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情感

2012-08-15 00:51邓振娟
中国校外教育 2012年5期
关键词:导语课文情境

◆邓振娟

(河北省高阳县宏润中学)

浅谈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情感

◆邓振娟

(河北省高阳县宏润中学)

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篇中说“辍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被文以入情”,它阐述了“情”对于创作者和鉴赏者的重要性。只有观赏者的心灵和创作者的心灵产生了沟通,乐其所乐,悲其所悲,爱其所爱,恨其所恨,才算读懂一篇文章。对于教学而言,更要用各种手段展现语文的人性美、人情美,从而唤醒学生的情感,使之向健康、真纯、高尚的境界发展和提升。这不仅是语文本身自我的回归,更是教书育人的职责所在。那么语文课上又有哪些培养学生情感的策略呢?

一、导语——创设情感意境

导语是一节课的起点,就像乐曲的前奏。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极富创意、充满智慧的导语创设美的意境,带着这份特有的情感阅读课文,学生的情绪很容易被感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例如,在教《济南的冬天》时,我曾这样设计导语:“《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先生的一篇写景散文,它情辞并茂、诗意盎然。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都给人极美的享受。作者曾说过,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赐给西湖,秋和冬全赐给了济南。现在我们就去课文里感受一下它的美妙吧。”

这个导语以其盎然的诗意,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开端,使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得生动、活泼、自然。

再如讲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有位老师是这样设计导语的:“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这样一位文学家教授,他一身重病,但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毛泽东称赞它表现了民族气概。他就是著名的散文家朱自清。当时正值蒋介石叛变革命,他在北京清华大学。作为一个爱国志士,他身在北方,心系江南。今天我们学习他在这种背景之下写的《荷塘月色》。”本来荷塘月色在学生的想象中应是明媚艳丽的花园,但经过这一引导,一下子把同学们带到了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的悲惨历史背景之中,诱发了学生的主观情感。这种情感渗透到作品之中,与作者同命运,共呼吸,达成共鸣。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导语是刨设情感意境的突破口,富有情感的导语,往往能“先声夺人”,一下子扣住学生的心弦,为学生学习全文定下情感基调,为学生把握作者的情感脉络,把握作品中蕴涵的情感基调作好铺垫。

二、朗读——渲染情感的场景

有人说,“一次成功的朗读,胜过一百次蹩脚的分析。”朗读是语文教学的有力武器,尤其是教师的范读对于学生理解课文进入意境至关重要。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使静态的无声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动态有声的具体情景。它既是引导学生领悟课文思想内容的过程,也是“以声传情”感染学生的过程,学生的情感往往是潜在的,教师用“动情”的语言传达“动情”的事,通过调节自己语言的轻重高低,语调的抑扬顿挫,语速的快慢缓急,表情的喜怒哀乐,将课文中的文字语言及蕴涵的感情声情并茂地传达给学生,点燃学生感情的火焰,激发学生那灼热的情感,使他们在强烈的感情驱使下学知识、受教育、懂道理、明人生,所以声情并茂的朗读有助于文中蕴含感情的抒发和宣泄,它可以使读者、听者、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化为一种难以言传的情感力量,拨动人的心弦,撼动人的灵魂。例如余光中先生的《乡愁》,作者以小小的邮票、船票、矮矮的坟墓和浅浅的海峡四个意象,勾勒出一个游子思乡的乡愁,从个人到祖国,感情层层深入,逐步推向高潮,反复朗读之余,学生便会于无形中感受到情感的撞击,从而与作者产生共鸣。

有些文章,作者所流露的情感基调不是一成不变的,这就要求我们细心体会,在朗读时用语气的变化把情感的变化体现出来。如教《岳阳楼记》这一散文名篇时,教师可先用一种低沉、缓慢、的语气形象地描绘一幅阴冷的画面;然后,转用一种轻快活泼的语气具体地描绘晴朗的景色,这两景一阴沉一晴朗,都把学生带进特定的情境,从而让学生深切地体会到“迁客骚人”的“悲”和“喜”。学生的情感随着教者的朗读而发生或悲或喜的变化。同时,为学生进一步领会下文的“不以物喜,不以物悲”的崇高思想境界作好铺垫。

当然,文章风格的不同,决定了朗读情调的不同。教师必须融之以情,读出感情,只有如此,才能激发学生的感情,从而进入文章所创造的意境,产生求知的渴望。

三、情境——激发情感的桥梁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作者胸中有境,入境始于亲。”具体的、充满情感和理智的教学情境,是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根本保证。中学课本里的不少文章是蕴涵着深情厚意的,如何让学生体会作品看似平淡的文字下蕴涵的深情。有的时候,仅仅靠对课文字字句句的分析是难以奏效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通过图片、音乐、文学语言等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积极开展“情境教学”使学生自融其中,融情入境。

例如,《安塞腰鼓》是一篇展现陕北人民精神生活的美文,文章以铿锵磅礴的语言,瑰丽奇伟的想象,在那雄浑厚重的黄土高原之上,为我们鼓荡起一场惊心动魄、惊天动地的安塞腰鼓,那生命滔滔的激流,仿佛汹涌的黄河夺路而出。展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鼓荡澎湃的活力。?可是由于生存环境的差异,学生对安塞腰鼓气势缺乏直观形象的认识难以入境。所以,我适时地插播了安塞腰鼓的视频,那恢弘的气势、那精湛的表现力,不仅带给我们视觉形象上的刺激,更带来思想情感上的震撼。使学生很快地融情入境,充分得感受了生命的热烈、豪放与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活力。

当然,运用“情境教学”时应充分渲染课文的主调,切忌滥用情境,否则一味渲染所谓的“情境再现”,势必会喧宾夺主,最终导致课堂教学的失败。

总之,语文教学是一片情感的花圃,教师要善用不同的手段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让学生与作者产生心灵深处的对话,只有这样,才能使语文教学达到“文”、“理”、“情”相通的境界,才能真正展现语文教学的魅力。

猜你喜欢
导语课文情境
导语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背课文的小偷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阳光
如何写读后感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背课文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