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祖民、王寒
(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浙江 杭州 310012)
企业外来工是现代产业工人的重要力量。浙江民营经济发达,是吸引外来工数量最多的省份之一。为全面了解浙江企业新生代外来工的工作和生活现状,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于2012年6月,选择余杭区、绍兴县和青田县三地,以随机方式抽选60多家企业,对受雇于当地工业企业的618名一线外来工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中,1980年以后出生的外来工(以下简称为“新生代外来工”)占67.5%,1980年以前出生的外来工(以下简称为“老一代外来工”)占32.5%。同时还对部分企业管理人员及新生代外来工代表进行了访谈,在调查和收集现有资料的基础上,形成此报告。
调查表明,新生代外来工受教育程度明显高于乡村同龄人和老一代外来工。其平均年教育年限为10.78年,分别比乡村同龄人和老一代外来工高1.23年和1.40年。超过95%的新生代外来工接受过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只占4.8%,高中文化程度占23.6%,17.6%的人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
新生代外来工平均年龄27岁,43.7%的人未婚。其中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外来工实际年龄23-32岁,虽然已经进入了婚龄,但33.1%的人未婚。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乡村同龄人口未婚仅为占26.6%。因此,新生代外来工面临的婚姻压力明显大于乡村同龄人,这部分外来工要在今后几年内解决从恋爱、结婚、生育到子女上学等一系列人生问题,这是考察新生代外来工问题不可忽略的方面。
新生代外来工户籍地遍布全国20多个省区,来自中西部地区占80%以上。他们大多从校门直接到厂门,基本没有务农经历。在回答将来的打算时,只有1%的人表示回家务农,56.4%确表示继续留在城市打工或创业,25.1%的人表示回家创业。当问及“您是否想在当地安家”时,35.6%的人表示希望在当地安家或已在当地安家,32.4%的人暂时没有考虑过,只有30.5%的人表示不想在当地安家。已婚外来工中,夫妻双方在当地务工的占90%,同时子女也在身边的占到52.6%。外来工平时很少回家,只是每年春节回老家探亲一次。这说明外来工更愿意选择全家外出,基本脱离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移民化”倾向较为明显。
调查显示,新生代外来工的父辈有68.0%外出打过工,其中有六成已返乡。与他们的父辈不同,新生代外来工把学技术、开阔眼界作为工作的重要目的,他们希望自己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回答“工作的主要目的”时,新生代外来工选择“赚钱养家”占61.5%,而老一代外来工此项选择比重高达90.6%,选择“积累经验”、“为自身生活”和“开阔眼界”的新生代外来工比重分别为58.3%、40.5%和35.4%,分别比老一代外来工高23.8个、19.3个和12.2个百分点。新生代外来工大多以自我生存发展为中心,他们找工作考虑的首要因素是企业“工作环境好”(64.9%)和“福利待遇高”(64.1%),然后才是“收入高”(58.3%),还有36.1%的人选择了“企业关心职工”,23.1%的人选择了“工作轻松”,可见新生代外来工就业已不仅仅是为了挣钱,越来越多的人更注重高品质的生活和企业的文化。
调查显示,企业外来工上半年月收入多数集中在2000-3000元之间。月收入2000元以下的占15.7%,3000元以上的占32.5%,月平均收入2850元左右,虽然低于当地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工资,但明显高于乡村务农收入。其中新生代外来工平均月收入2780元左右,比老一代外来工月收入(3000元左右)低7.3%,新老外来工收入差距主要是资历不同而形成的职业层次差距。新生代外来工平均每月日常支出1480元左右,收支相抵,还有一定的积余。从支出最多的三项看,新生代外来工选择最多的分别是“伙食费”(81.3%)、“房租水电”(46.6%)和“电话费、上网费”(33.5%),其他分别是“朋友交往应酬”(30.1%)、“子女教育”(29.1%)和“寄回老家”(26.9%)。
从调查结果看,新生代外来工中的50.5%居住在企业提供的宿舍中,10.0%居住在企业的租住房中。总体来看,企业外来工的居住条件比前些年有所改善,特别是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较为重视外来工的居住问题,为外来工免费提供带卫生设施的集体宿舍,部分企业还为长期在企业务工的夫妻职工提供单间,或给予一定的租房补助。除企业提供住房外,还有36.2%的新生代外来工自己租房,其中已婚的外来工自己租房的比例达到38.2%,这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他们对精神、情感和家庭归宿更强的需求。此外,新生代外来工在务工地自建房和购买商品房的只占2.5%,因此,如果新生代农民工想在当地定居下来,住房问题将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
本次受访的新生代外来工有90.2%的人与企业签订了劳动合同,参加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新生代外来工比例分别为64.9%、75.3%、63.2%、45.0%和43.1%,另外有33.4%的人享有带薪休假,32.7%的人有病假工资, 22.8%的人有产假工资。但全省各地外来工的社会保障覆盖率差异较大,本次调查三个县区中,余杭区的各项保险参与率最高,青田县明显偏低。通过对企业的走访发现,大多民营工业企业以计件方式支付劳动报酬,工人为了增加收入,平时有加班情况的占84.0%,46.2%的每天工作8-10小时,22.1%的人工作10-12小时,10.7%的人工作12小时以上。
新生代外来工的受教育程度较高,对文化精神生活也有较强的需求。他们的业余时间除了在家休息以外,活动内容比老一代外来工更多。调查中,选择业余时间“逛街购物”、“上网聊天、玩游戏”、“朋友聚会”、“看书学习”和“旅游”的分别占42.4%,37.4%、33.7%、24.6%和5.5%。其中男性外来工上网聊天、玩游戏的占44.2%,女性外来工逛街购物的占59.6%。
新生代外来工作为城市边缘的低收入群体,更关注与自身利益相关的民生问题。本次问卷调查中所列出的当前十大热点问题中,新生代外来工关注度最高的是物价上涨问题(88.0%),其次是食品安全问题(55.6%),房地产调控、贫富差距和经济增长等问题也有较高的关注度,关注度分别为49.0%、38.3%、34.1%和33.4%。在回答最需要政府帮助解决的问题时,新生代外来工回答最多的四个问题分别是:改善生活和工作条件(44.8%)、遇到特殊困难时享受政府救济(44.6%)、享受本地人待遇(34.5%)和解决子女进城上学(28.4%)。在外来工的意见建议中,对解决子女上学、享受休假、增加福利和控制物价等问题有较高的呼声。
新生代外来工来自农村,户籍身份是农民,但他们从校门到厂门的短暂历程、从学生到工人的角色转换,决定了他们在情感上已疏远了农村。问卷调查中,当问及“您认为什么称呼更适合您”时,有41.2%的人选择“新市民”,38.0%的人选择“外来工”,选择“农民工”的仅有18.3%。可见,新生代外来工渴求融入城市生活,渴求城市身份认同。
与传统外来工相比,新生代外来工的就业和生活环境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在城乡二元格局没有彻底改变之前,他们有着与传统外来工类似的社会境遇。同时,由于他们具有不同于传统农民工的新特征和新诉求,他们面临的问题又有其特殊性。
新生代外来工的收入水平虽然高于乡村同龄人,但远低于当地职工收入,为了应对赡养父母、看病求医、子女上学和婚丧嫁娶等大笔支出,平时消费较为节俭,平均每月还有1000多元的积蓄。但由于城市生活的高昂成本,加上物价不断上涨,新生代外来工普遍感到生活压力较大。在回答“您目前最不满意的是什么”时,排名前三的分别是“生活成本太高”(66.5%)、“工资待遇太低”(29.2%)和“看病贵、看病难”(28.7%)。此外,“小孩上学难”、“工作太苦太累”和“工作环境太差”等也是部分新生代外来工最不满意的,分别占20.2%、20.0%和12.3%。
从调查过程中了解到,新生代外来工大多没有接受过任何就业培训指导,就业方向盲目。尽管很多人抱着开阔眼界、学习技术的目的工作,但他们并不知道自己最适合做什么。在实际工作中,他们获得正规的技能培训的机会又非常少。在问到“是否接受过工作技能培训”时,29.5%的人表示没有接受过培训,另外70.5%虽然接受过培训,但其中的七成左右是进入企业后参加的基础性培训,技术含量不高。真正自己出钱参加正规技能培训的只占二成左右,参加由政府出钱组织培训的不到5%。专业技能的缺乏,导致新生代外来工职业发展目标不明确,不利于其人力资本的积累和企业用工的稳定。
随着我国劳动就业市场的不断规范,外来工的社会地位逐步提高,多数劳动者的权益得到有效保障。调查资料表明,新生代外来工中,有55.4%的人表示没遇到过自身劳动权益受损的情况。但仍有超过四成的人表示劳动权益受到过侵害,其中15.6%的人表示企业随意加班加点,14.5%的人表示企业加班不给或少给补贴,11.1%的人表示企业拖欠或变相克扣工资,还有9.9%的人表示企业没有给职工提供劳动保护。
新生代外来工的根在农村,由于长期受城市生活方式的影响,他们的生活习惯已经和城市居民接近,对农村和农业的依恋正在逐步减退,城市的“向心力”则逐步增强,不愿甚至无法回归农村。但是由于大多数外来工缺乏必要的专业技能和进入正规就业市场的本领,在城市中无法实现真正立足;同时城市高昂的生活成本,加上户籍制度的限制,这些有形无形的门槛,都将成为他们融入城市的制约因素。目前已婚的新生代外来工大多在务工地就业和定居,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中越来越多的人将步入育龄阶段,与此相伴,子女教育和社会保障等问题,也必将成为他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性和紧迫性问题。
新生代外来工面临的问题已开始对我国的经济社会产生负面影响。改善新生代外来工的生存环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政府要从完善进城配套政策入手,从制度上保证他们应有的权益,要优化外来工的就业环境,满足他们的合理诉求,逐步解决他们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今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正式下发了《关于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通知》,这对改善外来工的生存环境无疑是重大利好,各级政府应该加快做好落实工作,尽快制订地方的细化政策,针对不同对象,分期分批解决新生代外来工在当地城镇落户问题。同时作为经济发达地区,浙江省在推进职业教育培训、就业、子女上学、住房和社会保障均等化方面要有更积极的措施,尤其是住房方面,应该制定适合新生代外来工的廉租房政策,可以考虑建设面向外来工的廉价房,向用人企业或外来工出租或出售,地方政府应参照城镇经济适用房的有关政策,在土地供应、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总的原则是让外来工住得起,能在当地安居乐业。
新生代外来工的文化水平、职业技能、个人素质是他们能否长期在城市稳定就业和增加收入的关键,也是地方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劳动力要素。政府部门应该和企业、社会力量联合起来,建立新生代外来工培训机制,加强多方位培训力度,目标是每一个新生代外来工在就业之前接受一次基础职业技能培训,已经就业的外来工接受初、中级职业技能培训。要把外来工职业技能培训纳入各级公共财政的支持范围,同时根据市场和企业的需求,按照不同行业、不同工种安排培训内容,定向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企业外来工维权意识较强,但当自身利益受损时,通常的做法是寻求外部的法律援助或向单位领导反映,其结果往往是效果不明显。在外来工队伍日益庞大的今天,维护外来工的合法权益必须有一套新机制。首先是各级政府中要建立外来工协调机构,使之在劳务对接、权益维护、信息沟通等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其次是外来工比重较大的企业要成立以外来工为主体的工会组织,更好地发挥企业工会在维护外来工权益方面的作用,政府部门和企业工会共同形成对企业的监督、协调和制约,以及加强对外来工权益的保护。
外来工作为一个进退于城市和农村之间的特殊群体,收入水平低、生存压力大,容易产生精神上的失落感。如何加大对企业职工特别是新生代外来工的人文关怀,青田县名典集团的经验值得借鉴。名典集团95%是外来工,为稳定员工队伍,针对夫妻双职工制订特殊照顾政策,对员工实行工资和股份激励制度,建立先进的企业文化,通过党组织和工会力量凝聚人心等。由于措施得力,企业的形象得到了提升,员工的紧张情绪得到缓解,企业的向心力得到加强。从调查中发现,该企业外来工的幸福感普遍较高。因此,对外来工的人文关怀,企业的作用更加直接,效果也更加明显。与此同时,政府和社会也应该加大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投入,开展社会关怀活动,帮助他们树立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为他们组织开展交友联谊活动,为解决其婚姻问题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