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北京指挥学院 王健 胡云芳
社会发展推动着消费的发展,这是社会发展的结果,文化对消费的影响起着本质的影响。大众文化也具有消费性的特点,在年轻人中,文化教育的普及,使大学生逐渐成为时尚消费的主力军,时尚文化是年轻人特别是大学生追逐的主要原因之一。教育的普及大众化,是文化普及的一个重要的过程,大众文化对青年人的影响具有速度快、影响广等特点,在大学生这个年轻群体中滋生尤为突出,消费观点中的文化影响对于大学生的消费有着潜移默化的过程。在信息发展的今天,在多元文化融合的社会,大众文化的消费影响着大学生的各个方面,在人格发展、情绪变化、交际等各个方面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从消费方面来看,大众文化对于大学生群体的影响会有以下两个负面的影响。
文化消费中的大众文化消费观点,是需要有市场提供平台满足消费者的一种精神认可。信息化快速化发展的今天,大众的物质精神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在市场化发展的今天,市场总会用大众文化驱动消费者,引导消费者进行市场消费以提高自我的精神需求,驱动市场的马车就是通过视觉听觉运用媒介的手段进行深入影响,以达到大众文化的深入普及,影响消费群体,确定消费欲望,进行消费。
媒介随着信息化的发展而不断提升各种传播手段,成为了大众文化腾飞的左膀右臂,文化的发展,毕竟削弱一二产业的发展势头,从而影响更多的产业转型为服务的第三产业。文化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体现,表现在自尊、符合、艺术等,这些是时尚消费的组成部分。今天的媒介通过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通过视觉、听觉等进行传播诱导消费者进行消费,大众文化也随着媒介的传播深入人心拓展了传播的空间。文化的深入,社会的发展,近年来出现了如小资、中产等一些以群体划分的消费群体,这些群体都是文化消费的主体力量。
今天的文化特点就是时尚,消费的主题亦是时尚。在今天的大众文化的构建当中充分反映了目前的消费的意识形态和消费品类。在媒介的大力推动下,现在人的意识观念会出现临时性的混乱,不能清晰的辨明实物的是非、丑恶,很容易受大众文化的影响。大学生是接受新鲜事物较快的群体,经济社会的发展,文化主旋律的宣扬,在思想上丢掉了很多传统的优良,在谴责别人的同时,也在主旋律的漩涡中迷失了自我。
自尊感是文化的重要符号,消费文化的构建中重要的心理感受,是消费的认可行为。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身心的逐渐成熟,是心理的需求,这个是内在的影响因素,外在的影响主要是媒介通过各种形式对于个体的一种深入的传播影响。媒介在社会发展中有引导大众的作用,同时又有利用大众进行观念消费的作用。
大学生是青年的活力军,消费更普遍的是寻求自我的满足自尊感的需求消费。这已经远远超越了勤工俭学、刻苦读书的的传统形象,这不能不说这与当今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负面效果有着直接的联系。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并不是满足于自我日程消费的使用需求,更多的是通过消费以达到表达自我展示自我的需要,这些消费更多的是自我的一种内心需求,是得到自尊的一种表象语言,以此来验证在人群中的位置和得到认可。大学生是活力的一群消费群体,但其经济方面尚未独立,所以在经济消费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追求自尊的需求来说,就有许多大学生通过购买山寨产品来提升自己,以满足自我寻求,通过消费,达到大众需求,找到自尊感。
媒介广告对于消费群体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大多数人都是集体无意识状态,传统观念对于消费群体的影响也是显现的,歧视、被歧视,钱权观念等一系列传统腐朽思想的影响都是根深蒂固的。对于经济上发达的一群人可以通过金钱找到自我的自尊感,但对于草根一族的大学生来说,要想寻求到自尊感,除了借助家长在经济上的帮助之外,没有更多的途径可寻。大学生在消费中主要以表象的为主,比如衣服、鞋子等,这些也都是传统观念中的“一介平民,衣衫褴褛”的深入影响,通过表象的改变,借助现代化的媒介传播手段,通过各种秀平台充分展示自我,找到自我自尊的需求。
文化是审美的基础,大众文化突出的特点就是对于生活中的状态无批判的认同。对于商家媒介的包装炒作,通过对表象、本质的颠倒是非,进行深入的刻画描述,让大众变成买椟还珠的买者与卖者。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期的文化符号,也就有当时的消费文化。鲁迅时期孔乙己的长衫是那个时期的同情的一个消费符号,在文化经济发展的今天,仍然可以见到孔乙己的消费符号,这就与今日的物质富足不可同日而语,但在主体的符号使用中,是对于文化时代一个最好的表现。鲍德里亚所说,一辆汽车,一瓶香水,一件衣服,不论是一件什么商品,都能够对社会的等级进行相应的区分,这些商品就是一个个符号,这就是符号的价值,符号的价值能够体现出它的拥有者的社会身份,这与拥有者是成正比的。
物质丰富发展的今天,已与温饱时代的符号完全不同。温饱追求的是一种填饱肚子的文化符号,现今,更多的是追求商品的价值符号,对于经济不独立的莘莘学子来说,过度的追求外在的符号文化会产生压力和焦虑,这些焦虑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消费焦虑——学习。学生本以学业为重,但在今天除了在学业方面的竞争外,更多的是在自身拥有多少电子学习工具,这些学习工具的消费,在一段时间就成了学生的价值福哈,这些符号远大于其使用的价值。焦虑主要来自于这些符号的消费,以至于不被这些符号边缘化。所以学习使用工具的消费是一个直接的焦虑体现。
(2)消费焦虑——情感。大学生的生活可以说是丰富多彩,除了学业之外,大学生正处在情窦初开的时期,大学中建立恋爱关系的男女是一种普遍现象。在情感消费中,比如通话、短信、游玩、聚餐等这些方面的开销,都是在生活费之外的,一般情况,这些消费都是由一方来负担,所以这就增加了消费的支出,对于没有经济来源的学生来说,这情感的开销将是较大的一笔开销。
(3)消费焦虑——生活。生活消费中的物质消费是主要的,推动生活消费的主要推手就是物质的发展和技术的推进,主要的还是人的欲望需求。商品的发展是要与人的需求成正比的,在满足人的物质需要的同时也催生新的发展。青年特别是大学生是需求接受最旺盛的一群消费者,当大众文化大行其道时,传统的文化就会被掩盖。不论从外在的衣服、装饰来看,大学生的消费已经被扮酷文化所深深吸引影响,突出自我的个性以吸引人们的注意。弗洛伊德曾这样分析:生活在现在的人们总是在追求着吃喝玩乐、舒适、自我的消费理念,这些都是出于人的本性。所以当大众文化借助媒介大肆宣传时,人们传统的消费观点就会被颠覆。这些都是造成大学生生活消费焦虑的主要因素。
(4)消费焦虑——交际。交际是大学生实现自我展示自我的重要手段。在求学的他乡,交际对于生存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必要的,在交际中,或如鱼得水,或处处碰壁。交际对于个体自我的人格魅力、事业发展、情感恋爱等诸多方面影响。在交际中,大学生需要注重表象的物质消费,也就是通过消费来提升在交际中的第一印象,还要就是礼尚往来,这些消费的扩大都加重了大学生在消费方面的焦虑。
(5)消费焦虑——休闲。大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大学为学生提供了多样的生活的平台,在学习的同时,也可以结交朋友享受休闲的时间。在社会上流行的一句不会休闲就不懂生活的话,成了大学生信封的准则。休闲是一种消费,对于经济不宽裕、不独立的大学生来说也是不小的负担,大学的休闲生活可以上网、旅游、逛街……这些休闲没有一样是不需要消费的,所以对于过度的休闲将直接加重大学生消费的焦虑。
对于大众文化观点对于大学生消费影响所产生的负面影响,高校要通过积极正确的引导手段对大学生的消费进行引导,通过树立正确的思想,正确的消费观念,积极的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手段,引导大学生回归理性的消费。
(1)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在构建和谐社会中,首当其冲的就是构建和谐的个体。在个体的构建中就是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高校是传播正确理念的主阵地,要用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要教育,武装年轻人。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大力倡导民族精神,用八荣八耻要指导自我的行为规范,引领年青一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2)汲取传统文化思想的精髓。文化的偏离需要正确的文化作为指引,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上,还要不断的挖掘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通过文化的指引消除大学生在消费观念的焦虑。
(3)借鉴西方人本主义思想的精华。西方心理学家马斯洛的人本主义思想影响深远,人本主义思想主要的核心就是高峰体验,就是人进入实现自我超越自我,体验的一种舒适快乐的状态。对于西方的思想精华,高校要深入开展课程影响大学生的思想。
(4)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大学生处于生理心理快速发展的时期,不够成熟稳重,所以在消费方面也往往会出现偏差、盲目跟风、攀比要面子等非理性的消费,对此学校要在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的基础上,要对学生的消费观点采取措施,做好教育管理工作。大学生是发展的时期,同时也是经济不独立的时期,除了平时的消费外,其他的过度消费都将加重家长的经济负担,针对这些情况,学校要进行积极正确的引导,杜绝攀比等不文明不理性的消费观念。
(5)开发大学生的财商。财商是指一个人在财务方面的能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财商思维方式,高校在财商的教育方面可以采取引导放流的形式,多元化的发展学生的财商,财商主要有会计知识、投资理念、市场经济、法律知识等几大部分组成,这些知识的学习,都有助于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消费。高校可以针对几大方面的知识开设相关的选修课程,帮助大学生了解消费了解自己的财商,改善自我的消费观念,通过了解消费,提高自我消费的意识和鉴赏能力,能够通过法律的手段维护自我的消费权益,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6)引导大学生创业实践。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要用在为社会服务当中,学生学习的同时,高校可以通过鼓励政策引导学生进行打工实践和创业实践活动,除了在经济上能够让学生体会到赚钱的辛苦和经济相对独立,也让学生走出过度消费的时期,提高学生自立自强的能力,通过实践能够有效地改变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
[1]陈瑜玲,黄学茭,黄海霞.当代大学生消费观存在的问题及其引导[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9).
[2]彭锦霞.大学生消费状况分析[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