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劳动力产业转移培训现状、问题及对策

2012-08-15 00:49暨南大学管理学院温伟文夏洪胜
中国商论 2012年29期
关键词:劳动力技能培训

暨南大学管理学院 温伟文 夏洪胜

2008年底,《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出台,提出了“要把珠三角打造成全国农村劳动者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示范区”和“职业技能开发评价示范基地”,为加快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和推进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促进就业创业指明了方向。2008年5月我省颁布了《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粤发[2008]4号),为推进广东省农村劳动力“双转移”培训、就业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从新的历史起点上看,我省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就业跟要求还有一段的差距,如何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创新培训模式,整合各种优势资源,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仍需进一步提升。

1 广东省农村劳动力培训现状

广东省是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据统计,到2008年广东农村外出务工的劳动力已有700多万,到2010年全省还需要转移农村劳动力670 万左右,其中,2008年至2010 年期间仍需要转移劳动力近400 万人[1]。为加快广东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从2002年起,广东省有关部门相继组织实施了“智力扶贫工程”、“广东省百万青年技能培训工程”、 “退役士兵培训工程”和最近开展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千企扶千村”等培训项目,总体上取得的了良好成效。

1.1 开展多部门协作,培训项目丰富

目前共有18个省直部门开展了30多个项目的农村劳动力培训。培训项目既有基本劳动技能培训,也有专业技能培训;既有面向文化水平低劳动力的培训,也有针对具有一定学历的群体进行的培训,培训项目逐渐增多、培训对象的拓展和培训方式的多样化,多部门协作开展的大量项目丰富、完善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1.2 培训内容不断拓宽,培训形式多样化

随着转移就业规模的扩大,技能性培训内容不断拓展,家政服务、餐饮、酒店、保安、美容、建筑、家电维修、市场经济、卫生、文明和寻求就业等基本常识学习的引导性培训成为培训的主要内容。农村劳动力培训形式不断增多:集中授课、现场指导和分散指导和群众自学相结合,基地和农户的订单培训、地方政府和大型企业的联合培训相结合,学历教育与技能教育相结合等多种形式。

1.3 强调规划指导,运作模式多样化

一是市场运作模式。广东高校、技校看准城市有大量的技术岗位缺乏合适的劳动者,而农村又有大量的劳动力需要转移,于是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与急需技术工人的企业联系,并针对性确定一些专业项目向农村劳动力推介,让农村劳动力根据喜好选择有关培训,这样将农民、技能培训、企业三者联系起来,凡经过学校培训合格者,推荐给有关企业安排就业。没有落实就业的,则退还学费。这种模式目的明确,适应性强,充分调动了学校、农民和企业的积极性,实现良好的互动[2]。

二是公共财政支持模式。通过实施“智力扶贫工程”、“退役士兵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和“千企扶千村”等多项培训计划,在省市两级公共财政密切支持下运作, 实施对农民免费培训,尽可能学习一技之长, 增强其在劳动力市场上竞争力,为实施劳动力转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是市场和公共财政相结合模式。通过实施“广东省百万青年技能培训工程”等形式,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分期培训,通过全面实行“订单式”技能培训、推进“基地化”运作模式、开展“一条龙”就业服务、实行免费培训补贴等多种市场导向和公共财政政策扶持相结合等形式推进。

2 农村劳动力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培训任务过重,培训机构力量明显不足

若要“确保每个农村家庭有一名有就业愿望和就业能力的劳动力能接受职业技能培训”,2008年至2010年广东省应培训转移劳动力400万人,但据统计2009年全省共组织农村劳动力免费技能培训只58.5 万人。由此可见,仅靠劳动保障部门和教育部门的力量,依靠目前技工院校和职业技术学校构建的“定点培训机构”,承担劳动力转移培训的能力明显不足,若要培训范围辐射全省城乡并进村入户实施“一户一技能”计划,困难就更大,很难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目标和任务。而且,随着生产技术都不断提高,对劳动者技能的要求增多,对农民工培训的任务压力将相应的越来越大,因此,亟需不断增加专项投入,增设更多的培训机构和投放更多的人力。

2.2 培养主体错位,农业教育偏离航向

农业教育的对象主要包括农民和农民家庭、农业干部和中央农业服务人员三类。其中农民是农村发展的生力军,因此农业教育的主要对象应是农民及农民家庭。许多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就非常注重对农民的教育。然而一直以来,广东省部分地区农业教育培养的大多注重的是对农业技术骨干或农业管理干部,而他们关注较多的是政府政策和实现的农业目标,对农村发展和农民的再培训却关心不多,这与国家农业教育政策的基本目标是不切合的。

2.3 培训监管不力,缺乏考核激励机制

各地主管部门由于各种原因,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的监管不到位,一般来说,镇一级的劳动培训主管部门对所管辖的培训机构有监管责任,但多由于没有专项经费和专职管理人员,在时间和精力的投入上很有限,难将有关的监管工作贯彻落实。甚至有的管理人员本身对农业培训的也不熟悉,这样对于培训质量、效果的监管就更难以到位。同时也没有将培训目标、效果、质量等关键指标作为监管的重要内容,更没有对培训机构的培工作提出相关的考核办法,没有对培训后的就业率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等指标进行跟踪回访及考核,再加上缺乏职业技能鉴定和投入经费少,造成培训机构和农民对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据本人在有关村镇调研看到的,上述问题更为突出,很多村镇在转移就业培训上,都是为了完成有关考核指标,应付了事。

2.4 宣传力度不足,基层培训机构条件较差

由于对农民工转移培训工作的宣传力度非常不够,很多农民对政府主持举办的各种各样的培训的安排、目的和外出就业等情况知之甚少。因而,影响他们对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形成了这样的现象:一方面,培训招生不能满额;另一方面,农民外出务工需要提升技术技能却不知在哪来培训。而且据调研的村镇,培训的条件较差,培训老师短缺,好多的培训仅仅局限于课堂的集中教学,没有实训产地或者设备老化;有些培训内容与市场严重脱节;培训手段也相当落后,只靠靠黑板及理论宣讲,难以满足转移劳动技能培训的需求及企业用人需求。

此外,农民工培训中还缺乏利好的氛围,如社会对农村职业培训的重视程度不足、投入不够等。阻碍了广东农村劳动力培训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3 主要对策建议

3.1 形成培训合力,加强专项资金管理

多发动各种涉农协会、职业院校、技工学校和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的力量,统筹各种团体共同合力推进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大力建设覆盖全省城乡的劳动力转移培训网络体系,从而有效地整合资源,实现优势互补,提升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质量。同时,要设立培训专项资金,并加强绩效管理,防止弄虚作假套取资金、挤占挪用或擅自改变资金用途。要加强对培训单位收费的监督管理,让其严格执行政府核定的收费标准。

3.2 加强督导检查,建立培训激励机制

省主管部门要根据任务合同和培训方案,切实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实施工作的督导检查。通过定期和不定期对培训机构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密切的跟踪和督查,及时了解培训工作的进展情况,确保培训质量和转移效果。尤其是要加强以下几方面的督查:培训和转移台账是否健全;培训的目标是否明确;培训项目实施制度是否健全;专项资金是否用到专款专用;培训转移过程中是否有违规现象;培训是否达到预期效果等。同时可以开通全省统一服务热线,加强对培训的监督和地方政府的考核,实施动态监督,对做的好的加以奖励,做的不好的给予通报批评,力争做到奖优惩劣。

3.3 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培训针对性

继续加大职业培训的社会宣传力度,鼓励农村劳动力实现自主创业。同时大力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政府要出台加强技能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全面落实好就业再就业培训工作,形成“以市场引导培训,以培训促进就业”的良好机制,推行“企业+培训机构+农民”的定向订单培训模式,切实做好岗位培训和以岗代训;全面推进创业培训、高技能人才培训和农民工培训,对于参与培训的农民,提供一定的配套政策支持他们创业或开展技术创新,实现职业培训与就业再就业工作的良性互动。

3.4 加快产业转移园区建设,扩大城区就业空间

要充分利用国家和广东省“双转移”战略,进一步加快产业转移园工业园建设,充分利用各级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进一步加大园区基础设施投入,科学布局,合理规划,逐步建成以产业园区为中心,重点乡镇为区域经济次中心的经济建设体系,最大限度发挥产业转移园区的城镇辐射和集聚功能,不断开辟新的就业领域和岗位,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3.5 健全劳动力市场,完善就业信息网络

政府要从政策、资金、人员上给予劳动力市场建设的支持,消除城乡就业制度阻碍,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保证劳动力流动的灵活性,使劳动力资源的配置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同时尽力加快建立省、市(区)、乡三级劳动就业信息网络,收集和发布各种信息;通过优化管理机制,努力建成政府、协会、中介组织和个人相结合的多元化信息网络,积极拓展农村劳动力跨市、跨省转移就业,从而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1]陈巧明.广东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应结合开展职业技能鉴定[J].广东:南方农村,2008(8).

[2]寿月仙.浅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模式[J].北京:农民科技培训,2009(7).

[3]江门产业转移工业园申请省示范性产业转移工业园报告书[R].江门:江门市人民政府,2009.

[4]王佳佳.广东产业升级与转移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石家庄:价值工程,2010(5).

[5]吴霏雨.谈广东省产业与劳动力“双转移”的机遇与挑战[J].北京: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10(3).

[6]康就升.以产业集群为抓手推进“双转移”对接[J].广东:南方农村,2010(1).

[7]桂花.广东产业与劳动力双转移:现状、问题和趋势[J].西安:现代企业,2010(3).

[8]王凤基.广东职业教育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双转移”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广州:广东女性职业教育论坛,2009(4).

猜你喜欢
劳动力技能培训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