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欲承
(浙江省桐乡市石门路学校)
新居民子女“融入本土”的教育管理探索
◆刘欲承
(浙江省桐乡市石门路学校)
桐乡市石门路学校是目前浙江省最大的新居民子女学校。学校以“让每一个孩子都走向成功”为办学理念,追求每一个孩子在原有起点的成长与进步。而抽样调查显示,在该校就读的学生原有的家庭教育相对较差,学习能力普遍偏低,行为习惯不够理想。但是,新居民和他们的孩子有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有着对融入桐乡的渴望。
基于此,着眼于桐乡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该校以“融入本土”为核心探索相应的教育与管理策略,期望因此培养学生的本土意识与本土认同。
我们牢牢把握学校教育这块主阵地,加强对新居民子女的在校教育与管理,重点抓好养成教育、融入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1.注重德育实效
(1)培养感恩情怀。为了让学生体会父母的含辛茹苦,感谢今天拥有的一切,学校在日常教育中加强感恩教育,让学生感恩父母的辛苦劳作,感恩教师的辛勤培育,感恩社会的温暖关爱。
由此,学校组织开展了以“感恩桐乡”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一二年级开展了“描绘第二故乡”书画作品比赛,三至六年级开展了“感谢你,桐乡”征文演讲比赛,七至九年级开展了“感受桐乡发展的步伐”社会调查活动。此系列主题教育活动贯穿于每学期各项活动的始终。
(2)创新工作机制。学校创新德育工作方式,积极推进“荣誉评比申报制”和“关爱后进责任制”两项新举措。
荣誉评比申报制。该校在荣誉评比方面设立“文明礼仪奖、勤思善学奖、博学多才奖、助人为乐奖”等各项荣誉称号。各项荣誉的申报人数不受限制,学生可对照各项荣誉的要求和自己的条件,进行自愿选择申报。最终的评定采用学生自我认定、同学认定、任课教师认定等多种方式进行,让学生从不同方面体验到个人的价值。
关爱后进责任制。该校本着“不求人人优秀,但求人人进步”的原则,着力加强后进学生的转化工作,采取学校行政包年级,班主任包班,教师包人的承包责任制,加大对后进学生的转化力度。要求承包教师走进学生的生活,发现问题及时校正;让后进学生走近教师,经常汇报学习状况;开展学生结对帮扶,一名优生帮助一名后进生。
2.注重融入本土
要使新居民子女尽快融入桐乡,我们应当加强新居民孩子与本地孩子的互动交流,增进了解。同时开展乡土教育,使他们切身感受桐乡的发展,敞开心扉融入到本地的文化中去。
(1)开展校际联谊。从学生座谈和问卷调查来看,两地的多数孩子都希望互相交往做朋友。新居民子女所表现出的吃苦耐劳、知足快乐的品质和本地孩子所具有的勤学守纪、知多识广的优点,可以在交往中彼此互融,最终促进彼此之间的和谐相处。
因此,我们因校制宜,与本校距离较近的公办学校开展校际结对联谊活动,借助文艺联欢、书信交流、假日小队等形式,加深学生之间的友谊。同时,我们也在小范围之内尝试进行本地家庭和外地家庭的结对活动,让学生在相互交换的家庭中各自体验一下对方家庭的生活。
(2)推崇名人文化。桐乡名人辈出,吕留良、茅盾、丰子恺、茅威涛等名人志士震烁古今。学校组织力量收集名人事迹,开辟第二课堂,传颂经典,熏陶人格,励志成才。
(3)参观人文景观。桐乡有着特色鲜明的人文景观,茅盾故居、丰子恺缘缘堂、罗家角遗址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名人文化场馆闪烁其中。学校组织安排学生参观学习,或者在家长的带领下让孩子走进这些场馆感受桐乡的人文底蕴。
3.注重关爱疏导
我们不仅要致力于让新居民子女有学可上,而且要在关注学业的同时努力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共沐幸福阳光。
(1)同等关爱,促进心灵融合。学校在每学期伊始建立学生档案,全面掌握学生家庭条件等方面的情况,并动员各方面力量广泛开展各类爱心助学活动。同时,在奖励评优、入队入团、参加校内外活动等方面一视同仁,平等享受教育的权利。
(2)关注个性,促进心理疏导。组织教师以班级为单位对学生在知、情、意、行各方面进行调查,依据品行个性状况进行统计分类,进行个案跟踪。对于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教师经常以诫勉谈心、行为校正等方式及时做好个别学生的疏导工作。
据调查,大部分新居民对家庭教育的认知只停留在学业或是劳作上,这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要极力引导他们更新理念,转变方式。
1.更新家庭教育理念
该校通过召开家长会、定期约见家长等形式,引导家长更新教育理念,重视配合学校抓好孩子的教育。要求家庭教育由简单粗暴的行为方式向礼仪健康的说服方式转变。引导家长把盼望子女“成才”和“做人”有机结合起来,对子女出现的问题以循循善诱的方式认真加以解决。
2.创新家校沟通机制
新居民子女的生活、学习区域主要在家庭和学校。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家校联谊机制,对学生的管理与教育非常有效。因此,在召开家长会的同时,该校将沟通地点扩展到家里、工厂企业里,参与人员有教师、家长、学生。三方坐到一起,平等对话,真诚交流,分析问题,及时消化。
3.开展各类家庭评比
学校在新居民家庭中尝试开展“文明家庭”“学习型家庭”“绿色家庭”“零家庭暴力”的评比活动,弘扬文明风尚,使他们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促使其形成健全的人格。
学校、家庭、社会三者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方法是互补的。唯有如此,教育活动的进行才能流畅、和谐,也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1.建立多方联动机制
该校尝试由新居民家庭、房屋出租户、家长就业企业、学校这四方面联手逐步形成“四位一体”的联动教育管理机制。要求家长就业企业和所在村、社区重视关心新居民子女的教育,组织开展系列亲子教育活动。房屋出租户户主积极加入到对新居民子女课余时间的监管上来,协助开展新居民子女的教育帮扶活动。
2.积极开展假期实践活动
学校邀请团市委、关工委等组织等组建社工队伍,共同参与到新居民子女的假期教育实践活动中来,专题开展愉悦身心的活动,丰富假期生活。
3.净化周边环境
打击不法网吧、娱乐场所,增设有益身心的娱乐设施,切实给新居民子女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当然,这需要政府牵头,教育、公安、工商等部门通力合作。
新居民子女是一群特殊的孩子,有着不尽人意的表现。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他们的身上有着与生俱来的优点,也有着后天造就的优势。我们必须为新居民子女能接受良好教育并能有效融入本土而尽到我们应有的责任。
在融入本土的教育过程中,我们努力做到在学习上关心,生活上照顾,风俗上尊重,为新居民子女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以此有效推进新居民子女的教育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