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华裔女性作家谭恩美的文化身份构建

2012-08-15 00:49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10期
关键词:福会谭恩美华裔

武 洁

(山西金融职业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8)

一、前言

文学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的一种构建、表达和传播的方式。近几年来,美国华裔文学已经取得了重大发展。这是中美文化交流中碰撞和渗透的产物。20世纪60年代,美国正处于一个社会变革的时代,出现了一些反战运动、民权运动以及多元文化运动。这给美国的文学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打破了白色文学一贯的领导地位。就中国而言,文学的风格已走向多元化和个性化。自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渐趋成熟和繁荣,作为一种主流文化已取得世界文学的认可。中国文学已成为美国的主要民族文学之一。随着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文学作品相继问世,越来越多的中国作家以及他们的作品成为美国学术界的主流,并且吸引了不少读者的关注和青睐。在今天,美国华裔作家中女性作家的成就和地位远高于男性作家。论文介绍的谭恩美是上世纪80年代中国文学女性代表人物,她的作品融合了中美之间文化、历史的交流和碰撞。

二、谭恩美

谭恩美,1952年出生于美国加州。33岁开始写小说,她的作品多数是以她本人及其家族的特殊经历为背景,描写母女之间的感情纠葛。作为第二代华裔,谭恩美讲述的故事并不仅仅停留在一代又一代移民的心口相传,它们已经融入美国人的记忆当中。她的小说不但取得美国移民文学的主题共性价值,也为当今全球化背景下文化的交流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一)关于《喜福会》的分析

谭恩美根据外婆和母亲的经历,在1987年完成了小说《喜福会》。她在书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描述很有意思,比如儒教、宿命论、占星术预测、集体主义以及饮食习惯等。这些因素很好地体现出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1.母亲和女儿之间的关系,反映了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中国和美国之间,在文化传统、信仰、生活方式和社会习俗等方面存在着许多差异。这也是《喜福会》中所展示的文化冲突的焦点。母亲和女儿之间的关系是谭恩美创作主题中的重点,其表现为性别不平等、文化的冲突,及其积极寻求自己文化身份的特点。母亲是中国式的,用传统方式、儒家思想管教女儿,女儿接受的是美国式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崇尚自由和平等,崇尚个人主义,因此母亲和女儿两代人之间在沟通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女儿不理解中国的文化,在与母亲的交流中产生了排斥的情绪。例如,吴的母亲即使取得了美国国籍,在国外仍有一种强烈的陌生感,因此利用玩麻将来排解这种不适的情绪。女儿不明白麻将的深层意义,与母亲产生了冲突。因此,从文化的角度来看,母亲和女儿之间的冲突本质上是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国文化的对比。后来,女儿遇到了情感和婚姻问题。母亲以“故事”重述的方式,利用他们在中国的经历寻求与女儿沟通的方式,最终完成了文化的融合。

2.女儿的中国情结

尽管文化间存在冲突,但四个女儿是在中国家庭中长大的,因此无意识地接受了中国文化中的一些传统价值观的影响。例如,当鲁思遇到了婚姻的麻烦越来越感到困惑,思绪乱成一锅粥时,她误用“黑雾”来形容“糊涂”的感觉。因为她下意识地认为,只有中国词汇才适合来形容某人云里雾里的感觉。

3.苛刻的教育

母亲对女儿的教育方式有两种:一方面她想使女儿远离不幸的命运,给予她们依赖;另一方面是不自觉地使用中国传统的严格要求的方法来教育女儿。而这对于在美国文化中成长起来的女儿来说,是无法接受的。他们将母亲的爱看作是专横的干涉,无法达成母亲“望女成凤”的愿望。这种东方文化代表者——母亲与西方文化代表者——女儿之间的冲突,也是《喜福会》里所要表现的文化中心。

4.集体主义

美国是一个以个人主义为本的社会,而中国是集体主义的典型代表。对中国家庭来说,家庭和睦、家庭聚会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吃饭聊天被人们看作是一种增进感情的手段。然而,女儿成长在美国的个人主义文化中,因此,她不明白为什么母亲每年都要举办“喜福会”活动。再比如,母亲强调,麻将在犹太和在中国是不同的。中国麻将不只是游戏,也有思考、琢磨,并反映他们的种族优势和对祖国的热爱,然而女儿却无法理解。

然而,集体主义并不是完美的,其缺点是对隐私的保护不够,特别是在家庭中,几乎没有分界线,所有的事情可以是开放的。母亲在中国式“集体主义”思想的影响下,试图去干涉女儿的私生活,这却成为了一直崇尚自由和平等的女儿的阻力。

(二)谭恩美的文化身份

作者谭恩美非常关注家庭关系、血亲关系和中国妇女的地位。在随后的一些作品中,她就将重点放在中国移民亲属关系和情感上。《接骨师的女儿》这篇故事的核心依旧是母女之间的关系以及两代人之间的代沟问题。《灶神之妻》也是以母亲成长的背景为蓝本,讲述了战乱时期一个中国妇女的不幸婚姻故事,揭露了社会世俗对人性的压抑。《百种神秘感觉》是谭恩美创作中又一次新的尝试,不同于以往小说中故事重心是处理母女关系,而是转移到了婉与她的同父异母的妹妹奥莉薇亚的关系上。这部作品延续了《喜福会》的成功,在带给人们中国传统的文化体验的同时,又融入了新的色彩,受到社会各界和读者的广泛赞誉。可以说,谭恩美是继玛克辛之后,中国文学的另一个高峰。

从谭恩美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要建立一个完整的统一的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的文化身份,这是正确对待文化的对话与交流的态度,而不是用对立和冲突的方式。人们一味追求美国的新方法,放弃中国的传统文化,这并不可取,而应该将两种文化融合,包括旧的文化。如果你放弃自己的民族文化,却只能生活在美国主流文化的边缘,那么一切就变得毫无意义。回顾历史,是人们为了更好地把握现在和未来。同时,这是今天的文化理念和文化多样性的实践,是为了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文化融合共生。

三、结语

中国作家大多重视文化身份,文化身份是定义身份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对于徘徊于中国文化和美国文化之间难以定位身份的中国作家来说,谭恩美是美籍华裔女性作家的杰出代表,是20世纪80年代后的新生代作家。她用独特的视角关注着中美文化关系中民族和文化的问题,利用国家和文化的双重身份,展现了在美国的中国人的生活经验和感受。相比于其他美籍华裔作家来说,谭恩美倾向于认同自己的双重身份。例如,在“喜福会”中的女儿出生在美国,对中国文化持有否定态度。但是,女儿们最终认同了母亲,认同了中国传统文化。

谭恩美在创作过程中努力争取美国主流文化的认同,使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底蕴交织在一起。她跳出了美籍华裔作家圈,从多元文化的角度来思考美国和美国人。她将自己定位在美国文化中,直率地声称:“我是一个美国人”。从谭恩美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作家经历着文化身份迷失到自我认同再到超越自我的蜕变过程。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文化的发展,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作家超越流派的界限,翻开美籍华裔文学中崭新的一页。

[1]Amy Tan.The Joy L uck Club[M].New York:Ballantine Books,1989.

[2]朱振武.美国小说本土化的多元因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3]程爱民.论美国华裔文学的发展阶段和主题内容[J].外国语,2003,(6).

[4]谭恩美.喜福会[M].程乃珊,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5]刘婷婷,程爱民.典型美国人: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新探索[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福会谭恩美华裔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南通籍华裔科学家高峰
陶欣伯:熠熠生辉的华裔实业家
王赣骏:首位华裔太空人
The Study on Cultural Conflict and Compatibility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from the Study of “the Joy Luck Club”
谭恩美的多面人生
Analysis of Discourse of The Joy Luck Club with Face Theory
Analysis of Discourse of The Joy Luck Club with Face Theory
《喜福会》文学评论初探
浅析《喜福会》的叙事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