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萍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手术效果比较理想,但术后必须进行康复训练,这是由膝关节的解剖结构所决定的,而且术后康复与护理的效果直接影响患者膝关节的功能。应根据不同阶段进行护理。肌肉收缩可以促进肢体静脉及淋巴血液回流,减少关节内与关节外肌肉的黏连,挛缩消除肿胀有利于关节活动障碍的预防[1,2]。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我们应该如何进行康复训练呢?下面做一下简单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的方法介绍。
1.1 一般资料 80例全膝置换术后的患者,其中男52例,女28例,年龄56~70岁,平均60.0岁,患病时间3~29年,全部均关节炎晚期患者活动受限。
1.2 护理方法 ①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术后0~7 d):患者一般不提倡关节活动,容易引起疼痛加重,能适当抬高肢体,开始股四头肌及绳肌等长收缩练习,每小时3到5 min。促进血液回流,防止血液凝固。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术后8~14 d):患者的疼痛较术后1~3 d时已明显减轻,此时,进行康复锻练的主要目的是:做无重力屈伸膝关节的动作,促进膝关节的活动,尽量适度进行屈伸膝关节的活。有条件时,将石膏托去除,在医生的指导下借助膝关节连续被动活动器(Continue Passive Machine,CPM机)进行关节活动度的训练。通过膝踝关节持续被动活动,改善关节活动范围。起始角度为0°,终止角度为20°,在2 min内完成一个来回,锻炼后仍以石膏托固定膝关节,每隔2 h 5~10下。同时指导患者主动做关节屈伸活动和肌力锻炼。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做。没有使用CPM机的患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抱大腿上提,呈屈膝活动,床边做向下悠压的动作,必要时医生协助进行。③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术后15~21 d):进行股四头肌和腘绳肌的功能恢复训练。同时,进行关节活动度锻炼。主要方法为:患者直腿抬高,扶栏杆做下蹲练习,循序渐进;坚持5~7 s,每天练习3~4组,每组20次。患者坐在床上,一只脚脚尖着地 膝关书下垫一枕头,另一只脚脚跟着地,使膝关节反复进行屈曲和伸直活动;弓步练习,锻炼腘绳肌。上下楼梯需要力量和协调能力,也是恢复肌肉和关节功能的一种锻炼。开始需要有人帮助,必要时佩带膝关节支具。直到重新获得足够的力量和平衡协调性为止。步行练习,是帮助膝关节恢复的另一较好的方法,术侧膝关节伸直向前移动,并逐渐延长行走距离,步行时间。
1.3 评分标准 根据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简称HSS评分),其中包括疼痛(30分),功能(22分),活动度(18分)肌力(10分),屈曲畸形(10分),稳定性(10分)。
术后对80例进行半年的护理后,继续对患者进行两年的随访。评分为优的72例,良8例。膝关节要主动伸直90~120°68 例,60~9°12 例。
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成功不仅取决于手术本身,术后的护理对关节功能的恢复也是非常重要的。每位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都应行功能锻炼且功能锻炼开始得越早越好。尤其是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更应强调花费一定的时间进行康复训练[3]。失去最佳的练习活动期,将直接影响到以后的关节使用效果。有的患者在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出现膝关节长期疼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术后锻炼的积极性,甚至有的患者拒绝节后康复训练,这些无疑影响了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4,5]。由于患者的个体的体质好坏、病情轻重、对疾病的心理承受力、主观康复要求、手术操作过程等不尽相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也应因人而异。我们总结了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有规律的现象,这些征象属于必然出现的正常现象,也一定会逐渐变好。认识到这一点,可以帮助患者放下思想上的“包袱”,保证正常康复训练进行[6]。
我们对80例全膝置换术后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观察护理对患者的康复作用。结果发现:人工全膝置换术后康复与护理可以有效减少各种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我们认为:人工全膝置换术后早期进行康复护理是手术成功患者关节功能恢复的重点之所在。
[1]成菊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护理.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20(14):85-86.
[2]张艳红,尹志侠.同期双侧膝关节置换术20例术后护理体会.齐鲁护理杂志,2007,11(13):7-12.
[3]徐晓静,朱月英,杨胜武.CPM锻炼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疗效的影响.护士进修杂志,2009,24(3):279-280.
[4]吕厚山,徐斌.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国骨科杂志,2000,19(3):155-157.
[5]刘茜.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临床医学工程,2010,17(10):110-111.
[6]吕厚山.人工关节外科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34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