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兆华 张兆霞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近年来,我校根据高职高专乡镇社区对医疗卫生人才职业岗位能力的需求和自身办学特色,在如何突出学生实践技能培养上进行了研究与探讨,逐渐形成了临床医学专业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工学结合为主线,适合面向基层(Meet the Grass—roots units,简称“MGu”)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卫生人才的培养模式,该模式学生在校学习1年,在医院学习2年,其中到乡镇卫生院实习1个月(mouth,简写“m”),简称MGU(1+2m)人才培养模式。围绕临床医学专业MGU(1+2m)人才培养模式,进而开展教材建设工作。
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医学教育改革的难点与热点。工学结合“1+2m”模式改变了传统的(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课)老三段课程体系,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基本理论够用,基本技能过硬,走上岗位能用,人才培养技能与素质并重,治疗与预防、保健、康复并重”为原则,以乡镇社区医生岗位能力需求为依据,整合课程。
教材建设要与课程体系建设相结合,要进行就业为导向的特色教材建设,先要进行课程的建设,这样教材建设的内容才能有依据。在课程建设方面,课程开发要以临床医学专业MGU(1+2m)人才培养模式为核心,以临床实践为导向;课程设计要基于工作过程的重组,适应岗位目标的要求;课程内容的选取以理论和实践知识相结合,实行工学交替,任务驱动,教学做相结合。
医学高职高专教育的教材是为培养农村、社区和基层医学卫生人才而编写的教学参考书。临床医学专业MGU(1+2m)这一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侧重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材上就要满足这种教学模式的需要,教材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教育,基础课教材内容强调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教材内容要突出临床专业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在教材编写时要充分吸纳临床一线医师参与,“产学结合,校院合作”是高职教育的一大特点,在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方面,医院和学校有各自的优势。临床一线医师比较了解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和基本要求,掌握了大量的实践案例;专职教师掌握了教学规律,教学方法,熟悉教材编写的方法和规则。把两者结合起来,就能写出实践性强,能为学生职业能力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的教材。
根据临床医学专业MGU(1+2m)这一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在教材的编写中,注重以专业技能课的培养能力为导向,确定教材内容重点。由传统的学科理论研究转变到技能培养上来,形成高职教育在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下教材编写的特色。同时要注意教材的编排体系要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实际的学习能力。注意与相关课程在进度上的配合。
立体化教材是指通过多种教学资源的提供而提出的某课程的整体教学解决方案。就内容而言,包括案例、习题试题库及答案、教案、课件、学习软件等。就外在形式而言,包括相应电子资料、教学网站、多媒体资料等。建设立体化教材,可以克服以往教材形式的单一、提高其适用性。满足学生个性化、自主性和实践性的要求,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由于受资金、时间及人才的限制,单个学校开发一个专业的系列教材是非常困难的。若由一个学校负责、其他同类专业的学校参与,组成该专业教材的编写团队,进行合理的分工,分头组织开发,这样既能保证教材的实用性,又能合理地利用了资源,节约开发成本,节省开发时间,提高开发效率。
临床医学专工学结合“MGU(1+2m)”模式,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是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和加强与之相适应的教材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能极大地促进这种教学模式的开展,使高职医学教育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1]宋国华,高凤兰等.以工学结合为主线构建临床医学专业MGU(1+2m)人才培养模式.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2009,(08).
[2]辛岚.浅谈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的课程建设.科技经济市场杂志,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