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才秀
(广东省肇庆市工业贸易学校)
论中职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融合
◆张才秀
(广东省肇庆市工业贸易学校)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层次、高技能、高素质的操作型和应用型人才,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实现这一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其身心顺利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其思想道德品质形成的主要动力。
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有着各自的侧重点,他们的教育对象遇到各种各样的思想和心理矛盾经常是混在一起的,在这种情况下,仅仅靠单一的思想品德教育方式往往难以奏效。中职是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心理发展的危险期。职业教育作为学生学习技能和走向社会前的人生积累阶段,对其将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中职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这个时候他们既要经历青春期的生理巨变,也要经历心理发展的种种困惑。近年来中职生的心理问题有趋向严重之势,由于其社会生活经验的逐渐丰富,他们的心理问题也随之深化,比如对学习的焦虑,或者学习倦怠,没有明确的目标,有明显的厌学情绪;以及他们的自卑和抑郁心理;遇事易冲动,自制能力较差,自我为中心等等。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得到解决,将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阻碍其健康发展。
所以,中职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将思想品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融合起来,增强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效果,在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的同时,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学习一些必要的心理知识,从而让学生全面认识自己,提高自我教育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塑造完整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中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之间既有明显的区别,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受教育者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受教育者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机能的教育活动,重视对学生的个性、情感和意志品质等方面的培养和潜能的充分发挥。而思想品德教育则是指教育者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社会的要求和思想品德教育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培养他们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道德思想品质,以及遵纪守法的意识及文明的行为习惯的教育活动。可见,两者的理论依据、教育方法,以及主要内容和任务都有着区别。
另一方面,中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教育对象、教育目标有着一致性。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服务主体都是中职学校的学生,都在努力给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环境,使学生得以全面、健康、和谐地发展。思想品德教育主要解决学生的错误思想、社会道德规范和法律意识问题,而心理健康教育则是完善心理素质、发展人格的重要手段,可以弥补思想品德教育所忽略的方面,为改变中职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内容陈旧、形式僵化的现状提供了一个重要途径和方法,从而帮助思想品德教育达到更加理想的效果。而思想品德教育通过对学生思想品德的熏陶和塑造,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的稳定和改善发挥着积极影响。
1.正确认识两者的关系
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是由于二者的终极目标的一致性,都强调的是学生整体思想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使得两者的目标具有了同构共建的内在基础。中职教育工作者要深刻认识到两者的关系。心理健康教育在价值交往和价值取向上不能违背德育的要求。良好的思想品德是培养健康心理的基础,良好的心理状态是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前提,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关系。心理健康教育只有渗透到思想品德教育中才能最有效地发挥其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教师可以根据中职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分散到整个思想品德教育课程中,使其作为思想品德教育课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和品德教育等不同专题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不能用思想品德教育代替心理健康教育,也不能用心理健康教育取代思想品德教育。
2.区别对待学生的问题
在学生出现问题时,首先要区分是心理问题还是思想问题。心理问题是自卑、嫉妒、抑郁等消极的心理状态或者是严重的心理疾病,会严重影响到学生的正常生活。而思想问题是对客观世界产生的各种不正确的想法和观念,如奋斗目标、学习态度、处事原则上的偏差。中职学生的思想问题往往和心理问题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要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从中职学生实际需要出发,借鉴、吸收相关的心理学、思想品德教育学理论知识,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有机结合、联系渗透,以有效解决新形势下中职学生中出现的新问题,同时正确处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之间的关系,从情感到个性,既有针对性又具说服力地做好工作,增强思想品德工作的科学性。在日常的思想品德教育中,要将心理教育融入思想教育中,注意对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规律的研究,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作用。中职教育工作者既要防止“心理问题思想品德化”现象,同时也要避免“思想品德问题心理化”现象,不要强调一个而忽视另一个。
3.发挥学科教学的作用
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和心理健康老师的责任,也是整个学校的责任。所以,专业课教师也可以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各个学科的教育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中都可以发挥独特的作用,每位教师要提高自己实施双重教育的意识,并善于从各科教材中挖掘有关思想品德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素材。学科教师要结合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发展心理能力的训练,特别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在专业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分析在初中阶段学习中成绩不理想的原因,向学生介绍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通过介绍中职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成功运用在校学到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所产生优良效应的事例,激励他们的学习热情,鼓励学生的积极性,在日常的教育过程中使学生们的不健康心理和消极的思想状态逐渐得到矫正。
心理健康教育的兴起,使得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体系得以丰富,领域得以拓展。中职教育工作者应该通过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帮助中职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增强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1]李萍.谈中专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05,(7).
[2]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武昌: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3]沃建中.心理健康教育指导[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