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语旨影响翻译之篇章连贯重构的潜势

2012-08-15 00:53李英垣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语域潜势译语

李英垣

(华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广东广州510640)

一、引言

作为篇章连贯重构,翻译类似于篇章建构活动,而这一活动的目标与体现语境参数之语场、语旨和语式等变量息息相关。翻译是指在目的语文化环境中使包括语场、语旨和语式在内的语境参数以译语篇章的形态再现出来的活动,也就是使源语篇章所包含的语言形式、意义、情感、语用、审美、认知、世界观等在目的语文化环境中得到呈现。作为重要的语域变量之一,语旨在篇章连贯重构过程中的作用具备了充分的想象空间。翻译过程中,译者必须与各种人际关系保持接触,并以充满技巧的笔触去如实展现语言世界和客观世界。既然译者的任务是保证源语篇章包含的人际关系、篇章氛围与篇章目的得以最逼真的再现,语旨功能的最大化理应成为翻译追求的根本目标。翻译最为重要的表征是篇章连贯重构,其标志之一就是源语和译语篇章在语域变量方面实现充分对接,而语旨的对接有助于篇章连贯重构基础的夯实。在篇章连贯重构过程中语旨的影响是隐性的、深层次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其影响可以认定为篇章连贯重构的一种潜势。本文尝试着对语旨及其潜势进行研究,以期对篇章连贯重构得以实现背后的原因作出合乎逻辑的阐释(construal)①。

二、语境参数之语旨的功能特征

有关语旨及其潜势的研究是语域变量研究的延伸,澄清语域的概念是这项研究得以开展的前提条件之一。“根据韩礼德(1964)的界定,语域(register)指的是‘语言的功能变体’(functional variety of language)。所谓功能变体,就是因情景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的变化而产生的语言变化形式”[1]273-274。而“语境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语域(register)问题,也就是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说什么话的问题。说话人(或语言使用者)是一个变量,说话的情况(或语言的使用)是另一个变量,这两个变量之下又分数个变量,任何一个变量或次变量的改变都会导致所说的话的变化,形成某一语言变体,也就是某一语体或风格”。[2]语旨(又称话语基调)“指的是交际双方的社会角色关系即个人基调(personal tenor)和语言活动的目的即功能基调(functional tenor)”[1]274。事实上,语旨的表现涉及多个方面。它既可以表示人际的亲疏关系,可以表示人际的正式与非正式的关系,也可以起说明、描写、说服、教导等诸多作用,与语旨相伴而生的潜势对篇章连贯重构自然就有钳制的功能。篇章实体是语言语境和非语言语境交互作用的产物,既是一个平台,也是一个媒介。无论是平台还是媒介,翻译一方面要以重构语域变量为出发点,另一方面又要以反映语域变量及其潜势为己任。所以,翻译这一篇章连贯重构活动必然受语境参数之语旨的深刻影响,虽然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但可以从交际双方的社会角色关系即个人基调和语言活动的目的即功能基调中得到反映,即语境参数之语旨的功能特征可以从翻译所重构的语境构型(contextual configuration)中去感悟与体验。

三、语旨及其潜势对篇章连贯重构的制约功能

翻译之篇章连贯重构以语域变量实现对接为标志,而这种对接主要以语场、语旨和语式为介质。篇章是集语境参数之语场、语旨和语式之大成者。翻译欲使篇章实现连贯重构,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遵循规律又必须了解影响该规律的诸多因素,如语言形式、语境、文化、认知、情感、篇章结构等等。而在这些因素中,构建语境参数的物质基础者有之,影响语域变量生成的动因者有之。翻译过程中大凡涉及语言或篇章的转换,就必然涉及语境参数之语旨及其潜势的转换。所谓语旨,Halliday和Hasan认为是“指角色相互交流的类型及参与者之间永久或暂时的相关社会关系”[3]。作为篇章转换活动的要项,语旨的功能体现在对篇章连贯重构进行规范或制约,其潜势正是从这种过程中体现出来。有些译语篇章之所以无意义或源语篇章功能被曲解,语旨的潜势无法体现或对接是个中缘由之一。在翻译过程中,对源语篇章连贯重构的规范或制约可以确保源语篇章的个人基调和功能基调在目的语篇章中得到延续。既然语旨是由篇章的人际功能和篇章目的来反映的,篇章实体这一表征便可帮助译者或译语篇章读者对源语篇章功能作出预测,并为源语篇章的语境构型在译语篇章中得到重构奠定基础。篇章连贯重构过程中,作为语境参数的有机组成部分,对语旨应当置于篇章中进行考察,以便揭示出语旨及其潜势参与篇章连贯重构的本质。

语旨具有认知属性,以隐性的方式对篇章语境构型施加影响。由于“认知是人脑最高级的信息处理过程,它贯穿于问题求解、概念形成和语言理解等最复杂的人类行为中(袁毓林,1996)。认知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利用知识去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是在知识表示上的一种逻辑运算”[4],而翻译实际上就是一种高级别的认知活动,即:“翻译过程也是一种认知活动,它首先是建筑于译者对原文语篇所表达的各种意义理解基础之上,理解和翻译必定受制于译者的体验和认知。”[5]语旨一方面是源语篇章的先在要项,另一方面也是篇章翻译必须重构的要项,因为语旨的转换无异于人际关系、话语氛围、表达意图的转换,这种转换程度的高低体现了两个篇章对接程度的高低,可作为判断译语篇章是否再现源语篇章既定连贯的标尺。语旨之所以能够作为篇章连贯重构显著的标志,主要基于下列理由:第一,不论是源语篇章还是译语篇章,都必须向读者转达个人基调和功能基调,这是篇章最起码的目的要求。据此,读者才能循着语境参数之语旨来判断篇章的目的和功能。既然语旨直接体现人际关系、篇章氛围以及篇章意图,在此过程中,以隐性的方式对篇章连贯重构进行规范或制约就是合乎逻辑的。译语篇章只要是实现了连贯重构,就标志着篇章语旨的基本要素如人际关系、篇章氛围和篇章目的都实现了重构。第二,在翻译过程中,译者维系篇章的交际场景,保持篇章的信息结构和语境构型,实现篇章连贯重构的成功与否,都是要以语旨的规范或制约作用是否得以充分发挥来衡量的。第三,凡篇章都是具备了某种语境构型的实体,既然语旨包含在这一语境构型的实体之中,语旨对篇章连贯重构过程必然产生影响,这就注定了语旨的重新构建也是篇章连贯重构的目的之一。因此,篇章重构过程中一旦忽视对语旨的重新建构,就无法满足译语篇章读者的期待,这样的篇章也就没有连贯可言。人们可以通过语旨去洞察篇章所反映的主观和客观世界,根据语旨的功能去判断人际关系、体察篇章氛围、明了篇章风格和感悟篇章意图。由此可见,语旨的重构是篇章连贯重构的标志。

翻译最为根本的任务就是借助篇章实体重新组织起合乎篇章语域要求的框架,实现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有效转写,所以,这样的活动既要以反映先在语境为目标,更要以展现篇章实体的语旨为目标,在不违背源语篇章意图和目的的前提下,新的人际关系、篇章氛围以及篇章意图才能得到有效重构。以上的讨论可以明确一点:篇章连贯重构过程既是重新实现语旨功能的过程,又是实现语旨规范或制衡篇章连贯重构潜势的过程。也就是说,翻译之篇章连贯重构的过程中必须重点考虑语旨的重构,而在确立篇章的人际关系、篇章氛围和意图方面,语旨对篇章连贯的重构一定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四、语旨及其潜势在翻译之篇章连贯重构中的体现

上述观点只有与具体的翻译个案研究相结合,篇章连贯重构过程中的语旨及其潜势才能更好地得以解读。基于这样的原因,本文的研究从两个方面来展开:第一,结合简·奥斯汀Pride and Prejudice的具体篇章片断,采用译前(pre-translation)篇章分析方法,对语旨及其潜势制约篇章连贯建构的机制加以揭示。第二,着眼于语旨与篇章连贯重构的关系,借鉴译前篇章分析的方法,开展译后(posttranslation)篇章分析,以揭示语旨及其潜势对篇章连贯重构的制约机制。这里先看Pride and Prejudice的一个片断。

“That is a failing indeed!”cried Elizabeth.“Implacable resentment is a shade in a character.But you have chosen your fault well.I really cannot laugh at it.You are safe from me.”

“There is,I believe,in every disposition a tendency to some particular evil,a natural defect,which not even the best education can overcome.”

“And your defect is a propensity to hate everybody.”

“And yours,”he replied with a smile,“is willfully to misunderstand them.”

“Do let us have a little music,”cried Miss Bingley,tired of a conversation in which she had no share.“Louisa,you will not mind my waking Mr.Hurst.”

Her sister made not the smallest objection,and the pianoforte was opened,and Darcy,after a few minutes of recollection,was not sorry for it.He began to feel the danger of paying Elizabeth too much attention.[6]

(一)译前篇章分析与探讨

以上片断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描述了伊丽莎白和达西先生为某种性格而展开争辩的情景;后半部分则是对宾利小姐愤懑情绪的发泄和达西对当下语境所作反应的描述。前者语境是后续语境的铺垫,而后续语境又是前者语境的进一步补充。“Do let us have a little music”可以视为转折点,在“Louisa,you will not mind my waking Mr.Hurst”的呼应下,该篇章片断的语境构型有所突显,篇章语旨诸要素如人际关系、交际氛围、篇章意图等也都一一展现出来,篇章的创作目的与读者期待一拍即合。

要理解do let us的用意,必须首先就其语法功用进行考察。篇章作为交际单位,必须在特定的语境中发生。透过源语篇章的上下文,由于达西和伊丽莎白眼下为某种性格争辩热烈,视旁人为无物,宾利小姐对此深感厌倦,迫切希望露易莎和自己一起离开去欣赏音乐,以排遣心头不悦。从语法上看,do let us显然是一种强调,其信息隐含是:与其说她在友善地征求在场其他人的意见,不如说是在冲着包括达西和伊丽莎白在内的人表示愤懑。因do let us和let’s形式上的不同,两个吁请含义表现出各自差异。宾利小姐在此表达了对达西和伊丽莎白只顾自己争辩而不顾他人不快的不满,与tired of a conversation in which she had no share在逻辑上形成照应。通常,一场谈话下来,既没人搭理也无法与人搭讪,这自然会被视为不被待见的情形,凡正常之人都会尽可能摆脱这种尴尬,更何况不被待见之人是充满自尊的宾利小姐呢?据此判断,用do let us的语气表达急于离开的心情极为正常。用这样的口吻表达其“郁闷”完全符合宾利小姐当下的心境,也是宾利小姐和听话人——达西、伊丽莎白之间关系有隙的表现,其语旨特征明显。宾利小姐用do let us的口吻来表达心声,故意不耐烦地说:“Louisa,you will not mind my waking Mr.Hurst”,前后语境相互呼应。以上两句在形式上充分表达了篇章语旨即人际关系的区别。可以想像,宾利小姐的此番言语与她的个性并无多大关联,但与当下的氛围甚为吻合。此时的她对达西和伊丽莎白这种专注早已心存芥蒂,心情自然好不到哪里去,她说话的语气可视作情绪的宣泄信号,恰巧与当下的语境形成匹配。总之,原文作者采用这样的句式,所呈现此情此景中的情态系统显然与本语段所要体现的语旨是分不开的,因此,源语篇章的连贯无怪乎顺畅而自然。

我们不妨就“Louisa,you will not mind my waking Mr.Hurst”这句话作进一步分析。从语法功能来看,这里的否定陈述和疑问句式有着不同的意义隐含,will常用于疑问句式,表示“要求”“请求”之意,但这里是一个否定陈述句,will not的意义隐含完全不同,是表示“禁止”“不许”或“不准”的意思,表达了命令或强求之意。在此情形下,对will not最准确的理解应当是“不许”或“不准”。倘若将表强烈要求之意用征求他人意愿的句式取而代之,由此折射出来的人际关系自然与will用在疑问句式中表“请求”所体现的人际关系不可相提并论。根据原文语境判断,宾利小姐此番言语完全是正常的,是满足了篇章语旨要求的。本语段展现出不同寻常的人际关系,反映出异样的篇章气氛,篇章目的与结果就此得到交代,语旨潜势发挥作用的事实也由此显化。阅读过源语篇章片断,再联系上下文语境,读者诸君自然会产生不愉悦的感受。面对原作反映的这种情境,翻译过程中如何准确领会其中的语旨特征,有效地将这种氛围、人际关系和篇章目的进行有效转写是一个重要问题。在篇章重构过程中,对源语篇章中参与者之间关系的正确梳理可为语旨及其潜势的确切转写奠定基础。若对源语篇章的语气或情态系统的判断有误,就容易曲解该篇章的语旨及其潜势,导致心理构念失真,源语篇章固有的语旨及其潜势就会被颠覆。

所谓语旨就是指交际中的角色类型,包括参与者之间的一套永久的或暂时的社会关系。勾画每一个篇章时,作者都拥有一个动机,那就是他/她要借助该篇章交代清楚人际之间的各种关系。译者肩负的使命之一就是准确地将源语作品隐含的这种关系加以展现,即准确地传达源语作品隐含了什么样的人际关系、交际氛围以及创作目的。既然篇章所反映的人际关系是语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倘若在反映这种关系时出现了偏差,源语文本中的部分乃至全部语境构型自然发生嬗变,王科一先生的译文恐怕多少印证了这样的情形。

“这倒的的确确是个大缺点!”伊丽莎白大声说道。“对人家厌恨不解,的确是性格上的一个阴影。可是你对于自己的缺点,已经挑剔得很严格。我的确不能再讥笑你了。你放心好啦。”

“我相信,一个人不管是怎样的脾气,都免不了有某种短处,这是一种天生的缺陷,即使受教育受得再好,也还是克服不了。”

“你有一种倾向,——对什么人都感到厌恶,这就是你的缺陷。”

“而你的缺陷呢,”达西笑着回答。“就是故意去误解别人。”

宾格莱小姐眼见这场谈话没有她的份,不禁有些厌倦,便大声说道:“让我们来听听音乐吧,露薏沙,你不怕我吵醒赫斯脱先生吗?”

她的姐姐毫不反对,于是钢琴便打开了。达西想了一下,觉得这样也不错。他开始感觉到对伊丽莎白似乎已经过分亲近了一些。[7]

(二)译后篇章分析与探讨

我们以“Do let us have a little music”和“Louisa,you will not mind my waking Mr.Hurst”的翻译为切入点开展考察。王科一先生将其译成“让我们来听听音乐吧,露薏沙,你不怕我吵醒赫斯脱先生吗?”不难发现,无论从词汇语法还是其前后语境构型判断,上述两句原文隐含了不和谐的、甚至令人尴尬的气氛。从语法手段看,作者采用do let us而不用let us的句式意味着强调,折射出了说者刻意为之的心理状态。加之let us和let’s在意义上又有明显的区别,前者表示“允许……”“让我们(一起)做……”一般不包括听话人在内(参加动作者除外),而后者则包括听话人在内。更有甚者,do let us和let’s所隐含的语旨反映出不同的人际关系。王科一先生采用祈使的方式对“Do let us have a little music”进行了转写,句式上不存在什么问题,“请求”的意味似乎很在理。然而,仔细对该句译文进行揣摸,不难发现原文和译文在意味上并不可相提并论。其实,译者将原文用表“命令”的口吻而不是用“请求”的口吻对该句进行转写恐怕更为合适,根据上下文语境,宾利小姐只要求露薏沙和她一同离去,但以上译文听上去却像前者在征求伊丽莎白和达西的允许,软绵绵的口气中表现了这一点,人物之间的关系并没有真正得到反映。从译文的语气来判断,原文语旨已经被扭曲。这种情况说明,形式差异一定程度上可以导致篇章语旨的差异。要求翻译基本单位的对等,译者不得不对诸如词汇语法现象进行考察。第二句中,will not mind表示的是“禁止”“不许”“不准”的意思。此处如果把will not mind用恳请的语气来翻译,那么,源语篇章中语境参数之语旨的功能是难以维系的。所以,翻译过程中除考虑篇章语言形式之外,非考虑源语篇章语旨的潜势不可。事实上,上述翻译用征询和恳请的口吻来表达该场合下宾利小姐别有用心的意图,可以说都有悖于原文语旨所体现的交际双方的社会角色和语言活动的目的,更准确地说,源语篇章语旨及其潜势的规范或制约作用已经被扼杀。上述译文只能让宾利小姐完全以一位做事谦恭、文质彬彬的淑女示人,从根本上扭曲了源语篇章意旨,使这种译文勾勒出来的形象与源语文本所呈现的,此刻已充满嫉妒、鼠肚鸡肠、态度粗鲁的宾利小姐的形象不相吻合。关于这一点,只要联系一下整个篇章中有关宾利小姐的描述就不难理解了(需要说明的是,如小说的结局部分描写的那样,宾利小姐对伊丽莎白有过不止一次的失礼,这次算是其中的一次吧)。可以想见,以上译文已经把读者引向了另一个思维终点,因为原文中的人物关系并不像译文所呈现的那样和谐,人物性格也并不是那样友善。该小说到此,从对宾利小姐的描述,读者对她应当印象深刻:因为出生富贵、养尊处优,虽受过较好的教育,但依然是个比较任性、充满嫉妒、尖酸刻薄、自视清高、略显轻狂的年轻女子。在当前的语境之下,她用如此彬彬有礼的语气,轻描淡写地说出“我们还是听点音乐吧”,“路易莎,你不怕我吵醒赫斯特先生吧?”如此得体、不失分寸的话来是令人难以置信的。此外,从远程语境来看,宾利小姐对达西先生青睐有加的事实想必读者也已经心知肚明,此刻的达西和伊丽莎白交谈甚欢,暗恋着达西的宾利小姐自然是妒火中烧。概言之,这种种信息为我们提供的是一种较为宏观的语境,隐约之中透露出语旨发挥作用的潜势,为远程连贯的建构埋下了伏笔。但是由于上述译语文本所折射的语境构型与源语文本的语境构型无法重叠,使原文和译文在各个层面上都无以形成照应,导致源语篇章既定连贯重构不能投射到译语篇章之中。正如豪斯所认为的那样,翻译实际上是一种语境重构的行为,因此,从理论上讲,语境重构必须满足下列标准:“(1)它必须清楚地解释源语篇章和译语篇章与不同的语境发生关系的事实;(2)它必须能够用一种适切的元语言去捕捉、描述和解释语境重构行为中必要的变化;(3)它必须清楚地使源语篇章的特征和译语篇章的特征彼此间建立起关系,并且还要使两种篇章的特征和不同的语境建立起关系。”[8]准确理解先在语境,对于在新的文化环境中再现既定连贯,确保篇章语旨的连贯性,充分展现语旨及其潜势,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由此可见,完成篇章的连贯重构,实现篇章功能对等较为理想的途径是随着译语篇章重构的完成,源语篇章语旨的规范或制约功能即潜势能得到充分发挥,实现语境构型的投射,如下译文为此所作的努力可以证明这一点。

“这的确是人生一大缺憾!”伊丽莎白大声说道。“心存怨恨、不依不饶是性格上的阴暗面。而你已咎由自取,对此我真的不敢取笑什么。你就一百个放心啦。”

“我认为,每个人的脾气,不可能人人受用,这种不足与生俱来,即便受过最好的教育,也未必能够克服。”

“你的缺陷就是对谁都有心生厌恶的癖好。”

“而你的缺陷呢,”他微笑着回答。“就是存心误解别人。”

“我们听音乐去!”因为一场谈话下来压根就没宾利小姐什么事,她甚觉心烦,于是乎就大声嚷了起来,“路易莎,你可怨不得我把赫斯特先生吵醒啊!”

做姐姐的没有一丁点反对的意思。然后,琴盖打开了。而达西这边,思量片刻之后,对眼下的情形并不觉得难堪。不过,此刻的他倒开始意识到些许不妙:自己对伊丽莎白太过殷勤啦。(李英垣 译)

将上述两则译文加以比较,想必后译所表现的人际关系、话语氛围、篇章目的等与语旨相关的诸多要素,比前则译文要准确得多,因为读者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在语境塑形上,后译和源语篇章所含的先在语境可谓相称;在反映源语篇章中讲话人的态度、动机和角色方面,后译可谓更加旗鼓相当,语气的把握更加准确,因此,后译借助译语成篇手段较成功地实现了语境功能的投射。两个译文相比,后译在语旨的转写上,任务完成得更加出色。随着翻译活动的结束,语旨的潜势对篇章连贯重构的规范或制约作用得到了显化。语旨这样的语域变量虽不能以显性的方式决定篇章建构或篇章重构的进程,但其潜势总是如影随形,源语或译语篇章的语境构型在不知不觉中受到语旨及其潜势的影响,使翻译之篇章连贯重构受到潜移默化。对语旨及其潜势不同的把握,译语篇章的效果当然就云泥之别。由此不难判断,对源语篇章语旨及其潜势关注程度不同,源语篇章的连贯性出现差异化重构是完全可能的。

从以上译语篇章片段所做的分析来看,翻译过程中,微观层面词汇语法手段选择的不同,似乎仅仅给形式层面带来不同的后果。然而事实是词汇语法手段的不同选择影响到语境参数之语旨的理解和把握,语境参数之语旨无形中对篇章语境起着规范或制约的作用。以上研究表明,在翻译这一篇章连贯重构过程中对语域变量之语旨及其潜势的关注可以使翻译过程中篇章人际功能得以准确地显化。就文学翻译而言,要保证文学性、审美情趣的有效转写,重视篇章语旨及其潜势的作用是译者无论如何不能忽视的。

五、结语

本文就语域变量之语旨及其潜势在篇章建构以及翻译之篇章连贯重构过程中的规范或制约功能展开了讨论。作为篇章连贯建构或重构的要项之一,语旨的作用在于反映篇章中的人际关系、篇章氛围、篇章意图或目的,其潜势则表现在对篇章语境构型进行规范的机制上。通过上述源语篇章和译语篇章的案例比对与分析,可以发现语旨及其潜势对篇章连贯重构起规范或制约作用的确是事实。就翻译而言,在译语篇章中体现语旨是篇章连贯重构最起码的要求,而篇章连贯实现重构实际上也是语旨之潜势发挥作用的结果。一方面,译者可以凭借语旨来判断源语篇章上下文的人际关系、篇章氛围乃至篇章意图;另一方面,篇章连贯重构其实是语旨潜势作用下的产物。这就表明,源语篇章语旨在目的语文化环境中实现投射的同时,也具有促使篇章连贯得以重构的潜势。以上讨论可以引发更为深层的思考:作为语境参数的篇章语旨,既是篇章建构又是篇章重构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确保篇章连贯建构或重构的重要要素。翻译过程中,源语篇章中的语旨即个人基调和功能基调及其潜势是必须加以体现的要项,对篇章语旨进行关注,有助于译语篇章中人际关系的再现,有助于源语篇章内部的人文关怀在译语文化环境中的充分展示,从而保证源语篇章和译语篇章在功能上实现对接。总之,翻译过程中,揭示语旨及其潜势的内在动因有助于阐释篇章连贯重构实现的原因所在。

注释:

①此论文是在参照本人博士论文《多元语境视阈下文学翻译的篇章连贯重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图书馆,2011.06)基础上撰写而成。

[1]胡壮麟.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陈国华.翻译与语言:语言学理论解读(导读)[M]//Fawcett P.Translation and Language:Linguistic Theories Explained.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7:xvii.

[3]Halliday M A K,Hasan R.英语的衔接[M].张德禄,王珏纯,韩玉萍,等,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19.

[4]卢植.认知与语言[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57-58.

[5]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581.

[6]Austen J.Pride and Prejudice[M].Ware:Wordsworth Editions,Ltd.,1992:40.

[7]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M].王科一,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55:71.

[8]House J.Rethink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xt and context in translation[C]//Department of Translation,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eds.).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New Horizons in Theoretical Translation Studies.Hong Kong: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2006:95-96.

猜你喜欢
语域潜势译语
贺兰山沿山地区强对流潜势预报方法研究
临涣选煤厂浮选效果评价与尾煤再选潜势分析
氨对甲苯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影响的实验研究
关于卡特福德翻译理论的思考
“适者生存”?
语域下土木工程英语词汇文体特征
基于语料库的近义词辨析
关于量词的日中机器翻译规则的研究
浅谈“说”的翻译技巧
浅析语域的特性及教学模式探讨