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美蓉 赵常云
(山东省青州市黄楼初中)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杨美蓉 赵常云
(山东省青州市黄楼初中)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但就目前来看,许多学生都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导致了阅读面狭窄,阅读的兴致低落等现象。因此,我们必须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习惯。
这就需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学生对阅读感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才会减轻疲劳感,才能把阅读当成是一种享受,才能感受阅读的乐趣,也才能事半功倍。
让中小学生主动、自觉地去读书,我们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法:
1.悬念调动法。在读书时,留下悬念给学生。听老师读了精彩的文章,却缺少结尾,悬而未决的情节催促学生自己急切地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慢慢他会摆脱老师的扶持,自己自由地畅游于书海,寻求他的精神家园。
2.故事梗概法。老师先把故事的大意讲给学生听,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例如,引导学生阅读笛福著的《鲁滨逊漂流记》。事先,老师将故事的大致内容简单地向学生介绍,学生听了有趣,就会自己去阅读此书了。
3.电视辅助法。社会上流行的电视剧往往会对学生的阅读造成相当大的影响,老师如能抓住机会,因势利导,趁机向学生介绍相应的读物,学生阅读的兴趣会比较大。
苟子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便会轻松面对语文学习。
第一,我先找一些短文,依据所读材料的不同体裁、类型采用不同的方法。应相对地保持“综合——分析——综合”的讲解或讨论程序。即先浏览全文了解大意,随后逐段分析和琢磨关键的字、词、句,弄清段落大意和各段之间关系。然后综合各段意思,抓住主要内容,概括出全文的中心思想。让学生摘抄一些写得美的句子。实际上这也是“综合——分析——综合”的阅读法。然后在有目的、有指导地让学生阅读一些课外读物。经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就会懂得怎样去看书,怎样才能读懂书。
第二,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不能要求学生死读书、读死书。应该启发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主动地学习,善于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为任何一篇文章,作者把要表达的内容、思想、感情都蕴藏在文字里面。这要靠学生凭借文字自己去理解、去体会。如果学生没有分析文章的方法技能,分析问题的习惯,那么阅读能力必定不能提高。
我让学生阅读一篇文章时,先要不出声地默读。一边读一边认真地思索,自己所读的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写了一个什么人,描写了什么景象,叙述了什么地方,对文章的内容先有个初步的了解,再反复阅读,才能真正读懂一篇文章所表达的意思。通过这样的指导,我班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一些读书的方法,对读过的书也能够讲出它所表达的意思,有的学生还写了读书笔记或摘抄了一些精美的句子,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我把有意识地教给学生有效的阅读方法作为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这些方法包括:
(1)阅读课文提示、注释的方法;(2)查阅字典、词典等工具书的方法; (3)边读边勾、画、圈、点的方法。所谓“勾、画、圈、点”的方法,就是在阅读时,用不同的符号标出文中关键的字、词、句、段,然后,再把标出的字、词、句、段联系起来进行思考分析。比如,在阅读课文时,应注意标出文中承上启下的词、句、段,以利于分析文章的段落层次。这种方法就是要学生在反复时,注意思考分析,经过思考再动笔,通过动笔再思考,从而较为迅速、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段落层次、主题思想等,使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不断地得以提高。这种“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也便于教师考核学生的学习状况,使初读课文这一环节不致于流于形式。(4)在课文空白处加标记和评语的方法。将分析总结出来的关于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结构特点、语言特色等方面的感受及时记录下来。
现代阅读教学论研究专家刘守立先生指出:“阅读心理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认识的心理活动的过程,即浏览语言文字、形成整体印象,然后揣摩文章的谋篇布局,遣词造句,最后再回到文章整体上去,获得发展了的整体印象。”这说明语文阅读教学首先必须有一个整体感知的过程,切莫无视文章整体,劈头就是架空分析。有了阅读的初感,形成了感性认识之后,到了分析探讨课文阶段,思考文中的形象、概念就会变得真切、生动、具体,原来感知阶段心灵瞬间的感受也会变得更为深刻、准确。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品读鉴赏,就会进入到美好的情境之中,取得综合教学效应。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课外阅读既可以拓宽学生视野,增加积累,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其终身的阅读和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最重要的是课外阅读是学生在自由、无拘束、无负担的心理状态下进行的,所以学生对课外阅读兴趣盎然、如痴如醉,充分享受着阅读的自由、阅读的快乐。那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教师也应该给予指导:
1.指导学生选择书籍,推荐优秀的课外书
开卷未必就有益,读书要有所选择,只有读好书才能陶冶情操、净化思想、提升修养、扩大知识面。所以教师要向学生推荐思想健康、知识性强、有益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文质兼美的书籍刊物。中外名著,如《三国演义》《西游记》《安徒生童话故事》《童年》等;书刊杂志如,《读书》《课外阅读》《儿童文学》《少年文学》《语文报》等。
2.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
“不动笔墨不读书。”“笔记不但可以加强记忆,而且使人精明”(培根语)。所以,应该让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养成读书时摘抄好词佳句、记录读书心得的习惯。而且读书笔记还可以督促自己认真阅读、理清思路、把握阅读内容。读书笔记的形式有许多,如摘录式、剪贴式、手抄报式、提纲式、质疑式、体会式、仿写式,等等。
3.指导学生写读书心得
语文教学强调的是读写结合,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博览博闻强记,开阔了视野、积累了知识,“厚积”自然就“薄发”了,所以教师应指导学生写好读书心得,或三言两语的评论或感受最深的人、事、段极其写法等的点评,或写写读后的感想体会。点点滴滴都是学生的收获,应该写下来,久而久之,有助于习作和阅读能力的提高,更让学生感受到与文本对话的乐趣。
总之,语文教学只有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想结合,课内得法,课外得益,课内外相得益彰、相映成趣。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丰厚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精神;才能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阅读的乐趣,收获阅读的成功;才能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快乐、阅读的快乐,再创语文教学的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