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万芝
(山东省昌邑市实验中学)
作为历史教师,如何让孩子喜欢学习历史?变厌学为好学、乐学乃至学而不倦呢?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先人在为民族团结统一、国家独立富强和社会繁荣进步的斗争中,创造了辉煌的业绩和丰富的嘉言懿行。我们可以看到无数富有个性的历史杰出人物,如封建帝王中秦始皇的雄才大略、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唐太宗的励精图治;辅国大臣中商鞅的锐意变法、诸葛亮的鞠躬尽瘁;爱国将领中卫青的勇猛、祖逖的豪放、岳飞的精忠、史可法的气节;历代诗人中屈原的咏叹、李白的浪漫、陆游的忧思,等等。我们可以听到他们穿越千古的声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等等。在平日的学习中引入这些素材,既能让孩子感受历史的生动,又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了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
历史是生动的,这种生动常常带给人们以惊喜,也常常给人们以痛苦。如火药的发明,并不是人们有目的地研制,而是在炼丹过程中意外的发现。在中国的古代战争中,火药虽曾被当作作战武器使用过,但更多的是被中国人用来做喜庆或祛邪的爆竹。可当火药传到欧洲,它便成了欧洲新兴资产阶级手中锐利的武器,不仅把欧洲中世纪的骑士阶层炸得粉碎,而且凭借其船坚炮利打开了东方大国的国门。无论是惊喜还是痛苦,都能给孩子带来心灵的震撼,激发他们强烈的情感,引导他们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爱因斯坦说“第一流的人物对时代的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其单纯的才智成就更大”。历史教育以人文精神为导向,加入丰富的历史材料以培育孩子的情感和道德品质,将会使孩子真正地终身受益。
古人有云:“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古人尚且如此,我们今天的历史学习更不能“躲进小楼成一统”,满足于追求象牙塔里的学问,满足于培养出一批“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孩子。在历史学习中,教师应当注意将历史知识与时代潮流相结合,引导他们关注社会现实,培育孩子健康的时代精神。比如,在讲授时政热点问题伊拉克战争问题时,我在课堂上补充了伊拉克问题的来龙去脉,使孩子对这问题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我还特别选取了当年伊拉克战争激战正酣时,报纸广泛转载的一位巴格达少女的日记读给孩子们听。日记中记载:她每天都做“被美军的导弹紧紧追赶”的噩梦,不断地看到或听到身边的人死去,死亡的阴影笼罩着她。听到这些时候,班级里鸦雀无声,我成功地将孩子的注意力从战争本身引向对战争所造成的对人类的伤害上面。这样的教学当然要比空泛地讲一百遍“要反对战争,要珍爱和平”效果好得多。
“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让孩子通过历史课堂学到更多的知识,让历史学习真正点燃孩子智慧的火把,让历史学习鲜活起来吧!这样,孩子们才会喜欢学习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