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影响审计成本的因素及其控制

2012-08-15 00:49
中国商论 2012年36期
关键词:审计工作程序人力资源

1 审计成本概述

审计成本是一般成本在审计领域的延伸。审计成本主要是指与审计相关的各种耗费,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审计成本是指政府(财政)在社会经济的管理中用于审计方面的支出费用总和。狭义的审计成本是指审计机关为完成审计工作所耗费的资源总和,比如人力、物力、财力。而一般的审计成本都是指狭义的审计成本。

审计成本主要由六个方面构成:工资成本,公务成本,业务成本,购置成本,社会保障成本和其他成本。

2 审计成本的影响因素分析

审计成本主要受审计主体、审计客体、审计技术方法与程序、审计风险这几个因素的影响。

2.1 审计主体

审计主体是指在审计活动中主动实施审计行为,行使审计监督权的审计机构及其审计人员。在社会审计中,审计主体一般指注册会计师事务所。事务所自身的人力资源素质与经营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审计成本,决定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事务所对审计成本的影响首先是审计人员,他们是审计工作的真正执行者。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会计核算内容日渐多元,企业不同审计情况不同,对应不同的审计内容、方式和范围。这就对审计人员本身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熟练掌握财务技能的同时应掌握法律知识、企业管理知识、工程技术知识等相关知识。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是开展审计工作的基础和保障。综合型、多层次以及高职业道德素质的审计人员才能较好完成多元化的审计工作。其次经营管理水平高的审计机构往往具备严格、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充足的时间和资金预算,能够在较高的审计效率和较低的审计成本前提下,出具高质量的审计报告。

2.2 审计客体

审计客体是指接受审计人审计的经济责任承担者和履行者,即被审计单位。被审计单位是审计活动作用的对象,其组织结构的复杂程度、规模大小、业务复杂程度以及内部控制状况对审计工作量有重要影响,进而影响审计成本。一方面被审计单位的规模越大,业务越复杂,组织结构越多,资产规模或报表项目规模也就越大, 发生的事项越多,审计的工作需求量也就越大,审计时需要投入的审计资源也就越多,审计成本也就越高。另一方面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状况越差,会计核算水平越低,审计的工作需求量也会越大,需投入的审计资源也越多,审计成本也越高。同时,其财务报表很可能存在重大错报,提高了审计风险,审计风险成本也就可能较高。

2.3 审计技术方法与程序

审计主体为了完成审计工作,获取审计证据,实现审计目的,需要通过一定的步骤和程序来开展审计工作,这其中就需要审计技术方法。科学性与合理性的审计技术方法可以帮助审计主体快速完成审计工作,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帮助审计人员对审计事项的合理性、可靠性做出判断,减少审计过程中的盲目性所导致的直接成本,并能有效规避可能发生的审计风险导致的潜在成本,从而提高审计效率和审计效果。电子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在审计领域的应用以及通用审计软件的开发等极大地提高了审计的效率,使得审计人员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更多的工作,降低了审计项目成本。

审计程序是指审计主体为完成审计工作实现审计目标所实施的各个步骤和手段的总和。审计程序不仅确保审计目标得以实现,也直接影响着审计成本。在实施审计程序的过程中往往会涉及到各种类型的审计业务,并且需要多个职能部门、工作岗位及从业人员相互协调配合。如果审计程序过于繁琐和苛刻,就会相应地增加审计工作所需要投入的资源,审计成本也就相应增加。如果审计程序不符合审计客体的内控及环境等实际情况,审计方法就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还会提高潜在成本增加和潜在风险转变成现实风险的可能性,从而加大了审计项目中为规避现实风险而支付现实成本的可能性。对审计客体设置灵活适用的审计程序,有效地分配审计资源于风险审计领域,如风险基础审计方法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审计效率,为降低审计成本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4 审计风险

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对含有重大问题的财务报表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风险。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1996年底公布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中对审计风险定义为:所谓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误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审计的过程就是审计人员在审计风险与审计成本之间权衡的过程,因此审计风险是影响审计成本的核心因素。

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任务,就是为了履行审计责任,出具真实合法的审计报告,而履行审计责任就会产生相应的审计成本,但审计责任履行不足或过度相应地会带来审计风险。审计的整个过程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审计风险的控制过程,要降低审计风险,就需要加大审计资源的投入,耗费更多的审计成本,相反审计过程中较少的投入审计资源,耗费较少的审计成本,最终使得审计风险过高,但因此而带来的审计风险损失的可能性就增大,增加了风险损失成本发生的概率。

3 审计成本的控制

审计成本控制是指通过对审计资源的合理配置,是一种用最小的审计成本最有效地实现审计目标的控制手段。审计成本主要包括为完成审计工作所耗费的资金成本、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管理控制审计成本,目的在于提高审计项目的成本效益。我们通过分析审计成本的影响因素,可以采取多种方式降低审计成本。

3.1 合理配置审计人员,提高审计人员素质,有效利用人力资源成本,改善经营管理水平

人力资源成本是审计成本重要组成部分,合理配置审计人员,根据审计项目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分配审计人员,不仅有利于审计人员的个人能力得到最大地发挥,提高审计质量,也有利于审计机构在其有限的人力资源的状况下接收更多的审计项目,提高审计效率。控制审计成本,并不意味着一味地控制和压缩人力资源成本,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素质,对于降低审计成本更有效。较高素质的审计人员的聘用,在短期来看需要较多的成本投入,但从长期看,这种投入有益于审计机构人力资源成本的控制。首先,高素质的审计人员,综合性强,可以身兼数职,承担多个项目,实现多个层面人员的需求,减少人力资源成本;其次,高素质的审计人员,专业技能熟练,知识广泛,针对不同的审计项目可以较快地开展审计工作,审计过程中尽可能地压缩审计时间,从而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成本;再次,高素质的审计人员,业务精通,可以合理有效地利用审计技术与方法,最大程度地应用和发挥审计硬件的功能。具备高素质的审计人员对于审计机构的效益和发展也有一定的贡献。所以有效控制人力资源成本,需要审计机构聘用高素质高水平的审计人员,同时也应根据自身人力资源情况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优化人力资源。

另外审计机构应设置合理、健全的内部管理规章制度,较好地整合审计资源,规范审计资源,利用审计资源,改善经营管理水平,拓展自身规模。表面上看,审计机构规模越大,人员越多,各项费用和支出越多,那么审计成本也就越高。实际上审计机构的规模越大,对于审计机构的长远利益和发展是非常有利的。规模越大的审计机构,越有能力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对客户的担保能力越强,审计质量越能得到保障,审计风险成本越能有效降低。而且审计机构规模越大,就越能够承接更多更大规模的审计项目,由此带来的品牌和声誉又可以为事务所赢得更多的业务,从而直接抵消审计成本的增加。

3.2 严格控制审计程序,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合理应用审计技术,有效利用审计时间

审计过程中审计技术方法的应用及审计程序直接决定着审计成本,审计成本控制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审计技术方法的合理应用以及审计程序的严格控制。对于审计项目来说,时间成本也是审计成本的重要组成,通过管控审计程序,审计时间就可以被充分有效的利用,所以,要有效配置审计资源,合理设置审计程序,充分有效应用审计技术,预算规划具体的成本支出,有效利用审计时间,避免其他成本的不必要投入。

在审计过程中,审计程序越繁琐,审计成本就越高,所以,要降低审计成本,必须使审计程序简单化。要严格控制审计程序,就需要从审计工作全局考虑,分析设定审计程序,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规划审计程序,保障审计程序的有效运行;评估审计程序的费用,简化审计程序。

3.3 改变执业理念,辩证地引入风险导向审计,重视审计计划工作,选择合适的审计战略

审计人员为形成恰当的审计意见而收集充分有效的审计证据时,必须按照最小成本支出的原则确定所需的审计程序。风险导向审计就提供了一种既能保持审计效果又能提高审计效率的全新思路。引入风险导向审计就是改变执业理念的体现,使得审计人员更重视审计计划工作,选择合适的审计战略,既关注如何降低审计风险,又关注审计成本控制。

风险导向审计与传统的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相比较而言,它全面、动态地考虑风险因素,在各个阶段都利用审计风险模型做出决策,它是以经济业务整体为重点,综合分析评价企业经营所处的内外环境,根据评价结果确定审计水平,最终目的是要将审计风险控制在社会可接受的水平之下。由此带来的风险成本的投入必然要低于传统审计模式的成本投入。并且风险导向审计的主要程序中包括:依据审计风险模型,确定检查风险水平,制定审计总体计划和具体计划。强调了审计计划工作的必要性,为下一步选择合适的审计战略提供依据。但风险导向审计并非完美地适应于各种审计项目,要以辩证的眼光看待风险导向审计,扬长避短地为我所用。

3.4 充分利用审计成果,合理转嫁成本,发挥审计资源效益,强化预算控制,降低费用支出

审计作为一项社会活动,必然要讲投入与产出。投入总是相对于产出(成果)而言,审计机构不能只追求审计成本的最低化,而应将审计成本与对应的审计质量、审计成果进行对比,以求用最少的审计资源来获得最大的审计效益。也就是说,从成本效益的角度分析,审计成本还可以通过审计成果体现出来。控制审计成本,可以通过合理转嫁成本,更好地发挥审计资源效益。节约审计时间并扩大审计成果能够有效地降低审计成本。审计成果越多,相应的审计成本就越低,而单个审计平均单位审计成果就越大。提高审计服务质量,增强审计服务效果,帮助被审计单位制定有效解决方案,查缺补漏,从而扩大并利用审计成果。

4 结语

综合本文所述,为完成审计工作的耗费和支出都为审计成本,关系着审计收费,更关系着审计的效率效益和审计质量,其的重要程度显而易见。如今全中国从上到下积极倡导勤俭节约、反对奢侈浪费,那么成本控制问题也日益关注,审计成本也就成为制约审计机构的效益发展的要素之一。而审计成本又受审计主体、审计客体、审计技术方法与风险、审计风险等几大因素的影响,那么要想有效地控制审计成本,也就需要我们从这几大影响要素出发进行研究,提出切合实际并且普遍可行的控制措施。本文仅仅提出了一些建议措施,其实用价值有待实践检验。

[1] 郭丹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成本问题研究[J].内控与审计,2012(03).

[2] 张震,唐卉.审计成本的影响因素及控制[J].现代营销,2012(03).

[3] 赵保卿,姚长存.审计成本控制框架设计与运行[J].会计研究,2007(11).

[4] 贾建国.浅析影响审计成本的因素[J].中国市场,2010(10).

[5] 蒋毓翔.浅谈审计风险与审计成本之间的均衡[J],审计月刊,2008(3).

[6] 王宇.审计成本的影响因素分析与控制[J].科技致富向导,2010(3).

[7] 周艳,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与审计成本的均衡分析[J].商业会计,2011(12).

[8] 殷翔龙.现代风险导向型审计模式下的审计成本探析[J].财政监督,2008(10)

[9] 董卫明.审计成本的影响因素分析与控制[J].商业文化,2009(2).

[10] 袁荣.风险导向模式下审计成本与审计风险关系[J].大家,2012(12).

[11] 余涛.CPA审计成本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西部财会,2009(3).

[12] 徐向真.从审计成本与审计力度的视角看审计效益与会计诚信,中国会计学会审计专业委员会2010年征文.

[13] 郑慧芳,李妍.浅谈审计成本控制方式[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10).

[14] 李辉.加强审计成本控制的思考[J].经营管理者,2008(14).

猜你喜欢
审计工作程序人力资源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浅析人力资源挖潜增效的途径
试论我国未决羁押程序的立法完善
让人力资源会计成为企业的“新名片”
关于如何提升计算机审计工作质量的研究
“程序猿”的生活什么样
英国与欧盟正式启动“离婚”程序程序
宝鸡:松绑人力资源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