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雪 赵 李 张永生
(大连医科大学)
高校学科团队党组织构架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张 雪 赵 李 张永生
(大连医科大学)
近年来,在国家人才强校战略思想的指导下,许多大学在加强引进和培养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的同时,开始关注学术团队的建设,逐渐向“大师+团队”模式的目标努力。党建工作要针对新的教学科研组织形式作出相适应的调整,使党的建设更好更快地推进学校的学科建设,促进学校的改革发展,顺应高校党建工作的内在规律。
学科团队 党组织 构架模式
当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模式及学校二级管理模式的不断深化发展,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也表露出了一些不适应性,以院系为单位的党组织设置已经不适应新的形势发展,高校要以学校中心工作为重点,创新党组织设置模式,抓基层打基础,以创先争优为动力,夯实学校事业发展的基础,确保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成为一个个坚强的堡垒,一个个有凝聚力的核心,提高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水平。
随着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现代大学制度的推进,高校基层学术组织迈开了变革的步伐。在国家人才强校战略思想的指导下,许多大学在加强引进和培养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的同时,开始关注学术团队的建设,逐渐向“大师+团队”模式的目标努力。学科是高校的细胞组织,是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的平台,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核心,是衡量高校水平的标志,是高校竞争力的基础。高校基层党组织要成为真正的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就必须在教学科研领域有所作为,在学科建设中要扮演组织、协调、推动的角色。团队管理模式实施后,原来的教研室建制逐步被学科团队和教学团队取代,以院系为单元的支部党建工作受到了冲击,党建工作面临新的形势。
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党的组织形式与工作方法,是依据党所处的内外环境和党的政治任务来决定的,必须具有一定限度的灵活性。”通过研究高校学科团队党组织构架模式,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学科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思想优势,发挥政治核心、舆论导向、目标指向的作用;通过研究高校学科团队党组织构架模式有利于党组织尊重人才成长规律,营造人才脱颖而出并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的环境、氛围和条件;有利于不断吸纳优秀人才加入到党的队伍中来,使我党成为一个优秀人才聚集的党,使组织建设与学科建设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一些高校领导对于党建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平台建设的任务主要围绕科技项目和能力建设展开,如怎样争取科研项目、怎样组织科研力量、怎样争创科技创新成果等,有的甚至认为党的活动可能会占用科研的时间和资源,影响平台的发展建设。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和缺位,会在相当程度上影响高校科技创新平台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党建的任务则主要体现在如何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以贯彻落实,如何提高党组织自身的凝聚力是党组织建设的当务之急。
多年来,高校党建工作形成了“学校党委-院系-级党委(总支)-党支部-党小组-党员”的纵向组织管理模式。这种纵向模式组织严密、纪律性强,在计划经济时期能够起到很好的管理和教育效果。但是在纵向模式下,主体往往是组织,常常是组织让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党员体现不了主体性,党内生活缺乏互动性。学科团队的组建打破了原有的教研室、院系甚至学校的界限,在新形势下如果还是单单沿用纵向组织管理模式,党组织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就会滞后于时代,滞后于党员的思想发展。久而久之,党组织就会缺乏活力,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就会下降,尽管我们还可以强调组织、强调纪律,但此时党组织对党员的管理和教育也就只能管“人”,不能管“心”。
高校的学科团队组成因其研究类型的不同,存在不同层次的类型,既有着独立建制、隶属于某个学院的,又有多学院甚至跨校组成的。并且,每一类型的组织架构、运行机制、承担任务、工作内容等,均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对于党组织建设来说,由于学科团队自身特性的差异给单间工作带了了挑战,党建工作不可能千篇一律,而必须采用与之相适应的形态,这就给党组织建设带来一定的困难。
高校科技创新平台类型不一,党组织设置采用单一的模式肯定也是行不通的,必须坚持分类指导、区别对待,根据具体情况设置好党的基层组织。
(1)以学科为基础,设立党组织
对于学科独立性强、党员人数教多的,成立党总支或直属党支部。以学科方向为基础,按纵向设置的办法,一个学科方向建立一个党支部。党组织成员按“1+2”模式组成,即学科教师党员为主要固定成员,吸纳相应学科研究生、本科生党员为流动成员,党员不足50人的学科成立直属党支部。
(2)以学术团队为基础,设立党组织
对于学科交叉性较强,党员人数较少的,成立联合党总支或直属支部。同时根据各研究方向团队的实际情况,按三种模式成立学科方向党支部,即按学科方向成立党支部,组织成员按“1+1”模式组成,即学科教师党员以及学科方向教师所指导的研究生党员组成;按专业成立本科生党支部;教师、研究生、本科生党员人数较少的按学科方向成立教师、研究生、本科生联合党支部。
(3)以创新平台为基础,设立党组织
对于独立建制的创新平台,由干其具有很大的自主性,承担着多学科交叉的重大责任,因此可根据党员人数成立党总支或直属党支部;对于依托或挂靠于某个学院的科技创新平台,设立临时党组织,可根据党员人数设立党支部,考虑到其与学院有着紧密的关系,同时平台在发展过程中又有着自身的特点,这一类型的平台党组织由学院分党委党总支领导,学校层面的工作指导委员会予以指导对于跨学院或跨学校的科技创新平台,项目进行期间,设立临时党组织,项目结束后,党员回原所在党组织。
优中选优,配好学科团队党组织负责人,带动团队自身建设和党建工作顺利开展。学科带头人是高校教学科研领域的领头羊,是学科建设不可或缺的组织者、领导者和协调者。其深厚的学术造诣、良好的思想素质、明确的政治倾向和人格魅力,不仅为本学科点营造一种良好的治学环境和人文氛围,同时还会形成强大的感召力,感染、吸引甚至同化周围的人,特别是青年人。拥有一批优秀学科带头人特别是优秀的党员学科带头人,无论是对学术工作还是对党建工作的意义都非常重大。“思想政治和业务工作能力”两方面都要过硬的要求,切实把关。同时,创造和争取一切可能的机会,为学科带头人提供政治思想学习、交流的机会,不断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政治素养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支部共建”,充分发挥党建工作对学科建设的推动作用。成熟的党组织与新建的学科团队党组织结帮对,广泛建立联系,通过共建活动加强人员交往、思想交流、学科交叉及跨行政单位的团队建设,促进优势学科强强联合,新兴学科相互支撑,相近学科互相学习,为学校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中心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通过共建活动有力地推进了学科建设的发展,提高了党组织围绕中心抓党建的工作水平。
充实组织生活,组织生活不仅要围绕学习贯彻上级党组织精神、服务群众和提高党员自身素质来开展,更要围绕凝练学科发展方向、申报课题、科研攻关、组织评审和申报奖项、教书育人、提升教师业务素质等工作来开展。通过组织党员讨论学术带头人该如何发挥核心、向导和组织作用,党员该如何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升学科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组织青年教师开展教学研讨会等,通过老教授的带动,鼓励青年教师早日进入各级研究梯队,同时,努力营造团结、协作、奋进的环境,为青年教师的成长营造良好的积极向上的环境。使组织生活的内容与教师的中心工作紧密结合,党建工作与学科建设工作统筹规划,形成工作合力,让党的工作有力地促进学科建设的发展。
[1]王华,张婉莹,车恩利.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促进学科团队建设作用研究[J].世纪桥,2010,(21):11 -12.
[2]鞠永熙.高校教师党支部参与学科建设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2011,15(4):22 -24.
[3]李建强,黄海洋,陈鹏.创新高校基层学术组织党组织设置方式的探索[J].思想理论教育,2009,(01):58-62.
[4]傅洪健.转型期高校学科团队党组织构架模式的实践与启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12):29-31.
本文系大连医科大学2011年度辽宁省高校党建研究课题,课题编号:C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