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章应
(西南大学文献研究所,重庆400715)
东巴经的分域断代一直是一个难点。有的经书附有跋语,跋语中说明该经书是何地何人所写,这些东巴经的地域信息十分明确;有的跋语仅说明是何东巴所写,经辗转考证东巴其人,亦可勉强见出经书所属地域。但并不是所有东巴经均有跋语,有的经书即使有跋语,也未反映出地域名称,或虽有东巴其名,但由于年代久远,史料和口述资料无征,也不能确切知道地域信息。所以通过跋语中的东巴名和地域信息考证东巴经地域虽十分可靠,但不能大面积推广,还需要寻找一些其他的方法。
东巴经正文中有时描述到地名信息,且所述地名常带有纪实性。不管是描述人类迁徙路线,还是讲述送归祖灵路线,或是迎请各路神灵,其最初或最后一站地名即是东巴做仪式时应用东巴经的地点。
过去傅懋勣先生译注《古事记》时首先发现这一规律,《古事记》中描述人类祖先从天上逐站往下迁徙:
搬是从天上搬起,从天的中央搬起;到了明亮的如齐星前,又到了灵山顶,离开了灵山顶,又到了灵山半腰,又到了灵山脚下;离开灵山脚下,到了摩勒玛齐书;离开如天高的朵克坡,到了大地的热资坡。离开如天高的朵克坡,到了巨拜撒勒;离开布拜巨勒,到了则杰拉勒地,离开勒说葛支坡,到了摩勒离支坡;离开拉帽拉杂坡,到了古帽古杂坡;离开米路爱葛坡,到了博帽虚子坡,离开十二条白路,到了神奥河上游,又到了神奥河下游,离开勒芍后派朵,到了勒芍吉古坡;离开古竹古来地,到了拉萨朵克派;离开罗米坡,到了若吕戈,离开波杰戈,离开古拜古比山,到了起虚戈;离开派古那古坡,到了若丢村;离开巴丢村,到了额吐村;离开赖托村,到了克靠村;离开冬渡口,到了夏渡口;离开派叶打古地,到了古书戈树林;离开黑水村,到了白水村;离开上葛坝和下葛坝,到了补奥勒;离开黑托靠和白托靠,到了白沙太平村,又到了白沙末尾村,到了赛托靠;离开双石桥村,到了丽江街头街尾,到了拜吕古村这好地方。丈夫搭起帐篷,妻子擦火石,打上胜利神桩,立起胜利神石,便住下来了。
搬迁的最后一站地名是“拜吕古”,傅懋勣先生分析道:“拜吕古是村名,属丽江,经言搬到这儿,可证这本经书是拜吕古村东巴经师写的。若系其他村子做法事用的,最后这地名,便是那个村子的名称。譬如和芳先生是中和村[la21ts‘y33uΛ33]人,他写这种经典时,或当他在中和村做这法事时,便作[ιΛɹ33ɣɯ33la21ts‘y33uΛ33ȵiΛ21t‘u33]。表示这地方,不读音。”[1]
我们拟根据更多资料,总结经书中此类地名的出现背景,结合经书跋语对其再作验证。并尝试采用这种方法对一些经书的地域归属作判断。以期为东巴经的分域增加一种可靠的方法。
《纳西东巴古籍译注全集》(以下简称《全集》)第56卷《超度死者·人类迁徙的来历·下卷》讲述利恩和褒白结为夫妻后,从天宫一站接一站地下到人间。[2]
迁徙时由天的中央迁徙下来。然后从蕊齐蕊崩地方迁徙来到下面。又从妥吉河上游迁徙来到下面。又从达吉河的下游迁徙来到下面。又从居那若罗山顶迁徙来到下面。又从美利垛肯盘迁徙来到下面。……又从斯倡班、埃坞里迁徙来到下面。又从里拿坞、古督敦、崩抗敦等地迁徙来到下面。又从鲁盘果、志许吉敦、班满垛迪里、金古坡罗展敦等地迁徙来到下面。又从妥朵省沈坡迁徙来到下面。邬金尼昂柯,是来时要过的路站。去时也是夜宿的地方。又从阿里坡和拉玛敦古里迁徙来到下面。又从敦满里、鲁史敦、鲁卢敦等地迁徙来到下面。又从埃坞怒、尼冷趣、苟洛柯、美洛柯等地迁徙来到下面,又从冷坞布坞里、沙嘎桥等地迁徙来到下面。到了土地肥沃的称柯督地方,男的搭帐篷,女的找来火种烧火,插着胜利木桩,竖着胜利石头居住在那里。
最后一站地名是“称柯督”,该经跋语云:“这是称柯督的经书呀!”证明确实此经书是称柯督地方的经书。
1.《全集》第1卷《祭祖·迎接回归享祭的祖先》讲述迎接祖先下来,把祖先从其居住地接走,沿途经过了些什么地方,逐一进行了交待。
把祖先从祖先住的丙吕伶地方,从祖先往来的坞托迪地方迎请下来。从祖先住的班美阁地方,把祖先迎请下来。把祖先从牟埔布补垮、饶展垛依司、敬展尼本课、施展季谷埔等地,从恩展地方的中间,从垮展汁含寡等地迎请下来。……吾垮独等地迎接下来。把祖先从吉勒孜、化启洛、含敬垮、吉纳洛、班满垛古里、构赡里、扎省、许里盘、班竹坞等地方,从放亡灵木身的两崖洞里把祖先迎接下来。把祖先从妥窝坞,烧化正常死亡人尸身的火葬场里迎接下来。把祖先从佐美肯、恒垛埔、本满、燕满、佐美肯等地迎接下来,把祖先从三朵神庙前迎接下来。把祖先从洛满依垛、雄古垛、紫古里等地迎接下来。把祖先从格特冉、凑毕迪等地迎接下来,终于把祖先接到了家门外,迎接到了家门前,迎接到了大门里、迎接进了家,迎接到了院子里,迎接进了家中大屋子里。
最后说到的地名是“格特冉、凑毕迪”。该经跋语云:“这本古籍,是格特冉地方的洋吉阿叔的书。”
2.《全集》第82卷《大祭风·迎接祖先》
把三代胜神祖先的魂魄,从高处请到低处来,从遥远的地方请到近处来,从山坡的阴面请到阳面来。从余孜布鲁卡,余旭瓦托迪,余孜般美阁,将胜神祖先客人请下来;从美莎敦、娆章垛依斯、初敬韶,大村的两村之间,从史章敬古埔、恩章敦吕古、托柯埔,把胜神祖先请下来;……从余勒盘汝阁、仄纳仄寿埔、庚妥迪、西罗纳,衬尼西达埔、冷妥迪、壬班朗、冬天渡口、夏天渡口、盘尤达古等地方,把胜神祖先的魂魄请了来。把三代胜神祖先的魂魄,从古苏古尤阁,吉纳、吉盘地方,占章埔、雪山脚、亥朗古、古丙迪、勒阿垛、托肯史、崩柯迪,山崖上的水泉边,好地方中村迎请下来。
最后说到“好地方中村迎请下来”,该经跋语云:“中村东林。”经书正文中最后一个地名与跋语中东巴的村名相符。
《全集》第16卷《祈求福泽·祭风招魂·鬼的来历·首卷》是一本祭风仪式用书,在祭风仪式中祈求福泽时用来叙述各种鬼之来历。这一本首卷经书主要讲述了仄鬼、毒鬼、娆鬼、云鬼,风鬼是怎样产生的,以及它们纠合各种鬼到人们家中作祟的过程。当人们知道家中有鬼作祟之后,就去请卜师占卜,首先弄清来家作祟的究竟是什么鬼,然后再请东巴做祭祀,偿还这些鬼索取的债,将他们赶出家门,送回到各种鬼的住地去,不让它们再次返回来,以保证人们平安幸福。最后,从鬼群中招回活人的魂魄,以达到做祭祀的这一户主人家家人健康长寿的目的。
天上的九个风鬼姐妹骑着白云和白风,地上的风鬼七姐妹骑着直角的野牛,拉洼地方的风鬼骑着壮实的白色山羊,达勒乌刹命骑着绿鬃的母骡,他们带领着唏哩嘘罗地吹着笛子,戈嘎戈嗄地弹着口弦的妇人,带领着头上插着银花,手里拿着金花,头上插着松石花,手里拿着墨玉花的男女,带领着搓毛和理毛人,带领着厨师和帮手,带领着千千万万的毒鬼兵、仄鬼兵,星鬼兵、娆鬼兵、呆鬼兵、佬鬼兵、楚鬼兵、尤鬼兵,到好地方阿史佐的这天、这地里,这山、这箐里,从事破坏和捣乱,使这地方塞满了千千万万的云鬼、风鬼兵。
描述各种鬼来到“阿史佐”地方,该经跋语云:“这一本经书是好地方阿史佐(丽江鲁甸乡新主村)妥鲁村的东巴普支登梭的,是普支登梭自己写的,我自己的手迹和其它的任何人都不一样,不会差错。这一本经书是东巴我三十二岁时写的,愿东巴健康长寿,愿使用这一本经书的东巴,吟诵经书的嘴巴能给人带来福分。做祭祀的手能给人带来神灵赐予的恩泽。”
《全集》第3卷《祭村寨神仪式·献牲》逐一邀请五种村寨神灵来享祭。并一再强调:纳西人迁徙到哪里,就在哪里建立了村寨,也就在哪里获得了村寨神的庇荫。故村寨神是纳西人的领路人、村寨的保护神,同时也是能赐福降吉祥的神灵,因此纳西人虔诚敬奉村寨神。
最先迎请最早一代祖先在最上方建立了村寨的村寨神。是那从居那若罗神山上来的村寨神。是从那从若罗神山山脚下出来的村寨神。是从那高高的胜利神住的山顶上出来的村寨神。……是从那吾施山里出来的村寨神。是从那吾岗山里出来的村寨神。是从那窝姆地方的术孔山里出来的村寨神。是从那常胜的敬磁村寨里出来的村寨神。从那常胜的什纳村以上,从那长流的金沙江以上,先祖们的手伸向哪里就开出了哪里的天;双脚踏向哪里,就辟出了哪里的地。
迎请村寨神最后的地点为“敬磁村寨里出来的村寨神”,敬磁村即知此村,属窝母村(现在称吾木村)。该经书跋语云:这本书是在纳西甲子的铁年写的,在这年的五月初五日完成。写书人是窝母知此村的欧嘎宙大伯写的,是他在七十六岁时写的,写好后给了本大村里的阿恒小伙。阿恒给了他纯净的五升稻谷,作为写的手工费。欧嘎宙大伯写了以后,这大村里的两个宗族都将举行祭祀寨神的仪式。
《全集》第4卷《祭胜利神仪式·索求福分》逐一列举富足强盛的事实,逐一的拉取这种福分,表达了企望将拉来的福分变为自己福分的愿望。其中说到:
依古地方的九个头领非常强大富有,把他们如此的强盛拉来。补含地方的七个头领非常强大富有,把他们如此的强盛拉来。拉古地方的九个头领非常强大富有,把他们如此的强盛拉来。拉洛地方的七个头领非常强大富有,把他们如此的强盛拉来。永宁地方的九个头领非常强大富有,把他们如此的强盛拉来。盐源地方的七个头领,非常强大富有,把他们如此的强盛拉来。宝山地方的九个头领非常强大富有,把他们如此的强盛拉来。腊汝地方的七个头领非常强大富有,把他们如此的强盛拉来。窝姆地方的九个头领非常强大富有,把他们如此的强盛拉来。
其中提到的地名有“依古、补含、拉古、拉洛、永宁、盐源、宝山、腊汝、窝姆”。最后一个地名是窝姆。这个窝姆就是保山乡的窝姆村。
此经的跋语“这书是兄长吾嘎寇八十一岁时写下的,写好后送给也做东巴的兄弟构沙。”
《全集》第9卷《祭署·送神》提到祭各个地方的署。其中最后提到“好地方中村的所有的署与龙,又住在九丛岩树旁,九个崖石边,九条细水边。”该书跋语云:“这是好地方中村多使的书。”说明这是中村的经书。
《全集》第25卷《禳垛鬼仪式·给优麻神烧天香作供养经》讲述先祖来到某地:“主人这一家的先祖来阿石坞中村,男的搭毡房,女的烧着火,钉上嘎神的木桩,立上嘎神的石头,”该书跋语云:“中村的(经书)。”说明这也是中村的经书。
1.第22卷《禳垛鬼大仪式·烧天香》:
从上方的拿嘎坞产生的孜神,从纳西族迁徙居住地的最上面的一段里产生的孜神,从纳西族迁徙居住地的中间一段里产生的孜神,从纳西族迁徙居住地的下面一段里产生的孜神。……从补垛松冉坞产生的孜神,从齐空种美坞产生的孜神,从督巴杏俚坞产生的孜神,从米巴松布坞产生的孜神,从股久楞冈坞产生的孜神,从俄亚的安拿坞产生的孜神,从中甸的安拿坞产生的孜神,从宝山的鲁盘坞产生的孜神,从腊汝的古卢坞产生的孜神,从沃勐的束纳坞产生的孜神,从沃勐的治此坞产生的孜神。
讲述各个地方产生孜神,最后一个地方为“沃勐的治此坞”,此地名即窝母知此村(现在的宝山乡吾木村)。
2.《全集》第2卷《迎素神·烧天香》
祭献注神后祭献村寨神。祭献那最大最强盛最早一代的村寨神,中间一代的村寨神,晚一代的村寨神。是那从若罗山顶上来的村寨神。是从若罗山腰上来的村寨神。是从若罗山脚下来的村寨神。……是从尼扒束埔坞地方出来的村寨神。是从古素冷岗坞地方出来的村寨神。是从俄佑(俄亚)地方的阿纳坞出来的村寨神。是从孜敦地方的阿纳坞出来的村寨神。是从刺宝鲁盘坞地方出来的村寨神。是从腊汝古卢坞地方出来的村寨神。是从沃姆知此坞地方出来的村寨神。
“沃姆知此坞”即窝母知此村。
3.《全集》第59卷《超度死者·烧天香》
梅生套坞盘地方的村寨神,鲁拿禾注坞地方的村寨神,树贝鲁冷坞地方的村寨神,里刷尤嘎拉地方的村寨神,尤义富增坞地方的村寨神,土补梭忍坞地方的村寨神,初肯仲姆坞地方的村寨神,毒敦崩利坞地方的村寨神,尼把梭布坞地方的村寨神。固苏冷岗坞地方的村寨神,俄佑崖拿坞地方的村寨神,孜敦阿拿坞地方的村寨神,宝山鲁盘坞地方的村寨神,腊汝古卢坞地方的村寨神,悟牡志初坞地方的村寨神。
“悟牡志初坞”即窝母知此村。
窝母知此村(即现在的宝山乡吾木村)过去是一个东巴文化十分发达的村寨,东巴众多,东巴经书丰富,且属于东巴文字发展的上游地带,在东巴文字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资料价值。但收录在《全集》中,根据跋语明确可知为此地的经书只有第3卷《祭村寨神仪式·献牲》、第4卷《祭胜利神仪式·索求福分》和81卷《大祭风·超度凶死者·为死者招魂·迎请朗久神》等3本经书。通过经书正文中地名发现以上3本经书也应该属于该村。
《全集》第16卷《小祭风·娆鬼的来历·祭祀和吾神》:
从此以后,达勒乌刹命穿着氆氇和绒做的衣服,穿着松石般碧绿的衣服,穿着干净的山羊和绵羊皮,骑上一匹青鬃母骡,带领着毒鬼、仄鬼兵,呆鬼、佬鬼兵,云鬼、风鬼兵,猛鬼、恩鬼兵,楚鬼、尤鬼兵,带领着千千万万的鬼兵和署族兵马,带领着厨师、帮手以及纺线织布、裁衣服的佣人,从达勒肯蚩山崖、衬梅山崖上下来,从石鼓地方的老寿坡,石鼓地方的巴督吉、康利地方、冷水箐中下来。……从恩勒的勒岗坞村子里,补库(丽江七河乡)的神庙旁,佬罗的补美局山上,(在漾西乡),余肯地方的皮吕局山上下来。从生毕(丽江黄山乡)的文笔山,恩柯(丽江长水)的欧纳局山上下来,从佬趣坞(丽江五台乡)的村头、村尾下来。
讲述达勒乌刹命最后到佬趣坞(丽江五台乡),这本经书应该是这个地方的。
1.《全集》第59卷《超度死者·送死者,催促死者起程》中说到沿着先民们迁徙的路线,把死者从白沙送回先祖的故地。
开丧的祭司,在祭祀场地一带,把死者送去上面。在余兹本吕柯、余旭坞妥迪一带,去偿还高坡与低坡的欠债,去偿还大地和小地的欠债。在祭祀场地那一带,去偿还大河与小河的欠债。在祭祀场地里,把死者送去上面,从白沙乡的太平村送去上面。从沙术康、苟罗、盘通那通课、展张坡、本瓦丙、下甲子、上甘板、黑白水、古苏果、俄美丁、盘佑岛古堆等地方,把死者送去上面。……从苏补固空瓦、鲁盘鲁拿课、黑白交界处等地方;从瓒含尼比柯、莫铎恩劳坡等地方,把死者送去上面。到了于布嘎迪坡上,送的人和说情况的人不来上面了,孝儿孝女们也不来上面了,许东和许保祭司也不来上面了,厨司们也不来上面了。
经书念诵的起点为“在祭祀场地里,把死者送去上面,从白沙乡的太平村送去上面”。说明这本经书就是白沙太平村的经书。
2.《全集》第63卷《超度死者·关死门,结尾经》
由九十个盘人的祭司,送七十个纳人的久槁鬼。由九个祭司和七个巫师,送走死鬼与祸鬼。贤能的祭司,把死鬼与祸鬼降下来的灾难顶回上面,把死鬼与祸鬼送到外面去。从白沙地方,从太平村,把死鬼与祸鬼送去上面。天亮时从沙术康、拿通课、盘通课、张展埔、本瓦卑、下甲子、苟甘板、金盘里、金纳里、古苏古佑果、盘佑刀古敦、初古空、惹古空、於垮埔、冷妥丁、肯课担、琪丁里、坞埃埔、坞刷里、瓦汝局、瓦汝罗、庚妥丁、给此局、阿初本、兴故埔、奇纳罗、洳金罗、初季绍、给里敦、增那埔、增寿埔等地方,把死鬼与祸鬼送去上面。……把北鬼与祸鬼送去上面,送玄天的毒鬼与仄鬼的旁边,送去地的猛鬼与恩鬼的旁边一把所有的死者,所有的死鬼与祸鬼,送去余孜布鲁卡地方,送去余旭弯妥底地方,死鬼与祸鬼送去上面了。
经书送鬼的起点为白沙太平村。
1.《全集》第69卷《超度死者·请来舅父破崩人的九座村庄》说到美汝贝增、里美肯术、俄依高勒等三代先祖,祭祀人家的老人去世时,请来祭司和舅父举行超度和送死者仪式以后,世上出现了许多有福有禄的现象。寻找搭亡灵木身房用的树枝,请来舅父攻破崩人的村寨,摧毁崩人的碉堡。除秽后,死者从鬼地解脱出来,把死者亡魂沿着迁徙路线一站接一站地送回祖先故地和神地,把活者的魂从余孜布鲁卡地方拦回祭祀人家的家里。
祭司这一群,在祭祀场地里,把死者送往上面,从鲁甸太平塘、三家村、鲁鲁坞、白塔、拉聘古渡、报昭满、埃坞、武侯坡、补汝迪、白粉墙、班米埔、桥头、茨科、格子、三仙姑、和尚、新华、木瓜寨、石鼓、沙坝、冷水沟、阿那埔、拉市、白沙、沙术康、展张埔、上甲子、下甲子、黑白水、古苏古佑果、大具、初古空、忍古空等地方,把死者送去上面……从居那若罗山的山顶、山腰、山脚,从美利术吉迪大河,送到斯补固空俄地方。
送完死者,还需要把活者的魂拦回下面:
所有的活者的魂,从余孜布鲁卡地方拦回下面:从余旭瓦托迪、余孜班美果、恩本恩于坞、娆展多义苏、季展尼本各、史展季古埔、恩展堆律古、夸展孜含柯、余孜庚尤垛、余布嘎迪埔等地方,把活者的魂拦回下面。从孜含尼丙柯、黑白交界处、鲁盘鲁拿课、斯补固空俄、美利术吉迪大河、居那若罗山山顶、若罗山山腰、若罗山山脚、美利齐果忍等地方,把活者的魂拦回下面。从美利垛肯盘、美刷庚孜埔……阿那埔、冷水沟、沙坝、石鼓、拉受埔、新华、和尚庄、三仙姑、格子、茨科、桥头、白粉墙、补汝迪、武侯坡、埃坞、报昭满、古渡、拉聘恭、白塔、三家村、太平塘、甲排等地,把活者的魂拦回肥沃的鲁甸地方,拦回宽大的活者家里。
2.《全集》第58卷《超度死者·生离死别,送死者》讲述沿着纳西族先民迁的路线,把死者的亡魂从鲁甸祭祀人家住地,一站接一站地送往在西北的纳西族老祖宗的故地。同时从先祖们汇聚的余本吕柯地方,把活者们的魂沿着迁徙路线拦回祭祀人家的家里。
从太平塘、梓里坞、路鲁坞、拉聘果等地方,把死者送去上面。从古都坞、抱昭满、埃坞等地方,把死者送去上面。从武侯坡、补汝迪、白粉墙、金庄、茨科等地方,把死者送去上面。……从余兹本吕柯、余徐坞妥迪、余兹班美果等地方,把死者送去上面。死者又到了余命称一代先祖的住处,又到了余律称一代先祖的住处,又到了余巨称一代先祖的住处。
接着把活着的人的魂送回人间。
把死者送到上面了,祝在上面的死者富裕和欢乐,下面呀把福泽与活者拦回下面。送的人说的人回来下面,服务人员回来下面,孝儿孝女们回来下面,走的和跑的男人回来下面,厨司回来下面,司酒司茶人员回来下面。舅父、祭司徐朵和祭司助手许巴回来下面。在余兹本吕柯地方,把活者们拦回下面,接着招活者与胜利者的魂。……在恩土坞、汝含局、吉古埔、肯课丹、冷妥迪、汝古空渡口、切古空渡口、大具、古苏古佑果高原、黑白水、下干般、上甲子等地方,把活者拦回下面。在占章埔坡、沙术开、苟妥课、美妥课、白沙、上阿那埔坡、冷水沟、桑班里、石鼓、木瓜寨、新华、和尚庄、红岩、格子、茨科、金庄、班米埔坡、白粉墙、补汝迪、武侯坡、埃坞、抱昭满、古都坞、拉聘果、白塔、路鲁坞、梓里坞、太平塘、放亡灵木身的初柯督等地方,把活者拦回下面,招活者的魂。
《全集》第38卷《退送是非灾祸·驱除垛鬼铎鬼等九方仇鬼》指出垛鬼、铎鬼与九方仇鬼的来历以及给人们带来的种种危害。接着迎请各方大神相助,东巴祭司施展各种手段,驱赶形形色色的鬼魔,最终将鬼怪都驱赶到了仇人的住地。
把丹与垛鬼送往下方毒鬼、仄鬼、吐鬼、猛鬼的住地,要把所有的丹及垛鬼统统清除,从胜利之地摆衣吾清走,从堆古堆满清走,从启启岩鲁肯、哥端鲁、民端鲁、斯唱班、金窜古、岩吾地、白河桥、鲁纳吾古、思普公、古都地等地方驱走。把丹与铎鬼从尔湿敬古坡、吾罗可、铁索桥、堆恩等地方驱走。把铎鬼与丹鬼从该古该肯等地驱走,从牧羊路下端白族人翻倒胃物以招狐狸的地方驱走。
堆古、堆满现属维西县攀天阁乡。维西为纳西族东巴教发展的最下游地带,其宗教以及经典应该是最为成熟的地域。《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志》载:“清代至民国年间,纳西族聚居的村寨都有东巴,其中叶枝、攀天阁、白帕、拖枝等地的大东巴,形成东巴世家,东巴经书随东巴世家的传袭而得以留传后世。民国22年(1933),著名学者陶云奎在县城举办东巴经训练班,聘请县内及中甸白地村大东巴为师讲学,历时2月多,共培训学徒二十余名。建国后,县内大部分东巴经书散失,小部分得以保存,成为研究纳西族历史与东巴文化的珍贵资料。”[3](P873)但目前维西经书刊布的极少,确切可知的仅有《全集》62卷《超度嘎瓦劳端工匠·超度能者》一种,经书跋语记载“这本经书是按照居住在刷冷兴拉山山脚下的攀天阁东恒东巴的经书抄写的,祝东巴们长命永寿。抄写回来了,抄者的家是在尤迪坝溪水河的对岸!”。攀天阁和尤迪均为维西地名。
1.经书正文中所提到的地名一部分能够实指,一部分为传说中的地名。实指的地名往往与写经人或念诵人联系紧密,特别是部分经书,最初或最后提到的地名往往为其所处的位置。故可以从这些可以实指的地名判断经书的所属地域。我们反复验证了有跋语经书中的地名信息,发现正文中的地名往往能够与跋语所提到的地名相对应。
2.一部分经书正文对于地名还重复提到,更具有可靠性。如《全集》55卷《超度死者·献给死者猪和鸡》先描述纳西族先民的迁徙路线。最后几站地名为“从片迪和初卡督地方,从里刷督处古地方,迁徙来到下面。”该经书后半部分又说的是祭祀人家老人死后,仿照美迪父亲、里美肯术、俄依高勒等代先祖时的规矩,杀牲献牲以后。死者上去时,后代还报小时死者辛勤养育的恩德。献给死者猪和鸡,并让猪把死者沿着先民们的迁徙路线一站接一站地领到祖先们的故地和神地。起点站是“从里刷督处古地方,猪把死者领去上面。从片迪和初考都地方,猪把死者领去上面。”又如上边所举58卷《超度死者·生离死别,送死者》先是将亡魂一站一站送到祖先居住的地方,送完以后,还要把生者的灵魂一站一站送回人间。一去一来,地名被反复提到,原来的起点变成终点。说明采用经书中的迁徙路线的起点和终点判断经书地域较为可靠。
3.判断经书地域时,要充分考虑经书翻译者翻译时的用字混乱现象。《全集》中大量本应是同一个地名,但翻译时选用的汉字十分混乱,需要仔细甄别。如同为鲁甸的经书,有着明显相似的段落:
从太平塘、梓里坞、路鲁坞、拉聘果等地方,把死者送去上面。从古都坞、抱昭满、埃坞等地方,把死者送去上面。从古渡坞、埃坞、武侯坡、补汝迪等地方,把死者送去上面。从白粉墙、桥头、茨科、格子等地方,把死者送去上面。从三仙姑、和尚庄、新华等地方,把死者送去上面。从拉市坡、石鼓、沙坝、冷水沟、阿那埔坡、拉市坝子、白沙。(62卷)
从鲁甸太平塘、三家村、鲁鲁坞、白塔、拉聘古渡、报昭满、埃坞、武侯坡、补汝迪、白粉墙、班米埔、桥头、茨科、格子、三仙姑、和尚、新华、木瓜寨、石鼓、沙坝、冷水沟、阿那埔、拉市、白沙。(69卷)
但二者的用字有着明显的差异。这些地名用字在翻译经书时应该统一,以免造成是两个地名的误会。
[1] 傅懋勣.丽江么些象形文‘古事记’研究[M].武汉:武昌华中大学,1948.
[2] 丽江东巴文化研究所.纳西东巴古籍译注全集[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2000.
[3] 云南省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志编纂委员会.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志[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