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

2012-08-15 00:49段红伟
中学语文 2012年6期
关键词:鉴赏能力诗词作家

段红伟

高中语文新大纲在“教学目的”中规定:“学生应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在“阅读教学”中也提出了“感受文学形象,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要求。高中语文新教材也加大了文学教育的份量,增加了文学作品的比例,古今中外文学作品占60%以上。可见,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鉴赏能力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下面就高中语文培养学生的鉴赏性阅读能力的策略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发掘教材范例,点亮鉴赏之灯

由于语文高考不像其它科目那样和课本联系紧密,学生往往不太重视教材。语文老师要注意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同时这也可能在客观上使学生认为课本不重要,看不看无所谓。其实,教材所选的文章大多数是名家名著,也有一定的代表性,教师有义务筛选一些文笔优美、内涵丰富的课文来指导学生精读。

1.对优美文段的鉴赏、仿写、吟咏、背诵。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课文的语言特色方面去鉴赏,提醒学生注意课文的修辞、句式、韵律、词语的运用等方面。当然并非每一篇课文都按部就班,而应该因课文的特点设置不同的精读方案。在学习《荷花淀》一文时可组织学生对比阅读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文,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在景物描写中暗指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妇女的成长,作者在景物描写中寄予了自己在大革命失败时期“颇不宁静”中偷来片刻的淡淡喜悦。

2.指导学生写诗词鉴赏文章。课文中选入的诗词一般字数不多,再经过教师讲解后学生很快就能理解和背诵。这样似乎就达到了课本要求,师生们也很容易就此结束该首诗词的学习。其实,这样的教学只是教会了学生一首诗词而已,浩瀚的诗词王国还有何其多的名作等待我们去赏鉴去领悟。所以,在诗词教学过程中我会选取一二有代表性的作品让学生去研读,让他们将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感悟化为文字。教师应该指导他们在读的过程中,对诗歌的某一方面,如语言美、结构美、绘画美、音韵美、思想美、独特美等,有独到的体会就马上记下来;鼓励他们发现诗中的“美”,培养阅读能力和创新意识。日积月累,学生的鉴赏水平自然有所提高。“写”的过程是“读”的深化。

在这里,自主学习是“本”,但教师的点拨是“火种”,也不可缺少。教师应努力做到善于引导学生为自己制作“火种”,进而培养学生燃起大火“照亮自己”的能力。

二、立足问题教学,培养鉴赏能力

语文教学通过一篇篇文质优美的文章对学生的理解力、想象力、感受力和审美力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每一篇文章都蕴含着作者鲜明的个人风格和独特的创造力,每一篇文章都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无限广阔的想象空间。阅读文章的过程,本身就是读者的想象、思维和情感的参与过程,体现着强烈的个性特征。在阅读教学中,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体验,对课文文本的解读也是不同的。对于同一个问题可以有无数个不同的答案,而且每个答案也无所谓对错,只有合理与不合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精心设计鉴赏性的问题,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引领。鉴赏性学习是可以将问题作为落脚点的,因此,能够寻求到富有鉴赏意味的问题是教学的第一步。评价“问题”质量的标准,一是能否激发学生鉴赏兴趣和热情,二是是否具有启发性和思辨性,三是是否符合“知人论世”的原则。在问题提出方面,应努力从教师设疑布阵的“要我鉴赏”到学生自发释疑的“我要鉴赏”。其次,要精心组织鉴赏性的讨论,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主题内容。教学中,应极大限度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连续不断地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使学生一直处于自主鉴赏的积极状态之中。第三,要恰到好处地总结,并留有余地,把鉴赏的热忱延续到课外。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一般都会对教师讨论的问题进行评判,看看孰是孰非。不评判固然不对,但不把握好评判的“度”也不利于鉴赏能力的培养,更不利于鉴赏的良性发展。比较理想的评判,应是在肯定鉴赏行为的基础上,对一些不正确的看法进行扼要的剖析,对一些还需作进一步透视的问题进行思路、方法或角度的点拨,或将鉴赏要点深入浅出地处理,同时勉励学生在课余时间探其精髓。

三、通过比较阅读,提高鉴赏水平

比较是鉴别作品价值的一种极重要、极常用的方法。通过比较阅读,既可以培养锻炼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又可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强化学生鉴赏活动的阅读基础。比较鉴赏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给作家、作品排队,主要是引导学生明白各个作家、作品的长处,使他们感觉到文学艺术园林是如此万紫千红、美不胜收,从而提高他们的鉴赏水平。怎样进行比较鉴赏呢?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比较同一作家的不同时期的作品

譬如,在学习李清照的词《一剪梅·红耦香残玉簟秋》(课本)与《声声慢·寻寻觅觅》(读本)时我让学生回忆初中时学过的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并进行比较,《如梦令》描写的是作者年轻时与朋友一同出游的生活图景。《一剪梅》是它与丈夫分别后思夫的作品,她与丈夫有共同的志趣爱好,婚后的生活美满幸福,因丈夫外出求学,她感到孤独寂寞,想借泛舟来排遣寂寞。《声声慢》则是她晚年时丈夫去世后孤独、凄苦生活的写照。从意境看,《如梦令》清新活泼,《一剪梅》淡泊、飘逸,而《声声慢·寻寻觅觅》则凝重、深沉。由此可见,不同时期、不同的景况,作家作品表现出来的感情是不同的,我们欣赏文学作品时要引导学生知人论世。

2.比较同一作家不同风格的作品

又如,宋代大文豪苏轼是豪放派的代表作家,他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体现苏词豪放的特点。再让学生扩展阅读《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词人以白描的手法、质朴的语言,酣畅淋漓地抒写内心的感情,词人思妻“泪千行”是那样情真意切,感人肺腑,是抒情诗的佳品。通过比较,我们可以体会苏轼既是豪放派的词人,但也有婉约词作。他根据不同感情宣泄需要,采用不同表达风格。

3.比较不同作家同一风格的作品

不同的作家有相同的风格,如苏轼、辛弃疾、陆游的诗词,大都是豪放的,我们也可以引导学生比较同一风格的不同作家的异同。

4.比较不同作者的同题作品

让学生比较阅读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与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陆游以独到的笔触,描写了梅生长的恶劣环境,但梅花任风雨欺凌,任群芳嫉妒,它仍然顽强地盛开,孤芳自赏,即使凋零也发出芬芳。作者托梅言志,表达自己屡受打击而决不与主和派同流合污的决心。而毛泽东笔下的梅又也是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但她笑对风雨,不与群芳争春,只作报春使者,充满了革命的乐观精神。

总之,新课标的实施,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唯有不断更新观念,提高自身素养,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才能开辟广阔的天地。在阅读中的“矿砂”也自然便会被淘成“黄金”,学生阅读鉴赏能力的提高也自然便会“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猜你喜欢
鉴赏能力诗词作家
作家的画
作家谈写作
作家现在时·智啊威
高中美术教学中学生鉴赏能力培养策略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审美鉴赏能力培养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审美鉴赏能力培养
高中美术教学中学生鉴赏能力培养策略
高中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及方法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