眭丹娟
(徐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汉语“还是”的介入资源分析
眭丹娟
(徐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评价理论中的介入系统是评价主体与客体、主体与主体间相互参照,协商彼此社会地位的一系列语言资源。语篇中大量介入资源的使用,表明多种声音对不同立场和观点的协商。论文通过分析汉语词汇“还是”作为介入资源,研究在不同的语境下说话者如何运用“还是”来调节其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介入;“ 还是” ;评价理论
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一种选择系统,每个语篇都会同时呈现经验、人际和谋篇功能。语篇中人际功能涉及人们如何使用语言与他人沟通、建立人际关系,如何使用语言表达对世界的态度和观点。评价理论是系统功能语言学在人际意义研究中发展起来的新的词汇——语法框架,是对功能语言学人际意义框架的扩展,是人际意义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包括态度、介入和级差三大系统。评价理论中的介入系统是评价主体与客体、主体与主体间相互参照,协商彼此社会地位的一系列语言资源。语篇中大量介入资源的使用,表明多种声音对不同立场和观点的协商。该文将结合预料,分析汉语副词“还是”作为介入资源,是如何在不同的语境下调节说话者的责任和义务的。
根据介入理论,语言使用者用介入手段调节其对所说或所写内容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介入可以由自言和借言来实现。自言意味着排除对话性,没有投射。只有说话者一个人的“声音”。而借言有参照对话性,由间接投射、直接投射、话外投射和领域投射来实现。话语中可出现多个人的“声音”。说话者可推卸和摆脱责任,使话语显得十分客观。
受到Bahktin“对话性”和“多声性”概念的启发,Martin&White从社会对话的视角,对介入系统作了详细深入的构建,尤其是“多声”部分,他们将介入系统分为对话紧缩和对话扩展两大类。前者包括否认和赞同,否认由否定和反驳构成;赞同由同意、宣布和支持构成。后者包括包容和归属,归属进一步划分为表明出处和拉开距离。介入资源打开了语篇的多声空间,为作者提供了调整协商对话的资源,使其在与读者积极的互动中构建自己的态度立场。在多声系统下,作者借助其他声音建立人际互动的对话语境,通过利用各种语言介入资源,反映语篇中不同社会立场之间的互动或协商过程。
1.“还是”作为“反预期”资源
在汉语中,“还是” 在不同的句法环境中赋予不同的语法意义。《现代汉语八百词》对“还是”的解释是:[副]1.表示行为、动作或状态不变,或不因上文所说的情况而改变;仍旧;仍然。2.表示经过比较、考虑,有所选择,用“还是”引出所选择的一项。[连]用于选择。同“或者”。对于其第一种解释,就是当“还是”是副词表示动作或状态不因上文情况改变时,在翻译成英语时,可以理解为“still”。例如,在下面的几个例子中:
(1)店老头在椅子上坐正,皱着眉头边搜肠索肚地回忆边吞吞吐吐地说:"从天津跑出来,我是坐船沿着潮白河跑到高家村投奔的刘十九。我这人见水就晕,坐那两小时船没风没浪的都吐出了花花肠子,上了岸,还是晕总觉着脚下在晃。(王朔《千万别把我当人》)
(2)余:那灾区人民现在不缺主意,缺钱。牛大姐,您甭不爱听……
余:我说什么来着,还是缺钱嘛。(王朔《编辑部的故事·人民帮人民一把》)
在第一个例子,说话者(店老头)是个晕船的人,很怕坐船。在他坐船到高家村的那次,即使两个小时的坐船是风平浪静的,他仍然因为晕船而难受。“我这人见水就晕”和“还是晕”相呼应,前者是说话者本来的状态,然后说话者给出让步情况——“坐那两小时的船没风没浪的”,最后还是回到原本状态“还是晕”,这形成了一个意义的连续性,使句子更有凝聚力。说话者晕船的状态并没有因为出现让步情况而改变。更重要的是,根据上下文语义,“还是” 触发了另一种情况——说话者可能不会感到不适,因为说话者坐船时是风平浪静的。然而,说话者否决了这一立场。 在这句话中,“还是”可以理解为“仍然”。“还是”在第二个例子中也起到了同样的作用。第二句话的意思是,虽然还有其他一些原因,缺乏资金仍是最重要的一个。说话者列出了许多其他因素,那么在这样的语境下,读者/听众的期望是缺少钱不是最关键的。然而,说话者还是否决了这些因素,仍然认为缺钱是最重要的。因此,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出,“还是”不仅拥有“still”的意思,同时激发了其他情况,然后说话者否决了这些情况,尽管被激发的情况是隐含的。
在介入次系统中,否认包括否定和反预期。否定是通过引用并否定某一观点来提及另一不同观点,如The Premier did not viewthedocuments其实是引用了Thepremier didviewthedocuments的可能性。从多语性观点看,它隐含着某人曾在某地声称总理看了文件。反预期指说话人引用与其观点不同或相关的话语,然后进行替代或反击,使预期受挫。在上文的例子中,“还是”激发了另一种命题,然后对其命题进行了反击,使预期受挫,所以在这样的语境中,“还是”可以作为介入次系统中“反预期”的资源来理解。
2.“还是”作为“接纳”资源
对于表示选择意义的连词“还是”,使用频率非常高,句法位置也相对固定。多用于选择疑问形式“是A还是B”中,这个句式可以单独成句,也可以充当句子成分。例如:
(1)你们喝什么?茶还是果汁儿?
(2)当你收到别人送给你的礼物时,是马上拆开,还是等别人走了再拆?
(3)是遗传的还是环境造就的,科学家们至今尚无定论。(李晓琪《博雅汉语》)
在上面的例子中,“还是”关联的总是两个显性的选择项,在这里,“还是”表示或者的意思。说话者要做的是从这两个显性选择项中做个选择。然而,并不是每次都是给的显性选择项。有时候语境给出的是隐性的对比项,这时“还是”的用法就相对比较复杂。例如,在句子“每逢上班高峰,路上就堵车,还是坐地铁好”中,“坐地铁”是显性的选定项,其他方式,例如开车、坐公交车等就变成了隐性的对比项。在这样语境下,在比较和考虑时必须考虑主观因素的介入。“主观性”是指语言的这样一种特性,说话人在说出一段话的同时表明自己对这段话的立场、态度和感情。“还是”含有说话人的“认识”这一主观情态因素。语料显示,表择定义的“还是”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很高,句法环境也较为复杂。择定义的“还是”多用于动词或小句前,表示经比较后,对动词或小句所表示的动作行为、事件的认定,表达言者的选择、意愿,含有主观性的评价、建议和认定,常出现在以下的语义背景中:“还是……吧”“还是……(的)好”“最好还是……”“还是……比较好”。例如:
(1)还是硬生生拆开的好,这样不干不脆、不痛不痒地拖下去,没有意思。(钱钟书《纪念》)
(2)你以后甲还走端茶倒水吧。(王朔《谁比谁傻多少》)我真不想写出这个名字,但再一想又没有讳避的理由,还是写出来吧(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3) 想来想去,还是这家餐厅的饭菜又便宜又好吃。(李晓琪《博雅汉语》)
在上述例子中,“还是” 后面引出的选择项不仅是显性的比较项,也是说话者选定的项。而且在这样的语境中,也激发了与显性的选定项相对的隐性的否定项。正如“这家餐厅”是显性选定项,那“其他餐厅”便是隐性否定项。也就是说,说话者介入了其主观态度,通过“还是”,说话者表明了其选择。
根据Maritn理论,接纳是指文本的声音暗示其定位只是多种可能的定位之一,从而在不同程度上为这些可能性开启了对话的空间,也就是表明作者“包容”这些不同的定位。这一功能常通过情态助动词(may,might,could,must,etc.)、情态副词(perhaps,probably,definitely,etc.)、情态归属(it ispossiblethat…,it islikely that…etc.)或一些表示心理过程的动词projections(I suspect that…,I think,I believe,I'mconvinced that,I doubt,etc.)等来体现。在上述语境中,“还是”接纳了其他声音,让其他声音进入从而建立一个对话性的语境。然而需要指出的是,“还是”与英文的接纳资源还不一样,因为它不仅激发了隐性的对比项,而且这些隐性的对比项也是被说话者拒绝的否定项,而没有在下文中有角色意义。
3.“还是”表示“添加义”时的主观介入
武果对“还”的主观观性有这样的论述:“从表示客观情状重复到表示话语中同一话题下的添加、逻辑关系的重复或递进。‘还’的语义从原来表述客观情状的时间意义转为表述话语逻辑、结构意义。后者比前者更具主观性。这也同样适用于”还是“在表示递进关系的复句中的表现。例如:在“不但(不光),而且(甚至)还是………”“不仅(仅)……而且(甚至)还是……”等中,“还是”的添加意义与逻辑主观介入相互融合。例如:
(1)明清以后,天妃已不仅仅是一位海上保护神,而且还是具有赐财、赐子、赐福、消灾等多种社会职能的综合神。(许树安《中国古代文化史》三)
(2)斯坦认为,华裔不但参与了法律、医药、商业、教育和艺术方面的工作,而且还是餐馆业和服装业的支柱。 (《 人民日报》1993年3月1日)
在上述例子中,“还是”不仅仅是个复句连词,更重要的是,它同时激发了说话者的评价态度。也就是说,对说话者来说,更重要的是“还是”后面的内容。在上面例子中,“还是”后面的内容是显性的递进,而有时候,这样的递进是隐性的。例如:句子“A:你去过徐家汇吗?B:当然去过,我这衣服还是在东方商厦买的(呢)。”说话者B的意思是他不仅去过东方商厦,而且他在那里买了衣服。此时由“还是”激发的递进便是显性的,听话者必须依据语境来分析辨别。另一个例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人的表情还是人内心世界的‘屏幕’”。也就是说,人的表情不仅能显示人的喜怒哀乐,更能反映人的内心活动的。此句中次重要的内容被省略,重要的、强调的内容是显性的,所以“还是”引发的递进关系也是隐性的。
该文讨论了“还是” 的介入资源分析,分析发现“还是”有表示反预期、接纳等丰富的介入资源。同时,该文所作的只是检验了汉语中某个特定词的介入资源,而缺乏在篇章层面的探讨。
[1]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2]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 4) .
[3]武果.副词“还”的主观性用法[J].世界汉语教学,2009,( 3) .
[4]武颖.“还是”的多义性与习得难度[J].华文教学与研究,2010,( 4) .
[5]李基安.情态与介入[J].外国语,2008,(4) .
[6]刘世铸.评价理论在中国的发展[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 5) .
[7]王振华.评价系统及其运作——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新发展[J].外国语,2001,( 6) .
[8]王振华.介入系统嬗变[J].外语学刊,2010,( 3) .
[9]陈明芳.插入语的语义介入[J].外语学刊,2006,( 3) .
[10]江晓红.语篇对话视角的介入分析[J].深圳大学学报,2011,( 2) .
[11]李基安.情态与介入[J].外国语,2008,( 4) .
[12]李晓琪.博雅汉语[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H1
A
1673-0046( 2012)1-018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