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跨文化交际下的旅游英语翻译

2012-08-15 00:49:14绵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王滨
中国商论 2012年15期
关键词:外国游客英语翻译跨文化

绵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王滨

当今国际社会,我国和世界上其他国家的联系日益紧密,交流的领域越来越广泛,人们迫切想要更深刻的了解彼此。于是,伴随着国际间交流与往来的逐渐密切,旅游英语开始产生。通过何种形式才能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被世界所认知,使我国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诗词典故、经典传说等在有限的时间里被接受。这就要求有一种被大家共知的表达语言,即跨文化交际下的旅游英语翻译。由于不同地域间的历史与文化差异,翻译在人类文明的共同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容小视的,因此,对于旅游英语我们也应尽全力促使其发展,即对于旅游英语,应该竭力使它归化,还是尽量保持洋化?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应该首先知道什么才是翻译的本质属性。简单的来说,翻译就是指文化的发送者通过语言或其他形式来表述自身的文化内容并使其在最大程度上有效的进行传递,被使用其他文化的接受者所接受。即翻译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交流。

所以,我们要在翻译时在保证文化原味的基础上用不同国家的文字进行转换表达,对方可以根据自己的文化水平进行理解,并对其中的韵味进行更充分的领略,旅游英语也是具有这种作用的语言。

1 由于中西文化差异,使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名词无法被外国人理解

一般在进行翻译时,总会有这样的困扰:我国文化和外国文化存在许多包括思维方式,思考逻辑以及表达习惯上的不同,中国许多优秀的文章如果通过直译往往会导致译文比原文缩短许多。这是因为有时可能必须借助一定的补充说明才能使不同的语言表达同样的意思。不同国家间的物质文化差异会造成词汇空白,从而导致翻译困难。所以必须仔细领会并融会贯通,才能真正理解跨文化交际的深刻含义和它所带来的不同影响。

2 应该采取的翻译策略

2.1 在跨文化前提下,对景点和景区采用的译法

旅游英语翻译中许多风景名胜与地域文化的名称不能够通过直译完成,直接的翻译往往使其失去了原有的文化韵味也失去了地方特色。特别是在一些旅游讲解中,对于人名和查奥黛进行直译还可以理解但是对于一些文化典故,诗词文章进行直接的翻译往往会使参与游览的外国游客完全搞不明白那些诗词典故的真正含义,因为他们本身就缺乏必要的背景知识。所以,必须采用一些方法来解决翻译时出现的问题,以使自身的意思被游客更好的理解,使大家在情感、观念和行动上可以进行很好的互动。从而使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可以被外国游客更加深入的了解。例如云南傣族的“泼水节”,不是单纯的泼水,而是使游客通过泼水活动,了解到它代表含义,即祈求快乐、祥和的幸福生活。只有使外国游客真正了解到泼水节的含义,才能使他们更加开心的参加泼水活动,也才能使他们更加喜欢我们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我们不能采用完全意译的方法对景点和景区进行翻译,因此作为一个从事有关翻译事业的工作者,帮助没有任何文化背景的读者来理解译文的内涵是我们的义务。如我们经常看到被誉为水上仙境一蓬莱仙岛的三潭印月的译名是:Xiaoying Islang ,xiaoyingzhou Islang , Lesser yingzhou 等。这是一种最简单的处理方法,即音译法。但是这种方法根本不能完全的表达西湖美景“美”的神韵,是西湖美景的绚丽无法被外国游客真正的领悟,更不用说体味“湖中有岛,岛中有湖”的醉人意境了,而仅仅是一串没有生命力的字母的拼凑。对旅游景点进行翻译,其最终目的就是要让外国游客看到译名时会对旅游境地产生更加强烈的向往。在进行翻译时,如果只是进行懒惰的处理,翻译简单,则会使译名完全没有内涵,而且也不利于本国旅游文化的传播,同时也是对外国游客的一种敷衍。对旅游景点的翻译,关键是要把显示出它所包含的内涵,而不是逐字逐句的译。所以要讲究活译,使其中的意境之美可以被读者领略。

2.2 采取类比法对诗词典故中的人物进行翻译

对于古典诗文中人物的诠释一直都是旅游翻译中的难点问题。其实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采用类比的方法,将中西方的文化与描写方法进行类比解释,使受众的头脑中形成一个清晰的认识方便理解。如中国的孔夫子即希腊的亚里斯多德,观音菩萨为中国队圣母玛利亚,梁山伯与祝英台比喻成中国的罗密欧和朱丽叶等。提起他们所熟知的内容更能够使游客降低对文化的生僻感与陌生感,也能偶在最短的时间里与中国的文化产生共鸣。我们只有尽可能的考虑到这种情况的转变,才能使诗词典故中的人物活灵活现的展现在外国游客面前。

2.3 在处理特殊情况的旅游翻译时要进行必须的删减、增添和意义的联想

中国人在进行经典的介绍时往往会参杂自身对此地景观与人文历史的认识,有过多主观思想的加入。如果把景点具有的文化底蕴、游览价值以及特色内涵翻译为英语,势必会显的罗嗦拖沓,看不着重点,也不能使我们要表达的概念被外国游客理解。在翻译时也要注重这一点,避免自身的主观思想的表达过多而干扰到对景点和文化的客观把握,去掉自身精神色彩浓重的翻译,力求真实客观,从而使外国游客更加真实的体味异域文化的魅力所在。一般情况下,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用语言进行交流,只有懂得彼此所表达的内涵才算是达到了交流的目的,并且不能否认,内涵中的联想意义也是十分重要的。外国游客每到一个名胜古迹,就会用他们所认为的方式去理解,比如,一听到少林寺,就会摩拳擦掌的比划几下;一说到杭州,就会想到西湖美景;一听到西安,就会谈到宏伟壮观的兵马俑等。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们从翻译的语句中了解到了那些专有名词的意义。所以,尽可能的让对方知道他们的内涵意义甚至联想意义是景点翻译的作用所在。只有这样,才能使跨文化交流产生良性循环的效果。

2.4 适宜原则和对等原则

根据当代的翻译理论可以得知,因为语言和文化的差异,要做到全方位的对等是不可能的,但是却出现了一种新的思路,即功能对等。它的基本要求是译文尽可能的在多方面对等。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倡导天人合一,社会和谐,与之相对应的西方人注重环境保护和以人为本。我们中国人强调秩序与社会规范,强调伦理道德,西方人重视个性的展现。诸如类似的情况,在译文中都会碰到,我们就必须做到把这两种思想在不同文化中演绎的自然、真实。在中国文化中,松、竹、梅历来被誉为岁寒三友,被赋予高风亮节的品格和精神,但在英语中,相应的单词却不能表达这样的意境,同时也不可能产生类似的联想效果。这时,适宜原则和对等原则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正确运用两项原则,才能使不同文化差异所持的态度,在旅游翻译中得到最为真实的体现。

在进行旅游翻译时,目的一般有三种:首先,使安静态变为活动态,把祖国大好河山展现给世人,使被尘埋使文化的光辉历经千年重新闪耀;其次,让中国古老的传统技艺和技术不断的传承与发展;再次,使旅游者感受旅游生活的丰富精彩,感悟生命真谛。同时,旅游翻译使那些充满意境的景观的名称在翻译后仍保有自身原有的深意。

3 注重翻译对旅游的辐射作用

一般情况下,游客来到一个陌生的异域景点,首先吸引他的无疑是漂亮的翻译文字和良好的市场效果,只有这二者具备应有的魅力,才能使游客对这个旅游景点产生兴趣,该旅游地才有可能被游客和市场所认可。这就是翻译对旅游的辐射作用。

4 文化交际始终贯穿于旅游翻译全过程

在处理旅游翻译中出现的问题时,不论我们采取怎样的方式,首先必须具备的就是要有跨文化意识。(1)对外国的文化愿意理解和尊重,并通过书本或实地考察更加强化这种感觉;(2)当第一次去接触一种全新的异地文化时,难免会有抵触情绪,会产生一定的文化冲击;(3)在接受异国文化所描绘的情景时,可以从认知的角度出发;(4)从内心和言语中“入乡随俗”,这其实是多异国文化的深层次理解,这样可以更好的加强理解,减少不必要的误会。

跨文化交际要求两种文化必须都起作用。我们必须将它们进行比较,才能正确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发现文化间的差异点,从而更加准确的把握不同文明的个性特点。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处理跨文化现象必须要用动态的观点。现在社会的发展可谓是日新月异,旅游文化也必然的随之发展。所以,针对跨文化交际现象,静止的观点显然是有局限性的,由此得出的观点必然是僵硬孤立的,也必然会阻碍交际的正常进行。所以,我们解决这些问题时,必须全面对待,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同时,时尚的元素也必须考虑在内,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旅游资源,与国际接轨,使跨文化意识得到全面的贯彻。 当然,评判中西文化的优劣并不是我们跨文化研究的目的,加强相互间的促进和沟通,使不同文化得到交流和融合,以及进一步了解彼此文化的内涵,这才是跨文化的研究价值所在。在文化交流日益加强的今天,我们绝对不能忽视其中隐藏的问题,在彼此文化的交流活动中,许多外国文化的狂热分子以各种手段借助文化交流的方式进行违法活动,旅游行业当然也包括在内。这种现象引发很多危害,主要表现在进行旅游翻译时,某些人无原则地进行外国文化的推广和宣传,对其文化的糟糠部分也一并接受,对外国的文化极力推崇,力求麻痹民众的爱国神经,进行赤裸裸的文化侵略。我们要坚决抵制这种行为。其次,为了使我们所讲述的旅游内容能更容易被外国游客理解,使他们可以把我们的文化类比成他们的文化,但是,所有措施的前提必须是坚持我国的文化特色,时刻正确地诠释我国文化的内涵。21世纪的今天,多学科交叉研究如火如荼,跨文化交际活动也会随之迅速开展,这就意味着旅游英语翻译也会以此为基础有所发展,同时,也会使其他有关领域的文化得到相应的发展。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国的旅游英语翻译事业肯定会得到长足的发展。

[1] 袁鑫.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看旅游英语翻译[J].科技信息,2006(7).

[2] 张宁.旅游资料翻译中的文化思考[J].中国翻译,2000(5).

[3] 姚宝荣,韩琪 .旅游资料英译浅谈[J].中国翻译,2008(5).

[4] 邓炎昌等.语言与文化[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外国游客英语翻译跨文化
翻译转换理论指导下的石油英语翻译
中国谚语VS英语翻译
学生天地(2020年28期)2020-06-01 02:18:52
评《科技英语翻译》(书评)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新西兰开征外国游客税每人约23.45美元
税收征纳(2019年7期)2019-07-30 06:58:24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艺术评论(2017年12期)2017-03-25 13:47:38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现代企业(2015年1期)2015-02-28 18:44:00
高中英语翻译教学研究
论词汇的跨文化碰撞与融合
江淮论坛(2011年2期)2011-03-20 14:14:25
外国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