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晨宇
(湘潭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 湘潭411105)
从语言变异角度探析网络流行语“鸭梨”*
樊晨宇
(湘潭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 湘潭411105)
社会的不断变迁产生新的词汇,并赋予已有词汇新的含义。“鸭梨”是如今网络上以及社会上甚为流行的词语。“鸭梨”作为“压力”的谐音词,成为人们表达心理情绪的新词。“鸭梨”一词的产生反映了语言变异与社会环境,社会心理和社会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
“鸭梨”;网络流行语;语言变异
随着全球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网络的普及,人们交流方式、思维方式和语言的习惯发生了极大的改变。由于网络话语表达方式的创新、幽默和随意,许多新词在很短的时间内非常快捷地被人们传播并成为流行语。语言是信息的载体,是社会交际的工具,是人类思维的工具。网络流行语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还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语言和社会是相互影响,二者相辅相成的。因此语言变异形式的选择和语言使用的社会环境以及语言使用者的交际目的有着密切的关系。“鸭梨”一词的产生和来源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语言变异与社会环境、社会心理和社会文化之间存在的密切联系。
语言变异研究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逐步发展而形成的社会语言学新的研究领域。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拉波夫Labov是语言变异研究的创始人。语言变异研究旨在探究鲜活的、现实生活中表现形式多样的语言,探究活生生的、运用中语言的变异形式、过程、原因和规律。一些语言学家开始关注这一重要的语言现象。例如,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布龙菲尔德等人都在他们各自的《语言论》中有很好的分析。首先拉波夫等人的《语言演变理论的经验基础》一文从方法论角度去认识这种现象,他们把语言放入社会环境中去研究,具体分析语言的变异,并认为语言不是一种同质的系统,而是一种有序异质的结构。有序异质是一种新的语言理论模型,可以具体地分析语言的变异以及它与社会因素相互联系的动态结构系统。“有序异质”语言理论认为,任何一个言语社团所说的语言都可以分为若干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有自己的语音、词汇和语法,都受共现规则支配。子系统相互间的关系不是互补的,而是竞争的,说话人可以依据不同的语境、交际对象选择某一个子系统进行交际。由于在任一个人的语言能力中可以并存着几个不同的子系统,因此一个子系统会进入另一个子系统成为变异成分。某一变异成分如果在言语社团中被某一社会人群所接受,并开始传播,那么无序的变异就会进入有序的行列,这意味着演变的开始。语言变异是社会语言学中人们比较关注的话题。语言变异是使用者的语言表达系统由于社会因素(职业、社会等级、性别等)、社会心理因素和心理语言因素产生的语言形式变化。这种变化的语言形式是偏离语言常规的。语言变异的形式多种多样,Goffrey Leech归纳常用的有八种形式即语音变异、词汇变异、语法变异。语域变异、方言变异、历史时代变异、书写变异、和语义变异。当然语言变异并非仅限于此,还包括一些其他的变异形式(Leech,1969)。语言的变异是同一种形式在一定时间和区间内在运用上所产生的语言差异现象。“鸭梨”作为网络流行语,成为人们在网络和生活这些特定语境中进行交流的一种常用词语,它同时也产生了相应的语言变异现象,这个变异现象主要表现在语言系统的词汇层面上。词汇是音形义的结合体,这为网络流行语在读音方面创造了机会,而“鸭梨”是“压力”的意思,它属于汉字谐词,这类词语一般以同音或者谐音字或者词来替代相应的字或词,多数情况下是与拼音输入法的重码排列顺序有关而出现的错别字。通常这些词语具有新颖让人眼前一亮的特点而被广大网民接受认可,像这样的词语除了网络流行语“鸭梨”以外还有其它的网络流行语也属于这类词语,比如:“神马”、“童鞋”、“杯具”、“油饼”、“有木有”等等。这种语言变异是由语言使用者和语言使用的差异所引起的,它具有随意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网络流行语是我国当前语言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的现象,它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语言生活,这种变化突出地表现在词语的传播和使用上。
一些新颖的网络语言由于表达方式自由开放在短时间内被人们广泛地传播和使用,成为流行语。流行语的来源包括新造词、旧词新用、比拟造词、外来词汇、方言港台词、网络词语等(韩李2007)。按此分类,流行语“鸭梨”当属于旧词新用类和网络词语类,它属于口语范畴,源于网络。从2010年起,“鸭梨”开始风靡于各大网络、杂志、新闻媒体、报纸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会话中,“鸭梨”迅速传播及广泛运用起来。鸭梨原指河北省古老地方的一种水果,丰产性好,适应性强,果实大而美,肉质细腻香甜多汁。而鸭梨一词在网络语境中被赋予了新的意义,“鸭梨”是“压力”的谐音词,用来表达人们负面情绪的一种词语,它源自于百度贴吧中某位同志有意无意间将“压力”打成“鸭梨”,因其幽默而形象的特点引得贴吧中无数人效仿,这种非传统的语言使用观念和变异的使用方式对传统社会的语言运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而由此衍生出的“鸭梨山大”,“毫无鸭梨”也逐渐走红。
网络语言是信息技术高度发展下人际交流的必然产物,同时也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变体。网络流行语“鸭梨”如今受到网民的高度追捧,并在网络中迅速传播使用,它是人们在网络中普遍使用的兼具书面用语和口头用语特征的语言表现形式并成为2010年十大网络流行语之一。被公认为网络里最好的输入法之一的搜狗拼音输入法6.1e版本(更新日期2012年3月1日)中,输入“yali”出现的第一个词就是“鸭梨”。“鸭梨”一词是如今网友们进行交流的热词,频繁出现在MSN、电子邮件、QQ等各种网络人际交互平台;网游、虚拟社区、论坛等各种网络公共交互平台;和博客、Qzone个人表达平台中。网上“鸭梨山大”、“捡鸭梨”、“我表示鸭梨很大”、“毫无鸭梨”、“巨大鸭梨”、“不要鸭梨”等语句比比皆是。“今天你‘鸭梨’大吗?”也成为许多网友们每天见面的招呼语。一时间,鸭梨和压力这两个原本在词义概念上毫无关联的词语由于语音的相近被网民们无意间地联系在了一起。截止2012年2月底,以“鸭梨”为关键词通过百度搜索引擎搜索到相关语料达24000000条,而在Google上搜索到符合相关语料更是多达50600000条。其中“鸭梨”论坛已经上升到上千个,如“鸭梨山大”、“鸭梨论坛”等。与此同时,“鸭梨”的帖子屡屡出现在各大网站,百度贴吧开创了“鸭梨吧”,“鸭梨网”上线,搜狐、新浪、网易等各大门户网站纷纷转载各类“鸭梨”的相关文章。各种“鸭梨”视频的短片总点击量超过百万次。更有活跃在网络上的80后及90后,自称为鸭梨一代,这些足以证明“鸭梨”这一词汇的网络流行地位。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鸭梨”这一网络语言不仅受到网民的喜爱风靡于网络而且逐渐走进非网络载体并渗透到正式的传统媒体中并被传统媒体接纳和使用。当前打开电视,浏览报纸,调听广播,翻开杂志,随处可见“鸭梨”的身影。娱乐性质较强的广播电视节目,如广受年轻人喜爱的湖南卫视娱乐综艺节目《天天向上》、《快乐大本营》,安徽卫视的《男生女生向前冲》,东方卫视的《华人大综艺》,浙江卫视的《我爱记歌词》,以及东南卫视的《步步为赢》也不同程度的出现了“鸭梨”,主持人自如幽默风趣的妙语连珠经常会使用“鸭梨”一词。为了迎合社会的发展,媒体变得越来越热衷于使用网络流行语,即便是较为严肃的新闻标题中,“鸭梨”也是屡见不鲜,例如:
(1)酱紫”“鸭梨”频现中小学生作文 (扬子晚报,2011-5-8)
(2)备考冲刺对抗失眠“鸭梨”(中国日报,2011-6-2)
(3)爱自己,学减“鸭梨”(羊城晚报,2012-3-8)
由此可见,这些含有“鸭梨”一词的新闻标题给人一种轻松,新奇,亲切的感觉,也符合新闻标题让人耳目一新的特性,使语言表达了简洁新颖的效果。“鸭梨”赋予“压力”这一新的意义也普遍被人们所接受。
网络词语“鸭梨”的产生和流行与一定的社会文化心理有关。
语言是离不开社会的,社会变化对语言变异有着重大的影响。美国社会语言学家彼得·特鲁吉尔指出:“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与社会结构和社会价值体系有着紧密的联系”。(Trudgill 1983)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经济的腾飞,社会的迅猛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表达语言的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在这个多元的现代社会,人们可以在网络中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因此网络语言的表达也日趋多样化,并快速地在网民中传播,流行开来。语言是现实生活中的一面镜子,反映社会的方方面面,现代科学促进社会的发展和流行语的出现,通过科学得来的新事物与新认识要求人们用新的接受方式来接受它们,从而使人们不得不创造出一些能表达新事物与新认识的词语。“鸭梨”这一词被广泛传播与网络、杂志、新闻媒体、报纸等各种媒体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媒体是网络流行语传播和使用的重要载体,对网络流行语的广泛传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对网络流行语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它使人们在运用语言的形式上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人们表达思想或情感不再受时间空间的局限。现代信息交流的便捷性为网络流行语“鸭梨”的广泛传播提供了物质基础。
语言的发展受社会生活的影响,同时语言的发展反映大众的思想、复杂的社会心态和社会主体的观念,表现出语言使用者的心理动态,而网络流行语“鸭梨”的出现和流行,体现了当今大众的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精神紧张,压力大,心理负担过重,人们开始寻求表达负面情绪的方式。“鸭梨”正是“压力”的谐音词,它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为精神紧张的现代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人们喜欢用幽默简洁的词语来表达心情,这为人们找到了转移焦虑,缓解心理压力的有效途径。网络流行语的使用也正是符合社会主体的心态而造成的。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1年7月发布的《第二十八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调查结果显示,网民中20-29岁的年轻人所占比例最高,达到30.8%,其次10-19岁的比例为26.0%,30-39岁的比例为23.2%,从上面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网民结构以中青年为主,由此可知网络流行语的运用主体是中青年。一般来说,中青年是最具个性和创新力的群体,他们有着追求独特性,崇尚创新的心理特征,容易接受新思想新事物,紧跟着时代的步伐前进。从某个角度来看,他们都具有一定的从众心理,追从新奇新颖的词语,网络流行语的运用就是他们彰显个性,表达内心情感的一种手段。“鸭梨”作为特定时期的产物,体现了大部分网民们的现实生活状态,反映了相关群体的社会心态。
语言是现实生活的写照,网络流行语是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它既体现了一种社会价值,又是一种文化的表现。它是人类用来表达自己情感的重要手段。网络流行语属于社会语言的一种,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现实的语言生活。通过对“鸭梨”这一网络流行语的语言变异分析,可以看出“鸭梨”的流行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的演变,而且折射出特定时代经济文化状态和社会文化心理。网络流行语“鸭梨”作为语言的变异形式,对其进行个案研究将会对发挥网络流行语的社会文化价值有所帮助。
[1]Bright W,Ramanujan A K.Sociolinguistic Variation and Linguistic Change[A].Proceedings of the Nin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Linguists[C].Cambridge:CUP,1964.
[2]Hudson R A.Sociolinguistic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3]Leech G N.A Linguistic Guide to English Poetry[M].London:Longman,1969.
[4]Trudgill P.Sociolinguistics:An Introduction to Language and Society[M].Middlesex:Penguin Books,1983.
[5]陈松岑.语言变异研究[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
[6]拉波夫.在社会环境里研究语言[A].语言学译丛(第一辑)[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
[7]王薇,刘渭锋.“囧”字的社会语言学解读[J].语文学刊,2009,(2).
[8]徐大明.语言变异与变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9]杨建国.流行语的语言学研究及科学界定[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4,(4).
[10]于根元.网络语言概述[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1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二十八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M].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1.
2012-05-10
樊晨宇(1988-),女,湖南长沙人,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