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童鸣武警广州指挥学院学员二队 王燕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国家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珠三角地区作为中国经济的推动力,其经济实力主要表现在区域经济的竞争力。像珠三角这样的核心经济开发区在世界和国家的经济中都起着关键的作用。发展区域经济是未来几十年中国经济发展的重点。中国是人口大国,疆土辽阔,如何控制平衡发展,共同富裕,并缩小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课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已逐渐实现了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本文以珠三角地区为例,探讨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模式和建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问题。
(1)1994年底,广东省委第一次在会议上正式提出建设珠三角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是中国近年来流入人才最大的区域,人力资源的配置完善;珠三角早早就已经完成了从农业经济向重工业经济的过渡,实现了产业多元化的发展;珠三角地区的城乡协调均衡,将现代诚征的服务功能优势与现代乡村的田园风情优势相互补充、结合,建设出富有特色的乡镇。
(2)珠三角的地理环境因素。珠江三角洲地理位置是位于北回归线以南,有着明显的热带性气候。地貌形态上也显示有此特征,植物生长受到热带性气候影响明显,形成热带季风雨林植被。加上珠江三角洲北临粤北山区,阻碍了北来寒流,使得热带植物可以沿着山谷顺利进入北回归线以北的山区。
(1)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增长。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占地面积和人口比例都不足全省的百分之三十,但是珠三角区域的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超过了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百分之七十。珠江三角洲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步伐有目共睹。
(2)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对外经济贸易占珠三角地区的国民生产总值50%左右,外贸出口总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10%。最近几年涌现出来越来越多的企业把生产出来的产品推销到国外市场中去。珠三角区域推动外向型经济政策使用的方式是从国外吸取资金,学习国外先进的操作水平、引进优良设备和提高管理。
(3)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业结构。自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承接了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其中机械电子项目最为突出,劳动密集型占到半数以上。然而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结构很难消化逐渐上升的劳动力成本和生产要素成本,进而导致了珠三角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日渐消弱。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到来,对珠三角洲地区的经济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广东省在6个月的时间里因受到金融危机的打击有七千多家企业面临关闭,这些企业大部分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区域。此次金融危机对珠三角经济的影响可以概括以下几个方面。
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发展滞后,作为拉动宏观经济的三驾马车,进出口增长速度明显放慢,2007年与2008年的进出口对GDP的贡献率下降了1.1个百分点。进出口的下滑使得原本就依赖于进出口发展的珠三角地区整体经济受到严重影响,因为金融危机的伤害,2008年上半年广东地区GDP增速只有10.70%,GDP的增速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基本持平,这也是广东省多年来的最低增长,这与多年来珠三角地区增速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历史趋势不符。
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大部分出口导向型中小企业濒临破产倒闭。首先,珠三角地区的企业中大部分是加工贸易型企业,靠贴牌生产赚取加工费以此来获得微少利润,但是没有品牌优势和技术优势,产品的附加值较低。这些加工贸易型的企业本身依靠规模经济降低成本的空间就有限,加上国内原材料和人工成本的不断上升,人民币的升值,海外企业给予加工贸易企业的代工费的降低,在如此的金融危机下,企业的利润很难保全。很多外向型企业因承受不了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而破产倒闭,而这些企业主要就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企业的倒闭无疑就造成了大量的劳动力失业。
受到金融危机给全球带来的影响,经济形势明显改变,那些规模不大、技术不高和经济实力不强的企业被淘汰,除此之外,有些还没有形成规模的企业急需提高自己的实力,根据广东省委提出的政策,将把原有的资产进行合理的转移升级。
原材料不足,劳动力不足一直都是制约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开展珠三角地区的区域合作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以下从三点分析介绍珠三角区域合作的必要性原因:
(1)珠三角有着雄厚的经济实力优势,珠三角地区与其他地区相比,市场优势明显,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工业化水平先进,但是却没有资源化的优势。以双赢互惠的原则,珠三角地区合理利用周边地区的资源优势,实现珠三角地区内部的资源合理分配,在促进珠三角地区经济持续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周边省区的工业化进程。
(2)重新确定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和布局,对珠江三角洲地区要进行区域分工以及合作,把产业转移和产业合作作为珠三角区域合作的重点。目前珠三角地区要做的首先是加强核心层的整合和提升,进行产业梯度转移,然后以产业发展成熟且合作水平较高的珠三角经济为基础,增强周围其他省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的对接力度,主动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实现珠三角区域合作的目的。
(3)根据“中心-外围”理论,与其他地区相比,珠三角没有天然的内陆腹地,因此,必须要建立一个中心区域与内陆腹地的经济相互联系。这里所说的“中心-外围”的关系,其实就是以珠三角地区和香港、澳门三者组成的大“珠三角”地区为中心地域,以广东其他地区和加入(9+2)合作的八个省区为外围地区,在经济发展、区域合作、环境治理、劳动力流动、能源分配等多个方面形成固定的联系,实现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目的。
(1)全球经济危机的到来,国外的制造业大量涌入国内,不仅带来了先进的技术而且也有一部分人才在中国留守,国内的制造业不管是产品的种类还是产品的质量都得到了很大提升。欧洲国际贸易公司的产业转移以及对中国的贸易投资都会带来高技术水平的产业。例如通讯、家电、建筑材料、机械耗材以及数码电脑等等。
(2)为国内企业国际贸易和打通国外市场创造了新天地。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使国外的一部分企业在货币方面和经营方式方面都遇到了严重的挫伤,国内企业正好通过他们的这一处境,实行绿地投资、重组联合、股权投资和跨国并购,建设出一套专业、集约、规模的跨国经营体系,利用国际资源,把握国外市场,一方面提高中国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另外加快建设出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品牌和信誉。
(3)为中国货币推向国际市场创造了新机遇。在美国、日本以及欧洲几个发达国家中,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打击,货币价值都受到了不同程度上的影响,在国际上的地位产生变化,其中美元的贬值最为明显,今年美元与人民币的汇率已降至6.3左右,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逐渐受到国外投资企业的亲睐,为中国企业步入国际市场提供了可贵的机会。
(4)全球经济格局转移,为中国经济与国外经济的合作共赢提供了新起点。全球经济格局的转移,迫使国外有着先进技术和人才优势的企业急于寻找到新的合作伙伴来减小金融危机带来的倒闭风险,中国在东盟自由贸易区已经表现出了足够的优势地位,为中国海外贸易合作做好了实质性的基础。
(5)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各种矛盾为中国开阔国际市场提供了回旋异地。例如,金融危机过后,在污染气体排放的立场上,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处在不同的立场,在重新面对利益问题的时候,考虑到未来经济的合作以及贸易关系上,会找找越来越多的共同点,不会出现太多的摩擦和纠纷。
(1)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经济增长后期力量。珠三角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摆脱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模式,通过建立自己民族经济产业链,以及在延伸产业链条中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发展多元产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增强经济增长后劲。同时要把内源性和外源性经济发展联系到一起,同步扩大出口和进口强度。不断加大对外贸易份额,增加工业贸易比例,扩大服务贸易。快速创造属于自己的品牌优势,技术优势,提升服务口碑。
(2)坚持科学发展观,缓解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缓解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加强珠三角区域内的环境优化和绿地建设,对危害区域内环境的产业要进行严令警告,制定专门的维护章程来维护生态环境建设。同时区域内各市政府要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环保规划纲要( 2006~2020年)》,优化空间布局、实施生态分级控制、引导持续发展、调整给水排水格局, 保障环境安全、完善管理政策机制。提高政府与企业的环保意识,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优化产业,做好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对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危害大气的工业排放进行协调控制,保护大气环境,另外对工业排水进行检测,防止水污染扩散。对可利用的垃圾二次回收,节约资源保护卫生。保证区域内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3)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完善产业配套体系。珠江三角洲应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加强珠三角产业整体素质,并且优化并提高第二产业,运用高科技技术来改造传统的产业,需要更高的去发展高新技术产,比如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光机电一体化技术和新材料,在壮大电子信息、电器机械和石油化工三大新兴支柱产业的同时,也要改造提高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喝建筑材料等传统支柱产业,培育发展汽车,医药,造纸,环保等一些比较有潜力的产业。以构建和完善为主导,大中小企业专业化分工,产业化协作的产业组织体系去加快优化企业组织结构。加快发展和扩大第三产业,吸纳外资和民营的领域,重点发展信息服务、金融保险、现代流通、旅游、房地产、中介和社区服务等行业。
[1]王苏生.金融危机对珠三角地区经济的影响[J].特区经济,2008(11).
[2]万哨凯,夏斌.珠三角经济区的形成因素及一体化发展方向研究[J].改革与发展战略,2007(12).
[3]赵艳丽.解读珠三角区域一体化[J].大经贸,2009(2).
[4]彭春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研究述评[J].经济与经济管理,2008(5).
[5]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