。此苍梧即指苍梧之野。

望云知苍梧。与“古木尽入苍梧云”的苍梧义同。

苍梧一词,很早就载入古文献并被先秦文学家写进文化典籍中,成为历史积淀下来的人文地理标识。李白之前,苍梧已是华夏文明、人文史典的重要象征。

且看李白之前的古文献记述的苍梧:

《史记》: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四海之内咸戴帝舜之功……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

《礼记·檀弓上》:“舜葬于苍梧之野”;

《山海经》:“苍梧山,舜葬于阳”;

《山海经》“南海之中,有泛天之山,赤水穷焉。赤水之东,有苍梧之野,舜与叔均之所葬也。”;

《汉纪》:“望祀虞舜于九疑”;

《离骚》:“济沅湘以南征兮,就重华而陈词……朝发韧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

《楚辞·九叹》:“平明发兮苍梧,夕投宿兮石城……旋车逝于崇山兮,奏虞舜于苍梧……”;

司马相如《上林赋》:“左苍梧,右西极”;

西汉扬雄《羽猎赋》“入洞穴,出苍梧,乘钜鳞,骑京鱼。”、“必耸身于苍梧之渊”;

《归藏·启筮》:“有白云出自苍梧,入于大粱”(大粱,即开封),这是梧州白云山得名之由来;

《文选·谢眺〈新亭渚别范零陵诗〉》:“云去苍梧野,水还江汉流。”

三、苍梧的定义

苍梧,有地域的定义,也有氏族、民族的定义,还有文化的定义;当然还有行政的定义。是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

先说地域的定义。

先秦古籍中,苍梧,泛指华夏文化版图极南面海之域(《山海经》就说“南海之中,……赤水之东,有苍梧之野”),苍梧常与交趾、南海、南越、越裳等混用。约唐之前后,就用岭南以代之。这是广义而言。狭义者,即指北至零陵、九疑山,南至广东信宜、化州,西至广西贵港、桂平,东至广东肇庆、端溪域内,概称:苍梧之野。这样,到了九疑山,当然可以说南穷苍梧了;即使到了湘南,向南遥望五岭云天,文学上也可扬言到了舜藏之苍梧,还可吹嘘见到斑竹千滴泪了,这是中国文人之痒。

氏族民族的定义:苍梧又指今岭南及江浙闽的氏族部落或民族及其居地,如称南越、南蛮、蛮夷、交趾、苍梧、越裳、瓯越、西越、吴越、闽越等等。苍梧常被指代岭南中心之域、及部族。

文化的定义:因九疑山在苍梧之野的北部,舜帝“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九疑山又被称为“苍梧山”。于是文化上常用九疑山代表苍梧、或苍梧之野;同时,舜帝在文化上又被称为苍梧君、苍梧帝。李白就称舜为苍梧帝,郑板桥也曾称舜为苍梧君。这正如,天安门被代指北京,长城被代指中国一样,九疑山就常被代指苍梧和苍梧之野。

行政上的定义:汉武帝曾设苍梧郡,辖县十一:计有广信(苍梧郡治所)、冯乘、谢沐、荔浦、富川、临贺(以上为北部)、封阳、高要、端溪(为东部)、猛陵(西部)、鄣平(南部)。以广信为中心,周边十个卫星城,组成苍梧古郡。汉武帝又设交趾剌史部在广信(今梧州,后交趾剌史部改称交州)统辖岭南的苍梧、南海、郁林、桂林、合浦、日南、九真、儋耳、交趾等九郡(含今两广、越南北方及海南岛)共历375年,长期统辖整个岭南的交州的治所在苍梧郡,因此苍梧常作岭南之代称,就不言而喻的了。那时尚未有广州的行政设置。

古文献及古诗词赋中的苍梧,须根据文中语境具体分析而确定。如李白自称“南穷苍梧”不能就因此说他到过梧州。他诗中提及的苍梧,多指文化上的苍梧,也兼有指华夏文化版图极南的地域。但无论何种定义的苍梧,均离不了以今梧州为人文中心的概念。李白一生无论顺逆,志得意满时,或逆境艰困时都念念不忘舜与苍梧。这位大诗人的诗魂终不离不弃人文始祖舜藏的古苍梧,因为这是中华文化的根。

注释:

[1]红豆网梧州论坛2010.10.13【重大发现唐代诗人李白曾经来梧州(苍梧)的最新证据】作者冇时停,文如下:……而我则在《全唐诗》里找到了李白曾在梧州藤县停留居住的新证据,请看:《流夜郎赠辛判官》李白

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

夫子红颜我少年,章台走马著金鞭。文章献纳麒麟殿,歌舞淹留玳瑁筵。

与君自谓长如此,宁知草动风尘起。函谷忽惊胡马来,秦宫桃李向明开。

我愁远谪夜郎去,何日金鸡放赦回。

请大家留意“金鸡”,相信有不少人都会把它理解成其他含义,其实纵观全文我觉得此处应该指的是地名,因为外地人不知道梧州正好有个地方就叫“金鸡”!金鸡镇位于藤县南部,……..由此可见,当年作为罪犯流放的李白在金鸡服刑当矿工采矿的可能性非常之大,上述诗文很生动地表现了他当时企盼被赦免的愁困心情。正因为在金鸡当矿工太辛苦,积劳成疾,才导致李白后来在被赦免了之后,没几年就在安徽病死了。所以,我坚信李白一定来过梧州,并且“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这一千古名句,也非常有可能是在梧州期间所写的,这或许正是梧州白云山名字的来历也说不定。

[1]藤县志(清·同治版)

[2]李白.李白诗歌全集[M].王琦,注,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1997.

[3]宋绶,宋敏求.唐大诏令集·卷84·政事·恩宥[M].

Li Baiand Ancient Cangwu

Chen Kanyan
(Research Association of Wuzhou’s History and Culture,Wuzhou 543002,China)

Throughout his adventure and exile,Li Bai never set foot on the central regions of the ancient Cangwu.So,he never set footon Wuzhou and Tengxian,either.During his exile to Yelang,hewas pardoned and went no further atMountWu of the Three Gorgeswhen sailing west up the Yangtze River away from Dongting Lake through Yueyang.However,his longing and love for ancient Cangwu can be found in his poems.

Li Bai;Ancient Cangwu;Yelang

G05

A

1673-8535(2012)02-0001-04

陈侃言,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世界华文诗人协会会员,梧州历史文化研究协会名誉会长,研究方向:历史文化。

(责任编辑:高 坚)

2011-12-15

猜你喜欢
藤县夜郎金鸡
国家级非遗“藤县狮舞”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藤县挂榜岭和东山的史事
寻踪夜郎历史 发现夜郎古歌
藤县水上民歌
金鸡迎春
2017 金鸡报晓
金鸡报晓
唐“夜郎”在何处
夜郎湖:中国最美的拍摄点
藤县美术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