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学院 王瑞 林鸿熙
商贸服务业涵盖非常广,与社会公众的生活息息相关,主要是长期以来由商务部门为主管理的、与企业商务贸易活动以及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批发业、零售业、住宿业、餐饮业、租赁业、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业以及物流业、典当业、拍卖业和部分娱乐业等其他服务业。近几年,莆田市城厢区商贸服务业有了长足发展,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但与福建省内先进水平相比较,商贸服务业建设还处在较大的差距和问题。
轻商重工的旧观念依然存在,一说投资就是工业的投资,一提发展就是工业发展,过于强调生产对流通和消费的促进作用,轻视了流通和消费对生产的带动作用,过分地强调商贸服务业的自由发展,淡化了政府的引导和积极推动作用。
近几年出台了不少针对商贸服务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但与工业优惠政策相比较,还存在涉及面不宽、针对性不强、力度不大、发展规划相对滞后等问题。
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新建商贸服务业项目也随之增多,但项目相关配套辅助设施偏少,制约了商贸业的快速均衡发展。在软环境配套上,除商品流通这一基本领域外,商贸服务业还应围绕旅游与文化、休闲与娱乐、观光与体验等多种消费模式于一体,拉长产业链条,积极培育新业态商贸项目。
商贸服务业经过多年的发展,数量上已大幅增加,但在结构上依然缺乏规模大、层次高的大型商业区,中等规模及以上的商贸企业在数量上偏少,阻碍了商贸服务环境品质的提升。市场化和产业化程度偏低,形成商务服务业企业个体规模小,竞争力弱。主要原因是传统行政理念及大包大揽的做法导致商务服务市场化、产业化发育不良。部分行政部门代替企业招商引资,其实就是政府行为替代了商务服务业中的中介服务业、咨询服务业的功能。因为市场发育不足,商贸企业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才导致市场化和产业化程度偏低,商务服务业企业个体规模偏小,竞争力偏弱。
近年来商业网点迅速发展,但是商业网点分布构成显现“两多、两少”特征:一是城关总量多,场街网点少。与城关相比,场街商贸流通业市场存在网点偏少、设施简陋、档次偏低、服务功能差、大型连锁超市还没有完全延伸到场、街、村等问题;二是一般网点多,专业网点少。普通零售类网点较多,仓储物流类网点较少,缺少骨干大型专业市场、现代农产品流通、现代仓储物流配送等功能性、必需性网点,现有商业网点的聚合辐射功能明显不足。
商贸服务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和就业增长的新动力。“十二五”期间,要加快城厢区商贸服务业发展,按照产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要求,积极推进城厢区商贸业的连锁化、规模化、品牌化建设,不断完善业态布局和功能拓展,实现商贸业布局结构、经营结构、业态结构的优化升级,形成商业设施更加先进、商业功能日趋完善、商业特色日益鲜明的商贸格局,进一步扩大商贸业的辐射范围,打造莆田市现代商贸中心。
一是大力发展以梅园路、文献路、福厦路和荔城大道、学园路、胜利路为主轴的“田”字型中央商务区。以大型城市综合体为据点,通过发展已落户城厢区中心城区的文献广场、天龙世纪广场、正鼎商贸城,以及正在建设中的万达广场、正荣财富中心广场、木兰联创国际广场,扩大各类大型商贸零售龙头企业的规模,增设分店,扩大城区商贸流通圈,进一步凸显我区中心区核心地位。积极整合木兰溪北岸现代中央商务区、樟林片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和酒店业总部经济区的商业资源,形成现代经济核心商业区,完善核心商业区购物、观光、休闲、餐饮、文化、娱乐的综合消费功能,强化核心商业区的领导地位,打造莆田市高档消费中心,形成莆田市的对外商贸窗口;二是加大力度投资莆田市城厢区的商业重镇——华亭镇;三是积极培育特色商业街,在商品自发集聚的基础上,加以引导、推动、宣传,集中发展荔城大道餐饮一条街、壶山西路装璜装饰一条街,莆阳路与荔城南路之间的“L”型汽摩配件及汽车销售服务专业一条街等商业特色街;四是巩固提升月塘社区、筱塘社区、南园社区、北磨社区等省级以上商业示范社区的发展水平;五是积极扩大莆田市凤凰百货公司、家乐福超市、永辉超市、新华都超市、胖太太服饰梅园品牌店、复茂食品等商贸代表性企业的规模。鼓励错位经营、特色经营和集中经营,形成高低并存、次序井然的商业空间结构;六是加快乡镇服务业经济发展步伐,借助万村千乡、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等惠民工程的网点建设,更加完善乡镇商贸流通体系,消费层次进一步提高,服务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一是通过调整规模小、档次低、管理差的经营主体的经营形态,将其重点建设成一批大型品牌商贸项目,如万达广场城市综合体、文献广场现代空中步行街、正鼎·日出商贸城、正荣财富中心、香港联创商贸大厦及写字楼、万科集团总部区和下黄综合商务区,沃尔玛大型零售业、圣恒通建材综合市场、天虹百货商场等项目,以品牌商贸项目的高端经营形态为载体,引进品牌餐饮,加快培育星级酒店,提升我区餐饮住宿产业水平,加快零售巨鳄入驻,提升传统零售业,加大品牌商品的销售比重,优化商品供应结构,增强城区商业中心的集聚与辐射能力;二是继续加强和完善连锁经营,推广直营连锁、特许连锁和自愿连锁三种连锁形式,鼓励企业根据自身条件、因地制宜选择适合自己的连锁形式,推动企业通过合股、收购、兼并、股权置换等资本运作形式发展连锁商业,综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先进管理技术扩大盈利空间,大力实施品牌战略,积极向外扩张;三是大力发展贸易中介,尤其是与世界市场业务相关的国际货运代理,促进商贸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做好城厢区商贸业“走出去”的工作;四是培育集贸易功能、金融功能、开发功能、信息功能与组织功能于一身的综合商社,推动其使用现代物流系统,完善对外采购、运输、销售和集散,扩大商贸业的合作和竞争范围。
一是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促进面向消费者的电子商务的运用,培育市民网上购物的消费习惯,提高商贸业网上交易的比重,鼓励城厢区各企业建设有实际交易功能的网站,发展安全支付的模式,扩大商业交易空间,将商业触角伸向国内和国际市场;二是大力发展拍卖、竞买、仓单等现代商贸交易方式,变革落后的商品流通形式,促进商贸交易方式多元化,加快传统商贸业向现代商贸业转型;三是大力发展会展交易,推动面向消费者和商家的主题会展,鼓励本地会展交易和对外会展交易,建设多样化商贸交易平台,全面推动商贸结构的升级。
一是重视对核心商业区、华亭镇、特色商业街、商业示范社区、商贸代表性企业基础设施的改造,积极推动多元化的流通方式,构造要素流动通畅、人群行动自由、商品集散迅速的商贸网络;二是加强商贸区的营销,综合使用报纸、电视、互联网、露天广告等媒介,通过开展明星访问、T台时装、文化论坛等吸引公众眼球的活动,扩大核心商业区、华亭镇、特色商业街、商业示范社区、商贸代表性企业的知名度,吸引本地和外地消费者集中,支撑不同档次商品需求,衔接国际时尚和高档商品的市场;三是加快商贸业诚信体制建设,完善网络支付安全认证体系,开辟针对场上交易和网上交易问题的绿色解决通道,增强消费者购买信心,完善购物软环境配套;四是加强政府对企业连锁化、股份化、规模化的引导,通过财政、税收激励等方式推动商贸经营主体的高度化。强化招商引资平台,拟从创新招商方式、拓展招商载体、提升招商质量等方面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为新项目集约园区空间,瞄准大企业、大集团的投资趋向,着重引进项目入驻文献广场、中央商务区等,积极促进民资、民智的回归。
结合旧城区改造和新城区开发,高起点布局总部经济区,重点发展楼宇经济。一是在城区东部:突出马巷片区、旧体育场、龙德井片区改造重点,结合人和新天地地下商城建设,打造中央核心商务区;二是在城区南部:突出霞林片区改造,建设高级写字楼,木兰溪沿岸规划建设金融商务区、文化休闲等总部经济、建设木兰溪两岸滨溪新区。
[1] 黄冬英.莆田市服务业发展现状与对策探讨[J].金融经济,2008(10).
[2] 张志刚.关于加快发展商贸服务业的若干建议[J].中国经贸导刊,2011(14).
[3] 俞国琴.城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J].上海经济研究2004(12).
[4] 张志等.莆田市服务业发展困境与对策探讨[J].中国商贸,2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