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秀兰
(黄淮学院 社会管理系,河南 驻马店 463000)
公关礼仪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构想
彭秀兰
(黄淮学院 社会管理系,河南 驻马店 463000)
高校公关礼仪课程重在培养大学生的礼仪素质。目前高校公关礼仪课程在课程观念、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保障等方面存在着诸多亟需完善之处。公关礼仪课程应确立建构性、生成性、多元性等课程新理念,并从教材内容、教学过程和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完善,使学生在交往中获得全面发展。
高校;公关礼仪课程;教学;构想
人是交往的存在物,人通过交往而获得存在与发展的资源,无论是人类种系交往史还是个体史,都源于交往活动[1]203。马克思提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就是从这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中获得自己的本质的。社会关系实际上决定着一个人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2]49随着信息技术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飞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礼仪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礼仪比知识和技术更为重要。换言之,礼仪素质已成为当代人必备的素质之一。
就高校而言,任何专业的学生都需要具备基本的礼仪素质和必要的交往艺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常以含蓄为美,崇尚“内敛”、“务实”,即“重内容轻形式”。于是,多数学生比较偏重专业素质训练和道德品质修养,教师也不看重自身的仪态、仪表,以致部分师生不能从根本上理解“没有礼仪就没有事业的成功与人生的幸福”,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很难与人建立起相互尊重、彼此信任、友好合作的关系。基于社会发展与学生就业的需要,目前多数高校均已开设公关礼仪课程,这对培养大学生基本的公关礼仪知识技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目前该课程在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多亟需完善之处。公关礼仪课程作为高校培养大学生礼仪素质的重要载体,其课程设计是否科学,将直接影响其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本文立足于当前课程改革背景,结合普通高校公关礼仪课程教学现状,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课程理念及课程实施思路作探讨分析。
一是课程设置不合理。目前,高校本科培养方案一般把课程分为通识课、学科基础平台课、专业基础平台课、选修课等四大模块。其中,公关礼仪常安排在选修课模块,目的是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让学生自主决定是否选修。但实际上,多数学生对选修课并不重视,认真选修公关礼仪课程者寥寥无几,这不符合公关礼仪课程性质和功能的实际要求。公关礼仪课程是培养大学生整体素质和良好形象的重要课程,通过对言谈、服饰、仪表、神态等礼仪方面的学习训练,使学生具备基本的礼仪素质,学会尽快融入社会、实现价值,这也是高校本科培养方案的重要任务之一。按照公关礼仪的重要性以及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公关礼仪应作为通识课或必修课来设置。
二是时间安排不科学。公关礼仪作为选修课常被安排在第三学年第二学期或第四学年第一学期。这样做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希望学生在毕业前通过学习这门课程而具备一定的礼仪常识,进而希望其能够顺利地走向社会。但是,优雅的气质、良好的习惯等的形成决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不断地反思、体悟和实践。同时,公关礼仪还是一门实践性或操作性很强的课程,教师通过理论讲授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还必须通过实践、练习让学生“做到”。著名学者涂又光说过:“知道为智,体道为德。”[3]101学生只有“做到”,才能懂得“礼形于外,而德诚于中”的道理。而在很多高校现有的公关礼仪教学计划中,实践课仅安排 6学时,学生根本没有实践体会的时间,其礼仪知识无法转化为礼仪素质。
目前,高校没有统一的公关礼仪教材,各高校使用的教材不一,有的偏重一般公关实务,有的偏重公关礼仪。就公关礼仪内容来讲,有的偏重旅游酒店方面的礼仪,有的偏重一般待人接物的礼仪。有些教材内容陈旧,所举案例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有些教材存在内容重复、简单粗糙等问题。总之,目前高校公关礼仪教材既没有很好地反映学科的发展,也不能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与主动探究。
受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习惯的影响和制约,加之多数高校推行所谓教学规范化,把教学过程固化为几个步骤或套路,公关礼仪课程教学常常采用以讲授法为主的模式。由于是选修课,公关礼仪课班级规模较大,人数过多,师生之间很难进行课堂对话,也缺乏必要的协作,课堂基本上是以教师为主的单极世界。同时,公关礼仪课程教师配备也不科学,许多学校一般是谁的课少谁来上,而有些教师本身缺乏必要的专业素质,不仅理论上没有独到的见解,实践上也难进行恰当的示范与指导。
相比一般课程,公关礼仪课程要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最重要的是进行模拟训练。教师应让学生在模拟训练中感受交际的氛围,从而发现并纠正存在的问题,在实际操作中全面提高公关能力。目前,高校公关礼仪课程教学普遍缺少相关的模拟训练教室和相关的实践场所,教师平时授课只能以理论讲解为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少直观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只能停留在表面。因此,高校当务之急是建立实训室或多功能实验室以供大学生学习锻炼,有条件的学校还应积极创建实践基地。
课程理念是课程的核心和灵魂。公关礼仪课程涉及学科广泛、内容丰富,不仅包括公关礼仪的一般理论,还包括会面、交谈、往来、会务、文书写作、媒体传播、外国礼仪和宗教礼仪等具体化的礼仪知识,是一门重在培养大学生礼仪知识和交往艺术的课程。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是培养与学生心智发展、情感陶冶和创造性等相关的礼仪素质。我们必须重视对公关礼仪课程理念的建构。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知识是主动建构的,而不是被动接受的,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和社会交往中,通过情景、协作、会话、意义建构等方式获得的。该理论以重新定位学生和教师的角色为前提,强调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基于这一认识,公关礼仪课程不能单纯地局限于传统礼仪知识讲授,而应通过礼仪知识讲授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然后结合某一公关活动情景让学生进行模仿,认真反思和实践各种礼仪规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生成性是当前课程改革提倡的新理念,它表示某种事物或现象发生和发展的动态过程。这种新理念认为课程内容并非事先预设完成,强调通过参与者的行为和相互作用而形成新资源、新思想或新方法。公关礼仪课程不应该让课堂成为教师独享教学资源和信息的场所,而应该鼓励师生加强对话,促进课程发展。例如,传统礼仪如何现代化的问题、日常生活礼仪与重要公共场合礼仪的变通问题等,都需要师生平等、民主地沟通与交流,才能为学生理解和掌握。师生对话体现的是师生之间的真诚、平等和信任,是师生对知识的共同追求和相互分享。没有对话,就没有交流;没有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4]72。
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批判传统智力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智力是在某种社会、文化环境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的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5]81。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的智力不只一种,至少具备语言智力、数理逻辑智力、音乐智力、空间智力、身体智力、人际交往智力和自我认知智力。受多元智力理论启发,公关礼仪课程的评价体现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并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为宗旨。因此,在具体操作中,公关礼仪课程的评价应以质性评价为主,关注学生的各种行为表现、作品或者思考等描述性内容。
课程实施是将课程方案付诸实践的过程,是课程理论转化为具体教学实践、课程理想转化为现实和预期结果顺利实现的基本途径。从课程论方面讲,它至少包括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具体到公关礼仪课程实施而言,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 重整培养方案,将公关礼仪课程调整为大一新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大一新生处于高中阶段学习结束、大学阶段学习开始的转型时期。把公关礼仪作为他们的必修课程,结合学生个人成长与未来就业需要来开发设计课程,不仅对他们在大学阶段的成长,而且对他们的未来就业乃至一生都将具有重要的影响。学生通过学习公关礼仪课程,可逐步养成优雅文明的习惯,进而能够以谦恭的态度、文明礼貌的语言、优雅得体的举止出现在公共领域,最终成为内心有涵养,外表也很光鲜,形神兼备、内外统一的和谐人才。
(二) 加工创新教材内容,不同专业各有侧重。教师应立足于现有教材和学生实际,针对不同专业的特点,对教材进行加工创新,即“添、删、整”。“添”就是教师针对个别章节存在理论不足、不能够使学生开阔视野等问题,及时补充有关理论与案例。“删”就是删除教材中内容陈旧、不能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案例或内容重复的部分。“整”就是教师根据教材特点,把基本理论的讲授作为一个学习单元,把其他各章具体化的礼仪再分为若干学习单元。加工创新教材内容重点应放在“会面、交谈、仪态仪表、往来、娱乐”等日常礼仪学习上,因为这些礼仪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使用较多;难点应放在“文书、传播、会务、办公”和“国际公关礼仪、宗教礼仪”等方面,因为这部分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尚有距离。当然,无论对于传授理论还是指导实践,教师始终应遵循“德为礼之根本”的内涵和精神。另外,教师还应结合专业突出重点。例如,对文秘专业侧重文书、会务、办公等礼仪,对旅游酒店专业侧重迎宾、前台、餐饮、欢送等礼仪,对市场营销专业侧重交谈、传播等礼仪,对国际经贸专业侧重国际公关礼仪,等等。
(三)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热情,增强教学感染力。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够实现图、文、声一体,有助于启发学生的主动思维。教师在讲授公关礼仪过程中播放有关视频,可让学生获得直观感受。例如,教师讲完基本理论部分后,结合礼仪基本知识,特别是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差异,再播放一段视频,让学生从中感悟到了解文化差异或礼仪差异决非小事,从而明白掌握礼仪的重要性。再如,在具体化的礼仪行为教学中,结合所讲,教师通过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对比认知,积极模仿学习。又如,教师通过播放中外经典影视片断,让学生感受特定环境中的各种礼仪,并从中受到启示。
(四) 沟通对话,情景模拟,培养学生的反思和体悟能力。课堂对话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同时,能够引导学生在各自经验的基础上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加强对话交流,可使学生深信“人无礼不生,事无礼不成,国无礼不宁”的道理。同时,教师结合实践课要求,指导学生进行情景模拟,如模拟职场面试、酒店服务、办公礼仪、会务礼仪等,可使学生在模拟中感悟礼仪的内涵和魅力。
(五) 注重仪态训练,培养良好气质。优雅的仪态使人更有气质。仪态训练能够培养学生优雅的仪态,增强学生对美的向往与追求。仪态训练主要包括坐、站、走、手势与表情等行为仪表的训练。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以身作则,讲究仪容仪表,具备良好的形象气质,可对学生具有示范表率作用。
(六) 注重将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公关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学生仅在大学校园里就可以进行充分的公关训练。从日常见面打招呼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谈话交流,从着装、发型到就餐、聚会,从课堂发言、主持节目、辩论演讲到写新闻稿、出板报、写书信、写倡议书、写建议书等,无一不包含着公关素质的训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注重从实际出发引导学生,或以案例启发学生,将所学、所做转化为现实的成果,可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七) 调整考核评价方式。公关礼仪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并不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理论知识,而是在具体的操作训练中提高公关技能。鉴于此,公关礼仪课程教学应调整考核方式,压缩理论考核所占比例,提高操作训练所占分值。例如,考核内容可分为理论考核、操作训练和平时成绩三部分,理论考核比例为40%,操作训练比例为40%,平时成绩(包括上课和作业)比例为20%。
[1] 任平.交往实践的哲学——全球化语境中的哲学视
域[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 杨叔子.中国大学人文启示录[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4] [巴西]保罗·弗莱雷.被压迫者教育学[M].顾建新,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 张军.教育基础知识[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
G423.07
A
1006−5261(2012)04−0138−03
2012-04-18
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09SJGLX280)
彭秀兰(1966―),女,河南汝南人,副教授。
〔责任编辑 牛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