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使义动结式动词带宾语结构的语义分析

2012-08-15 00:49王玉姣
铜仁学院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动宾补语及物动词

王玉姣

( 湘潭大学 文学与新闻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5 )

吕叔湘(1980)将由动词带表示结果的补语所组成的句法结构称为动结式,如“打破、喝醉、洗干净”等[1]。朱德熙(1982)认为动结式“在语法功能上相当于一个动词”,且“有的述补结构在语义上也相当于一个动词。例如‘弄死’相当于‘杀’,‘弄脏’相当于古汉语里的‘污’,而且‘述语和补语的组合是极其自由的’”[2]。动结式在语法功能上相当于一个动词,则动结式动词具有及物性和不及物性。根据收集到的语料,“S+VR+O”句式的“VR”一般是由独立的动语素构成的。动结式动词是V 和R两个自由语素意义的直接组合,形成临时性组合的动结式。这里列举的动结式,《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都未收录。

王力(1951)将动结式称作“使成式”[3], 动结式之所以又可称为使成式,是因为它的内部结构包含着致使义。动结式的致使事件是由使因事件和使果事件这两个子事件整合而成,分别由构成动结式的述语动词和补语动词来表示[4]。这两个事件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致使关系。如“孟姜女哭倒了长城”可理解为“孟姜女哭+(使)长城倒了”两个表述。本文讨论动结式的内部致使结构,也就是含有动结式的整个句子中语义成分之间的致使关系。

一、“S+VR+O”语义成分的典型特征

“S+V+R+O”句式的结构层次为:“S+〔V+(R+O)〕”。如“小王伸直了胳膊”可理解为“小王伸胳膊+(使)胳膊直”。其中的V和O是显在的动宾关系,R和O是潜在的动宾关系,由于R采用使动用法,R和 O结合得更加紧密。在此句型中,R和O构成的动宾结构一起构成述动词的补语,同时也可以看作是整个句子的结果补语。此句型的结构形式可理解为“主语+述语动词+补语(潜在的动宾式词组)”。谓语实际上是由述动词和潜在的动宾式词组(R+O)组合而成的。在这种结构层次中,S、V、VR、O分别具有以下典型的语义特征:

(一)致使者是致使事件中的施动者或引发者,一般由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构成。从名词的小类来看,可分为两种:(1)表示人的名词和名词性短语。这里的人既包括单个的人又包括群体。如“弟弟、中国队”等;(2)表示“组织”的名词性短语。如“共产党”。这些施事都是有生命的个体或群体,是动作动词的自主发出者,具有“施动”的能力。施春宏将这类由述语动词的施事提升上来的致使者叫做显性致使者[5]。

(二)及物性动结式的宾语绝大多数是由名词或名词性词语构成的。它与致使者的构成类似,也含有表示人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1)施事宾语。如“屋里坐满人”;(2)受事宾语,如“喊哑了嗓子”;(3)系事宾语,如“渗湿了雨靴”中“雨靴”不是接受者,而是性状“湿”的系事;(4)工具宾语,如“他踢破了一双鞋”,“鞋”是“踢”的工具;(5)处所宾语,如“落满了小院”,“小院”是“落”的处所。

(三)动结式的“价”和配价语法中的“价”没有必然联系。配价语法中的“价”指动词跟一定数目的名词性成分之间的依存关系[6]。动结式在语法功能上像单个动词一样,总是和名词性成分发生一定的关系[7]。在句子中,单价动结式常常不带宾语,有时也可带宾语,如“前面来了一个人”。双价动结式常带两个强制性的名词性成分,但在语言环境的制约下,双价动结式有时也可不带宾语,即将两个名词性成分放在动结式之前,使用话题句或“把”字句。如:

例1她眼睛哭肿了。

例2她把我叫醒了。

(四)动结式的“价”和动结式内部的“价”没有必然的联系。动结式的价数一般不等于“R”的价数,更不等于“R”和“V”的配价数之和。如“烧温了开水”。“烧”是二价,“温”是一价,而“烧温”是二价。

二、“S+VR+O”句式的语义分析

动结式语义成分之间的致使关系比较复杂。本文从 V、R、VR的及物性方面对“S+VR+O”句式进行语义分析。

(一)“V”和“R”的及物性

根据述动词V是及物动词还是不及物动词,补语R是动词还是形容词,本文将“S+VR+O”格式分为五种基本类型。

1.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宾语

例3弟弟摇醒了妈妈。

例4我劝服了老人家。

例5妻子说烦了丈夫。

在例3、例4中,述动词“摇”、“劝”能支配的宾语分别为“妈妈”(摇妈妈)、“老人家”(劝老人家)。补语“醒”、 “服”不能直接支配宾语,但补语可以作为使动词和宾语构成动宾关系。例 3的语义关系为“弟弟摇妈妈+(使)妈妈醒了”,例 4的语义关系为“我劝老人家+(使)老人家(信)服”。可见,动结式的补语成分,不单是补充说明述语动词的,实际上还同后面的宾语组合一起来补充说明述动词,同时这个动宾组合又是整个句子的结果补语。类似的例子还有例5。

例6张三追累了李四。

在例 6中,歧义句“张三追累了李四”的两个名词性成分“张三”和“李四”都是表达有生命的事物的名词。两者在语义上都可以是“追”和“累”的主体,这样歧义就产生了。到底是谁追谁、谁累,逻辑上虽有四种可能,但实际上却只有三种成立。即:(1)张三追李四,张三累;(2)张三追李四,李四累;(3)李四追张三,李四累。而“李四追张三,张三累”的逻辑关系不成立。我们可以采用变换句式的方式来消除歧义。转换成“被”字句:李四被张三追累了。歧义因此消失,只剩下“张三追李四,李四累”这一种解释,这将使语言表达得更准确、更具体。

2.及物动词+及物动词+宾语

例7我念掉了一行诗。

例8中国队踢赢了日本队。

在例7、例8中,述动词“念”、“踢”为单音节的二价动作动词,是典型的及物动词,后面可以带宾语。从语义上看,一般二价动作动词有动作、及物、自主的语义特征。补语成分“掉”、“赢”都是单音节的一价动词。语义上,动词一般有自主、状态或性质的语义特征。

述动词“念”和补语动词“掉”都是及物动词,都能支配宾语“一行诗”,语义关系为“我念一行诗+(使)一行诗掉了”。后一个使动式的动宾关系是前一个动宾关系的结果,因此,我们可以认为,“(使)一行诗掉了”是从结果方面来补充说明述动词“念”的,并且是全句的结果补语。

3.及物动词+形容词+宾语

例9我削尖了铅笔。

例10小院子里长满了草。

在例9中,述动词“削”能支配宾语“铅笔”(削铅笔),而补语“尖”不能支配宾语,但形容词“尖”和宾语“铅笔”构成使动关系(使铅笔尖了)。这句话的语义关系为“我削铅笔+(使)铅笔尖了”,后面的使动关系不仅补充说明述语动词,也是全句的结果补语。类似的例子还有例10。

4.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宾语

例11小伙子气爆了肚皮。

例12小王家病死了一头猪。

述语动词和补语动词都是单音节的一价动作动词,是典型的不及物动词。从语义特征来看,此类动词具有动作、不及物、自主的语义特征。仅表示自身动作,不涉及其他对象,所以都不能支配宾语。但在例11中,补语“爆”可以用作使动词,后面可带宾语,补充说明述动词“气”。因此全句的语义关系为“小伙子(生)气+(使)肚皮爆了”,后一个使动关系从结果上补充说明述动词“气”。例 12的补语“死”为使动用法,“(使)一头猪死了”从结果上补充说明述动词“病”。

5.不及物动词+形容词+宾语

例13我笑疼了肚子。

例14我气红了脸。

例13的致使者“我”所引发的致使力“笑”使得“我”的“肚子”(受使者)“疼了”。例 14的致使者“我”跟受使者“脸”是人和人体部位的关系,即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例13、例14两例中,补语“疼”和“红”可以用作使动词,分别补充说明述动词“笑”和“气”,后面都可以带宾语。使动关系从结果上补充说明述动词。

致使义动结式的补语成分是表示具体结果意义的动词或形容词。从补语的性质来看,当补语为及物动词时,不管述语动词是及物动词还是不及物动词,都能带宾语,这类动结式是及物的,如“摇醒”、“喝剩”等;当补语为不及物动词时,这类动结式有的能带宾语,有的不能带宾语,而能不能带宾语,则与补语的语义指向有关。

(二)动结式的及物性

朱德熙(1982)指出,“值得注意的是述补结构之为及物的或不及物的跟充任述语的动词及物不及物没有必然的联系。”[2]根据能否带宾语,我们可以把动结式分为及物的和不及物的两类。然而动结式的及物性不是由单独的“V”和单独“R”决定的,通常是由整个动结式“VR”决定的。如,在“小王急红了脸”中,V(“急”)和R(“红”)两个成分在单独使用时都不能带宾语,而它们构成的动结式却具有及物性,能够带上宾语。这是因为动结式中的补语含有致使义,赋予该结构及物性,所以动结式能加上一个受事论元。若将“所以”改为“可见”,则受事宾语“脸”是整个动结式赋予的动元。动结式的及物性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体现出来:

1.形容词性的结果补语指向宾语的动结式。由于补语的使动用法,动结式的补语和宾语之间存在着一种潜在的动宾关系。有些宾语在语义上既不是施事也不是受事,而是当事。如:

例15摔断了腿。

例16熬白了头发。

在例15、例16中,“断”和“白”这类补语说明动作的结果而不表示行为,仅表示一种状态。

2.形容词性的结果补语可以指向致使者的身体部位、行为动作所凭借的工具和受事所在的处所等。如:

例17跪肿了膝盖。

例18踢破了三双鞋。

例19书堆满了房间。

例17、例18、例19三个例句的结果补语并不是指向主语、谓语、宾语等核心成分,而是指向致使者的身体部位、行为动作所凭借的工具和受事所在的处所等非核心成分。例17中,结果补语“肿”指向致使者的身体部位“膝盖”。例 18中,结果补语“破”指向动词“踢”凭借的工具“三双鞋”。例19中,结果补语“满”指向动词“堆”的处所“房间”。此类动结式都能带宾语,是及物性的。

3.句法环境影响动结式能否带宾语。有的动结式不带宾语,但在某些特殊的句法环境如复句的条件分句中却可以带宾语。如:

例20我背累了英语,冲杯茶缓解一下疲劳的情绪。

例21给你念多了书,你就会装神弄鬼了。

在例20、例21中,“背累了”和“念多了”的补语分别指向致使者和受使者,都不能带宾语。如果不考虑句法环境的话,“我背累了英语”、“给你念多了书”虽能单独成句,但语义不明确。但在例20、例21的两个复句中却成了合法的句子,所以句法环境是一个不容忽略的因素。

(三)动结式的不及物性

动结式在有些情况下是不能带宾语的,以下四种情况体现了动结式的不及物性:

1.形容词性的结果补语指向施事的动结式。此类动结式的述动词没有严格的限制,既可以是及物性的,也可以是不及物性的。“V”和“R”都指向动作的施事,这样的动结式一般不能带宾语。如:

例22晓明玩累了游戏。

例23小朋友吃胖了肯德基。

在例22、例23中,“玩累”和“吃胖”都是合乎句法结构的动结式,其补语指向施事,都不能带宾语。对于此类动结式,我们可以采用连动句式使之成为合法的句子。如“晓明玩游戏玩累了”、“小朋友吃肯德基吃胖了”。

2.形容词性的结果补语指向述动词的动结式。补语在语义上没有指向受使者,而是补充说明述动词。此类动结式的述语动词,不管是及物的还是不及物的,只要补语是描写动作的状况,都不能带宾语。如:

例24老板骂重了员工。

例25他喝晚了酒。

例24的“重”表示“骂”的程度,例25的“晚”表示“喝”的时间。这类动结式的补语大多说明了动作本身的客观情况,如动作的强度、时间的早晚等,与名词性成分无关。所以无论动词是及物的还是不及物的,大都不能带宾语。不过可以把它们改成相应的合法格式:(1)“把”字句,如“老板把员工骂重了”;(2)主谓谓语句,如“酒他喝晚了”。

3.形容词性的结果补语表示某种预期结果的偏离,动结式也不能带宾语。如:

例26把气球升高了。

例27把头发剪短了。

此类动结式中述语动词是为了实现某种结果而实施的动作,而补语表示的是与所要实现的结果正好相反或偏离了预期结果。这样的动结式不能带宾语。

4.音节的数量影响动结式能否带宾语。前面提到的补语是由单音节的动词或形容词构成的,这类动结式的能产性比较强,而绝大多数带双音节补语的动结式是不能带宾语的。如:

例28改合理了福利制度。

例29讨论充分了这一问题。

当述语的客体论元和补语的主体论元同指,同时又可以将这两个论元看作是动结式的客体论元时,此类动结式则不能带宾语。

[1] 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2] 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3] 王力.中国语法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1.

[4] 陈昌来.论现代汉语的致使结构[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1,(3).

[5] 施春宏.动结式致事的类型、语义性质及其句法表现[J].世界汉语教学,2007,(2).

[6] 范晓,张豫峰,等.语法理论纲要[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

[7] 王红旗.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研究[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猜你喜欢
动宾补语及物动词
基于HSK 作文语料库的动宾式离合词偏误分析
动宾式离合词插入数量短语研究
从物性结构和语义特征看“动宾式动词+宾语”的语义基础
试论对外汉语教学中动宾式离合词的教学
汉语中的补语在维吾尔语中的对应表达
“NP V累了NP”动结式的补语趋向解读
汉英补语对比研究
Swagger:气场压人
及物与不及物动词的用法与区别
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下)units 1~6复习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