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文化学习意义与文化渗透策略

2012-08-15 00:49伍笑颜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10期
关键词:英美跨文化交际

伍笑颜

(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403)

文化的形成和表达离不开语言。语言中存储了前人的全部劳动和生活经验,一个民族的文化是该民族人们长期创造积淀的结果。此外,民族文化是通过各种形式一代代继承发展到今天的,其中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利用语言,即语言记录并保存了民族文化。其次,文化是语言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文化的发展变化是语言形成和发展的原动力。语言和文化之间是一种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学习一种语言,就意味着学习跨文化的交际,学习另一个民族的文化,最终达到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一、文化学习有助于培养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文化学习有助于在交际中准确地运用语言

1.准确使用词汇和术语

语言中受文化影响很大的一方面是词汇。词汇的含义包括它的感情色彩、比喻意义及风格等。在长期的使用中,词汇意义或扩大或缩小,或具有特殊的联系意义。对于学外语的学生,掌握语言的字面意义远远不够,还必须要了解词的文化含义,并按另一种文化的习惯恰当地表述,否则会犯严重的语用错误,形成文化障碍。

例如:汉语中“米饭”一词在英语中很多时用bread而不用rice表达。英国人把比喻为职业的“饭碗”叫做bread and butter,把“丢了饭碗”叫做out ofbread,把“讨饭,行乞”叫做beg one's bread,粗茶淡饭bread and water,必不可少的粮食daily bread。这种表达的差异主要是中国人与英国人的主食不一样。中国大部分地区(特别是南方)属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适合栽种水稻,所以,中国南方大米是主食。因此,在汉语中有关大米的词汇特别丰富,如“稻子”、“谷子”、“大米”和“米饭”,英语中只有一个rice来表示,这就出现了词汇概念意义的空缺。而英国地理上位于地球北温带,农作物主要是小麦,因此,英国人的主食是面包,英语中有关面包和小麦的词汇有很多,如 wheat、cereal、oat、flour dough、bread、crust、loaf等,又如:学生讲“政治家”总喜欢望文生义,喜欢用从“politics”衍生出来的“politician”,而politician在英语文化中多指那些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自身和其党派利益寻求私利的人,我们称为政客,含有轻蔑之意。在英美文化中,人们把从事政治事务、具备聪明才智且公正的政治家称作statesman。如果我们与别国党派的代言人交流,不懂得这一点,鲁莽地称他们为politician,可能会引起许多不愉快。

在英语中,有许多日常表达来自神话、典故、文学作品、历史事件等,并且涉及到英语国家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情况,学习者如果对这些文化背景知识不了解,就无法理解其含义,更不能熟练、准确地使用这些表达语。

例如:He is a man of great intelligence and courage so he couldn’t tilt at windmills.

他是个既聪明又有勇气的人,决不会凭空攻击的。

“tilt at windmills”意思是“和风车搏斗,同假想的敌人作战”,源于世界文学名著《堂吉诃德》,小说中人物堂吉诃德骑士把风车当作敌人并与之作战。

“There is a bit of the Old Adam in us all”,said Smith.

“我们大家都有一点干坏事的本性”,史密斯说。

the Old Adam意思是“人类犯罪的本性,人性的痼疾”,源自《圣经》,人类始祖亚当由于自私罪恶的本性而违背了上帝旨意。

2.准确使用句法

句法同人们的思维方式息息相关,语法系统和其规则受该语言群体的思维和文化特点的影响,带有一定的文化成分,不同语言组词造句的规则不尽相同。因此,用英语进行交际,仅仅做到不犯语法错误是远远不够的,句子结构、词类的选用都要力求符合英美人的心理定式和思维习惯,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比较完美的交际效果。

例如:在空间描述上,中国人遵循由远而近的规则,而英美人却是由近及远。

He had been engaged in a construction job,and after he completed it,he went to Georgia to spend his vacation bask-ingin the Caucasian sun,and flewback just the daybefore.

He had flown in just the day before from Georgia where he had spent his vacation basking in the Caucasian sun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job he had been engaged in in the south.

两句话最明显的区别是:第一句话严格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来组句,而第二句话则没有。虽然第一句话从语法角度来看没有任何毛病,但是它不符合英国人的思维特征,显得“洋味”不足。

又如:英国人常用名词表示动作概念,而中国人多用动词表示名词概念。也就是说,英语人偏好名词,有变具体的动态为抽象的静态的倾向;而中国人偏好动词,注重具体的动态是情感思维的具体体现。

例如:If you walk a fewsteps forward,you’ll get to the laboratory.(汉语思维特征)

A few steps will bring you to the laboratory.(英语思维特征)

(二)文化学习有助于在交际中得体地运用语言

由于地理、人文等文化背景的不同,不同民族的文化习俗也有很大的差异。如果对目标语的习俗不了解,只以自己的文化习俗为出发点,交际时直接把自己的话语翻译成目标语,就会形成交流上的障碍,产生误解,也可能被当成没有修养的表现,或被认为是不诚实、不友好的行为。

例如:在英语交际中,不了解文化背景的学习者经常随意询问别人的收入,却不知道已经无意侵犯了对方的隐私;或者在某些场合表示谦虚(如用“过奖”、“哪里哪里”之类的语句回应外国人的称许),对方却误认为是在怀疑他的判断;中国人在拒绝别人要求时不直接说“No”,而是拐弯抹角地说“让我们再考虑一下”、“再研究研究”,这种回答在中国文化中是一种托词,但对“直言快语”的美国人来说,可能意味着他们的要求很可能会被满足,不然还考虑什么、研究什么。

(三)文化学习有助于在交际中得体地运用体态语

我们同别人谈话时,交际的手段不限于词语,我们的表情、手势、身体其他部分的动作都向周围的人传递信息。胡文仲指出:在面对面的交流中,70%的信息是由非语言形式发出的,而言语行为只占30%,这说明交际包含着极为丰富的非言语行为。

每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都是独特的,他们的非言语行为也是千差万别的,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以目光交流为例:英语国家的人比中国人目光交流的时间长而且更为频繁。他们认为,缺乏目光交流就是缺乏诚意、为人不诚实或者逃避推托,也可能表示羞怯。英美人有句格言:Never trust a person who can’t look you in the eyes。(不要相信不敢直视你的人)。中国人却为了表示礼貌、尊敬或服从,而避免一直直视对方。在中英交往中,英语国家的人会为中国人回看时间过短而反感,认为他们看不起自己,或者认为中国人表情羞羞答答、目光躲躲闪闪;中国人却感到英语国家的人在交谈过程中总爱死盯着人,中国青年女子对于英语国家的男子这种盯视有时就极为反感。所以在外语教学中,对学生讲解肢体语言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以及它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是十分必要的,它使我们在交际中能考虑每个国家独特的民族性和地域性,让肢体语言以独特的方式有效地为交际服务。

综合上述,只学习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基础知识和技能是不够的,学习者只有对文化背景知识有较充分的认识,才能熟练、准确、得体地使用英语。胡文仲指出: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不了解英美文化,要学好英语是不可能的。反过来讲,越深刻、越仔细地了解所学国家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以及生活细节,就越能正确理解和准确使用这个语言。

二、文化渗透策略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所以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在介绍语言知识、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等各项训练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文化内容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那么,如何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将文化知识逐步渗透到教学的主要内容中呢?

(一)文化讲解

教师应在词汇教学、语法教学和听、说、读、写的操练中对相关的英语国家社会文化知识进行介绍与讲解,让学生在学习词汇和语法时了解文化,在听说读写中感受文化。例如,课文内容涉及到大学生活,教师可介绍美国的常春藤联盟学校,以及如何申请进入美国大学等。

(二)文化差异比较

教师将母语文化和英语国家文化进行对照、比较,让学生了解文化间的共性与个性,加深对英语国家文化和母语文化的认知,了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取向,培养学生宽容、开放和理解的态度,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例如,课文内容涉及到礼仪,教师可比较中西方礼貌原则。在跨文化交往中,面对英美人的称赞语,缺乏跨文化交际知识的中国人往往也要自谦一番,这使英美人很不理解。英语民族也讲礼貌,但他们不会像一些中国人那样谦虚到全盘否定自己。当他们受到赞扬时,不是否定,而是很乐意地说一句“Thank you!”表示接受。英美人在任何时候都不忘表现自我,英美人要争取什么职位,就会在竞选中竭尽全力宣传自己的能力,甚至不顾一切地许下天大的诺言,这与中国人的自谦形象差得太远了。

(三)案例分析

通过分析跨文化交际中发生的,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失败案例来说明跨文化交际中误解产生的原因,帮助学生了解两种不同文化在某个方面的不同期望和表现。教师首先对交际双方之间所产生的误解及其情境进行介绍,然后提出问题并要学生讨论,最后进行分析。

(四)提供仿真的语言环境

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营造真实的文化氛围。英语教学视频中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学到生动、丰富、形象的言语,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了解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景中的谈话。而原声英文电影是很好的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资源,电影涉及了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生活方式、地理历史、文化习俗及城市风貌等。学生不仅学到了地道的英语,而且增长了英语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背景知识。

(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文化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还要设法创造实践的机会,使学生能够在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中运用所学文化知识,以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角色表演、小组讨论、短剧(小品、笑话)表演、演讲等。

(六)翻译法。

通过不同形式的翻译任务,引导学生去领悟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例如,教师可通过翻译“亚洲四小龙”来说明“dragon”一词中西方的内涵差异:在中国文化中,龙象征着吉祥、权威、高贵和繁荣;然而在西方文化中,龙是邪恶的代表、恶魔的化身、灾难的象征。“亚洲四小龙”,译为“the four tigers ofAsia”比“the four drag ons ofAsia”较好。

(七)本土文化渗透

所有的文化都是相互联系的,在强调西方文化背景渗透的同时,应加强中国文化的渗透,这有利于学生用英语恰当表达中国的传统文化信息,使跨文化双向交际顺利实现。

(八)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大学英语课堂时间有限,想要在课堂上全部掌握是不现实的,也是毫无必要的。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利用各种渠道收集英语语言国家各方面文化知识,如互联网、图书馆以及与外国友人交流沟通,等等。只有这样,才能最深入、最全面地了解外国文化,培养国际视野。

三、结束语

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括这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及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学生学习某种语言而不知道这种语言的文化习惯,是不能正确使用这种语言的,尽管他的语言、语法都正确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责任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和渗透。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学习语言、运用语言;才能懂得怎样在国际交往中保留和发扬中国的文化,尊重和接纳英美文化;才能跨越文化的界限,从不同的视角看待和处理中西方文化,更好地进行语言交流。

[1]肖仕琼.跨文化视域下的外语教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

[2]胡文仲,杜学增.中英文化习俗比较[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3]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4]陈云芳.论文化因素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N].英语辅导报,2003,(23).

猜你喜欢
英美跨文化交际
情景交际
交际羊
两块磁的交际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Onemoretime:comingandgoingLiuYu英美电影与英美文学的互动发展研究
A Pre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PoemThe Passionate Shepherd to His Love by Marlowe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
英美常见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