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水平(湖南涉外经济学院金融系,湖南长沙410205)
金融学本科教育的目标定位与实践教学改革*
李水平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金融系,湖南长沙410205)
20世纪50年代以来,“金融”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现代经济中已逐渐丰富和发展起来。
一方面,金融学越来越微观化、实证化、工程化,所研究的内容诸如资产组合理论、衍生产品定价理论以及风险管理技术等已成为管理市场和指导微观企业行为的重要手段,金融学已发展成为一门集理论、实务、技能于一体的边缘学科和综合性学科。另一方面,金融已经突破国界限制,实现金融资本的跨国扩张,金融影响在地区之间、国与国之间的传递,突破单纯为工商产业服务,向为社会提供各种金融产品、各种金融服务的独立的现代金融产业转化。这使得金融涵盖了货币、信用、票据、证券、保险、信息咨询、家庭理财等多个领域,产业地位迅速上升,突破传统金融观念与管制的束缚,不断推出新的金融品种和金融工具组合,突破传统的手工操作,实现电子化网络化运作,突破传统的产业壁垒,走向业务交叉与功能多样化。
金融教育必须跟随金融的发展。尤其在我国,入世经过5年的过渡时期后,金融业已完全放开,融入全球金融市场,进入一个全新阶段。在银行业,随着国有银行上市,用人机制改革,新业务激增,业务种类与辐射范围不断扩大,开拓国外市场等,都对银行从业人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与之相同,证券业、保险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证券业普遍要求从业人员具有本科学历,持有证券从业人员资格证书,熟悉证券行业,有扎实的证券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有较高的经济理论素养和研究水平,能进行宏观经济分析、行业研究和技术分析;保险业需要从业人员精通产险、寿险、再保险、风险管理知识,具备丰富的风险管理、保险实践经验,金融理财管理经验,以及优秀的组织领导能力与管理能力。对金融专业人才整体需求的增加和素质要求的提高,要求我国高校能以最有效的方式不断培养出,具有比较宽厚扎实的经济与金融理论础和从事具体金融业务工作能力、熟悉与金融相关专业的原理性知识、有较高的外语和计算机运用水平以及具有较强的市场经济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全球视角既懂国内业务又懂国际业务,既了解国内法律惯例又熟悉国际法律规范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本科教育是厚基础、宽口径教育,是宽厚基础上的专业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处于精英教育阶段时,本科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研究型人才。随着近年来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转型,培养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绝大多数高校本科教育的办学目标。但是,这类应用型人才应跟职业教育培养的应用型人才有所不同。笔者认为金融学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应确定为“高级应用型金融通才”。这一培养目标具有以下基本内涵:
1、具有比较宽厚扎实的经济和金融理论基础。金融领域知识宽泛,工作岗位繁多,金融学本科毕业生从事实际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不可能在本科学习期间全部解决,其中大部分应该且只能在实践中获得和掌握。我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从事实际工作的适应能力,是本科教学的主要目的。我们知道,金融学是整个经济学领域中最复杂也最趋近自然科学的领域。因此,理论功底是否扎实直接决定学生的应用能力。金融理论基础包括基本的人文素质和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经济学基本理论功底和金融经济学基本理论。掌握经济和金融的基本理论,对于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理解宏观经济和金融政策、创造性地解决金融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2、具有较强的从事金融实务工作、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应用型金融专业毕业生终将要进入金融企业进行具体业务操作。所以,金融本科教育应以培养学生具备金融从业能力,掌握金融业务技能,可在银行、证券、保险、投资等金融机构一线从事金融及相关工作的高级应用性专门人才为目标。在强调夯实理论基础的同时,以能力培养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强化专业技能的训练,力求学生在四年时间里基本完成从理论向实践的过渡,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使学生达到一毕业上岗就能胜任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企业的工作。
3、具备良好的品德与法制意识,以及人际关系处理能力。近年来,我国金融犯罪案件不断增多,案件中的当事人许多就是毕业不久的大学生。因此,培养金融学专业学生良好的品德修养和严肃的法制意识应是教学工作中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作为金融机构的从业人员,为公司争取客户是每一位业务员的最基本工作。业务员不仅要人品好,还要善于表达,与他人沟通,这样才能为公司争取到客户的充分信任。当今社会分工越来越细,金融领域的工作岗位繁多,所需知识与技能宽泛,一项工作的完成需不同部门的通力合作与配合。要使学生能日后更好适应工作,培养他们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4、较强的创新、竞争与风险意识。金融业是一个不断推陈出新竞争激烈富有挑战性的行业,是一个高风险行业。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金融创新风起云涌,它带来的新的金融工具、新的经营方式,新的服务体制、新的金融市场不断冲击着传统的金融业务活动和经营管理方式,引起了金融领域方方面面的革命,大大促进了全社会经济的高效率运行,也刺激了金融业的竞争,加大了金融风险。中国在经济转型过程中,金融体制已经发生并将继续发生重大的变化。因此,培养金融专业的学生的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对于他们日后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也是很有必要的。
如何培养“高级应用型金融通才”?根据上述分析,高校应该从“品德+理论+实践”三个方面入手全面培养金融学专业学生。然而,受传统观念、管理机制和经费短缺等因素的影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重品德和理论教育,轻实践教育的现象。实践教学的缺乏,已经成为培养“高级应用型金融通才”的瓶颈。当前,我国各高校金融专业开展实践教学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以案例教学为主的课堂教学实践;二是建立金融实验室,开展校内金融业务模拟实训;三是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到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和企事业单位的相关部门等实习单位进行业务实习。这三种模式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有一定效果,但是,总体而言还存在不少问题。
1、实践教学体系不够完善科学。根据系统论的方法,一个完整的体系应包括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管理体系和保障体系四个子体系。但是大多数高校在实践教学环节仍停留于局部强化、“变干边学”阶段,没有全盘规划,没有完善的配套机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比如要求教师在进行理论教学时引入案例进行讲解和讨论,但是,讲授理论课的教师大多缺乏实践经验,而且鲜有机会了解和参与金融机构的实际工作,无法及时掌握各类金融活动的最新动态,很难将最新金融动态引入到教学中。又如,很多高校开设的实践课程有商业银行模拟业务实训、股票模拟操作实训、社会实践调查以及毕业实习,但对于期权、期货、外汇和保险等方面的实验课程则很少开设。而且已有的模拟实验常常由于经费短缺等问题导致操作软件不能及时更新。此外,大多数的实训教学缺乏配套的实验教材,即使能够见到少数一些实验教材,也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金融学科实验教材体系。
2、高校与金融机构缺乏沟通合作。去金融机构真刀真枪地实习是金融实践教学的最佳方式。但遗憾的是,目前大多数高校这种实习机会严重不足。一是由于金融机构与学校分属不同行业,主管部门不同,追求的目标不同,中间又缺乏中介机构牵线搭桥,导致高校与金融机构之间联系很少;二是由于金融机构的相关资料数据具有一定的保密性,金融业务办理又具有很大风险,很多金融机构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三是高校实践教学经费短缺,导致实习单位、指导老师和实习学生的积极性都受到影响,实习效果大打折扣。
3、实践教学的师资力量薄弱。专业的实践教学队伍是顺利开展实践教学的基本保障,无论在课程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在校内模拟实验室进行实训,还是带队到校外实习基地实习,不仅要求教师精通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要求其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但多数高校实践教学的教师往往要么缺乏实践经验,要么不熟悉理论知识,不能做到实践教学有的放矢,不能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1、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从长远看,高校要做好实践教学,就必须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金融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构建思路为:目标体系方面,将金融学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确定为“一德二专三能”:“一德”是指具有从事金融工作所必需的良好职业道德;“二专”是指具备从事金融实际工作所必需的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操作技能;“三能”即处理、解决金融业务和技术问题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综合与创新能力。内容体系方面,设置“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社会实践”三层渐进式实践体系,其中基础实践包括外语实践应用、计算机实践应用等,专业实践包括模拟银行业务、模拟证券交易、模拟金融期货交易等,社会实践包括金融热点问题调查、金融机构顶岗实习等。管理体系方面,建立“软硬结合”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硬件管理指管理机构、实践教学基地和人员等方面的管理,软件管理指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实践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等。保障体系方面,建立“内外协作、上下联动”的保障机制。“内外”指高校内部和外部,“上下”指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和各高校、各金融机构。特别是准备探讨建立高校与金融机构在学生实习、高校教师与金融机构员工互聘互认等方面的全面合作机制,明确政府和行业管理部门在高校金融专业实践教学中的职责与作为。
2、优化金融实验室软硬件资源,提高校内实训教学水平。这是近期能够做到而且行之有效的途径。目前很多高校已经建立了金融模拟实验室,在承担金融课程课内实验教学和校内实训教学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从金融学科的发展趋势来看,现阶段多数金融实验室的建设水平较低,硬件配套不先进,软件配套不全面因此,应多方筹措资金加大实验室的建设力度,配备技术含量高的硬件设施,不断更新功能强大的数据分析软件和内容全面的教学实验软件,使实验室不仅能满足商业银行经营业务证券行情分析和交易期货期权交易外汇买卖和保险业务等课程的实验教学要求,而且还能浏览国内外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和衍生品市场的实时行情,跟踪了解国内外金融业的变化,实时地将行业或专业领域最新发展动态引入教学这样,通过实训教学,不仅使学生能够通过模拟操作熟练掌握基本技能,而且还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3、建设高水平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首先,学校应该加强业务培训,创造条件让实践课教师到实际工作部门调研或学习,努力提高现有教学人员的实践教学水平。其次,学校应该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提高教师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再次,学校还可以从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人士到高校授课,这类课程主要是实践性较强的业务课程,这样能使学生及时了解金融业的动态发展和实际操作,扩大知识面,提高学习兴趣。此外,还可以聘请业内专家举行讲座,讲解金融热点,解读政策走向,增强学生与金融现状的紧密感。
4、改革学生成绩评价制度,增加多种多样的实践考试。成绩评定是学生学习效果的衡量和记录,也是学生学习和努力方向的指挥棒,高校应充分运用成绩评定检验学生实践课程的学习质量、动手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学生就读的四年期间,要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并给予客观公正的成绩,如撰写各种形式的讨论发言、书面答题、调查报告、专题研究报告;举办点钞、翻打传票、模拟炒股、模拟期货交易等金融技能比赛;实地开展存款营销、保险产品营销活动;到金融机构顶岗实习等等,这些活动的记录跟理论考试一样计入到学生的成绩档案之中。这样,会大大增加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压力和动力,提升实践教学效果。
[1]黄萍,陈金金.浅谈金融学本科实践教学改革[J].市场周刊,2010,(7):121-122.
[2]黎翠梅.金融本科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探讨[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162-163.
[3]李书彦,陈启虎.应用型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宁波大红鹰学院学报,2008,(7):88-92.
2012-05-02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2011年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李水平(1969-),男,湖南衡山人,高级经济师,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