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说、戏曲研究新视角
——简评宁稼雨中国叙事文化学理论

2012-08-15 00:51张国风
天中学刊 2012年4期
关键词:叙事文戏曲化学

张国风

(中国人民大学 文学院,北京 100872)

中国小说、戏曲研究新视角
——简评宁稼雨中国叙事文化学理论

张国风

(中国人民大学 文学院,北京 100872)

宁稼雨借鉴西方主题学研究方法,吸收国内主题学研究成果,结合中国文学的实际,首创中国叙事文化学。其理论动因一方面是出于对传统模式的不满,另一方面是力图对小说和戏曲的历史发展作出一种新的解释。随着这一理论的渐趋丰富严谨以及实践成果的积累,其对于中国小说戏曲研究的意义将会逐渐得到显示。

中国叙事文化学;宁稼雨;主题学;方法论;小说研究;戏曲研究

近年来,南开大学文学院宁稼雨借鉴西方主题学研究方法,吸收国内主题学研究成果,结合中国文学的实际,首创中国叙事文化学,并提出了相关的理论框架,见于他的《故事主题类型研究与学术视角换代》等论著,引起学界普遍关注和浓厚兴趣。宁稼雨的《先秦叙事文学故事主题类型索引》及其弟子们的系列硕士论文、博士论文,不妨看作中国叙事文化学的基础工程和运用实践。

依我的理解,宁稼雨提出中国叙事文化学,就其动因来看,一方面是出于对传统模式的不满:“无论是作家作品研究还是文体史的研究,都无法全面揭示和解释那种既超越单一作品又跨越单一文体的个案故事主题类型的发生过程及其动因。”[1]另一方面是力图对小说和戏曲的历史发展作出一种新的解释。这种开拓之功,是不应该被忘记的。我知道,虽然人人高唱创新,但是,真正的创新者必须准备面对冷漠和寂寞。

宁稼雨提出的中国叙事文化学,本质上是一种新的方法论。这种方法论从主题学中继承了一个基本的思路,那就是不再以作品为研究的单元,而是以情节、人物、意象作为研究的单元,着重探讨其独立的演变轨迹。其新意在于力图对故事、人物、意象的演变作出文化的解释,并且试图借这种研究将小说、戏曲和诗文打通,将叙事文学的各种形式打通,将其统摄到文化的背景之中。宁稼雨认为:“多个作品中同一情节和人物的异同轨迹”,将为“该故事主题类型动态文化分析提供依据和素材”[1]。这种研究方法,显然有别于传统的以作品为单元的研究思路,当它扩展为宏观的扫描以后,势必动摇传统的小说史模式。从宁稼雨的近期著作和弟子们的系列论文来看,这种方法论已经进入了操作阶段。

就小说创作的几个要素来看,情节的提炼实乃小说创作的基础,内容决定形式,所以,我深信对故事类型的宏观梳理必定会涉及小说自身发展的轨迹,有可能打破传统的小说史研究模式。

中国叙事文化学目前还处于初创阶段,从理论的完善到其与相邻学科的切割,从故事主题类型的分析到小说史的概括,从个案的分析到总体的描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可是,随着这一理论的渐趋丰富和严谨,随着这一理论的实践成果的积累,它对于小说史研究的意义将会逐渐显示出来。

依我个人的一管之见,西方的叙事学、主题学很少去考虑小说的艺术性问题,中国叙事文化学应该避免走上这一条弯路。叙事学、主题学的理论如果不能解释名著之所以成为名著的根本原因,就会将小说史变成单纯的与美学无关的题材梳理。文化背景的研究,如果离开了小说的美的追求的内容与性质,也就显示不出新的方法论的优势。

我对叙事学、主题学都没有什么研究,对于中国叙事文化学也只是一知半解。我只是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提出一点粗浅的看法和建议,供宁稼雨和大家参考,希望有助于讨论的深入进行。

[1] 宁稼雨.故事主题类型研究与学术视角换代——关于构建中国叙事文化学的学术设想[J].山西大学学报,2012(3).

〔责任编辑 刘小兵〕

I206

A

1006−5261(2012)04−0022−01

2012-06-10

张国风(1945―),男,江苏无锡人,教授,博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叙事文戏曲化学
在相关领域吸收与剥离中自张一军——中国叙事文化学第二生长时段的学术背景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以读促写,引导初中生写好叙事文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戏曲的发生学述见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