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和谐教育环境,构建良性家校关系

2012-08-15 00:51高来菊
中国校外教育 2012年26期
关键词:家校子女环境

◆高来菊

(山东省莒南县第四小学)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也是家庭的希望,对于教育孩子的主体——家庭和学校,是影响学生发展最主要的两大环境。构建良性的家校关系,才会有和谐的教育环境,才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谐的教育环境总体上可以分为教育的内环境和外环境。

一、教育的内环境,即教师和学校。教育内环境的改善,应当在“三点”上下功夫

1.尊重家长

尊重是人的基本心理需求,所以只有家长和老师相互尊重,以诚相待,才可能使双方产生最基本的愉悦的情感体验,才有和谐关系产生的基础。

尊重家长,首先要尊重家长的人格。把握家长的真实意愿,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教学用意,多商量,少指责;多联系,少隐瞒;多关心,少抱怨;多引导,少推脱。鼓励和引导家长及时修正教育方式,建立平等、合作、信任的家校关系。

尊重家长,同时要尊重家长的权益。如家长应有的知情权、发言权、参与权、自愿权、隐私权、子女监护委托权、子女受教育权等。学校的各种收费——政策性部分应当公示,使家长知情;服务性部分应当告知,尊重家长的自愿。开学、放假、复课、重大学生活动,校方必须事前告知家长。子女的学业成绩、在校表现、道德品行、健康状况等情况,家长有知情权、要求隐私保密权。子女在法定在校时间内、法定学习期间里,家长有其子女监护委托权、子女人身财产受保护权、子女受教育权。尊重了家长的这些权益,不良的家校关系必将得到大大的改善。

尊重家长,还要公平公正地对待他们的孩子。家长与孩子交流中,问得最多的往往是:“今天学校里好吗?”言语中包含的除了有无考试、成绩如何之外,他们会从孩子稚嫩的回答中,试图去判别自己的孩子是否被老师关爱着,欣赏着,还是被冷落了,歧视了。所以,与家长的联系,其实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第三者——孩子在维系。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做到对每一个孩子公正、公平。尤其是在公开的场合,要多积极地鼓励、表扬,因为孩子会很自豪地将这些信息毫无保留地传递给家长。老师的公开表扬,其中的推动作用远比一味地说教强过许多。

2.与家长沟通

沟通是和谐家校关系的发展。孩子是一个完整的人,自己孩子优秀的一面,家长往往是欣然接受,而不尽如人意的部份,不少家长总抱着无奈甚至于排斥的态度。但教育不能总报喜不报忧,我们不能迁就这种善良的欺骗,所以应努力建立全方位、立体式的家校沟通网络,给家长一个全面、客观地了解渠道。

3.争取家校合作

合作是和谐家校关系的完善。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通过平等、真诚的沟通,最终整合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建立起互帮互助的和谐关系,才会形成巨大的教育合力。

家校合作是共同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是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但不少家长苦于自己是“外行”,而无从下手。在这种情况下,校方除解答家长的疑问外,应利用家长开放日,有针对性地准备一些有关的教育教学活动,让家长去体验去感悟。在对家长开放日的时候,让家长在看看、听听、想想、说说之余,增进对校方的了解,征求他们对学校、班级的工作的建议和意见,有利于加强老师与家长的相互了解与信任,有助于争取家长对教师、对班级、对学校、对整个教育事业的关心、支持、帮助与合作。

由于孩子的情况各异,家长的培养方法各不相同,个别化的沟通就显得尤其必要。在家访时,我们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爱好、家庭成员等基本情况,有准备、有目的的进行家访。

二、教育的外环境,即家庭与社会。教育外环境的改善,是“两个多一些”得以实现

1.社会应当多一些信任和宽容

社会的监督和批评是学校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如今,事情悄悄起了变化:舆论一边倒,倒向家长和学生。学生出了问题,最终都与教师有关。一句“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更被奉为圭臬。教师的一言一行尽被监控,家长和教师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如此氛围下,教师的手脚全被束缚,哪敢“恶语”“惩罚”?只有“良言”“赏识”。这样的教育是一种病态的教育,畸形的教育。社会应该实事求是地评价教师和教育,不放大,不主观,不以偏概全,相信大部分教师是敬业爱岗的,多树立正面的教师形象。这样不但利于家校关系的改善,更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2.家长应当多一些理解和理性

没有哪个家长不爱自己的孩子,问题是如何合理地渗透这份爱,让孩子在爱中健康成长,防止溺爱和护短。在家庭里,孩子是全部;在学校中,则是“沧海一粟”。教师的爱属于班上的每个人,而不仅仅是个别的孩子,要求教师绝对公平恐怕也难。面对四五十人左右的班级,教师常常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苛求“一个不能少”多少显得言不由衷,不切实际。作为一个教育者,笔者敢说没有哪个教师想故意与学生“过不去”(除非他有心理问题),没有一个教师不想学生成人成才,因为教师的价值是通过学生来体现的。家长的期待,学校的考评,学生的渴望,使得教师背负更多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卸下教师的面具,他们一样有着喜怒哀乐。“行行有本难念的经”,希望广大家长对教师多一些理解、理性,少一些冲动情绪。

当然,学校也应当多一些内省和自律。己身正,不令而行;己身不正,虽令不从。师德是立足之本,教育者必须要起表率作用。教师要恪守职业道德规范,自觉约束自身言行,力避将情绪和主观臆愿带入工作中,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同时,还需不断反思,换位思考,主动与家长沟通,让家长走进园进课堂,办好家长学校,指导家长如何教育孩子,遇到问题如何处理等。毕竟许多家长没有受过专门系统的教育训练,需要学校和教师的帮助。对于个别严重干扰教育教学秩序的家长,学校也要勇敢拿起法律武器,维护广大师生的尊严和利益。

培育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勤奋向上的孩子是我们共同的愿望。现代教育理论提出了环境育人的理念。家庭、学校和社会是孩子最主要的成长环境,社会的发展我们难以左右,然而家庭和学校两者是我们双方可以直接作用的,如果这两者之间的桥梁搭好了,对孩子的健康发展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学过物理的人都知道,两力的合成,最大的合力,出现在这两个力的作用线在同一直线上,而且方向相同时才能得到。通俗地说,就是“劲要往一处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教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相当于是两股巨大的力量,如何使两者的劲使到同一处,使教育的合力达到最大、效能出现最佳,是每所学校、每个教育工作者应积极考虑的问题。父母是孩子最亲的人,教师是孩子最尊敬的人,两者的心愿是一致的。如果两双大手紧紧地握在一起,牵着小手幸福地往前走,该是一幅多么美妙的图画啊!

猜你喜欢
家校子女环境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环境
家校合作,让“名著导读”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