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体育保健课程教学研究

2012-08-15 00:50:01宋渊袁毅重庆理工大学重庆400054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2年8期
关键词:保健体育锻炼教学内容

宋渊 袁毅(重庆理工大学 重庆 400054)

1 、研究目的

近年来随着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特别是大学生入学体格健康标准的修订,使更多的体弱伤残学生能有机会进入大学深造。我国《体育法》第十八条明确规定:“学校应当创造条件为体弱病残学生组织适合其特点的体育活动。”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重点就是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高等院校体育教育应该给体弱病残学生创造更多、更好的参与体育锻炼的条件和机会,让他们参与适合其身体条件的体育锻炼,使他们通过大学阶段的体育保健课教育,树立健康意识,培养体育兴趣,学习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技能,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能有更健康的身心迎接未来在学习、工作、生活中面临的各种挑战。目前就全国普通高等院校对体弱病残学生群体开展体育保健课的现状分析来看,无论是在体育保健课的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等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为了更好的提高高校体弱病残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做好体弱病残学生的体育教育工作,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观察法等方法对高等院校开展体育保健课程进行研究,以期为更好地在普通高等院校开展体育保健课教学提出合理化建议。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是高校体育保健课,包括体育保健课的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实施、教学评价等方面。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综述法

通过在中国学术期刊网(CNKI)学术文献总库查询有关体育保健课、体弱伤残学生体育、残疾学生体育等方面的文献资料,并对其进行归纳总结。

2.2.2 、观察法

通过在本人担任体育保健课教师过程中的观察思考以及与参加体育保健课程同学的交流给本研究提供了直观材料。

3 、结果与分析

3.1 、高等院校体育保健课

2002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纲要》明确指出:“保健课,系为个别身体异常和病、弱学生开设的必修课或选修课,应有针对性地组织康复、保健教学”。高等院校体育保健课是高校对不能按常规要求参与正常体育课程学习的体育弱势群体一种特殊的、人性化的课程设置,以实现体育素质教育的要求。经过对体育保健课的实际调查对参与体育保健课的同学大致可归为二类:一、由于身体损伤和残疾,而无法完成正常体育课所授内容的学生;二、因为身体某些疾病,机能水平的低下,无法承受正常体育课的动量或运动强度的学生。体育保健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身体残疾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社会交往能力、健康心理,并让学生掌握体育锻炼中相关技能和体育卫生体育保健知识,培养参与锻炼的兴趣,指导自身终生参与体育锻炼。目前开设体育保健课的院校不少,但是体育保健课的教学内容、形式以及考核方法比较随意,往往只注重传授体育技能,未能将体育保健课教学提高到“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这样的高度来认识,开设效果并不理想。

3.2 、高等院校开设体育保健课的意义

在高等院校开展体育保健课是提高体弱病残学生的生理机能和运动功能的重要手段,是全面贯彻实施素质教育最基本的要求。体弱病残学生生理机能和功能的缺陷使其不能按正常人进行常规体育课的练习,体育保健课就是针对他们的特殊情况以特殊的课程设置来达到健身强体,在体育保健学知识的帮助和指导下进行科学锻炼,全方位提高其生理机能和运动功能,培养良好的运动、生活习惯提高其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在高校开展体育保健课是做好体弱病残学生的心理矫正工作的重要策略。体弱病残学生由于先天或后天因素的影响,他们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心理隐疾,通过长期体育锻炼能显著改善心理状态。有一项研究表明,进行8周的体育锻炼后,对那些练习前存在情绪问题的学生,其心理状态改善的程度很明显,这提示体育锻炼可能对有心理急疾患的人具有更明显的效益。

3.3 、高等院校体育保健课堂的特点

高等院校的体育保健课一般设定为体育选修课,在一个时间集中上课,这样就使得在体育保健课堂上学生身体情况复杂,这样的话不利于体育课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工作的实施。体育保健课学生具有特殊性,这个群体大多具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一般来说其心理问题要比生理上的问题严重。

3.4 、高等院校体育保健课的内容

根据体育保健课对象和保健班学生具体情况,体育保健课教学内容与一般体育课教学内容不同,包含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两个方面。其中理论知识主要包括:体育运动对增强体质的作用、体育保健、心理保健、医疗保健知识、科学健身的原则和方法等。实践知识应该表现在内容丰富多样,运动量小,难度较小,娱乐性强等特点.适应性广、有一定的医疗保健作用。通过对大量的体育运动项目进行对比分析:一些中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传统武术:如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木兰拳等,特别是中国传统导引养生术包括五禽戏、八段锦、六字诀等值得重点考虑;现代体育运动项目中步行、慢跑、健身操等有氧运动也有较好的价值,那些比较激烈的对抗运动或者对体能要求很高的项目不适合体育保健课。另外可以广泛开展一些活泼有趣的游戏性运动,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使身心得到有效调剂和恢复。

3.5 、高等院校体育保健课实施

3.5.1 、深入了解每个学生身体状况,对症下药。

每一个素质薄弱学生,都有不同的原因,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不同的方法,只有“对症下药”方能事半功倍。教师根据体育素质薄弱生的不同情况,帮助他们制定符合实际,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目标的运动处方,以全面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部分伤残体弱学生上体育保健课学习,思想顾虑多,心理压力大,对体育锻练康复体育活动有担心会加重病情,影响学习等不同的想法,教师根据每个同学的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的锻炼方式,更正学生的一些错误观念,使学生感受到爱护和鼓励。针对学生不同的想法,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认识,达到心情轻松、愉悦,乐于进行康复体育锻炼的学习,丢掉心理包袱,增添战胜疾病、恢复健康的信心,提高身体体质。

3.5.2 、循序渐进进行体育锻炼

保健课教学内容要根据学生当时的体质状态,先学简易的动作,然后学较复杂的动作,随着学生体质增强,逐渐延长运动时间,增加运动量,不断提高保健课教学质量.体育保健课要取得一定的效果,决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须坚持经常锻炼,才能使疗效逐渐积累,收到预期效果,切忌练练停停,半途而废,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充分调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为前提。让学生逐渐加大难度,逐渐加快节奏,逐渐加重力度,不做统一的规格要求和指标限制。让学生自觉控制运动负荷,保证每次课都有所收获,有所快乐,有所进步。

3.5.3 、培养学生课外锻炼的习惯

保健课是体育教学的基本形式,但仅仅靠课堂锻炼是难以达到治病健身的目的,为此,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健身意识,养成健身的习惯,使课堂成为课外锻炼的导向,课外锻炼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

3.5.4 、用心、用情对待学生

体弱病残学生由于身体的缺陷,使他们的内心非常敏感、对外人存在戒心和敌意,这些学生往往认为教师不够关心甚至是嫌弃他们,从而与教师之间存在着心理隔阂或者对抗,师生之间不易及时的沟通。因此,教师要消除他们心理上的消极认识和情感上的障碍,就必须给他们注入更多的爱心,增进师生之间的信任感,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不断持续,也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健全地发展。

3.5.5 、高等院校体育保健课的考核方法

建立客观合理的体育保健课教学评价标准,是推动体育保健课程朝着正规化、科学化方向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反映体育保健课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体育保健课以恢复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目的,所以体育保健课评价标准应淡化体育技能评分,弱化考试,重视学生的体育参与热情、成绩进步幅度和课堂表现,强化心理素质和思想品行等方面的教育和管理,从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的培养入手,参照身体功能恢复状况、学习过程主动参与程度,心理适应能力、理论、运动技术等多方面的内容来综合考评。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高校开展体育保健课不仅是相关政策的要求,更是提高体弱伤残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要求,在高校开展体育保健课应该坚持“以学生为本,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

(2)高等院校体育保健课学生身体状况复杂,所以在组织体育保健课实施的过程中要分组分类别区别对待,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3)在体育保健课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鼓励学生多参加体育锻炼,真正用心用情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到以人为本。

(4)要淡化了体育技能评分,重视学生的体育参与热情、成绩进步幅度和课堂表现,将心理、适应能力、理论、运动技术、身心功能恢复状况等多方面的内容融入评价体系之中综合考评,促进了体弱病残大学生的体育参与。

4.2 、建议

高等学校要重视体育保健课的开展,加大对体育保健课的经费投入,逐步完善体育保健课教学设备和设施;加强本校的体育保健课师资力量建设,提高体育保健课师资队伍水平,更好的服务于伤残体弱的学生。

[1]杨风和.对普通高校保健体育课的思考[J].连云港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7(01).

[2]张本春.普通高校体育保健课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1):115-117.

[3]张路萍.关于普通高校开设体育保健课的设想[J].体育函授通讯,1994.

[4]虞荣娟.高校保健体育课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09).

[5]林少峰.高校保健体育班课程设置现状与对策[J].三明学院学报,2006(02).

[6]周登高.体育科研概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5.

[7]于红民.体育大学生科研素质的调查及培养对策[J].体育函授讯,2001(12):36-38.

猜你喜欢
保健体育锻炼教学内容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2(一)
中老年保健(2022年4期)2022-08-22 03:02:56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 06:30:02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三)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二)
中老年保健(2021年7期)2021-08-22 07:44:52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一)
中老年保健(2021年4期)2021-08-22 07:10:38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6:24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祝您健康(1991年1期)1991-12-30 06:5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