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社会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企业之间的竞争也逐渐向人才竞争方面靠拢。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也将人才第一的观念融入到企业的日常管理中,并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计划列入到企业未来的发展管理中,在实际工作中,企业虽然花费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但却忽略了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能力提高和职业道德规范,而这些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恰恰是依靠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素质和能力。因此,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素质与能力会直接影响到这方面管理工作的质量,并影响到企业未来的发展。为此,企业必须不断提高管理者的素质,为企业人力资源的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所谓的人力资源管理者人格品质,主要包含了政治素养和职业能力方面。政治素养讲求要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全心全意地为员工和企业服务,并以集体利益为中心,不以权谋私和中饱私囊;必须有先进的理论知识和职业能力,要做到理论联系实践,加强实践探索;在政治理念上,也要树立完美的世界观和社会观,为社会服务。国家的政策法规一定要尊重,不得逾越,并勇敢地同危害国家利益的行为做斗争;对工作积极认真,有极强的事业心,努力向上,不断进取;有先进的知识理想,尊重人才;严于律己,公正清廉,作风正派、民主,平易近人。
职业道德指,人力资源管理者要爱护自己的员工,尊重上级领导,认真完成自己的工作。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十复杂,必须一丝不苟地完成;不仅要有服从尊重领导的理念,还要有创新思维,与世界接轨,开创新想法;树立诚信观念。只有这样,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才能更上一层楼。
每一个人力资源管理者,都应有完善的知识结构,尤其是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虽然很多基础知识表面上感觉用处不大,但只有有了这些知识,管理者在日常工作中才能得心应手,同时在管理方式和改革和创新方面,这些知识都会被应用,所以不容小觑。除此之外,人力资源管理者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这些都是国家规定必须学习和掌握的,例如劳动法、管理规范等各方面的知识。人力资源管理就是要依照国家的规定和科学的管理手段去实施管理,因此,了解法律条文对今后的管理工作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管理者工作水平的高低也就与这些知识的掌握程度有关。
这几年,国家逐渐对企业管理进行规范,企业的改革也逐渐加深,劳动者的维权意识不断提升,企业内部出现的劳资纠纷和矛盾也有上涨的趋势,这要求人力资源管理者能积极有效地应对各种突发问题,从事情发生之前就做好监督,并在事情发生过程中积极处理,事后矛盾问题的解决,要在维护公益的同时,保障各方的利益。
由于管理理念的更新,现代企业已经认识到,人力资源是它们生存与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资源,它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要发展,就一定要重视人力资源管理,而这已经成为行业内的规律。人力资源管理者必须要更新观念,与时俱进,与时代接轨,树立起人才就是发展力的重要理念,根据企业的需要,采取合理的措施,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完善,不断创新人事管理机制,也只有这样,企业才能真正实现发展,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赢得有利地位。
领导者是企业的管理灵魂,必须以身作则,树立起榜样,增加自己的说服力和威信,对下属工作人员产生积极的影响,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拥有完善的职业素养。
企业的发展,成败就在于人才。以前,可能企业之间的竞争就是资金、物质方面的竞争,而今,人才竞争才是真正的竞争,企业的领导者一定要清楚地认识这个问题,科学地用人,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领导者在选择人才时,一定要从素质和能力方面进行考虑,敢于使用比自己能力强的人才。积极地留住人才,还要善于发现人才,对于能力较强的人才,要帮助他们不断提高技能,积极推荐,让他们体现自我价值,被社会认可,发挥人才的潜力和作用。领导在选择人才过程中,还要听取各方的建议,认真的做好人才选拔工作,推行民主制度,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人才的任用,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通过人才的选择,突出爱才的理念,全面调动全企业的积极性,也树立了领导者自身的形象,树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完善企业工作环境。
人才的引导和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关键部分,人才建设需要加强监督和引导,领导要放下身段,主动接受考评和监督,虽然表面上是下属在监督领导,但这样可以有效提高领导的工作能力。通过监督机制的建立,实现企业内部各级之间,各部门之间的有效合作和监督,打破权力运行的隐蔽性;通过建立考核评价体系,对员工也能有一个客观的评价,从工作业绩到日常行为表现,做出综合的评定,并完善相应的奖惩制度,对廉洁奉公、工作超群的人,给予相应的鼓励;工作懈怠、成绩平平者受到惩处,必须匡扶正气,为企业发展寻求一个好的发展基础。
引入竞争机制,搞活人事管理市场经济的最大特点是企业的竞争,企业的竞争也就是人才的竞争,就是大浪淘沙,优胜劣汰;那些思想保守,不善经营,不懂管理的“南郭先生”将会不断被新人取代。为此,企业人事管理职能部门要积极搞活用人机制,不断深化企业人事制度改革,改进人事管理方法,建立健全企业人才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充满活力的管理机制,拓宽人才视野,从根本上改变用人观念和标准。
人力资源的专业性很强,我们因该借助高校的力量,培养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当我国进入市场经济之后,企业在社会中发迅速,高校也开始渐渐的做好了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培养计划,在教学中设置各种与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的专业,这为社会提供了优秀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企业也因此获利。因此,从高校开始培养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与此同时,在专业设置上一定要遵守科学的运作,除了设置工作分析、人力资源规划、员工招聘与培训等专业课程外,还要开设一些营销和管理方面的专业,因为人力资源管理管理者不仅需要专业知识,还应该有“全球化”的眼光。高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提升自己的能力,培养和锻炼他们实际工作经验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企业的发展不仅要通过自身的努力,还需要借助社会和政府的力量,这样,才能通过开展各种人力资源培训班,开设与人力资源有关的各种专业,实现人才的综合培养,并与各大企业建立联系,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实习。企业不仅要努力为人力资源管理者创造一个钻研业务、提高水平的学习型环境,还要求人力资源管理者自己主动的谋求发展,主动的开拓创新,去接触一些新知识,新技术,学习一些人力资源管理之外的知识,尤其是一些边缘学科,一定会有用武之地的。企业还应给人力资源管理者提供交流的平台,让他们加深对管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其次,企业要不定期的组织人力资源管理者进行学习,到别的企业参观学习,并聘请一些专家教授来企业教学,帮助管理者提高能力,进行有效的信息交流和沟通。也只有这样,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知识才能得到更新,并提高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成为新时代的综合管理人才。
企业要积极推行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职业化建设,树立新时代的管理观念,一些传统的刘观念应该被抛弃,拓展业务空间。积极加强人才建设,保证人力资源管理者能适应现代化的发展,为快速发展的企业经济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管理者。
另外,人才上岗的职业性要把握好,一定要做好持证上岗工作。目前,我国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资格认证还比较混乱,其管理认证的制度也不太完善,导致很多无证上岗的事情发生。不少地区还存在乱收费的现象,只要交钱,就能得到相关的证书,这不仅会损害市场秩序,还会给企业带来极大的危害。因此,国家应完善和建立各种持证上岗制度,建立统一的培训、考核制度。积极完善人力资源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合格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
企业经营管理中,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措施是十分重要的,人力资源管理者的成长与发展都离不开激励措施,有效的激励机制必须坚持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劳动是得到了肯定的,功有所偿,才有所展,自己的价值也是得到社会和企业的认可的。
由于我国在这方面的经验不足,发展起步也较晚,现阶段还主要停留在工资和福利待遇的激励方面方面,在未来的发展一定会不断地进步。因为工资人人力资源管理者在物质方面的主要要求,也是基本要求,所以,企业要制度具有挑战性的报酬制度,这样不仅是对劳动者劳动成果的一种认可和支持,还能保障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让他们的合法地位得到认可,企业一定要建立于薪酬制度相关的激励制度,并加上精神方面的辅助,这样才能让人力资源管理者得到全面的满足,企业建立了合理、完善的激励制度后,人力资源管理者就会产生较强的归属感,并发挥自己所有的能力去为企业服务,这些动力会直接表现在日常的工作中,不断地实现自我发展,并通过不断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体现自己的价值,从而推动企业的发展。
总之,领导者要提高领导力,运用自己所有的能力,树立权威,使组织成员凝聚在自己周围;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学习;树立良好的形象,要以身作则,树立榜样,以领导魅力带动、影响、促进广大者组织成员改进工作,为实现企业的共同目标而努力奋斗。
目前,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发展为人才之间的竞争,人才就是竞争力。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特色,要想在社会竞争中取得优势,就必须把握住企业内部人才的发展,形成核心竞争力,并不断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素质,从根本上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质量。实践证明,企业的发展还是要以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者自身的素质为先导,努力在企业中营造出一个良好的人才管理气氛,发挥人才的积极作用,真正打造出一支适应企业自身发展战略需要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队伍,全面促进企业的发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1] 彭剑锋,荆小娟.员工素质模型设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 俞梅.企业管理人员培训面临的三大问题[J].职业教育研究,2005(3).
[3] 石金涛.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4] 企业员工管理方法研究组.企业员工培训方法[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
[5] 陈薇,张灵知.人力资源管理培训体系优化研究[J].企业导报,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