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斌
(黄淮学院 文化与传媒学院,河南 驻马店 463000)
提高西藏普通话教学水平的策略分析
李永斌
(黄淮学院 文化与传媒学院,河南 驻马店 463000)
西藏普通话使用的主要人群是城镇居民,其中以干部职工和学生为主。西藏居民学习普通话的途径以学校教育为主,同时依赖于社会交往、大众传媒等。影响西藏普通话教学的主要因素有语言规划、社会经济发展、学校教学模式等。提高普通话教学水平的策略主要有实现真正的汉藏双语教学、开展早期汉语教学、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材建设、注重教学方法等。
西藏;普通话教学;教学途径;影响因素;策略
普通话是我国法定的通用语言,国内各地区、各民族都要学习和使用普通话。藏族居民是在熟练掌握了藏语之后才开始学习和使用普通话的。对西藏普通话教学的研究是对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进行研究的有益补充,其成果对在西藏更高效、准确地使用普通话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汉藏居民的接触是汉藏语言接触的基本前提。西藏的人口以藏族为主,藏语自然就成为西藏的主流语言。使用普通话的藏族人群因人口数量、居住分布、职业特点、文化水平、家庭状况等因素的不同而不同。在西藏,农村地区的藏族居民几乎没有和汉族居民接触的机会。因此,西藏普通话的使用呈现以下人群特征:
(1)干部职工。在西藏城镇居民里,干部职工是普通话使用的较大人群,他们大都能较熟练地使用汉藏双语,在交际中能够根据交谈对象的不同而选择和对方一致的语言。文化程度越高,干部职工使用汉语的水平就越高。男性使用普通话的水平要高于女性,但使用普通话的准确程度不如女性。
(2)商贸人员。商贸人员指的是处于西藏流通领域的各类服务业从业人员,即常说的生意人。西藏的商贸人员大多能应用与其所从事工作相关的部分汉语语词(如商品的名称、价格)和基本汉语语句(如与顾客的谈话),甚至有些人能说一口比较流利、准确的普通话。不过从总体上看,商贸人员一般没有接受过较高的学校教育,在从事社会活动以前获得的汉语基础普遍较差。他们学习使用普通话主要是因为生活的实际需要。
(3)学生。这里所指的学生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包括西藏全区城镇和农村所有的中小学生。拉萨及距其较近的城镇中小学生对普通话的使用情况较好,而偏远城镇中小学生对普通话的使用情况又比农村中小学生好。这主要是因为,拉萨等城镇学校普通话教学条件相对优越,教育理念相对先进,教师素质相对较高,社会普通话使用环境相对较好。
西藏居民学习普通话的途径主要有学校普通话教学、社会交往、传媒、家庭生活等。其中,学校普通话教学是西藏居民学习普通话最重要的途径,绝大多数藏族居民通过这一途径获得了应用普通话的基础。社会交往、传媒、家庭生活等其他途径是不少藏族居民学习普通话的重要途径,也是对学校普通话教学的有益补充。
(一)学校普通话教学
西藏的学校普通话教学渗透于汉语教学的相关环节。它突出的特点是灵活、自主。西藏普通话教学没有对教师、教材和教法做统一的要求和规定,各地学校可根据自己的条件自主选择、安排。例如,拉萨的中小学选用的汉语教材是内地统编的汉语教材,使用的版本和内地学生一样,教学进度的安排也一样。而在西藏其他地方的中小学,有的选用内地统编教材,有的选用五省区统编的藏区通用汉语教材。这两种教材在难度上差异较大,选用时依据学生的汉语基础。西藏学校普通话教学主要考虑的是语言文字的实质应用性,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学习最新的知识,能够有效地与他人交流[1]384。
(二)社会交往
这里所指的社会交往,指的是藏族居民和持汉语者的交往,实际上多是指和汉族居民的交往。通过社会交往途径来学习和使用普通话的主体人群是干部职工和商贸人员。在西藏普通话使用的人群中,普通话的使用具有职业特点,因职业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学生的社会交往面较小,主要对象是教师、学生、同龄的伙伴和家庭其他成员。这些社会交往的影响,对他们的普通话水平影响不大。因此,社会交往可以看作是成人以后学习和使用普通话的主要途径。
(三)大众传媒
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语言对普通话使用的影响比较广泛。西藏的大众传媒,自其诞生之日起就是藏汉双语并用的,并且是以藏语为主的[2]431。相比之下,城镇地区使用汉语版电视、报纸、图书的藏族人较多,农村地区则很少。城镇藏族居民因在传媒服务上可选择的途径较多,所以获得学习和使用普通话的机会也就较多。
(四)家庭生活
藏族家庭夫妻双方,如果有一方是汉族,则必然存在汉藏语言的频繁接触,且双方都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对方的影响,从而习得对方的语言。通过家庭生活这一途径掌握普通话,多以口头表达为主,以实现生活中的语言交往为主要目的。另外,夫妻双方均是藏族的家庭,即使其中一方或双方都是汉藏双语人,他们在家庭场合使用的也主要还是藏语母语,普通话只是在对外交流时才使用。他们学习和使用普通话主要依靠其他途径。
在西藏地区,普通话教学始终是和藏语教学结伴而行的。藏族居民学习和使用普通话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一)语言规划
在西藏,语言规划首先考虑的是藏语,然后才是汉语,并没有单独的汉语语言规划。西藏语言政策的各项措施主要是关于藏语文的,汉语文只是其中提到的一个方面。西藏的语言规划是国家语言规划的一部分,其必然是藏汉双语的,而且汉语作为国家的通用语言也必然在西藏语言规划里得到重视和体现。西藏的语言政策是国家语言政策的具体保证和实施,汉藏两种语言在这一政策的指导下,得到了协调发展。
(二)社会发展需要和发展程度
西藏的汉族人口主要在城镇,农村地区极少。藏汉民族间的接触也就主要发生在城镇地区,城镇地区的汉语习得和使用的水平也远远高于农村地区。农牧民主观上是有和汉族交往、提高普通话水平的渴望的,只是由于社会条件的制约,他们的愿望无法很好地实现。随着汉藏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的增加,人口的流动也有很大的增加。人口的增加必然会加快西藏人口的城市化进程,其带来的不仅仅是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更主要的是工业的进步、商业的发达、产业的发展和交通的便利,标志着西藏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文化的进步。人口数量的增加和人口成分的变化,带来了人口居住格局的变化,加快了语言传播和信息的传递,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越来越密切,藏族居民和汉族人的交往及与汉语的接触机会也在不断地增加。人口的流动促进城市化,城市化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行为和社会观念,改变着人们对于语言的习得和使用。在拉萨,人们在彼此的交往中,存在汉藏语言不同的不便,人们对于普通话的需求便由此产生,且越来越强烈。这不仅是人口流动带来的语言沟通的需要,同时也与西藏的汉语语言环境相关。语言将不仅作为民族内部思想和感情交流的工具,同时也将作为超越民族界限而与外界发生广泛联系和获得现代最新科学文化知识的必要工具[3]165。在西藏,普通话也具有便利、快捷、实用的性质。因此,人口流动及其带来的城市化发展对西藏普通话学习和使用有很大的影响。
(三)汉藏民族关系
在普通话需求和社会作用日益高涨的今天,汉藏民族关系也更加和谐融洽。这种融洽的民族关系又会进一步促进西藏人口的流动和汉藏民族的交往,从而促进普通话学习和使用,最终是藏族居民在普通话学习和使用中,增强人际交往能力,获得人际和经济上的诸多收益。西藏民族关系的融洽和谐,来自西藏社会的稳定,民族的团结进步,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因此,西藏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发展程度,会影响普通话在西藏的学习和使用,反之也是如此。
已离开学校的藏族人群主要依赖和汉族人群接触的机会,在经济、文化、贸易等活动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普通话学习和使用水平。对于学校的普通话教学,笔者提出以下策略:
(一)实现真正的汉藏双语教学
西藏实施双语教学的办法是“先藏后汉、藏汉并重、以藏带汉、藏汉俱通”。这是西藏双语教学的理想措施,是科学的,也是可行的,但它并没有得到全面实施。这一措施基于西藏城乡汉语水平的差异,强调先学习藏族母语再接触汉语的习得和使用,希望学生在掌握藏语的同时,也能够精通汉语。
(二)开展早期汉语教学
在第二语言习得方面,儿童要比成人快得多,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西藏汉语教学应该尽可能早地开展汉语教学,创造良好的汉语教学语言环境,让藏族儿童更多地接触普通话环境。
(三)加强汉语教师的培养
通过师范院校等培养汉语教师是补给西藏普通话教学新鲜力量的主要途径。西藏普通话教学要改变过去只注重藏语文的偏向,否则双语教师要面临沉重的再次培养问题。另外,对在职汉语教师加强培训和监督是更为直接的办法,也是提高西藏普通话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
(四)注重汉语教材建设
近年来,西藏的汉语教材问题受到了人们的关注。笔者认为应多角度地看待藏族学生使用汉语教材的问题,以满足学生学习和使用的需要为最终目的。相关部门在编译藏区九年义务教育的汉语教材和中等学校的汉语教材时,应力求做到思想性、科学性和民族性的统一。
(五)通过调研改进教学方法
西藏普通话教学还缺少理论和方法的经验积累,原因主要在于教师队伍建设的薄弱和汉语教学研究的滞后。西藏普通话教学不可能有通用于西藏全区的具体教学方法,用汉语教学还是用藏语教学,也不应有硬性的规定。在西藏普通话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口语练习,这是培养藏族学生普通话能力的主要突破口。因为,藏族学生提高了普通话说口语能力,就会积极参与相关课外汉语实践活动,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和使用习惯。第二语言教学无法不涉及与目的语(汉语)相关的文化现象和文化因素[4]8。西藏普通话教学要重视文化因素的影响,以应对来自母语藏语的干扰、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情感因素的调节和学生的个体差异等问题,这在较高年级的普通话教学中尤其重要。
普通话是我国的通用语、标准语,是各民族、各地区沟通联系的纽带。在西藏地区,藏族居民通过基础教育,可不同程度地获得普通话基本技能,并在与普通话持有者的社会交往中不断提高。西藏普通话教学水平的提高将不断满足藏族居民对自身普通话水平提高的普遍需求,进而促进藏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1] 马戎.民族社会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 周炜,格桑坚村.西藏的藏语文工作[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4.
[3] 周炜.西藏的语言与社会[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3.
[4] 李泉.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思考[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 牛建兵〕
H19
A
1006−5261(2012)05−0128−03
2011-11-03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09YJA740046)
李永斌(1969―),男,河南信阳人,副教授,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