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崇丽
(淮阴师范学院,江苏 淮安 223300)
科学素养作为现代人综合素质之一,已逐渐成为衡量社会进步的基本因素。提升人的科学素养是社会的使命,也是科学教育追求的宗旨。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各不相同,有着明显的个体差异。为适应时代变化对人的要求,幼儿教师只有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才能肩负起培养幼儿的重任。同时,良好的科学素养亦是发展和完善幼儿教师能力的核心。
关于科学素养的解释,国际公众科学素养促进中心主任米勒认为,科学素养应当被看作是社会公众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对于科学技术的理解能力。其内涵应包括对科学原理和方法的(即科学本质)的理解;对重要科学术语和概念(即科学知识)的理解;对科技的社会影响的意识和理解。幼儿教师作为对于幼儿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教育主体。其科学素养的内涵如何?基于对以往有关科学素养内涵理解基础上,结合思考与分析,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理解幼儿教师科学素养:(1)在科学情感、价值观方面。热爱自然,热爱科学,敢于创新,独立思考,崇尚真理,严谨求实。善于与人交流合作,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2)在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方面。了解科学与技术的区别与联系,能让幼儿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了解科技对人类的负面影响;关注环境、资源等社会重大问题,引导幼儿对所生活环境的爱护。了解科学在现代生活和技术中应用及其对社会发展的意义,能让幼儿感受周围世界的神奇,体验和感受到科学带给我们的变化。(3)在科学知识和技能方面。能了解或理解基本科学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可以有效地为幼儿选择适合的学习内容;能运用所学知识向幼儿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有关现象,解决有关问题。(4)在科学探究(过程、方法与能力)方面。具有观察现象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拥有提出猜想和形成假设的能力、实验和实践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科学解释和评价能力。
幼儿期作为人一生的初始阶段,是基础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幼儿科学素养高低关乎整个社会科学素养水平。幼儿教师作为幼儿科学教育教学活动的承担者,其科学素养的水平直接关系幼儿科学教育目标的达成,且决定幼儿科学素养水平。
早在2006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制定和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提出了发展公民科学素质的具体目标和行动要求。期望通过发展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尽快使全民科学素质在整体上有大幅度的提高,实现到21世纪中叶我国成年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长远目标。“十二五”规划,国家把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计划首度“晋级”五年规划中。加强公民的科学素养已不仅是科学界,亦是整个社会整个国家的事情。
中国科协公布了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2010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为3.27%。尽管较过去已有明显提升,实现了从1.60%到3.27%的飞跃,但仅相当于日本、加拿大、欧盟等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水平。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1-2015年)》中提出,到2015年,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5%,相当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水平。可见,我国国民科学素养普遍性不高的事实,以及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的实施目标,使得我国公民科学素养的培养和提高越发显得艰巨和迫切。事实表明,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现状也不容乐观。有调查数据显示:在受访的484名幼儿教师和学前教育专业的大学生中,具备科学素养的比例分别为2.3%和3.2%。提升幼儿教师科学素养应是顺应公民科学教育时代发展,亦是刻不容缓的任务。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富尔报告《学会学习》中指出,教育在历史上第一次为一个尚未存在的社会培养新人,我们必须学会通过对未来的预测来把握教育发展的趋势。教育的使命是替一个未知的世界培养未知的儿童时,环境的压力要求教育工作者们刻苦思考,并在这种思考中构成一幅未来的蓝图。而未来,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大量具备科学素养的创新人才,培养适应未来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人才,培养具有较高科学素养的人成为教育者追求目标。然而,幼儿教育是个体接受教育的起点,是教育奠基工程,是基础的基础。幼儿园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组织各种形式多样的活动,进而实现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科学素养是现代人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幼儿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其科学素养的水平关乎幼儿的全面发展,更应引起人们的重视。
《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中指出,教育的最高目标是为了使人们能够拥有一个实现自我和负责任的生活做准备。科学教育——传授科学、数学和技术是教育的一部分,这些知识有助于增进学生的理解,养成好的思维习惯,使他们变成富有同情心的人,使他们能够独立地思考和面对人生。因此,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已成为我国教育发展中一项重要而紧迫任务。改善、提升在职幼儿教师素质,包括提升其科学素养的工作亦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
幼儿教师为适应幼儿园综合课程要求,面对好奇、好问的幼儿,教师要具备相应知识,能以“儿童化的思维”方式理解幼儿,接纳幼儿对周围事物不同于成人的“独特认识和解释”、“非科学性”的认识和想法。为适应探究式科学教育,幼儿教师需具备全面科学知识。有研究者对幼儿园584名教师科学素养调查,结果显示:对于Internet是什么,有的教师还拿不准;医生为一对准备结婚的青年男女进行身体检查后告诉他们,如果他们结婚生育孩子的话,他们的孩子患遗传病的可能性为1/4,对这个问题89%教师不理解。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水平不高,已经严重阻碍、窒息了幼儿科学教育的有效实施。
幼儿园有关科学领域的各种学习活动都被称为“科学教育活动”,指教师启发、支持和引导幼儿主动探究、经历从探究到发现,获得有关周围物质世界及其关系的经验过程。幼儿教师作为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实施者,从科学教育目标的确立到科学教育内容的选择、科学教育活动评价的实施,都离不开幼儿教师的直接参与。综观幼儿园科学教育实践,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存在科学教育目标偏重于科学知识;内容欠缺儿童化、生活化;教育过程忽略实践性和探究性;教育组织形式单一化等。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幼儿教师是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实施者。科学教育目标的确立、科学教育内容的选择、科学教育活动评价的实施,都离不开幼儿教师的直接参与。可以说,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是影响幼儿科学教育目标实现的关键因素。
结合科学素养内涵,充分考虑教师自身的需求以及教师本身的能力,我们认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提升在职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
通常幼儿教师要具有“如何教科学”的知识,也就是如何将自己所积累的科学知识、科学能力与科学态度转化成幼儿易理解的形式,并以适当的方法逐步引导幼儿进行科学学习。此外,幼儿园科学教育涉及的知识包罗万象,非常广泛,从浮力、弹性到光学、电学,从蜗牛、树叶到器官、指纹等。而在实践中,幼儿园教师科学知识匮乏的现状已成为影响幼儿科学教育实践的瓶颈因素。笔者与众多幼儿园老师沟通后了解到:很多教师对教幼儿学科学怀有恐惧感,归结为自己对科学的无知:“科学实在是太难教了,我自己对科学知识就不大了解,孩子问我的很多问题,我都不知道答案!”针对这种状况,我们认为幼儿园可以因地制宜采取不同方法,以夯实教师科学知识基础。
提倡专家引领。专家团队成员有社区的科学工作者:城市社区科技馆中的工作人员,农村乡村站的技术人员;幼儿家长中的科学家、科学工作者、技术工作者;高校不同学科的教授、专家、学者。幼儿园可定期请专家为幼儿教师做相关专题报告,也可根据主题、领域教学需要请专家讲解,澄清教师疑惑,帮助老师理解科学的关键概念和科学原理。幼儿园也可邀请附近大专院校中的理科大学生。通过协商建立相关的制度,将大学生帮助教师开展科学教育活动作为其社会实践的一部分,给予相应的学分,从而鼓励他们深入幼儿园,与教师和孩子一起进行科学探究。总之,在现有的条件和情况下,应创造性地挖掘和利用当地科技方面的人力资源,针对幼儿教师的需要和幼儿的年龄特点,为幼儿教师开展高质量的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进而提高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阅读是一种适应终身学习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人的素质是一种自我再生、自我更新和自我完善的能力。一个不具备自我意识的人不可能有持续的发展。教师自我学习需求和意识对学习效果起到极大的影响作用。利用幼儿教师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开展科学阅读,能有效解决教师个人知识储备不足,有效弥补幼儿教师理科知识相对薄弱等问题,方便教师根据个人时间安排学习。科学阅读的文本,包括科学普及读物、科学文章、科学童话、科学故事等。通过阅读相关科学材料,包括植物、人体、生态与环境、自然科学现象、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内容,积累丰富的科学知识,习得科学经验,提升科学素养,为较好地实施幼儿园科学教育打好基础。
阅读科学发现过程的史实资料,借助于对科学发现过程的了解,幼儿教师体会科学本质以及科学探究方法。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的提升与养成,对科学本质观的培养至关重要。幼儿教师的科学本质观影响她们对科学教育目标的理解、知识的选择、教学话语、学生学习的评价。
园本教研即立足幼儿园教学实践,以解决幼儿园管理和保教工作的实际问题为目的,以幼儿教师为主体的行动研究。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实践都可成为园本教研的对象,以幼儿教师为研究主体。园本教研针对的是幼儿园具体教育情境中的教师个人、团队共同问题。利用园本教研的有效开展,可以解决幼儿教师在科学教育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
幼儿科学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通过“科学”这一内容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活动。在幼儿园教育情境中,幼儿教师通过观摩、互动等教教研实践活动,学习如何激发幼儿的好奇心、科学兴趣;培养幼儿对周围世界的积极态度;丰富和积累幼儿科学知识和经验;发展幼儿的科学技能、教会学科学的方法;培养幼儿主动性、积极性、独立性、创造性、自信等良好个性品质。
此外,幼儿教师还需不断自我反思,对活动目标、活动计划和方案、活动过程不断修改、反思,以期更加合理科学地进行科学教育活动教学,真正养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自我反思的习惯。
科学探究不仅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也是科学的本质。我国的新课标准中已经明确小学的科学教育要以探究为核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提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探究式科学教育,因其突出幼儿学习主体的地位,强调动手操作和探究发现的学习方法,开始被越来越多的实践者所接受。据此,幼儿教师为能更好地适应儿童学习需要,更好适应幼儿园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的需求,可利用科学教学活动平台践行探究性学习。科学探究源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科研活动中的学习,是自主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在提出问题、假说、实验、分析、结论等环节自主建构相应知识过程中,理解科学探究本质。通过探究知识的发现过程,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以培养自身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主要核心任务是:教师根据教授主题或研究课题,经过自我探索,收集科学资料并在理解基础上把这些资料转化为科学结论,进而获得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在科学教育活动中,遵循发现问题、收集资料、提出假说、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这一过程,习得科学探究方法,并有效运用和开展幼儿探究式科学教育。
此外,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幼儿教师还应注重养成执著与坚毅、民主和宽容、团队合作等科学精神。
[1]王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必要性[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0):179.
[2]刘占兰著.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8.
[3]王崇丽.当前幼儿园科学教育:问题与对策[J].淮阴师范学报,2011:(3-4):
[4]袁维新.科学教学概论——建构主义观点[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7:295-297.
[5]张琼.从传统教研到园本教研[J].教育导刊,2011,(1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